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端午節手抄報

端午節手抄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說到手抄報,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手抄報能有效激發我們的創新意識和求知慾望。那麼都有哪些類型的手抄報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手抄報,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節手抄報
  


端午節手抄報 第2張
  


端午節手抄報 第3張
  

  端午節手抄報1

1、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鬆兒和。——張耒失調名

2、醉看葵柳懷舊事,饞思櫻筍夢吾廬。向時癡絕今愁絕,自讀《離騷》些老夫。——高箸《重午懷舊》

3、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元夕無月》

4、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楊無咎《齊天樂端午》

5、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羣官》

6、袨服華妝着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京都元夕》

7、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十五夜觀燈》

8、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9、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青玉案·元夕》

10、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上元夜》

  端午節手抄報2

  1、《紀念勾踐伐吳說》

在浙江,還有端午節來源於勾踐操練水軍之說。而龍舟競渡活動,被認爲是爲了紀念越王勾踐操練水師、打敗吳國的'歷史。

前496年即位,曾敗於吳國,被迫投降,在吳國過了3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騙得了吳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國。臥薪嚐膽,重用范蠡、文種,使越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於當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師,開始操練。前482年,吳王夫差爲參加黃池之會,盡率精銳而出,僅使太子和老弱守國。越王勾踐遂乘虛而入,大敗吳師,夫差倉卒與晉國定盟而返,連戰不利,不得已而與越議和。前473年迫使夫差自盡,終於一舉消滅吳國。後人爲昭彰勾踐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便效仿越國水師演練時的情景,於五月初五日這一天划船競渡,以示紀念。

  2、《紀念曹娥說》

後漢書·曹娥傳》記載,曹娥,虞皁湖鄉曹家堡人。父曹盱,爲巫祝,能“撫節按歌,婆娑樂神。”東漢漢安二年(143)五月五日,曹盱駕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爲水所淹,不得其屍。娥年十四,投瓜於江,存其父屍。曰:父在此,瓜當沉。沿江號哭,晝夜不絕聲,旬有七日。遂自投於江而死,三日後抱父屍出。”

譯文:“曹娥之父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孝女曹娥當時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哭尋父親。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這一天她也投了江,三日後抱出父親的屍體。”

後人爲紀念她,改舜江爲曹娥江。元嘉元年(151),上虞縣官度尚改葬娥於江南道旁,命弟子邯鄲淳作誄辭,刻石立碑,以彰孝烈。後蔡邕訪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讀,題八字於碑陰:“黃絹幼婦外孫齏臼”(爲一謎面,謎底爲絕妙好辭)。

在浙江的東部地區,當地居民把端午節看作是紀念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爲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爲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