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8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8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39W 次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8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結合情景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設的複句。

2、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地球照片,圖片《地球我的家》4張,多種環境照片等。

紙面教具:學習單:《如果…》。

活動過程:

觀看地球圖片,引導幼兒討論地球與人類的關係。

──我們生活的星球叫什麼?為什麼太陽和月亮上沒有人呢?

──我們如果不吃飯也不喝水還能活着嗎?為什麼?

──地球上有什麼可以讓我們活下來?

請幼兒閲讀繪本《這樣的地球》,討論4種情境下人類的生活狀況:

──如果地球沒有水會怎麼樣?如果冰川融化了會怎麼樣?

──如果垃圾到處扔會怎麼樣?如果樹木都被砍光了會怎麼樣?

出示幾種環境問題的圖片,引導幼兒理解自然環境需要我們保護。

──這幾張圖是什麼意思?

──你願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嗎?

將幼兒分成2人一組,引導他們用“如果…會怎麼樣”互相造句提問。

──你還擔心生活中有什麼樣的環境問題呢?快問問你的.小夥伴吧!

請幾名幼兒上台對同學説出自己對環境的擔憂,和大家討論。

──誰來和大家説説你對環境的擔憂?

──我們一起想想,如果像XX説的那樣,地球會發生什麼事呢?

向幼兒交代學習單任務。

──回家後也問問爸爸媽媽,看他們對環境有什麼擔憂呢?讓他們幫助你記錄在學習單上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遊戲目標:

1、利用各種積木以及輔助材料拼搭出夏日美麗的小池塘。

2、合理地選擇輔助材料,及紙質材料製作出池塘中的美麗景色;運用積塑拼搭池塘中的魚、荷花等,表現小池塘的主要特徵。

3、按照數字標記擺放物品,合理運用各種輔助材料。

 遊戲準備:

1、各種積木、積塑、雪花積木、紙質材料等。

2、各種紙盒、泡沫板、瓶子等、數字卡片。

 遊戲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夏天到了,小朋友:你們知道夏天的池塘是什麼樣的?有些什麼小動物?池塘邊有哪些美麗的景色?請小朋友説説。

2、請幼兒商量如何進行建構美麗的夏日池塘,共同設計圖紙。

3、討論:池塘邊美麗的景色和池塘中的小魚、荷花等可以用哪些材料來進行建構。

二、提出本次建構要求:分組合作,共同完成建構任務;學會合理地使用輔助材料。

三、幼兒分組進行操作建構,教師巡迴指導1、小朋友一起商量一下,你準備搭什麼?和誰一起搭?

2、對有困難的幼兒加以啟發引導,並提醒部分幼兒説話做事要輕輕的,並督促他們又快又好的完成建構任務。

3、提醒搭好的幼兒去幫助同伴,共同完成建構任務,並注意保護好勞動成果。

四、活動評價一起參觀欣賞建構成果:

1、請小朋友來説一説,你搭的是什麼?和誰一起搭的?

2、有沒有遇到困難,你想了什麼辦法來解決的?

3、你覺得你搭的東西好在哪裏,請你介紹一下。

4、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需要怎樣改才覺得更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觀察體育器械布飛盤,能夠根據飛盤的形狀進行裁剪。

2、運用來回的針法製作布飛盤,體驗製作飛盤的樂趣。

活動準備

針、線、布、硬紙板。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小朋友,你們今天早上來幼兒園玩的是什麼?

2、引導幼兒説説布飛盤的不同玩法。

二、觀察布飛盤。

1、教師出示布飛盤,請幼兒説一説它的特徵。

2、師:你見過的布飛盤是什麼形狀的?

3、師:你覺得為什麼布飛盤會飛起來,它如果換成別的形狀會飛的這麼遠、這麼高嗎?

