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語文《鞋匠的兒子》教學反思

語文《鞋匠的兒子》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初次接觸六年級的課文,又是一篇演講辭。對初出茅廬的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教材的不熟悉,學生的不瞭解讓我一開始就感到手足無措。

語文《鞋匠的兒子》教學反思

爲此,我先着手瞭解教材,熟悉課文。借閱參考用書和備課手冊,向其他老師請教教材的特點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對教材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再次,我前去了解學生,熟悉班級。從班主任出了解了班級的情況,與學生共同學習第一課時,基本瞭解了朗讀情況和思維能力。最後,仔細研讀課文,設計教學方案。把握課文的主旨和重點,構思教學框架,思考細節的處理。

《鞋匠的兒子》一文以生動的事例敘述了兩度當選美國總統的林肯,雖然出生平寒,但面對態度傲慢,自恃上流社會的所謂“優越的人”的嘲諷,憑自己的智慧與寬容,捍衛了尊嚴,贏得了大家的信任與愛戴。展現了林肯寬容、誠實、謙虛、自信、真情的.人格魅力。因此,在設計時,力圖抓住參議院態度變化的一條線和林肯從三段話中表現出人格魅力的一條線展開教學。雖然林肯沒有成爲偉大的鞋匠,但成爲偉大的總統,他被認爲最偉大的特質正是他永遠不忘自己是鞋匠的兒子,並引以爲榮。教學時有意緊緊圍繞課題“鞋匠的兒子”感悟課文,感受林肯的人格魅力,並在感悟中反覆誦讀課題,產生崇敬之情。然而,對鞋匠的兒子的理解在於重點分析林肯演講的第一段話,抓住“非常、一定、永遠、那麼”幾個關鍵詞,以“初讀——感悟——再讀”的形式通過學生自己的理解和教師的引導,感悟這段話的內涵。最後,板書的設計也緊緊圍繞兩條線和重點段,林肯通過“三個永遠”展現出的人格魅力,使得參議員的態度發生了轉變,讓參議員“永遠”記住了這個“鞋匠的兒子”——林肯。簡潔明瞭的板書和箭頭的標註,起到了點睛之筆的作用。

當然,做爲一個新手,在這節課的教學實踐中,存在着一些問題。對比其他老師對課文的處理,以及師傅給我的一些想法,我反思了以下幾點不足:

1、自身缺乏自信與激情

語文教育家於漪有一句名言:“要把學生培育成人,須着力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而要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教師自已必須是一個火把,必須心中佈滿了熾熱的陽光。”這個火把,就是熱情、激情。它告訴我們當教學心態與課文情感同步以後,教師要調動起心靈深處的激情,要像演員一樣進入教學角色,既要能高歌又要有低唱。師傅也常這麼教導我。這是我一直以來所缺乏的,雖然師傅說我有些進步,給予我鼓勵。但對於這節充滿激情的演講,我的激情還很不夠,沒能用我的力量去感染學生,使得學生的朗讀也缺乏演講的味道。就是這點不自信,讓我不能完全放開自己全身心的投入課文,致使學生也在課文外遊離。

2、缺乏靈活的教育機智

教育機智能充分的體現一位老師自身的能力,也是教師個人風格的體現。由於我的經驗不足,在教學感悟參議員傲慢的一段話時,我只是一味的請學生反覆朗讀,進行語言上的引導。沒有給予示範,不僅浪費了時間,更重要的是學生沒有真正的通過朗讀來感悟。另外,在最後一段的教學,我只顧考慮教學的完整性,而忽略了教學的效果,讓人覺得有虎頭蛇尾的感覺,匆匆的結束了課文。整個課堂的掌控,時間的把握出現了問題。這些機智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慢慢地積累,從其他老師身上學習,多看一些這方面的案例。用心去體會,去揣摩,去實踐。

3、細節處引導處理不足

細節的處理往往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既可以體現教師自身的能力,又是師生溝通的平臺。本課的重點就是分析感悟林肯的第一段話,在此段我花了大量的時間來引導學生,面對學生回答不出,我自己有點着急了,引導也出現了一點混亂。問題與問題的銜接顯的很突兀,缺乏層次性和自然的過渡。同時,沒有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好學生的回答,讓我彷彿抓到了救命稻草,而忽略了中等生和學困生的反饋。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而是被教師牽着鼻子走的意味。

“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我將努力改進以上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讓反思不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