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家訪的日記範文(精選6篇)

家訪的日記範文(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21K 次

有趣的一天又要結束了,想必大家都學習了不少新知識,是時候用心地寫一篇日記了。那麼寫日記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家訪的日記範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訪的日記範文(精選6篇)

  家訪的日記1

這天我去了張霄家,這個孩子情緒偏激,和老師同學常發生激烈衝突,主要表現爲:課間打同學,上課經常亂下座位或者搗、戳同學,影響別人聽課,不聽從老師的教育,一旦老師同學無法讓其順心就會任性耍脾氣。過去放學時光進行的溝通都是反映孩子的問題行爲,家長很沒有面子。這次家訪我的目的是全面瞭解孩子的家庭成長環境和性格愛好,拉近與孩子及家長的距離。估計家長會談到同學之間矛盾問題。我打算聽張霄說清狀況,包括對老師、同學態度叛逆的內心想法。和孩子父母交換看法,達成共識,明確其喜怒時都打人,衝撞老師的情緒宣泄方式都是不正確的,不受人歡迎的。

張霄家房子很新很大,看得出家裏經濟條件很好,玩具有幾大箱,孩子對四驅車感興趣,家長又在兒童房鋪設了軌道。物質方應對孩子是有求必應,儘可能地滿足。然而在精神文化氛圍的營造上不能和沈宇非家庭相比。

做領導的父親因爲單位裏臨時有事不在家,在和母親交談的近3個小時裏,我越來越清楚孩子叛逆、任性的性格的真正成因——家庭教育的溺愛和縱容。

母親說,孩子的父親平時工作十分忙碌,所以只要孩子提出要求並說出個理由都給予滿足,全家人都圍着孩子轉。我發現孩子彈琴的時候,媽媽始終在提醒他注意音符、速度,不放過一個難點,可見母親的教養方式是凡事追求完美,看似要求嚴格其實是包辦代替。3個小時,張霄不停地在房裏奔跑跳躍,不時打斷老師和家長的談話,要母親幫他做這做那。開始母親沒有要求孩子務必坐好,而是一一滿足孩子的願望。沒有明確的家教規矩,是這個家庭的顯著特點。

我把張霄在校的表現如實地告訴家長,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把事情的嚴重後果和盤托出:家長給孩子營造了一個沒有風雨沒有困難的溫室,孩子習慣了這種自我爲中心的生活。因爲不會與人相處,使友好的孩子厭惡他;因爲任性,聽不進批評,老師管不了他;因爲喜歡打鬧,常常吸引的是有同樣興趣和不良習慣的玩伴,卻又被強手欺負。那他怎樣會喜歡學校?怎樣會正確對待批評和挫折?家庭一味地遷就,將來滿足不了他了,家長怎樣辦?將來不能爲他做事了,他又會如何對待家長呢?將來走入社會,誰讓他?誰伺候他?母親提議讓孩子遠離好打架的小夥伴,但是我想孩子間的正常交往和碰撞怎樣可能是大人能阻止得了的?不去交往,怎樣學得會忍讓、商量、服從、合作的交往技巧?我感到有些父母可能是工作上的精英,而在子女教育問題上是十分需要幫忙的。

我提議對孩子要延遲滿足的時光,務必堅決拒絕不當的要求。於是當張霄在房間裏大喊母親幫他的時候,母親第一次沒有動,而是告訴他,在和老師談話,自我的事情自我解決。孩子立刻大聲吼叫,摔門。但不予理會一會後,平靜了。但是之後當孩子用撒嬌的方式博取母親歡心時,母親就範了。接下來,張霄自我打開冰箱,要吃第二根冰棒。母親這回先用語言阻止無效的狀況下,又追過去,收回了冰棒。這次“不”說得很堅決。

