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山水詩人:謝靈運

山水詩人:謝靈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6W 次

謝靈運(385年—433年),原名公義,字靈運,以字行於世,小名客兒,世稱謝客。南北朝時期傑出的詩人、文學家、旅行家。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生於會稽始寧(今紹興市嵊州市三界鎮)。

山水詩人:謝靈運

謝靈運出身陳郡謝氏,爲東晉名將謝玄之孫、祕書郎謝瑍之子。東晉時世襲爲康樂公,世稱謝康樂。曾出任大司馬行軍參軍、撫軍將軍記室參軍、太尉參軍等職。劉宋代晉後,降封康樂侯,歷任永嘉太守、祕書監、臨川內史,終於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時年四十九歲。

謝靈運少即好學,博覽羣書,工詩善文。其詩與顏延之齊名,並稱“顏謝”,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山水詩派,他還兼通史學,擅書法,曾翻譯外來佛經,並奉詔撰《晉書》。明人輯有《謝康樂集》。

  主要成就

  文學

謝靈運詩與顏延之齊名,並稱“顏謝”。謝靈運所開創的山水詩,把自然界的美景引進詩中,使山水成爲獨立的審美對象。他的創作,不僅把詩歌從“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來,而且加強了詩歌的藝術技巧和表現力,並影響了一代詩風。鮑照的樂府詩,唱出了廣大寒士的心聲,他在詩歌藝術上的探索與創新也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在山水詩產生與發展的過程中,楊方、李顒、庾闡、殷仲文和謝混等人,都曾有過一定的貢獻。但真正大力創作山水詩,並在當時及對產生巨大影響的,則是謝靈運。

謝靈運的山水詩,大部分是他任永嘉太守以後所寫。這些詩,以富麗精工的語言,生動細緻地描繪了永嘉、會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其主要特點是鮮麗清新,如《南史·顏延之傳》載:“延之嘗問鮑照己與靈運優劣,照曰:‘謝五言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君詩若鋪錦列繡,亦雕繢滿眼。’”此外,湯惠休說“謝詩如芙蓉出水,顏如錯彩鏤金”;鍾嶸說謝詩 “名章迥句,處處間起;典麗新聲,絡繹奔會”;蕭綱也說 “謝客吐語天拔,出於自然”。一方面,與顏詩的“鋪錦列繡”、“雕繢滿眼”相比,謝詩顯得“自然”;另一方面,當人們讀厭了那些 “淡乎寡味”的玄言詩,而一接觸到謝詩中那些山姿水態與典麗新聲時,自然會感到鮮麗清新、自然可愛。關於謝詩的“自然”,唐釋皎然在《詩式》卷一《不用事第一格》中說:謝詩的“自然”,既不同於李陵、蘇武那種“天與真性,發言自高,未有作用”的自然,也不同於曹植等人那種“語與興驅,勢逐情起,不由作意,氣格自高”的自然,而是“爲文真於情性,尚於作用,不顧詞彩而風流自然”。所謂“作用”,就是經營安排、琢磨鍛鍊。以此而能達於自然,這正是謝詩勝人之處,也是他開啓新詩風的關鍵所在。王世貞說:謝靈運詩“至穠麗之極而反若平淡,琢磨之極而更似天然,則非餘子所可及也”

詩歌發展史的角度看,魏晉和南朝屬於兩個不同的階段:魏晉詩歌上承漢詩,總的詩風是古樸的;南朝詩歌則一變魏晉的古樸,開始追求聲色。而詩歌藝術的這種轉變,就是從陶謝的差異開始的。陶淵明是魏晉古樸詩歌的集大成者,謝靈運卻另闢蹊徑,開創了南朝的一代新風。