三、教師示範。

1、教師出示並介紹製作布飛盤的材料。

2、教師示範製作飛盤的.過程。

3、師:在按着紙板畫的時候你要稍微比紙板大一些,這樣才能包住紙板。

四、幼兒製作。

幼兒製作,教師觀察指導。

五、玩一玩布飛盤。

1、請做好飛盤的幼兒可以自己玩一玩看誰的布飛盤飛的遠。

2、幼兒之間也可以交換玩。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是通過談話的方式引出課題的。我們班男孩子比較多,因此當提到布飛盤的玩法時,好像打開了話匣子,幼兒們爭先恐後的想説説自己的玩法。通過這一點,我抓住契機,馬上引入主題——布飛盤的特徵。幼兒們很快地掌握了平時玩的布飛盤的特徵,接下來我對製作布飛盤的過程進行了示範。在此環節,我對孩子們上個學期的一些技能進行了回憶,再讓孩子掌握“剪裁”這一新的技能。在幼兒製作環節,幼兒們會畫但是剪出來的都不怎麼完整,在這個技能上,我會通過平時的區域活動來讓幼兒自己練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欣賞樂曲《月光下的鳳尾竹》,初步瞭解傣族音樂的風格特點。

2、通過現場欣賞葫蘆絲等樂器演奏及隨音樂舞蹈,多通道感受樂曲柔美、流等特點。

3、積累合作舞蹈的智慧,體驗其中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樂器(葫蘆絲、笛子、陶壎),錄音帶。

2、教師用的少數民族服裝,幼兒用的自制羽毛腕飾。

三、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一起隨音樂進入活動室,完整欣賞錄音樂曲第一遍,感受樂曲的美妙、動聽。

2、幼兒欣賞樂曲第二遍,教師引發幼兒注意聽辨主奏樂器------葫蘆絲。

3、教師現場用笛子、陶壎、葫蘆絲分別演奏,請幼兒分辨樂曲中的主奏樂器。

4、教師用葫蘆絲現場完整演奏樂曲。

5、教師與幼兒討論樂曲的相關信息,如雲南、傣族、鳳尾竹以及曲名等。

6、兩名教師穿上傣族服裝,合作舞蹈。

7、幼兒在音樂伴奏下帶上腕飾參與表演,分別進行孔雀舞表演及模仿吹葫蘆絲表演,教師提示幼兒跟隨音樂旋律、節奏做不同動作。

8、幼兒分角色兩兩組合隨音樂完整表演藝術1-2遍。

四、活動結束

1、

2、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水、瞭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讓幼兒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

3、通過活動激發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慾。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多媒體、海綿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塊、桌子、金屬(小鑰匙)、小花灑、木塊

【活動難點】:

孩子們對雨水的形成過程的理解,對此教師除了有簡明的敍述講解以外,還會利用道具進行簡單的演示,形象地解釋雨水形成的循環過程。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教師組織幼兒輕鬆愉快地入場坐好。(音樂)

2、(播放雷電聲→雨聲)利用多媒體等道具營造夏天雷電雨時的氛圍,通過聲音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受。

3、教師提問:剛剛你們聽到了什麼聲音?會想到什麼?(引導幼兒説出打雷閃電的聲音、下雨的聲音)

(二)基礎部分

1、教師提問:

你聽過的雨聲是怎樣的呢?(霹靂啪啦、滴答滴答……)你們知道,雨水是怎麼來的嗎?想知道嗎?

2、水的形成--觀察圖片(雨水形成循環圖)教師用語:請小朋友們一起安靜地、認真地觀察這幅圖,答案就在裏面。

教師提問: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麼?

(教師給小朋友自主觀察與思考的時間,鼓勵小朋友動腦筋、積極發言)。

教師解説:雨水是這樣形成的-太陽熱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熱變成了水蒸氣,飄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氣變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變成我們看見的雲朵,當雲朵裏的小水滴越積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從天空中掉落下來,這就是我們看見的雨啦!你們看,就像這樣……

(1)解説:把海綿當做雲朵,當雲朵裏的水分不多時,還很輕(讓幼兒感受海綿的重量)太陽照射下的空氣中充滿水分;

(2)給海綿注入水分,解説:當雲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會太重,於是從天上落下來,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嗎?

