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小學數學教師家訪日記(精選6篇)

小學數學教師家訪日記(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覺間結束了,這一天裏,大家身邊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見聞吧,需要進行好好的總結並且記錄在日記裏了。你所見過的日記應該是什麼樣的?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師家訪日記(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師家訪日記(精選6篇)

  小學數學教師家訪日記1

家訪是一把鑰匙,走入學生家庭,走入學生心靈,打開的是教師、學生、家長間的千千結,架起的是學校溝通的“希望橋”;家訪是一罐蜜汁,凝望家長的笑臉,手與手相牽,雖然累,心裏卻甜透了。

我們走訪了一些學生家庭,瞭解了學生的生活狀況,也體會到了家長的辛苦與不易。

張宜帥是個普通的孩子,普通得連他的媽媽都沒有足夠的自信。他媽媽見到我們的第一句話是:“是不是張宜帥在學校犯錯誤了?”我馬上解釋說:“你不要誤會,我們來家訪並不是因爲你的孩子出了什麼事情,而是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學生的家庭環境和生活環境。”聽到這裏,他媽媽才露出笑容。 然後,我們談了孩子在學校裏的表現:這是個基礎比較差的孩子,貪玩,上課總是魂不守舍,下課卻精神煥發。儘管近期有所好轉,但是,家庭作業只要有一點難度就不做。希望家長能夠督促孩子完成好作業,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家長表示十分願意與老師配合,但也說出了自己的困難:孩子爸爸是名公交車司機,工作性質決定了他沒有時間照顧孩子,一旦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採用的手段就是非打即罵;媽媽文化程度不高,想輔導孩子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張宜帥學習習慣不是太好,每天回到家裏,第一件事情不是完成當天的作業,而是與小朋友一起玩耍,直到天黑纔回家吃晚飯,吃完了草草完成作業,因此,他的家庭作業總要打折扣。家長盼望老師對他的孩子嚴加管教。

望着家長帶着歉意又滿懷期待的目光,我明白,工作有一定的難度。但我們仍感到十分欣慰,畢竟我們的家訪是有收穫的,收穫了老師與家長的溝通,收穫了家庭的理解。

之後我們又來到了隨珈源家,跟張宜帥不同,這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小姑娘,不僅成績優異,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中也時常嶄露頭角。她是班級的副班長,通訊員,也是校黃梅戲社團的小演員。我們去她家的本意是問問她的家長有什麼好的家庭教育經驗,可以分享給其他家長。但是,帶給我們的卻是吃驚。

隨珈源家只有爺爺奶奶和一個妹妹,聽她奶奶說,爸爸媽媽帶着另一個孩子在外地打工,寒暑假才接小姐妹過去團聚,爺爺奶奶靠打理一個小小的文具店供兩個孫女讀書。由於從小和她的爺爺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她是爺爺、奶奶的掌上明珠,她也非常體貼爺爺、奶奶。爺爺奶奶的身體都有些小病小痛,妹妹還小,隨珈源在家裏免不了要分擔些家務事。生活上,隨珈源勤儉節約,從不浪費,也從不亂花一分錢。爺爺說他和奶奶都沒什麼文化,隨珈源都是靠自己自覺。每天早晨隨珈源自己起牀穿衣洗漱,再幫妹妹打理好,吃過簡單的早餐,就帶着妹妹上學。放學回來也就自己看書寫作業,實在遇到不會的題目就去問隔壁的大姐姐。做完自己的還要幫妹妹檢查作業。

我告訴隨珈源的爺爺奶奶,在學校裏,隨珈源是一個樂於助人的學生,她時常幫助同學打掃衛生、給同學輔導作業、幫助老師收拾講桌等,老師們提起隨珈源,除了讚許還是讚許:勤奮、好學、組織能力強、樂於助人、守紀律…… 她不光學習好,還是老師的好幫手。爺爺奶奶高興地合不攏嘴,說是學校教育的好。

我不禁感嘆,同樣是三年級的孩子,有的還生活在父母的呵護裏,吃飯寫作業還得哄着,而這個一個優秀的孩子卻儼然已經是個“小大人”了。她是真實生活在我們周圍的留守兒童,卻憑藉自己的好學和努力,讓老師感覺不到她在家庭上和別人的差別。

其實,每個學生在校的作息時間和學習時間都是相同的,智商也相差無幾,學習成績的好壞除了取決於他們在課堂上是否用功之外,而家庭環境如何和個人學習習慣怎樣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走進每個學生家庭,具體瞭解他們的家庭所提供的教育環境,然後採取相應的教育措施,無疑是十分必要的。

