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鞋匠的兒子》教學反思(第一課時)

《鞋匠的兒子》教學反思(第一課時)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9W 次

 《鞋匠的兒子》教學反思(第一課時)

《鞋匠的兒子》教學反思(第一課時)

最近,陶校長按照慣例在摸底六年級畢業班語數英教學情況,正在逐班聽課,本週一來到了六(4)班。我正好上《鞋匠的兒子》第一課時。

本課第二課時我在2006年學科帶頭人展示時作了較爲認真的鑽研,教案也比較成熟,但是不巧,只能上一課時,這次有機會讓我鑽研一下第一教時,我也頗有興致。

我的設計思路是按着常規進行的:

1.聽其言,識其人。出示三段名言,讓學生體會說這些話的是怎樣的人。

再告訴他們,其實三句話都出自一人之口,那就是林肯。

2.看林肯畫像,聽生平簡介。

3.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4.自讀檢查,指名讀詞,讀課文,讀難讀的段落

5.給每個自然段歸納意思。

6.合併關聯段,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7.藉助段意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課上完,我自我感覺第一課時不流於簡單化,有一定的思維的含量,上得比較紮實,個別環節的設計比較精當的,頗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印象比較深的是這幾個地方。

一、聽其言,識其人

讓人民瞭解事實,國家就會安全。

你可以在某些時間裏欺騙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時間裏欺騙某些人,但你決不能在所有的時間裏欺騙所有的人。

我這個人走得慢,但從不後退。

我出示這三段話,開始很自然地讓學生體會話的意思。但是我感覺這一問法遠離我的主旨,我出示的目的是識人而非解意,最後我就問:“你能從這些話語中瞭解這個人的思想和品格嗎?”學生的答案很出色:這個人尊重人民,熱愛祖國;他厭惡欺騙,倡導誠實;他碰到困難,不會退縮。

有時,我們在設計某一個教學環節的時候,初始的意圖往往被最終的設計改得面目全非,因一種習慣的力量,缺失了大腦的控制。即使好不容易設計得比較完美,也會在課堂上的具體實施中陰差陽錯地遊離了目標。而在這個環節,我控制得很好。

二、研讀詞語,一舉兩得

這回出示的詞語,我修改、編排了7、8次,我一直在精挑細選和權衡比較,怎樣出示是最智慧的,在外觀和內在都能傳遞出一種規律,能得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最後我出示了這樣四組詞語:

名門望族 上流社會 態度傲慢 點明參議員們傲慢的原因。

出身卑微 尷 尬 羞 辱 說明林肯遭遇羞辱的緣由。

開懷不已 靜 默 贊 嘆 表現了參議員對林肯態度的變化。

反對分裂 毫不猶豫 維護統一 彰顯了林肯的偉大功績。

教學這個環節,一要同學們讀好,二要同學們發現每一行詞語都在“訴說”着什麼?同學們在我的點撥下,很快發現了詞語之間的聯繫。不僅如此,這四組詞語完全按照課文先後順序來呈現,凸顯了文章清晰的脈絡。

三、概括能力,分步訓練

先給每個自然段歸納意思;首尾兩段身兼二職,再只需合併關聯段2—5段,給課文第二大段歸納段意;最後藉助第一、二段段意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情。由易到難,逐步推進,紮實訓練,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