第二條家教推薦,讓孩子學會服從,從坐姿開始明確要求。當需要大人幫忙時學會用禮貌的語言表達。

第三,母親務必在今晚與父親徹底長談,統一家教理念和方式。

這天的家訪沒見到父親,雖然有些遺憾,,但是還是略有成效的,因爲孩子的母親受到了觸動,並且已經開始嘗試理解教師推薦。

對於我來說收穫也不小,家訪確實十分必要。孩子在校的表現是家教的鏡子。家長不管的孩子行爲自由,像野草。家長的溺愛放任就是在給野草施肥,讓野草瘋長。老師務必深入家庭,才能真正瞭解學生問題的癥結所在。

老師不能怕對家長說實話,只要出發點是爲了孩子。在學生家裏交流,往往比請家長到校氣氛更加簡單融洽,教師的真誠推薦會更易於理解。

每個家庭都是社會的細胞,學校教育一旦離家庭遠了,那麼和社會就是脫節的,會變得無比脆弱。學校教育只有和家長達成一致,纔可能取得效果。

  家訪的日記2

告別了陳鵬宇的家長,立刻了就聯繫了幾位家住萬科魅力之城的同學。從鳳凰花園到魅力之城,五分鐘的車程就到了。

剛進門口,陳瑾瑜的父親就從小區裏迎了出來,手裏還拿着幾塊零錢,說是給我們停車用的,自然是要推辭不收的了,但心裏確乎是涌起一陣陣的感動。

和陳瑾瑜家的家長作了簡單的交流的溝通,主要是表揚了陳瑾瑜學習上的進步,尤其是學習習慣上的改變,成績的提升等。家長聽了十分高興,爲孩子成績的提高而欣慰。

臨走時,陳瑾瑜的父親執意要把我們送到塗雨祺的家中,雖然就在一個小區,孩子也能夠帶路,但他去還是堅持要自我親自送去。

從一棟樓的8樓,到另一棟樓的4樓,距離並不遠,但那一刻,確實是有一份小小的感動,縈繞在心底。

  家訪的日記3

離開張智傑的家中時,剛好三點多鐘,聯繫了丁子昕的媽媽,她也剛剛送丁子昕出去培訓回來了。她的家住在一棟民房的最後一排,我們開着車找了兩圈才找到。其實丁子昕在班上還是十分乖巧十分聽話的,我們主要是來了解一下她在家中的狀況。

丁子昕的媽媽介紹,丁子昕其他方面都十分好,就是有些自卑,覺得自我的爸爸不能像其他同學的爸爸一樣保護她。爲此,有時候不敢跟其他同學相處,害怕受到別的同學的嘲笑。聽了丁媽媽的一番話,我覺得很震驚,說實在話,在學校裏觀察到的丁子昕同學,跟她的媽媽所講到的丁子昕同學完全不一樣。學校裏的她,開朗活潑,熱情大方,完全看不到一點自卑的影子。看來,家庭生活中的孩子有時並不是跟學校所表現的一個樣。

在丁子昕家中的家訪,估計是在所有家庭中我們老師講話講得最少的一家,因爲大多數的時光是在聽丁子昕的媽媽在述說。說的過程中,好幾次她的眼淚都溢出了眼眶,李老師和夏老師都爲她遞過去紙巾。

離開的時候,一句話迸進腦海:可憐天下父母心!

  家訪的日記4

住在劉世龍隔壁小區的是王冠達,這將是我們這天最後的行程。

聯繫上王冠達的父親時,只有他一人在家,他的媽媽還在上班,而王冠達則去了親戚家。上了6樓,進門時,李老師執意要我走前面,不明白爲什麼。進門後才明白,他的家裏養着一隻小狗,李老師原先是害怕他家的小狗啊!呵呵!

王冠達的學習習慣也不是太好,每次考試的成績都不太盡如人意。我們把這些狀況告訴了他的父親,他的父親也十分清楚。我講了上次背書的事情,那次背《看戲》,全班只有他一個人能夠背下來,於是他成了“背書檢查員”,十分高興。每一天顛前顛後的找同學檢查,儼然是一個十分十分大的官呢!