古人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哲人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詩人說:“教師是無私的蠟燭和辛勤的園丁。”從這些話語中,我懂得了作爲一名教師的責任,也找到了作爲一名教師的心理座標。然而,要回答怎樣做教師,我以爲還應賦予更爲深厚的內涵,那就是,教師必須有博大的胸懷和深沉的愛,對學生要有滿腔熱情的期待和細緻入微的關愛,要用情、用心去傾聽花開的聲音。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傾聽那花開的聲音,我們面前一定是一片奼紫嫣紅的花海。

  小學數學教師家訪日記2

今天是星期一,下午等學生放學後,我和數學熊老師相約去班上學生王洋家家訪。

當我們停放好自行車,氣喘吁吁地爬上四樓來到他家門外,敲了半天也沒有人開門,只好失望地下樓準備趕往另一個學生家時,沒有想到他媽媽聽說我們來了趕了回家。

我作爲班主任,教他這段時間逐漸瞭解了這個孩子有點愛撒謊,不愛交作業。與他媽媽交談中,我們瞭解到孩子今年開學後告訴媽媽要喝學生奶,曾經向媽媽要過180元錢,可是根據我的瞭解班上喝學生奶的孩子沒有他,怎麼回事呢?經過老師和家長仔細詢問,原來孩子把錢充QQ幣了。於是生氣的媽媽就開始數落孩子種種“不好”的表現,一條又一條,媽媽看來是個急性子,說話的語速很快,聲音也很亮,這之間孩子時不時很不滿的擡起頭來爭辯一句,又被大人的說話聲掩蓋了下去,他的爭辯顯得很無力。

我看出他很不服氣卻又無奈的低頭坐着,乘熊老師和他媽媽交談的機會,我湊近他壓低聲音和他小聲交流起來。我聲音很小,但是他聽得很專注,不時的點點頭,表情也隨之緩和了下來。我教他怎樣與好好媽媽溝通,而不是頂撞媽媽,以及如何克服身上的缺點,爭取用行動讓媽媽滿意。當然,我首先肯定了他身上的優點,孩子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議,之後,我讓孩子先回了他的房間。從與媽媽的談話中我們感到做父母的是愛之深恨之切,對孩子是給予了很大希望的,也傾注了他們的心血來培養孩子,爸爸爲了孩子能夠過的幸福常年在外打工,媽媽一人在家照顧他,媽媽沒有做事,甚至連麻將也不去打,只是爲了多在家陪陪孩子,陪他做作業,陪他下棋,陪他練毛筆字……可是孩子就是學不進去,沒幾天就放棄了,在媽媽無奈的話語中間我們讀出“恨鐵不成鋼”。

我一直聽熊老師和他媽媽交談,沒有怎麼說話,一是插不進去,二是一下子不知道該從哪裏說起,似乎有許多該說的。直到媽媽又生氣說孩子的作業五道題他都要錯三道時,我搶着問媽媽:“當他改對了的時候,你怎麼做的呢?”媽媽有點茫然地看着我,我說:“你表揚他了嗎?”,媽媽馬上肯定的說:“我從來沒表揚過他!”。我說你應該表揚他,哪怕他僅僅只改對了一道題,你不能總是批評他,或是不停地在他旁邊說他的不是。不知道我的話能否引起媽媽的沉思,我們走了。

說實話,我心裏還有許多話想對這位媽媽說,因爲我不僅是一位老師,也是一位母親,我能理解作爲母親的心,甚至能體會那位母親的焦躁情緒,但是我不贊同她的許多做法。我相信她傳遞給兒子的.是壓力和同樣的焦躁不安,甚至是不自信。

  小學數學教師家訪日記3

星期一,學校在南階照例開了全體教職工大會,不同的是這次的會議議程中有一項是“萬名教師進萬家”的家訪動員活動,會上領導鼓勵我校每位教師近期去學生家裏走一走,看一看,訪一訪,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以及學生在家裏的各種表現情況等。

其實,作爲我來說不用動員,已經想到學生的家庭去了解情況。作爲一名剛上任沒多久的新班主任,我想於情於理我都應該親自去看看學生們在家裏是什麼樣子,如此才能夠更加全面更加快速地瞭解孩子們的心裏狀態。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間這一週已經悄無聲息地過了一半了。由於是初次進行家訪工作,我特地花了兩天課餘時間去諮詢學校老前輩教師們家訪的經驗並且閱讀了班主任家訪的教育類書籍,總結了一些家訪的注意事項。