在謝靈運之前,中國詩歌以寫意爲主,摹寫物象只佔從屬的地位。陶淵明就是一位寫意的能手。他的生活是詩化的,感情也是詩化的,寫詩不過是自然的流露。因此他無意於模山範水,只是寫與景物融合爲一的心境。謝靈運則不同,山姿水態在他的詩中佔據了主要的地位,“極貌以寫物”(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和“尚巧似”(鍾嶸《詩品》上)成爲其主要的藝術追求。他儘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觀美,不肯放過寓目的每一個細節,並不遺餘力地勾勒描繪,力圖把它們一一真實地再現出來。如其《入彭蠡湖口》,對自然景物的觀察與體驗十分細緻,刻劃也相當精妙,描摹動態的“回合”、 “崩奔”、月下哀狖的悲鳴之聲、“綠野秀”與“白雲屯”那鮮麗的色彩搭配,無不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其《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一詩,于山水景物的描摹更加細緻入微、

謝靈運的那些垂範後世的佳句,無不顯示着高超的描摹技巧,其語言工整精練,境界清新自然,猶如一幅幅鮮明的圖畫,從不同的角度向人們展示着大自然的美。尤其是“池塘生春草”更是意象清新,天然渾成,深得後人激賞。 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諸大家,都曾取法於謝靈運。

謝詩不像陶詩那樣以寫意爲主,注重物我合一,表現出整體的自然美,而是更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劃,這些山水景物又往往是獨立於詩人性情之外的,因此他的詩歌也就很難達到陶詩那種情景交融、渾然一體的境界。同時在結構上,謝靈運的山水詩也多是先敘出遊,次寫見聞,最後談玄或發感喟,如同一篇篇旅行日記,而又常常拖首一條玄言的尾巴。如其著名的《登池上樓》。

但由於過分追求新奇,也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語多生撰,非注莫解其詞,非疏莫通其義”之弊。清汪師韓《詩學纂聞·謝詩累句》曾指摘謝詩中“不成句法”、“拙劣強湊”、“了無生氣”之處達五十餘條。雖不免過分,但有些的確是符合實際的。然而儘管如此,謝靈運的詩正如鍾嶸所說:“譬猶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塵沙,未足貶其高潔也。”謝靈運的詩,不僅在當時引起轟動,而且對後世也有着深遠的影響。唐釋皎然譽之爲“詩中之日月”,“上躡風騷,下超魏晉”,雖未免過譽,但謝靈運畢竟爲山水詩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從陶淵明到謝靈運的詩風轉變,正反映了兩代詩風的`嬗遞。如果說陶淵明是結束了一代詩風的集大成者的話,那麼謝靈運就是開啓了一代新詩風的首創者。在謝靈運大力創作山水詩的過程中,爲了適應表現新的題材內容和新的審美情趣,出現了“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和“性情漸隱,聲色大開”的新特徵。這一新的特徵乃是伴隨着山水詩的發展而出現的創新現象。這新的特徵成爲 “詩運轉關”的關鍵因素,它深深地影響着南朝一代詩風,成爲南朝詩風的主流。而且這種詩風對後來盛唐詩風的形成,也有着十分積極的意義。自謝靈運之後,山水詩在南朝成爲一種獨立的詩歌題材,並日漸興盛。

  書法

謝靈運善隸、行、草等書,並且在當時享有很高的聲譽。據《宋書》本傳記載:“靈運詩、書,皆兼獨絕,每文竟,手自寫之,文帝稱爲‘二寶’。”當然,也有人不以爲然,如南齊王僧虔《論書》曰:“宋文帝書,自雲可比王子敬,時議者雲:‘天然勝羊欣,功夫少於欣。’……謝靈運乃不倫,遇其合時,亦得入流。”

謝靈運在書法方面的成就,不僅在他生前獲得了愛好書法的宋文帝的極高讚賞,而且在他死後數百年仍然得到書法理論家的肯定。晚唐張彥遠就在其《法書要錄》中列謝靈運書法爲“翰墨之妙可入品流者”。