(3)請個別小朋友體驗。

3、水的形態--冰

(1)教師用語:小朋友,水除了有液體、氣體的形態,還有其它形態,是什麼呢?(搖動裝有冰塊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與思考,引導幼兒説出"冰")

(2)請小朋友摸一摸冰塊,説出感覺。(冷冷的)

(3)教師用語:水一經冷凍,就變成"冰"的狀態了。

(4)提出問題:冰又怎麼變成水的呢?(準備水的三態,讓孩子觀察與思考)

4、水的作用教師引導:水這麼奇妙,它有什麼用呢?(喝、清潔、遊戲等等)與幼兒談話,適當利用語言和圖片引導幼兒説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讓幼兒自主思考,作出經驗談,知道水的用處很多,我們都需要水。

教師提問:小朋友,如果沒有了水會怎樣呢?

引導幼兒説出沒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們要珍惜水資源,不浪費水,可以怎麼做呢?(水龍頭關緊、洗菜的水可以用來澆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結束部分

1、水的遊戲操作遊戲準備:準備三個透明水罐、水、海綿、乒乓球三個遊戲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組,在規定的時間內(音樂控制)讓每組幼兒輪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綿吸水灌進透明水罐裏,看哪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為勝。(教師示範一次)

2、小結與提問水的用處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來清潔,還可以玩遊戲呢!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小朋友,請看清楚--演示:把金屬鑰匙和木頭放進裝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種物體形成對比(浮、沉)。

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探索:為什麼乒乓球和木塊會浮在水面上,而鑰匙卻沉下去了呢?還有什麼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請小朋友回家後,自己去尋找一個完整的答案,回來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本節課是小學三年級上第四單元中的`第一課,在教學中,我首先以謎語的形式導入課題《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在瞭解水的有關知識時,我讓學生自己寫卡片,寫出自己知道的內容,把自己寫的卡片貼到黑板上的網狀圖中,完成書中的網狀圖,這樣的設計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對粘貼自己寫的卡片很感興趣,每個人都很興奮。之後,我進行了小結,整理了學生粘貼的有關水的知識,發現學生對水的特點了解不夠,這樣很自然地導入到研究水的特點環節中來,進入探究環節--哪個口袋中是水。在這一環節中,我用了7個黑口袋,裏面分別裝了樹葉、石頭、木塊、水、牛奶、醋精7種物體,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各種觀察方法進行猜測、辨析哪個口袋裏是水,問題一提出,學生的探究慾望就很高,對口袋裏裝的東西很好奇,還有特別喜歡猜這種方法,符合學生好奇的心理,小組同學討論得很激烈,尤其是在猜水、牛奶和醋時,意見不太統一,最後才定下來,填寫在記錄單中。在小組彙報辨析結果時,我讓學生不僅説出物體名稱,還要説出辨析的依據,最後兩組同學在水和牛奶、醋的猜測結果出現了分歧,用了摸和聞的方法。由於黑口袋裏還有一個密封口袋,醋味也不太明顯,另外,課前準備時,這些口袋都是放在一起的,其他口袋上也稍稍帶有醋味,很難分辨。最後,我把黑口袋全部都打開了,讓學生用眼睛看的方法,辨別出牛奶,因為它是白色的,而水和醋精是無色的。剩了兩個無色物體,這個時候學生説用聞的方法就可以辨別哪個是醋精,哪個是水了。

通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終於揭開了謎底,恍然大悟。結果兩個小組都沒有完全猜對。都發出“唉”的聲音。在這一環節中,學生表現出了極大地學習熱情,就像在遊戲一樣,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給學生營造了一個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辨析、推理能力,教學效果較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看情景圖片編應用題。

2.學習8的第三、四組加減,進一步理解兩個部分數的交換關係。

3.提高分析、推理能力、思維的靈敏性及嘗試精神,鍛練運算速度和準確性。

活動準備

1.數學卡

2.圖片:樹葉飄零的大樹,樹葉8片(有大有小),小猴吃桃;有云朵的天空。

3.白兔圖片一個,8以內數字若干,7以內的加減算式若干。

活動過程

一、複習7以內數的加減。

1.遊戲:開火車

教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坐火車去遊玩,你們高興嗎?

