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大慈大悲經典佛教語錄

大慈大悲經典佛教語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85K 次

導語: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學了佛法,才發現人生世故,即如夢一場。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經典的佛教語錄,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大慈大悲經典佛教語錄

1、 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來即非,蓋生即無生也。

2、 一切法相本爲緣生,緣生之法,當體即空。

3、 無明不過是本性中緣起之幻相。

4、 一切如來本起因底,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5、 若起精進心,是妄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

6、 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脫、涅盤、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7、 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

8、 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9、 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10、 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爲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11、 但於一切一切法,不作有無見,即見法也。

12、 一念離真,皆爲妄想。佛經名言

13、 若欲無境,當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滅。

14、 邪正煩惱,同一性空,分別假相,妙心現影。

15、 菩薩心無取捨,如大月輪,圓滿寂靜,即是涅盤。

16、 菩提本自性,性淨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無可作相。

17、 本淨明心非別處,惟在衆生妄心中。

18、 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19、 不見一物名爲見道,不行一物名爲行道。

20、 念念無相,念念無爲,即是學佛。

21、 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22、 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

23、 但能無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24、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

25、 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26、 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27、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28、 若信願堅固,臨終一念十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之風吹不入,雨打不溼,如銅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

29、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30、 佛菩薩雖修六度萬行,廣作佛事,但視同夢幻,心無住著,遠離諸相;滅度無量、無數、無邊衆生,實無衆生得滅度者;無修而修,修即無修,終日度生,終日無度。”

31、 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衆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方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32、 皺者爲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原無生滅,云何於中受汝生死?

33、 佛言:夫爲道者,如被幹草,火來須避。道人見欲,必當遠之。

34、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

35、 佛言,愛慾莫甚於色。色之爲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爲道者矣。

36、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37、 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處問長安。

38、 三界輪迴淫爲本,六道往返愛爲基。

39、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40、 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41、 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貪着。

42、 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43、 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44、 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45、 真心是菩薩淨土。

46、 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

47、 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我既都無。其如幻耳。

48、 阿字十方三世佛,彌字一切諸菩薩。陀字八萬諸聖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句彌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即是總持總念諸佛、諸菩薩、諸經咒、諸行門。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六字全收。」亦謂「賅羅八教,圓攝五宗。」既得臨終往生淨土,亦獲現世身心安樂。

49、 念阿彌陀佛功德,多於念地藏菩薩百千萬倍。何以得知?準《觀音經》,有一人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乃至一時,不如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十輪經》雲:‘一百劫念觀世音,不如一食頃念地藏菩薩。’《羣疑論》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薩,不如一聲念阿彌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薩爲法臣,如王出時,臣必隨從,大能攝小。佛是覺滿果圓,超諸地位,所以積念者功德最多,過於地藏百千萬倍。菩薩未屬佛地,果未**,故功德最少。”

50、 心有所住,即爲非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51、 諸行無常,一切皆苦。諸法無我,寂滅爲樂。

52、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疑物,何處染塵埃。

53、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衆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54、 若諸世界六道衆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

55、 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56、 屍棄佛偈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57、 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爲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58、 迦葉佛偈一切衆生性清淨,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59、 釋迦牟尼佛偈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60、 拘留孫佛偈見身無實是佛見,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61、 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懼於生死。

62、 一迷爲心,決定惑爲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爲全潮,窮盡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63、 皺者爲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原無生滅,云何於中受汝生死?

64、 聲在聞中,自有生滅。非爲汝聞聲生聲滅,令汝聞性爲有爲無。

65、 三界輪迴淫爲本,六道往返愛爲基。

66、 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林中,心不動則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則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67、 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怕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68、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69、 佛言,愛慾莫甚於色。色之爲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爲道者矣。

70、 厭離未切終難去,欣愛非深豈易生。鐵圍山外蓮花國,掣斷情繮始放行。

71、 報君今日是十六,唸佛須當戒淫慾。淫慾斷時生死斷,便是如來親眷屬。

72、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生滅法,佛說皆是空。

73、 緣起法身偈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74、 七佛通誡偈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75、 毗婆尸佛偈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

76、 迦葉佛偈一切衆生性清淨,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