首先,家訪前要明確家訪的目的,對被家訪的學生要有很深的瞭解,不至於在家訪的過程中手足無措。使家長產生教師對自己的孩子關心太少,家訪只是形式而已的想法。另外還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談什麼,怎樣談,如何針對心態層次不同的家長進行交談。其次,要尊重學生。特別是那些有多種缺點且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從愛心出發,不要以偏概全,一好百好,一差皆差。應該從表揚其優點開始,打開家訪局面,使家長體會到嚴是愛、鬆是害,不管不教要變壞。最後,家訪中的語氣要親切,不要語調生硬。少說多聽,多問多看。家訪中偶爾會遇到極個別素質較低的家長。他們嬌慣子女,放任自流,甚至對老師蠻不講理。教師去家訪,是客人的身份,不可針尖對鋒芒,發生口角,使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談話要言簡意賅,話不投機就適時告辭。對待家長要不卑不亢,尊重家長的意見和看法,更要維護學校和老師的聲譽。多介紹學校和老師們在管理和教學方面好的做法,不要和家長產生正面衝突,態度誠懇,請家長多給自己、給學校提意見。

於是,週四放學後,我帶着相關記錄表格和事先做好的準備材料跟着學校附近居住的我班學生蔣志豪的奶奶,去蔣志豪家走訪。剛剛踏進蔣志豪的家中我有些驚訝,雖然之前已經聽聞這個孩子生長在一個父母離異的家庭,平時都是奶奶照顧他,但是今天真正來到他的家裏才知道這孩子的生活條件真的不太好。僅僅是一間租來的不大的房子,沒有裝修,房間光線很不好整個屋子顯得很昏暗,只有簡單的牀和桌子幾件老式的傢俱。這個小傢伙平時看起來是個無憂無慮可愛樂觀的小胖子,臉上總是掛着天真無邪的笑容問老師各種各樣的問題,很討人喜愛。奶奶招呼我坐下,然後跟我說起了這孩子的父母的事情:“他父母因爲做生意失敗感情破裂,現在他媽媽已經回孃家住了,一年也就來看蔣志豪一次,他爸爸是個油漆工,經常是在皖南地區跑活,根本沒時間管這孩子的學習。我一個老奶奶,又不識字,沒法輔導蔣志豪的作業,這孩子有時候也調皮,我的話他也聽不進去……”聽了他奶奶的話我心裏也不是滋味,卻也只能安慰她,並且告訴她不要把沉重的事實告訴孩子,蔣志豪是個活潑單純的孩子,不要讓孩子因此而自卑或者難過影響他性格的發展。父母的感情我們沒法插手,但是這不影響大人對孩子的愛,一定要做好他媽媽的溝通工作,經常來看孩子跟他溝通,用開明寬容的視角來開導孩子。奶奶不懂得輔導孩子學習,姑姑住在附近,只能麻煩孩子的姑姑多多來督促學習,我在學校也一定多花一些精力在這孩子身上,不會讓孩子掉隊!奶奶聽了我的話也甚是感激連忙邀請我留下吃完飯,我見勢婉言謝絕匆匆離去,繼續進行下一個孩子的家訪工作。

學生關靖敏的家長對我的到來,表現得十分熱情和高興,真讓我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我給他們簡要介紹了當前教育的理念與發展,彙報了我們學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關靖敏在學校是如何表現的。面對面地促膝暢談,家長對我們教育人給予了高度評價與鼓勵。最後我說到:“對於我們學校的發展、班級建設有什麼建議可以儘管提出來。”關靖敏的家長說:“沒有想到年輕老師對學生也是如此牽掛和關心,我們的孩子放在你們學校,就是放心,我們家長一定大力支持學校的工作!”

在家訪中,我還了解到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整個忙於生計,極少照看、督促孩子。這使得我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們沒辦法選擇家長,我們只能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來對待這些更需要我們關心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反映:老師說的,孩子會聽進去的。作爲學生的老師也特感動於這句話,老師的魅力無極限。當然高興之餘,需要我們付出更多了。家訪讓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學生個體和認知表達水平。所以針對有問題的學生,我們應和家長促膝談心,用一分爲二的觀點分析學生,同時把握實際,靈活調節,在輕鬆融洽的氣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教育措施,使學生心服口服,家長也欣然配合。

總之,家訪讓我受益非淺,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瞭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我們只有通過家訪才能瞭解一些隱性的問題,找出學生不良行爲形成的根本原因,這樣我們可以從根源着手,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我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要加強家校的密切聯繫,同時注重學生的個別教育,真正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效果。

  小學數學教師家訪日記4

牛頭背村是漁峽口鎮最偏遠的行政村之一,我班有10個學生來自這個村,這裏有品學兼優的學生,更有一些貧困生、學困生和特殊生。爲了促進班級的和諧發展和這些學生的健康成長,我和我班語文老師張老師翻山越嶺,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走訪了牛頭背村的7名學生家庭。

