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反思當前小學語文教育

反思當前小學語文教育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1W 次

語文教育作爲一個整體來設計,要從培養一個真正的人的角度來進行。如果我們只顧眼前的單一的目標,就沒有時間去展望、塑造整個的生命。我們培養的是人,是生命全程中處於起跑階段的人,是生理、認知、情感等整體發展的人,因此,我們就必須在每一門學科、每一節課、每一個教育細節中體現我們關懷生命、塑造完人這一教育理念,而不應該讓求知成爲惟一。在充滿活力的生命個體中堆砌理智知識,並以此來評判人的發展,這樣做,只會泯滅孩子的靈性,抑制純真的童心。

反思當前小學語文教育

一、對“文字功夫”與“口頭功夫”的反思

兒童在入學前已基本掌握了口頭語言,入學後學語文,雖然口頭語言尚待繼續提高,但重點和難點,無疑是書面語言的讀與寫。加上漢字這種表意文字的特點,遠比表音的拼音文字複雜。因此,我們的識字、寫字教學任務特別繁重。我們說一個人語文功底不紮實,往往是由於文字功底不紮實所致。文史學家周汝昌先生讀了《一屋子大學生寫不出“鑰匙”二字》,感慨良多,寫了篇短文呼籲教育專家“多動動腦筋”尋找提高語文教育質量的“總鑰匙”,正深刻地說明了這一點。然而,反思我國的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講問,學生答讀頗爲忙碌,但一堂課下來往往很少用筆,語文課成了“君子動口不動手”。

二、對“習得”過程與講析過程的反思

我國的語文教學是母語教學,“心理語言學”認爲,每個人的第一語言(母語)都是在他一歲半到六歲之間,隨着發育成長而在周圍環境的作用下自己獲得的,這就稱爲“語言習得”。這種習得過程,一無專職教師,二無專用教材,三無專課講授,四無強化訓練,其習得的迅速、高效與進入學校後“學得”書面語言時的困難重重,形成了鮮明反差,其原因何在,值得我們反思。當然,兒童學前期的“習得”與上學後的“學得”是有區別的,前者是無定的,自然而朦朧的.;而後者是規定的,自覺而明確的。但我們不能據此就把兩者對立起來,兒童在“習得”過程中固然不免有某些“學得”因素;而兒童在“學得”過程中,更應當藉助“習得”的規律,借鑑“習得”的經驗。即應當注重自主的實踐演練,在生活中運用。現在的問題是語文教學總是有意無意地違背了母語的習得規律,如課堂教學過程以講解提問分析爲主,割斷了與生活交際的聯繫。學生在瞄準考試的題海中沉浮,既失去了主體地位,又缺少真正的語文實踐。

三、教育是永遠指向未來

雅斯貝爾斯在《教育是什麼》一書中一語中的:“當代教育已出現下列危機徵兆:非常努力於教育工作,卻缺少統一的觀念;每年出版不計其數的文章書籍,教學方法和技巧也不斷花樣翻新。每一個教師爲教育花出的心血是前所未有的多,但因缺乏一個整體,卻給人一種無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