那我們的火車幾點開?

2.老師出示式題卡

教師:我們的火車幾點開?

(如3+1=,6-2=,0+4=……)

幼兒:我們的火車4點開。

(幼兒隨音樂做開火車的律動)

3.遊戲:又有香蕉又有梨(複習8的組成)

教師:你們看主人用什麼來招待我們小朋友的呢?

教師:又有香蕉,又有梨,5根香蕉,幾隻梨。(舉數卡5)

幼兒:又有香蕉,又有梨,5根香蕉,3只梨。

教師:又有香蕉,又有梨,7根香蕉,幾隻梨。(舉數卡7)

幼兒:又有香蕉,又有梨,7根香蕉,1只梨。

二、看情境圖學習8的第三、四組加減

教師:小朋友們表現的很好,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還有什麼題目吧!

1.出示情境圖:一棵落葉大樹,學習8的第二組加法。

(1)教師:這圖上畫的是什麼呀?(大樹)秋天,大樹落葉子了,我們一起看看地上落了幾片樹葉?(5片)風一吹,又落下了3片樹葉,那麼地上一共有幾片落葉呢?(8片)

你用什麼方法算的?

(幼兒嘗試回答:5片和3片合起來是6片樹葉,或説出:用加法算出來的)

(2)列成算式怎麼列呢?(幼兒:5+3=8)

這式子中的數字5.3.8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呢?幼兒嘗試回答"5"表示先落下的5片落葉,"3"表示又落下的3片樹葉,"8"表示一共落下的落葉數量。

(3)教師:我們再看看這8片落葉一樣大嗎?

(不一樣,有的大些,有的小些)幾片大一些?(3片)幾片小一些?(5片)

現在我請誰來根據這件事情編一道加法應用題,要跟5+3=8不同。

(4)幼兒嘗試編:地上有一些落葉,3片大一些,5片小一些,地上總共有幾片落葉呢?

(5)教師:剛才小朋友編得很好,誰來列式呢?(幼兒3+5=8)這式子中的3.5.8分別是什麼意思呢?教師指5+3=8、3+5=8兩道式子,引導幼兒觀察異同,幼兒嘗試找規律。

(6)教師小結:以後只要看到兩道加法算式,加號前後的兩個數字相同只是互相換了位置,

他們的.得數是不變的,是相等的。

2.學習8的第三組減法

(1)教師:樹葉落下來了,白兔姐姐很愛勞動,她來拾落葉了,

你們看看,8片落葉被白兔姐姐拾去5片,還剩下幾片落葉呢?

(列式8-5=3,式中的8.5.3分別表示什麼?)

(2)教師:看到了這道式子,你想到哪道式子呢?

誰能用圖片上的事情把8-3=5編成應用題呢?(幼兒編)

3.學習8的第四組加減法

(1)教師:小朋友編得真好,你們看圖會編了,我這兒還有幾幅圖,誰來幫我編一編?

(2)小猴吃桃"情景圖:

圖上一隻小猴,前面8只完整的桃子,旁邊4只桃核。

幼兒列式:8-4=4B看圖示編題,幼兒編:天上有4朵雲彩,又飄來4朵,天上一共有幾朵雲彩?

幼兒列式:4+4=8

4.編題

教師:好,現在我們不看圖,自己動腦筋想一件事情來編編看,這六道式子隨你編。

5+3=8,3+5=8,8-5=3,8-3=5,8-4=4,4+4=8)

三、幼兒作業

教師:小朋友編得真好,你們一定還能完成下列作業。

1.填空格、列算式。

先填出空格里的數,再根據組成式用三個數列出四道加減算式題。

2.吹泡泡。

算算泡泡裏的算式,給得數是8的泡泡塗黃色,得數是7的泡泡塗粉紅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道同伴之間要互相關心,與同伴友好相處。

2、仔細觀察圖片,圍繞畫面主要內容連貫、清楚的講述。

3、認真傾聽同伴講述,借鑑他人的講述經驗,豐富自己的講述內容。

教學準備:

手繪教學掛圖四幅、幼兒操作小圖人手一份。

教學過程:

1、談話引出課題。

小熊家有一個漂亮的花園,它可喜歡啦!可是有一天發生了一件事,什麼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2、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並講述。

(1)出示圖一併提問,你覺得這是什麼季節?小熊家的花園怎麼樣?小熊在幹什麼?發現了什麼?心情又怎樣?

