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與朱元思書》語文教學反思5篇

《與朱元思書》語文教學反思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8W 次

《與朱元思書》是文學家吳均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被視爲駢文中寫景的精品。下面我們來看看《與朱元思書》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借鑑。

《與朱元思書》語文教學反思5篇

  《與朱元思書》語文教學反思1

一、成功之處

1、對於這篇寫景名文,在教學設計時,我力求讓學生藉助文章感受富春江的美好景象。在導入時,我利用多媒體演示了富春江的美好景象,並引用葉文玲的《烏篷搖夢到春江》中對於富春江的評價——俏、美、嬌等評價性語言加以說明,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對於富春江有所向往。

2、《與朱元思書》一文是初中教材中比較少見的一篇“駢體文”,在教學中,我通過範讀、領讀、速讀讓學生感受“駢體文”的特點──四六句、對偶,並讓學生自我總結,教師加以補充,使學生能對駢體文有一個簡單的瞭解。

3、在這篇文中的教學中,我嘗試運用了“望畫說文”、“望文說文”的方式,引導學生更深入的瞭解文章內容,挖掘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再一次領略了富春江的美。

4、也許,這節課不足以使學生充分感受富春江的美,感受祖國語言的表現力,我向學生推薦閱讀葉文玲的《烏篷搖夢到春江》,充分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和知識性的統一,體現了大語文觀。

5、自己覺得最大的成功在於在45分鐘內,一直以音樂作爲創設情境的最佳手段,在教師範讀後,由學生來領讀,學生自由閱讀,學生速讀,學生品讀,講解後組織學生選取自己較爲喜歡的語句或段落進行背誦識記,從而引導學生誦讀經典、傳承經典。

二、不足之處

1、對於教材的挖掘不夠。例如對於“奇山”的特點沒有挖掘到位,沒有使學生深入感受富春江的山的奇、險、高。

2、對於學生的瞭解不夠。個別時候存在着教師包辦,不敢放手的傾向。

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覺得自己應加強的是自己的語文素養,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不止一次感嘆個別學生的語文素養之深,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我應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更適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與朱元思書》語文教學反思2

《與朱元思書》這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優美,所以對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確定爲在讓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要想有效地培養這種能力,首先要做到:讀懂文本並能順暢地朗讀以至成誦。對於朗讀的指導,首先在預習之前,我將文章給學生範讀了一遍,要求學生標註字詞的讀音及朗讀停頓,然後要求他們回去要將課文讀熟。“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只要學生將課文讀熟,並按照一定的節奏來讀,那麼大體意思基本上也就可以弄懂了。

上課時,在講課文的過程中,也要採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反覆地讀,且速度宜慢,因爲慢一些纔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另外還要注意停頓,包括句中停頓及段落間的停頓,尤其是每讀完一小層都可以作稍長的停頓,這樣會有鮮明的層次感,不至於將文字所描繪的不同的畫面交錯在一起。還要注意確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當落在“箭”“奔”二字上,纔會使人感到形象鮮明。教師可要做示範朗讀,學生中讀得好的也可給同學們示範。

這篇文章的難點是對“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物者,窺谷望反”兩句的理解。考慮到學生以現在的生活閱歷很難理解此中深意,如刻意求深,也可能效果反而不好,如只講清字面上的意思又覺有些膚淺,所以教學中在弄懂字面意思的基礎上,介紹作者生活的背景及個人經歷,然後讓學生在此基礎上說說應該如何去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最後再作以總結。

  《與朱元思書》語文教學反思3

本課,主要以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各種手段構建和諧的教學平臺,爭取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我認爲: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的對話,課堂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應向在場的每一顆心靈都敞開溫情的懷抱。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一言一行和課堂的組織形式,都折射出教師新型的角色定位,在教法的設計上主要以學生的自讀、自悟、質疑、討論爲主。我計算了一下,教師講話和活動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其餘時間都給了學生。所以說在課堂的組織形式上,教師始終注意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爲學生營造了一個平等、寬鬆、民主、安全、愉悅的學習氛圍,較好等地確定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挖掘了他們的創造潛能,激發了他們學習語文的內驅力。

