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初一語文第十課《論語十二章》翻譯

初一語文第十課《論語十二章》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第一章

初一語文第十課《論語十二章》翻譯

(一)分析文義 子曰:“學(學習)而(表順承)時( 按時(名詞作狀語))習(複習)之,不亦(也是)說(同“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瞭解)而(錶轉折)慍(生氣)不亦君子乎?”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翻譯:孔子說:“學了又按時複習,不也是很喜悅的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的嗎?人們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生氣,不也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嗎?” (二)課文探究 第1句講:學習方法 第2句講:學習的樂趣 第3句講:個人修養

第二章

(一)分析文義 曾子曰:“吾(我)日(每天,名詞作狀語)三(多次)省(反省)吾身:爲(替)人 謀(出主意)而(錶轉折)不忠乎?與朋友交而(錶轉折)不信(誠信)乎?傳(傳授的知識,名詞做狀語)不習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謀慮是否真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傳授的學業是否複習了?” (二)課文探究

本章強調治學的人重視品德修養

第三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吾十有(通“又”)五而(表順承)志於學,三十而立(獨立),四十而(表順承)不惑(迷惑),五十而(表順承)知天命(自然規律),六十而(順承)耳順,七十而(表順承)從心所欲,不逾(超過)矩(規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翻譯: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瞭解並順應了自然規律,六十歲對各種言論能明辨是非,到七十歲纔可以隨心所欲,又不會超出規矩. (二)課文探究

1,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學習和提高修養的過程.

2,從本章來看,學習和修養的過程可分爲幾個階段? 十五歲到四十歲:學習領會

五十、六十歲: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觀意識和做人規則融合爲一 3,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是怎樣的?

思想與言行融合,自覺遵守道德規範,而不是勉強去做. 4,我們從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麼啓示?

道德修養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循序漸進.

第四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溫(複習)故(就的知識,形容詞做,名詞) 而(表順承)知新(新的領悟), 可(可以)以(憑藉)爲(成爲)師矣.”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翻譯:孔子說:複習舊的知識,並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做到這樣的程度,可以成爲老師了. (二)課文探究 本章談學習方法

第五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學而(錶轉折)不思則罔(迷惑),思而(錶轉折)不學則殆(有害). 劃分句子停頓: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翻譯:孔子說:“只學習不思考,便會迷惑而無所得.只空想而不學習,就會有害.”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學習方法,闡述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

第六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 賢(品德高尚)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忍受)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樂於學).賢哉,回也!” 句子劃分停頓:子曰:“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翻譯: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裏,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清苦,顏回卻不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二)課文探究

本章讚揚了顏回樂於學習、安於貧困的品質.

第七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知之(代詞,指代學問)者(.的人)不如好(喜歡,愛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以.爲樂趣,名詞意動用法)之者.” 劃分句子停頓: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翻譯:孔子說:“對於學習,瞭解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爲樂的人.” (二)課文探究

本章闡述了學習態度:以學習爲快樂

這一段運用了什麼修辭?:頂真

講學習的三個層次:知、好、樂,層層推進,使說理更加透徹,令人信服.

第八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飯(吃飯,名詞作動詞)疏(粗糧)食飲水(冷水),曲肱(彎着胳膊)而(表順承)枕之,樂(樂趣)亦在其中矣.不義(正當手段)而富且貴,於(對於)我如浮雲.” 劃分句子停頓: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翻譯: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着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人的道德修養

第九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三(幾個)人行,必有我師焉(在其中).擇其善者而(表順承)從(跟從)之(代詞,學習),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子劃分停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譯: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師的人.我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爲借鑑,改掉自己的缺點.”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學習態度:向一切人學習.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鑑別人的短處,反省自己有沒有類似的毛病.

第十章

子在川(河)上曰:“逝(流逝)者如斯(這)夫,不捨(捨棄)晝夜.” 翻譯:孔子在河邊感嘆道:“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時光易逝,應珍惜時間. 本章運用了什麼修辭?: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時間的飛逝,指明時間的寶貴.

第十一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三軍(軍隊)可奪帥也,匹夫(普通人)不可奪志也.” 劃分句子停頓: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翻譯: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普通人的志氣卻不可改變.”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一個人應當堅定信念、矢志不渝.

第十二章

(一)分析文義 子夏曰:“博(廣泛)學而(表並列)篤志,切(懇切)問而(表並列)近思,仁(仁德)在其中矣”

句子劃分停頓: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譯:子夏說:“廣泛地學習,堅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懇切地向別人發問,多考慮當前的問題,仁德就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