(2)出示圖二並提問,小熊是什麼表情?為什麼有這樣的表情?花園裏的花怎麼會沒有了?到哪裏去了?

(3)出示圖三並提問,他發現了長頸鹿把花送給誰了?為什麼送給小松鼠?小松鼠會感到怎麼樣?小熊會原諒長頸鹿嗎?為什麼?

組織討論:長頸鹿這樣做對嗎?為什麼?應該怎麼做?

(4)出示圖四提問,小熊和小兔、小刺蝟又是怎麼做的?他們對小松鼠説了哪些關心的話?小松鼠心裏怎麼樣?

3、請幼兒相互完整地説出圖片內容,教師注意傾聽幼兒的講述。

4、個別幼兒(2--3名)在集體面前完整講述,教師提醒幼兒注意語言的完整和連貫。每位幼兒講完,給以鼓勵和簡單的小結。

5、教師完整的.有表情的講述圖片內容。

6、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再次完整講述故事。利用小圖。提醒幼兒説故事前可以説説故事的名字

故事裏小熊、小兔、小松鼠們心情都是怎樣的呢?請大家多用一些詞來説説他們的對話。(個別幼兒集體面前講述。)

7、組織幼兒討論:除了送花以外,你還可以用什麼方式來表達對小松鼠的關心。

活動總結

小朋友的方法都很好,我們平時在和小朋友相處中呢,也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發現物體扔到空中會自由下落,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知道物體下落有直線和曲線之分,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對不同物體按下落方式進行記錄。

3、探索同一物體形狀不同下落情況也不同。

4、初步瞭解其特性。

5、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教學準備各種糖紙、羽毛、報紙、塑料積木、球、繩、沙包等,記錄紙、筆,白紙人手兩張.

教學過程:

一、引題

秋天到了,一片片樹葉落下來,樹葉落下來是怎麼樣的?(幼兒自由講述)

二、幼兒探索並討論。

1、幼兒猜想並嘗試:你桌上東西落下是怎麼樣的?每一樣東西都試一試。

2、引導幼兒和同伴比較,發現物體下落時的異同。

“請你找一個好朋友比一比,看看你們手裏的東西落下來有什麼不一樣?”

3、幼兒交流:

(1)你有什麼發現嗎?(幼兒自由交流)

(2)為什麼有的物體落的快,有的物體落的慢?

4、小結:所有的物體都會下落的,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5、師演示一張皺紙和一塊積木,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物體下落路線是不一樣的。

三、幼兒分組探索,按照物體下落的路線進行歸類記錄。

1、請幼兒分組實驗,觀察桌上的物體的下落方式,並商量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請你再去試一次,把你的發現記錄在紙上,你這些東西按照落下的路線記在紙上。”

2、每組派一個孩子交流各組的發現,並介紹自己的記錄方法。

“你是怎麼記錄的?”“你有什麼新的發現?”

3、教師簡單小結:不同物體下落的路線不一樣,有的是直線的,有的是曲線的,直線的落地快,曲線的落地慢。

四、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同樣的東西形狀不同,落下來的情況也不同。

1、(出示相同的兩張紙)幼兒猜想:你可以用什麼辦法讓他們落下的時候不一樣?

2、幼兒自己嘗試,教師引導幼兒將紙折成不同的形狀

3、交流:你用了什麼辦法?