二、以讀爲本,體現散文教學特點。

這篇散文語句優美,適於朗讀,有多年教學經驗的鄭教師,因此注重朗讀的指導,讓朗讀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教師靈活的運用錄音範讀、指名讀、齊讀、自由讀、快速讀等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中感悟,讀中生疑,讀中答疑。並且每次朗讀都帶有明確的目的。例如第一次聽錄音朗讀,要求學生把握語調感情,解決難字詞;第二次指名讀,要求同學進行朗讀方面的點評;第三次自由朗讀,要求劃出喜歡的句子並說明喜歡的原因,同時齊讀這些優美句子;第四次默讀,要求同學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通讀讓學生從中自我感悟,自我認識,培養了學生的評價能力,同時糾正了自身的不足,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和欣賞能力。

三、以問題意識爲主調,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在課堂上,教師注意以“問題”來統領整個學習過程,引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通過師生合作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這就很好的打破了過去那種被動式接受知識的弊端,那種方式缺乏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學時都是由教師事先設制好一系列問題,然後引誘學生陷入老師事先安排的陷阱裏,按照老師設制好的思路,進行機械的學習和解答,限制了學生的多向思維和發散思維。這節課老師很好的打破了這個格局,注以“問題本位”作爲學習的主要方式。整節課除了老師爲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的感悟而提出3個疑問外,其餘都是讓學生自己質疑和答疑(一共提出了13個問題)。這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四、遷移運用,不斷昇華。

學完課文後,老師因勢利導,把課內知識向外輻射開來,讓學生進行有機的訓練。例如老師展出了一幅圖片,要求同學從課文中找出描寫這幅圖片的句子,然後選取其中一些自己喜歡的句子,擴寫成一段話。這就訓練學生的知識實際運用能力,它極大的拓展了課堂的涵蓋面,擴大了訓練量,增強了穿透力。通過課內外結合,進一步融匯了所學的知識,使學生的感悟和能力得到提升,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另外,對於語文教學,教師不僅要爲學生創設廣闊的精神空間和施展的餘地。同時還要以情激情,在激情中提升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在激情中激發感悟和創新。所以說如果老師在課堂上的情感更熱烈一些,那就是錦上添花了。

  《與朱元思書》語文教學反思4

《與朱元思書》是一篇簡練精彩的山水小品文,宛如一首韻味盎然的詩,選文層次清晰,生動形象地刻畫了自富陽至桐廬一帶富春江的山光水色,描繪了祖國南方秀麗江山的奇異景象,使人讀後確有悠然神往之感。

從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駢文,文字既千錘百煉有生動曉暢,基本上使用四言和六言句式。這樣一篇美文,是學生積累的最佳材料。因此,誦讀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我設計了形式多樣的朗讀,有學生範讀,錄音聽讀,學生跟着感覺自由讀、全體學生齊讀等讓學生在誦讀中熟悉、理解、感悟、積累。

在疏通課文,研讀課文環節,我沒有一字一句地講解,而是採取學生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相結合的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疏通字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相互討論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對於小組不能解決的疑難詞句,最後由全班討論交流,這樣雖然花的時間多一些,但我覺得效果是好的。學生通過互助合作得出了答案,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自信心增強了。

  《與朱元思書》語文教學反思5

在教學中,我通過範讀、領讀、速讀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的瞭解文章內容,理清文章結構。在學生全面瞭解課文的基礎上,我再次播放多媒體,嘗試讓學生看畫面寫一段導遊詞,然後推薦幾個學生上臺當導遊。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讓學生練習了導遊詞的寫法,可謂一舉多得。

在這節課的準備和進行過程中,我覺得收穫很多,不過也有遺憾,一是對文章的主旨挖掘不夠深刻,二是對學生的導遊詞沒有及時給予評價。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來點亮學生智慧的火花,讓課堂成爲學生展示才華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