我們早上9點出發,一路顛簸,一路驚險,終於來到了左張豔同學的家庭,她正在做作業呢!她是獨生女,去年起了漂亮的新房,條件不錯,她的家長心情很好,很是歡迎我們的到來,因此我們交流的很順暢,談學生學習情況,以後的打算,還溝通了零花錢的問題和學校食堂的情況,談得很有效,家長對我們的關心還是挺感謝的。

由於我們人生地不熟,左張豔的父親,主動提出給我們當嚮導,又顛顛簸簸,我們接下來來到了左露、王俊鵬、劉倩、許曉丹同學的家庭。他們條件就差一些,家更偏遠一些,負擔也大得多,都有兩個孩子,劉倩的妹妹還在上幼兒園,許曉丹的妹妹在讀學前班,成績優異的劉倩因腿疼,她媽媽帶她去城關檢查身體去了,我們沒有見到她和她媽媽,左露和許曉丹都是很懂事的孩子,左露正在幫父母在屋旁的菜地裏摘辣椒,許曉丹也在家裏忙活着家務,看到他們忙活的樣子也讓我回想起了我的童年,時代變了,這些家庭的好傳統沒有丟。

我們每到一家,就要從方方面面與學生和家長交流,這種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實在很少,這次我們和家長的共同語言還真多,聊着聊着,一晃就下午兩點多了,說實在的我們肚裏也咕咕叫了。曉丹和她媽媽忙裏忙外,不一會一桌可口的飯菜就做好了,原來是知道我們要來就提前準備了,他們這麼熱情讓我們很是感動。吃完飯,天色漸晚,我們迅速合影留念,就匆忙趕往下一家了……到黃偉芳家雖然不順路,但必須要到的,因爲他成績特差,又時常不能按時上學,還不會合理支配零花錢,這樣的孩子不正是需要家長老師多操心嗎?趕到他家,他也因爲生病去衛生室看病去了,他父母也不在家,好在有左向導幫我們找了回來,我們直奔主題,迅速和家長統一了認識,家長也要忙於摘辣椒趕價錢,我們也要趕路,就匆匆的來到了秦田聰的家。他父母挺能幹的,家裏的房子很漂亮,姐姐在讀一中,這樣的家庭也造就他會學習,成績優異!

天色已晚,我們也沒有繞彎子,真誠的交流後我們一起合影留念,婉謝他們的苦留後我們就一路返回,此時已是星星點燈了,到達集鎮早已燈火通明,回想一天的奔波真是既艱辛又有收穫,還真想常去走一走,看一看,也許能播撒一些教育希望的種子!

  小學數學教師家訪日記5

有朋友問我爲什麼每一篇家訪日記都那麼多字?我也覺得奇怪,其實並不是每一個學生都和我之間有那麼多故事。本來以爲寥寥幾百字就可以敘述一個學生,但是,每一次在家訪以後,我的心情都那麼複雜。喜歡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文字梳理着生活中平凡的瑣事,只要注入了思想,就被賦予了生命。

去楊曉珊家家訪以前,如果要我講一段我和她之間的一件難忘的事情,我還真想不起來。因爲,不是每一個學生都那麼優秀,不是每一個學生都那麼調皮,也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讓我記憶猶新。

楊曉珊,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農村孩子,她的身體長得不高,手臂細小,顴骨凸出,十個指頭像一束枯竹枝,彷彿一折就會折斷似的。因爲她十分消瘦,所以看起來她的身體輕飄飄的。楊曉珊唯一給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她的字寫得不錯,她的字和楊霞的字有幾分相似,有時候批改作業,常常在沒有看到作業本上的名字以前,分不清是誰寫的。

楊曉珊知道我今天中午準備去陳鑫家的時候,放學後她就跑過來興奮地對我說:“老師,我和陳鑫的家捱得很近,你也去我家嗎?”我看見她眼睛裏閃出一種期待的目光,我摸摸她黃黃的顯得有些稀疏的頭髮說:“老師要去。”

從陳鑫家出來以後,我擦了擦有點紅的眼睛,然後給自己一個微笑。是的,微笑,在任何困難面前,我只有用微笑去面對。家訪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困難的是在我家訪以後,我應該怎麼去做一個真正的老師。

楊曉珊家養了狗,我一路小心跟在她後面,我說:“曉珊,你要保護老師哦。”在曉珊的家門口,曉珊先把狗轟出去了,然後,又關上了院子的大門。她對我說:“老師,你放心,現在它就不會進來了。”