五、延伸:讓幼兒回家用手帕或塑料待做降落傘,觀察其與其他物體下落的不同。

活動反思

嘗試教育理論研究會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在杭州舉行了"嘗試教學活動研討觀摩比賽"。經過幼兒園的推薦,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活動,也由此認識了對幼教工作一絲不苟的徐子煜老師,以及杭州東苑嬰幼教育中心的那些天真活潑的孩子們。

在這次活動中,我帶去了大班科學活動《向下落的物體》。我準備的活動材料有:塑料袋、酸奶瓶、沙包、積木、絲帶、棉花、氣球等孩子們生活中熟悉的物品。雖已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可心中還是有些忐忑不安。提前十分鐘來到班內,與孩子們作了一個簡短的自我介紹後,就帶着緊張的心情,和孩子們一起走上了小舞台。"小朋友們,老師知道你們最喜歡做扔東西的遊戲了,老師今天準備了許多東西,請你動手試一試,用裏扔到空中,看看你會發現些什麼?"在我的啟發和引導下,孩子們開始了活動中的第一次嘗試:探索發現物體自由下落的現象。在這一環節中,我沒有給幼兒提過多的要求,只是給幼兒提供一個比較自由和寬鬆的探索氛圍,便於幼兒能自由的嘗試。很快孩子們來到桌子旁邊拿起各種物品開始了嘗試活動,有的孩子有些放不開,得到我的鼓勵後,才開始大膽的進行嘗試。簡單的嘗試後,我和孩子們進行了討論:你剛才扔了什麼東西?它是怎樣落下來的?你還扔了什麼東西?這些東西落的一樣快嗎?孩子們的回答很乾脆,也很準確,有的幼兒還提到了:物體扔到空中後會落下來,是因為地球有引力。由此教師進行了第一次小結:物體扔到空中後都會落下來,而且不同的物體落下來的速度不一樣,有的落的快,有的落的慢。

對孩子們的發現,我緊接着提出了第二個問題:"到底是什麼東西落得慢?什麼東西落得快呢?請小朋友動手試一試,將落得快的東西和落的慢的東西分開。"於是孩子們開始了活動中的第二次探索活動:將桌子上的東西,按下落速度的快慢進行分類。這一次嘗試,孩子們都很興奮,一掃剛才的拘謹,每個人都很投入,一遍一遍地把東西扔到空中,認真地進行嘗試。我緊張的心情也稍稍放鬆了許多。就在這時,一個意外情況出現了:我準備的活動材料中有氣球,一個氣球在小朋友進行嘗試探索的時候,突然爆炸,而另一個則被兩個男孩子搶在手中玩了起來,有的小朋友看他們在玩氣球,也要爭着去玩。眼看着良好的活動秩序要被打亂,如果我強硬制止他們,不但會破壞了活動的氣氛,孩子們的探索興趣也會蕩然無存。面對這一情況,我靈機一動,走上前去接住了空中飄落的氣球,摸摸他們的頭問:"你們説這個氣球是落得快?還是落的慢呢?"兩個孩子望着我手中的氣球,遲疑的回答:"落的慢"。"那我們就把它放在落的慢的這一邊,好嗎?"得到孩子的肯定後,我把氣球放到了標有"慢"的籃子裏。"你們再試一試其他東西,把它們分開來好嗎?"經過我的引導,兩個孩子很快去嘗試別的東西去了,氣球則安穩的放到了標有"慢"的籃子裏。很快孩子們就完成了我的任務,重新回到了座位上。和幼兒進行了集體驗證後,我又提出了一個發散思維的問題:"除了老師給你準備的東西以外,你還知道生活中那樣東西,扔到空中後落的慢?哪些東西落的快呢?"孩子們的回答很豐富,有的説"羽毛落的慢""樹葉落的慢"有的小朋友説:"石頭落的快"、"彩筆落得快"還有的小朋友提到了鎖和錘頭……面對孩子們的回答,我又提出了另一個問題:"為什麼不同的東西扔到空中會下落的速度會不一樣呢?"孩子們有的説:"輕的東西落的慢","重的東西落的快"。在這一環節中,幼兒通過分類活動,對落得快和落得慢的物體有了一個新認識,我提出的發散性思維的問題,不但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更進一步豐富了幼兒的感性經驗,但在這裏有一個知識難點:幼兒可能會認為物體的輕重決定了它下落的速度。這是幼兒探索的結果,也是幼兒感性經驗的反應,對幼兒的回答,我沒有急於下結論,而是給幼兒提出了一個新問題。從而使他們在下一環節的嘗試活動中,探索物體下落速度的快慢除了與自身的重量有關外,還與他的形狀、體積有關。

