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有沒有《風箏》的閱讀練習題(附答案)?

有沒有《風箏》的閱讀練習題(附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風箏》閱讀題

有沒有《風箏》的閱讀練習題(附答案)?

1.引起作者懺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麼寬恕之可言呢?”你怎樣理解這句話呢?

答案

1 讀了書,意識到風箏對於幼小的弟弟有着重要的意義

對封建制度的覺醒和反抗

2 我們在這裏意識到,小兄弟的命運代表了中國人的普遍生存困境,具有鮮明的悲劇色彩.而“我”的處境卻具有荒誕的意味,任何選擇都是“虛空”與“絕望”.如果小兄弟和氣地寬容了我甚至憤怒地訓斥我一頓,那倒是我願意接受的.但我得到是“全然忘卻”和“毫無怨恨”,我徹底絕望了.作者看到的是人的麻木與可怕的遺忘,對自己和對別人的生命價值的漠視,甚至是摧殘.小兄弟明明是受害者,卻全然不知,反倒覺得那是應該的.可見,《風箏》這篇文章作者要表達的正是這種人的生存困境和這種困境不能改變的痛苦和絕望.

語文出版社初一魯迅寫的風箏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倒敘.

文章從在北京看風箏寫起,由眼前景回憶起兒時江南放風箏的境況.而寫北京的風箏只是一筆帶過,卻用濃筆寫出了故鄉放風箏的細細的情景.從時間和季節入手,寫出了風箏的姿態顏色、形狀.雖然“顯出憔悴可憐模樣”,但周圍的春的景色分明是一片“溫和”.文章的一二兩段構成了一個層次,引起了下文對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一事的具體描寫.

由於我的“不愛”甚至“嫌惡”,便也將這一心情轉移到弟弟的身上,因而也就順理成章地反對弟弟去做.我是兄長,當然有着兄長的威嚴,弟弟也就只好“張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看着小兄弟因風箏的落升而驚喜的情形,我卻只有感到“可鄙”.

這一段是後面事情發展的主要原因,也是整篇文章的關鍵.魯迅先生一方面寫出了小兄弟的“弱小”,一方面又寫出了“我”的“強大”,兄長的“威風”和小兄弟的“無奈”的強烈的反差,爲後文的發展和結果埋下了伏筆.

因而,當“我”發現小兄弟在偷偷地瞞着自己去做風箏的時候,便以兄長的威嚴毫不留情地折斷了風箏的“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於是,我似乎是得了勝利,傲然地把他扔在了小屋裏.這一段敘寫很具體很細緻.這是由上一層的原因而導致的必然的一種結果.

接下來的,文章有了很長的.篇幅,寫出了我的懊悔和補過.但當我想了若干的方法終於可以得到這補過的時機的時候,得到的,卻是更深一層的悲哀,那就是,小兄弟在長大之後,早已將這一切忘記了.時間和生命永不會給我這一贖罪的補償,“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1.看了一本世紀末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爲什麼說是“不幸”的?

2.“不幸”可以換成“有幸”嗎?爲什麼?

 答案:

1.因爲自己一向以爲管小兄弟管得對,現在看到書上的道理,心情沉重起來,受到懲罰了,對舊我來說,良心受到了譴責,可謂不幸.

2.不可以."有幸"說明自己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不幸"則更加體現出魯迅先生的心情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