這天中午楊曉珊的外公外婆都在家,我到她家的時候她們剛剛吃過了飯,外婆正在屋門口篩選麥子。她那飽經風霜的臉上,佈滿了深深的皺紋,兩隻小小的眼睛有點渾濁,她的手格外粗糙,像長滿了刺,誰一碰上,就好像會被扎出血似的。外婆告訴我:“今年天干,麥子的收成不好。”“是啊,今年的天氣不好,乾旱無雨。去年農村種菜籽的農民就非常多,但今年春天的田野,油菜花開得就不如往年繁茂。”我也不禁感嘆道。我們都渴望“風調雨順”,佛教守護衆生的四大天王,執劍者,風也;執琵琶者,調也;執傘者,雨也;執龍者,順也。“老天會保佑我們的農民的……”我雙手合十默默祈禱。

楊曉珊的父母在廣州打工,媽媽在一家皮鞋廠,爸爸在做建築。楊曉珊現在跟着外公、外婆居住,家裏還有一個在我們學校讀幼兒園的弟弟。在我的學生裏孩子跟着外公外婆住的還比較少,我這一問,外婆先開口了:“楊曉珊的媽媽在家裏排行最小,前面的兩個姐姐已經嫁到較遠的地方,我說就想把幺女留在身邊,所以嫁到臨村。現在楊曉珊的父母又到廣州打工去了,楊曉珊的爺爺奶奶家條件也不怎麼好,家裏還有其他孩子,就把外孫女留在了自己身邊。”

我想曉珊是幸福的,雖然家裏物質條件並不怎麼好,但有外公外婆的愛與呵護。在我和外婆聊天的時候,曉珊不知道從什麼地方摘來兩朵花要送給我。我突然一下子叫不出花的名字,紫紅色的,很大一朵,有點像曇花,但又不是曇花。我很高興地接過一朵花,湊到鼻子聞了聞,有一點香,淡淡的。

我把花別在曉珊的頭髮上,呵呵,外婆和我都笑了起來,好漂亮的小姑娘!曉珊說:“老師你也別在頭髮上吧。”說着,她把花別在了我的耳根,大家笑得更開心了,好漂亮的老師啊!

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沒有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沒有擁有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偉大。遠離那些城市的燈紅酒綠,我爲自己的安靜而欣慰。

  小學數學教師家訪日記6

在一個冬意嚴寒的雨夜,我來到了學生楊錦鵬的家。從平日他的生活裏,我觀察到他家庭生活條件很富足,生活無憂無慮,父母也一定是放逐其自身發展。這孩子儘管他不是特別頑皮,但在學習上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爲:課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較弱,課堂上經常做小動作,常常左顧右盼,影響別人聽課,學習自覺性較差,時刻需要老師監督。這次家訪我的目的是全面瞭解孩子的家庭成長環境和性格愛好,拉近與孩子及家長的距離,共同爲孩子的成長鋪設一條陽光之路。

在與他媽媽的交談中我得知,楊錦鵬的父母都是生意人,文化程度不高,整日忙於生意,無暇顧及孩子。很少有時間與孩子在一起交流,缺少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缺少與孩子的溝通,根本談不上去爲孩子預設未來的發展方向。父親三十多歲年紀的臉上鐫刻着艱辛的生活滄桑,感覺比實際年齡要老許多。對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思想品德的優劣、行爲規範的養成採取的是不加過問或放任自流的態度。母親雖然在家,卻忙於生意,同樣沒有時間和孩子坐在一起,也沒時間陪孩子看看書或檢查檢查孩子的作業,再加上爺爺奶奶的溺愛包容,因此孩子的學習習慣不能很好的養成,使得老師和學校的教育暗淡無色,使得孩子對學習越來越缺乏主動性。這樣的家庭對孩子根本不存在教育,家長認爲“教育是學校的事,是老師的事”。我們身爲師者,當然知道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和恆心,需要家、校、社會三結合。而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沒有正確的引導與教育,我們的孩子怎能進步?所以我很擔憂。

本次家訪,我們在十分融洽和諧的氛圍中開始,也在潛移默化和深情愛意中深入,讓家長“曉之以理,教之以法”,家長認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表示願意與學校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同時也讓我感悟到了學生家庭教育和成長的差異性,“因材施教”不是一句空話,更是爲師者一生的鐫刻。

家訪結束了,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作爲教師,我們無力改變他們的現狀,但我們有責任去了解他們,關心他們,不僅要關心孩子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要關注他們的生活環境,關愛他們的成長空間,從而找到更理想的方式引導教育他們,讓他們成長爲一名自信、自立、自制、自強的陽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