面對孩子們的感性經驗,我給孩子們提供了第三次嘗試機會:"小朋友們看,老師手中拿着一些東西,他們都落的很慢。你們有沒有辦法讓他們快一點落下來呢?"對我的問題,孩子們很興奮,都積極的投入到活動中,有個男孩子把棉花塞到了酸奶瓶中,棉花落得快了,他興奮的告訴我時,我肯定的誇讚了他:"你做得真棒,再試一試別的東西好嗎?"有個女孩則把絲帶纏在沙包上,落下的速度變快了,還有個女孩子……。我在孩子們中間不停的走動,觀察着孩子們的表現,及時給他們必要的引導和幫助。小結的時候孩子們都説得很熱烈,有個女孩子説:"我把報紙摺疊以後,落下的速度變快了。"我抓住這一點重點向幼兒講解,由此孩子們知道了:同樣的紙,把它摺疊、揉成紙團、折成紙飛機落下的速度變快了。物體下落的速度除了與自身的重量有關外,還與他的形狀、體積有關。這次探索是孩子們在本次活動中最為精彩的一次探索,教師啟發性的語言給幼兒的`探索提供了方向,幼兒的興趣、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這一環節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得到了遷移,教師的肯定和鼓勵,使每個幼兒獲得了成功感,把幼兒的探索活動推向了高潮。

面對孩子們積極的表現,由於室內場地有限,於是我把延伸活動放到了室外:"孩子們,關於物體落下來的祕密可多了,剛才小朋友還沒有發現更好的方法,現在我們到院子裏試一試還有沒有新的方法,看有沒有辦法讓落得快的東西慢一點落下來,好不好?"收拾好活動材料,我帶着孩子們走下了小舞台,來到了院子裏。這時,徐子煜老師緊跟着我們走了出來:"一定要讓孩子們試一試啊,千萬不要欺騙孩子。"面對徐老師的直言,我認真的點點頭,也為徐老師對幼教工作嚴謹、認真的態度所感動。孩子們在我的帶動下,又開始了新的嘗試。活動結束後,許多老師見到我紛紛和我打招呼:"老師,你是哪裏的?你帶的教學活動真不錯……"許多老師只看到了活動成功的一面,可我自己卻感受到了其中的不足。由於那幾天孩子活動安排得緊,情緒很容易興奮,所以在活動中的幾次探索,他們的探索結果不是讓人很滿意,有的幼兒乾脆把老師提出的探索目的拋在了腦後,在活動中玩了起來,教師的教育機智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有的幼兒在活動中的探索中缺乏自己的獨創性,沒有真正投入到探索活動中去。

向下落的物體是孩子們喜歡探索的問題,讓孩子們在玩遊戲的過程中,進一步探索物體自由下落的現象,是我設計本活動的最初意圖。關於物體自由落下的知識點很多,孩子們理解起來有困難,所以在整節活動中,我把發展幼兒的探索精神、創造性思維放到了首位,在幾次層層深入的探索後,幼兒對已有的知識經驗,有了新的認識,並能把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遷移,嘗試教學的課程模式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活動的自主性,在活動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活動結束後,徐老師給我們講了在嘗試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以及嘗試教學的特徵。他告訴我們在嘗試教學中一定不要忘記要先嚐試後教,一定要讓幼兒有嘗試的機會,而且一定要讓幼兒帶着問題、目的去嘗試,不在幼兒是否能嘗試成功,重在過程,嘗試以後要讓孩子有交流的機會,讓幼兒與幼兒之間相互學習。如今,嘗試教學在我園已廣泛展開,老師們對嘗試教學的模式和嘗試教學的精神都有了比較全面地瞭解,已經運用得比較得心應手。在嘗試教學中,老師們感受到了新的挑戰,孩子們則擁有了自由想象和探索創造的空間,個性和創造性思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在嘗試教學活動中,孩子們已經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了廣闊的自由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