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初中語文閱讀訓練北極洲的消失

初中語文閱讀訓練北極洲的消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在遠古嚴寒的冰河時期,有一種巨大的哺乳動物——猛獁象一直生活在西伯利亞至北極一帶。它們是地球自有生命以來,在陸地上繁衍生活過的大型史前動物之一。

初中語文閱讀訓練北極洲的消失

可是,北極地區不是被大洋覆蓋的嗎?猛獁象怎麼能在北極地區生存呢?

在最後一次冰河期結束之前,也就是大約一萬年前,如果有人來到今天的北冰洋海岸,所看到的根本不是海洋,而是一片草原。這片生活着許多猛獁象的遼闊草原一直延伸到今天的北極。

草原?難道它鋪在大洋的冰上嗎?是的,但是冰不是現在這樣的漂浮碎冰,而是巨大且完整的冰原。冰河期的溫度急劇下降,北冰洋自然不可能沒有反應,當時浮冰相互聯結成巨大完整的冰原。也就是說,當時在北極地區雖然是海洋,但因冰原的覆蓋形成了一塊特殊的陸地。

人們通常把這種陸地稱爲“氣候性陸地”。它形成的不是海洋性氣候,而是變化劇烈的大陸性氣候,冰河期的北極地區是聯結在一起的漂浮的“冰封大陸”,人們稱它爲北極洲。

當時北極洲的氣候是“超大陸性的”,這裏經常形成“持續不斷的”強大反氣旋以及它所特有的無雲天氣,致使冬天十分寒冷。那時的猛獁象、麝牛、北極耗牛、北美野牛身上都披着一層厚而密的長毛,甚至能拖到地面。爲了維持生命,它們身上降起的部位積存有大量脂肪。它們的食物便是那些未被冰雪覆蓋的乾草,當時乾草到處都有,因爲冰原上覆蓋着一層土壤。可是這些土壤又是從哪兒來的呢?

在冰河時期不光有冰川和凍土,當時整個歐亞大陸北部是一望無際的乾旱草原。在歐洲,西伯利亞和北美洲這一片乾旱的冰土草原上颳着旋風,塵土飛揚,有時塵土被風捲得象一根柱子那樣立在地上。當然,這些塵土都是由大氣上層,帶到北極地區並降落在某個地方逗留片刻,後來才漸漸形成日益增厚的黃土層,這些黃土層把整個冰原覆蓋在下面。

到了夏天,北極的太陽在無雲的天空上晝夜照射,溫度明顯上升,尤其是深色土的表層。這就爲草的繁茂生長創造了有利條件,因爲在不厚的土壤下面便是冰層,受到熱而稍稍融化的冰可以爲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

大約在一萬年前,全球氣候變暖,冰川消融,猛獁象無法適應新的生存環境而最終滅亡。被消滅的還有北極野牛、馬、北極高鼻羚羊、北極耗牛、亞洲麝牛、長毛犀牛和許多其他動物。

隨着氣溫的上升,冰原解凍,在寒冷的北極“大陸”上綻開出一片北冰洋。受北冰洋的影響,這一地區的氣候變得潮溼,成爲海洋性氣候。原來的廣闊草原成了一片沼澤凍土和森林凍土,較南面的地區長出了一片濃密的原始森林。猛獁象世界正是由於這一地貌的巨大變化才消失的。人類由於失去了捕獵對象,纔不得不去創立所謂的新石器時代的新文化,轉向那些變得稀少的野生動物和植物。猛獁象世界的滅亡和北極洲的消失,實際上促進了新文明的建立。

1.用一句話概括本文說明的內容。(2分)

2.本文運用設問進行說明是一大特色,談談這樣寫的好處。(2分)

3.請用作詮釋的.說明方法說明“氣候性陸地”。(2分)

4.“後來才漸漸形成日益增厚的黃土層,這些黃土層把整個冰原覆蓋在下面。”中“漸漸”能否刪去,爲什麼?(3分)

5.根據文章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猛獁象能在北極上生存,後來又滅亡的原因。(4分)

6.從猛獁象的滅亡的悲劇中,你有什麼啓發?(2分)


答案:

1.猛獁象世界的滅亡或北極洲的消失。(2分)

2.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0.5分)設置懸念,引人入勝(0.5分),激發讀者對北極洲小時(或猛獁象滅亡)的社會現象的探究。(1分)

3.在最後一次冰河期結束之前,當時在北極地區的海洋上,覆蓋着巨大且完整的冰原,形成了一塊特殊的草原陸地,通常稱爲“氣候性陸地”。(2分)

4.不能刪去,(0.5分)“漸漸”,副詞,這裏表示表示逐步增加的意思。(0.5分)說明北極地區的黃土層的形成,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積累過程。刪去了,表意就不清楚了,就不符合客觀實際了。(2分)

5.在冰河時期,北極地區氣候性陸地上夏季草木茂盛,冬季有未被冰雪覆蓋的乾草,爲猛獁象提供豐足的食物,猛獁象十分耐寒,因而能生存下來。(2分)後來,氣候變暖,當時乾草到處都有,冰川消融,猛獁象無法適應新的生存環境而最終滅亡。(2分)

6.例1,氣象與物候的關係十分密切。

例2,全球氣候的變化,帶來了物種和生物的變化,部分生物從地球上滅絕了,生態平衡也發生了變化。

例3,人類的盲目利用自然,破壞了生態平衡,自然的人爲的破壞,導致許多物種瀕臨滅絕。像大熊貓,所以我們要保護自然,科學利用資源,保持生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