爲什麼孩子在那次會跟平時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就是因爲鼓勵!在學校時裏,只要孩子表現得好,我會毫不吝嗇我的表揚我的鼓勵。那麼在家裏,也多麼期望家長能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少一些責罵;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批評。

家長們,你全心的鼓勵,將是孩子燦爛的微笑!

  家訪的日記5

令人聞風喪膽的家長會後,居然還有個家訪,可真是嚇死我了。

今天下午,劉老師問有誰住在八步,沒等我揮手,劉老師就直接大聲叫出了我的名字:“哦,劉欣,我知道她家在哪!”

雖然被叫名字時有點糊里糊塗,但我還是欣然接受了,那莫名其妙的自然熟。

很快我們就開始排隊放學。我急急忙忙趕回家中,準備好了迎接老師的到來。不知不覺中,我已經寫完了作業。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我等不及了,就跑去馬路邊東張西望。終於,希望來了。

我望着劉老師和“彭老師”過來,走近一看,那人並不是我們的彭老師。劉老師下了車,“彭老師呢?”“我們好像把彭老師給丟了!”兩人一直對視着。

“彭老師,在這!”一聲呼喚讓彭老師尋找到了方向。一羣老師跟在後面,嚇得我往後退了退。

我們聊了一會兒心理後,還意外的得知了我語文考試的`分數。

看着老師沒有變臉,反而拿出手機看了看分數。很顯然,這次我的小命保住了。

老師們拍了拍照,便去下一家了。

  家訪的日記6

在一個冬意嚴寒的雨夜,我來到了學生楊錦鵬的家。從平日他的生活裏,我觀察到他家庭生活條件很富足,生活無憂無慮,父母也一定是放逐其自身發展。這孩子儘管他不是特別頑皮,但在學習上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爲:課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較弱,課堂上經常做小動作,常常左顧右盼,影響別人聽課,學習自覺性較差,時刻需要老師監督。這次家訪我的目的是全面瞭解孩子的家庭成長環境和性格愛好,拉近與孩子及家長的距離,共同爲孩子的成長鋪設一條陽光之路。

在與他媽媽的交談中我得知,楊錦鵬的父母都是生意人,文化程度不高,整日忙於生意,無暇顧及孩子。很少有時間與孩子在一起交流,缺少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缺少與孩子的溝通,根本談不上去爲孩子預設未來的發展方向。父親三十多歲年紀的臉上鐫刻着艱辛的生活滄桑,感覺比實際年齡要老許多。對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思想品德的優劣、行爲規範的養成採取的是不加過問或放任自流的態度。母親雖然在家,卻忙於生意,同樣沒有時間和孩子坐在一起,也沒時間陪孩子看看書或檢查檢查孩子的作業,再加上爺爺奶奶的溺愛包容,因此孩子的學習習慣不能很好的養成,使得老師和學校的教育暗淡無色,使得孩子對學習越來越缺乏主動性。這樣的家庭對孩子根本不存在教育,家長認爲“教育是學校的事,是老師的事”。我們身爲師者,當然知道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和恆心,需要家、校、社會三結合。而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沒有正確的引導與教育,我們的孩子怎能進步?所以我很擔憂。

本次家訪,我們在十分融洽和諧的氛圍中開始,也在潛移默化和深情愛意中深入,讓家長“曉之以理,教之以法”,家長認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表示願意與學校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同時也讓我感悟到了學生家庭教育和成長的差異性,“因材施教”不是一句空話,更是爲師者一生的鐫刻。

家訪結束了,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作爲教師,我們無力改變他們的現狀,但我們有責任去了解他們,關心他們,不僅要關心孩子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要關注他們的生活環境,關愛他們的成長空間,從而找到更理想的方式引導教育他們,讓他們成長爲一名自信、自立、自制、自強的陽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