關於謝靈運書法藝術的特點,唐代張懷瓘《書斷》評價說:“模憲小王,真、草俱美。石蘊千年之色,鬆低百尺之柯。雖不逮師,歙風吐雲,簸盪川嶽,其亦庶幾。”但其書法作品今已不可見。張彥遠《法書要錄》中的有關記載,有助於我們瞭解謝靈運的書法風格:“復見三謝兩張,連輝並俊。若夫小王風範,骨秀靈運。快利不拘,威儀或擯。猶飛湍激石,電注雷震。”《法書要錄》特別強調實錄,“翰墨之妙可入品流者”皆著者張彥遠“前後所親見者”,而“其所不睹,空居名額,並世所傳拓者,不敢憑推,一皆略焉”。由此說明,謝靈運書法真跡,唐代猶存。

陶宗儀在《書史會要》中評其“博總羣書,學王獻之真草,俱造其妙。或謂獻之,靈運舅也,故其得法爲精。……作草字尤爲人所推許。有評其書者謂:如石色鬆幹,吹翕風雲,簸盪川嶽,則清雄可見也。然蕭散氣韻,則恐此不能盡之,徒能狀其奔放。”

 繪畫

謝靈運繪畫的題材爲“菩薩像”,並且,其壁畫《菩薩像》即使經歷了晚唐滅佛浩劫,仍然倖存六壁。可見謝靈運生前所畫的《菩薩像》作品,在數量上是相當可觀的,而在藝術上也應該是很有自家風格的。所以繪畫界認爲,謝靈運繪畫與六朝時期諸名家一樣,是佔據着一席之地的:“顧寶光、袁倩之師陸探微,以善‘人物’名;謝約之‘山水’,謝靈運之‘佛像’,謝稚之‘孝子列女’等故事圖,亦皆獨步一時。”即此可見謝靈運乃以“佛像”類創作蜚聲畫壇。

藏書

謝靈運錄祕閣圖書14582卷,另有佛經書籍438卷,分爲645帙。比東晉李充所編《晉元帝四部書目》著錄更爲宏富。

謝靈運少即好學,博覽羣書,工詩善文。元嘉八年(431年)就職祕書監,開始率人整理祕閣圖書、補足舊文。在殷淳等目錄學家的協助下,於元嘉八年(431)冬編撰出《祕閣四部目錄》。

  軼事典故

  才高八斗

據《夜航船》記載:有一次,謝靈運一邊喝酒一邊自誇道:“魏晉以來,天下的文學之才共有一石(一種容量單位,一石等於十鬥),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獨佔八斗,我得一斗,自古至今其他的人共分一斗。”[16] 意味天下人的才華都不在他眼裏,只有曹植文才卓越,可使他由衷折服。

  遇鬼被殺

元嘉五年(428年),謝靈運忽然看見死去的謝晦手裏提着自己的頭,進屋坐在另一個牀上,鮮血不停地流,慘不忍睹。後來他又發現自己裝貂皮袍子的衣箱裏被血浸滿了。後來謝靈運當臨川郡守時,吃飯時飯裏忽然有大蟲子。不久他就被殺了。

  詩·謝靈運詩選

  樂府隴西行

昔在老子,至理成篇。柱小傾大,綆短絕泉。

鳥之棲遊,林檀是閒。韶樂牢膳,豈伊攸便。

胡爲乖枉,從表方圓。耿耿僚志,慊慊丘園。

善歌以詠,言理成篇。

  三月三日侍宴西池

詳觀記牒,鴻荒莫傅。降及雲鳥,曰聖則天。

虞承唐命,周襲商艱。江之永矣,皇心惟眷。

矧乃暮春,時物芳衍。濫觴逶迤,周流蘭殿。

禮備朝容,樂闋夕宴。

  樂府善哉行

陽谷躍升,虞淵引落。景曜東隅,晼晚西薄。

三春燠敷,九秋蕭索。涼來溫謝,寒往暑卻。

居德斯頤,積善嬉謔。陰灌陽叢,凋華墮萼。

歡去易慘,悲至難鑠。擊節當歌,對酒當酌。

鄙哉愚人,慼慼懷瘼。善哉達士,滔滔處樂。

  贈從弟弘元時爲中軍功曹住京

於穆冠族,肇自有姜。峻極誕靈,伊源降祥。

貽厥不已,歷代流光。邁矣夫子,允迪清芳。

昔聞蘭金,載美曲經。曾是朋從,契合性情。

我違志概,顯藏無成。疇鑑予心,託之吾生。

維翰孔務,明時勞止。我求髦俊,以作僚士。

僉曰爾諧,俾蕃是紀。逝將去我,言念北鄙。

契闊羣從,繾綣遊娛。歷時閱歲,寒暑屢徂。

接席密處,同軫修衢。孰雲異對,翔集無殊。

子既祗命,錢此離襟。良會難期,朝光易侵。

人之執情,宏景悼心。分手遵渚,傾耳淑音。

  贈從弟弘元

毖彼明泉,馥矣芳荑。揚曄神皋,澂清靈谿。

灼灼吾秀,徽美是諧。譽必德昭,志由業棲。

憩鳳於林,養龍在泉。舍潛就躍,假雲翔天。

餁以味變,臺以明宣。言辭戚朝,聿來鼎藩。

昔爾同事,謂予偕徵。暌合無朕,聚散有情。

我端北署,予騰南溟。申非授乖,飲淚悽聲。

緬邈荊巫,杳翳江湍。三千既曠,繇役實難。

想象微景,延佇音翰。因雲往情,感風來嘆。

寢處宴說,指辰忌薄。仳離未幾,節至採穫。

靜念霜繁,長懷景落。人道分慮,前期靡託。

視聽易狎,衝用難本。違真一差,順性誰卷。

顏子悔傷,蘧生化善。心愧雖厚,行迷未遠。

平生結誠,久要罔轉。警掉候風,側望雙反。

  贈 安 成

時文前代,徽猷係從。於邁吾子,誕俊華宗。

明發迪吉,因心體聰。微言是賞,斯文以崇。

用舍誰階,賓名相傅。祕丘發軫,千里知賢。

撫翼宰朝,翰飛戚蕃。佐道以業,淑問聿宣。

相彼景響,有比形聲。始雲同宗,終焉友生。

棠棣隆親,頍弁鑑情。緬邈歲月,繾綣平生。

明政敦化,矜恤載懷。用掇良彥,循我人黎。

江既永矣,服亦南畿。解袂告離,雲往風飛。

揮手未幾,鑽燧推斥。青春屏轡,素秋係跡。

媚彼時漁,戀此分拆。我勞行久,實獲予慼。

昔在先道,垂誥亨鮮。亦曰於豹,調和韋弦。

清靜有默,平正無偏。欽隆令績,慰沃願言。

駑不逮駿,蕕不間薰。三省朽質,再沾慶雲。

仰慚蓼蕭,俯惕惟塵。將拭舊褐,朅來虛汾。

疇諮亮款,敬告在文。

  答謝諮議

玉衡迅駕,四節如飛。急景西馳,奔浪赴沂。

英華始玩,落葉已稀。惆悵衡皋,心焉有違。

告離甫爾,荏冉回周。懷風感遷,思我良疇。

豈其無人,莫與好仇。孰曰晏安,神往形留。

感昔戎行,遠暨西垠。僶於役,不敢告勤。

爾亦同事,契闊江濆。庶同支離,攘臂解紛。

鳴鵠在陰,自幽必顯。既曰有聲,因風易演。

逶迤雲閣,司帝之典。蔚彼遺藉,如瑩如洗。

齊仲善交,在久彌敬。自我之遘,一遇而定。

於穆謝生,以和繕性。有言屬耳,有文在詠。

寡弱多幸,逢茲道泰。荷榮西荒,晏然解帶。

翦削前識,任此天籟。人既遇矣,何懼何害。

搔首北眷,清對未從。瞻雲累嘆,思□御風。

良願易違,嘉樂難逢。微我無衣,溫涼誰同。

古人善身,實畏斯名。緣督何貴,卷耀藏馨。

九言之贈,實由未冥。片音或重,璵璠可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