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比應用教學設計

比應用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比應用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比應用教學設計

比應用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可以用整數除法和乘法的知識來解決。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一分、拿一拿,理解情境中的數量關係,探求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

感悟數形結合的思想,初步瞭解分數的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和價值。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實際問題中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方法。

教學難點:利用圖形、語言、算式三種表徵的轉化來解決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準備

課件等。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揭示課題

1.複習導入。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紙,折出它的,並用陰影部分表示出來。

全班展示、交流不同的折法。

出示作業紙上的蘋果圖:

要求學生將6個蘋果平均分成3份,寫出一份佔蘋果總數的幾分之幾,兩份佔蘋果總數的幾分之幾,並將蘋果總數的塗成紅色,蘋果總數塗成綠色。

2.揭示課題。

(1)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應用分數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2)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1”是一個物體和一些物體時如何用分數表示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加深了對分數意義的理解,爲學習新知作好準備。

(二)嘗試探索,學習新知

1.閱讀與理解。

(1)課件出示例2,學生自由讀題,理解題意。

有12名學生在踢毽子,其中是女生,是男生。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2)交流:說一說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

(3)你能用畫示意圖的方式表示出“其中是女生,是男生”嗎?

(4)展示學生畫的示意圖,並進行對比和交流。

(5)請學生修改或完善自己畫的圖。

2.分析與解答。

(1)藉助示意圖,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案。

①引導學生讀圖思考:因爲是女生,要求女生人數就要把12平均分成三份,求出一份是多少,並要求學生以同樣的思路去求男生的人數。

②組織學生合作探究求男生人數的其他方法,並讓學生選取自己認爲簡便的`方法。

(2)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3.回顧與反思。

(1)說一說怎樣檢驗答案是否正確。

預設:

方法1:將解答的結果和畫出的示意圖一一對應。

方法2:女生的人數和男生的人數相加,4+8=12,解答正確。

……

(2)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

先讓學生回顧與總結解決問題的過程,討論後師生共同小結。

(3)彙報交流後,讓學生書寫答案,完善解題步驟。

【設計意圖】在創設現實情境後,引導學生聯繫分數的意義,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和觀察,畫出示意圖,理解情境中的數量關係,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完成練習二十二第5題。

2.完成練習二十二第6題。

3.完成練習二十二第9題。

藉助操作和直觀圖進一步鞏固分數的意義。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應用分數的含義解決問題,通過提供直觀圖,方便學生在操作的基礎上,形成解題思路。

(四)全課總結,昇華認識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2.你還有什麼疑惑的地方?

比應用教學設計2

設計思路:本節課在談話中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現實背景中讓學生親身感受按比例分配的意義,並對例題進行探索,感悟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釋應用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建構過程,體驗解題的多樣化,初步形成驗證與反思的意識,從而提高自身的學科素養。

教學內容:六年級上冊比的應用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問題的結構特點。

2、能正確解答按比例分配問題。

3、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探索精神的養成。

教學重點: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步驟。

教學難點:掌握解題的關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價值

1、師:同學們,大家平時放過東西嗎?

2、請大家分一分彩旗吧。(課件:植樹節到了,學校準備了60棵樹苗,要把它發給六一班和六二班栽植,已知兩個班人數相等,如何分比較合理?)

注:學生一般會按平均分的方法解答,教師就可追問:這樣分配的方法,我們以前學過,叫什麼分法呢?

3、在實際生活中,有時並不是把一個數量平均分配的,而是按不同量來進行分配的。

注:教師用談話的方式,以兩班分配植樹任務的事情爲事例,分步呈現問題情境,讓學生根據有關信息發表見解,體會平均分只是一種分配方法,在現實生活中還需要更爲合理的分配方式。這樣結合舊知體會按比例分配的實際意義。

二、探究教學

1、探究例題

呈現例題,根據學生的建議,共同完成例1

師:植樹節到了,學校準備了60棵樹苗,按3:2的比例分給六一班和六二班栽植,兩個班各應栽多少棵?(2)分析題意:按3:2的比例分給兩個班栽植告訴我們那些數學信息?

師:請同學們獨立思考,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結果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解題方法

第一種:60÷(2+3)=12(棵)12×3=36(棵)12×2=24(棵)

第二種:2+3=5

60×3/5=36(棵)60×2/5=24(棵)

注: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上兩種解法,對於學生以前學過的歸一問題的解法,老師應給予肯定。而重點放在分數乘法的意義來解答的.方法上,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

2、揭示課題

師:像這樣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我們通常把這種分配方式叫做按比例分配。

3、思考:如何檢驗答案是否正確呢?

討論:按比例分配問題有什麼特點?用按比例分配方法解決實際是要注意什麼呢?

指導學生檢驗不但有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小結按比例分配問題的一般方法與步驟,將感性的解題經驗歸納,深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關鍵是被分的總數和分配的比,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鞏固練習教材做一做。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教學反思:

1、教材的編排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點,既是數學知識的生長點,又是學生認識過程中的發展點,它們用承上啓下的作用。按比例分配問題是平均分問題的發展,又有它獨特的價值。在談話導入環節中,設問如何分配植樹任務才合理?引發學習的思維,發現平均分之外的另一種分配方法(按比例分配),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

2、爲了使學生通過解決具體問題抽象概括,形成普遍方法,指導他們及時反思十分必要。教學中先是觀察分析這類題型的結構,並討論解答此類問題的一般解題方法和步驟。接着引導學生歸納按比例分配問題的解題規律,並反思遇到不同的問題,應選擇哪種方法比較合適。這樣在回顧反思中理清思路,不斷提升思維的層次。

比應用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是由本節教學內容在高中化學教學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本章作爲從學科內容方面使學生認識化學科學的起始章,是連接初中化學與高中化學的紐帶和橋樑,對於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高中階段的化學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啓後的作用。 “承前”意味着要複習義務教育階段化學的重要內容,“啓後”意味着要在複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和發展,從而爲化學必修課程的學習,乃至整個高中階段的化學學習奠定重要的基礎。因此,本章在全書中佔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個高中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對大量繁雜的事物進行合理的分類是一種科學、方便的工作方法,它在學習和研究化學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章的一條基本線索就是對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分類。在高中化學的第二章編排化學反應與物質分類,使學生對物質的分類、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知識的學習既源於初中又高於初中,既有利於初、高中知識的銜接,又有利於學生能夠運用科學過程和科學方法進行化學學習,立意更高些。

2.教學內容

本課題共包含三大內容:分類的含義、分類的方法、分類的應用。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同時知道分類的多樣性。知道交叉分類法和樹狀分類法,能根據需要選擇並製作分類圖。

(2)過程與方法:從日常生活中學生所遇見的一些常見的分類事例入手,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將所學過的化學知識從自己熟悉的角度進行分類,將不同的知識通過某種關係聯繫起來,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遷移。通過探究活動,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討科學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建立物質分類的思想,體會掌握科學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體驗活動探究的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樂於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祕。

4.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分析】

能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建立分類思想,體會分類方法對於化學科學研究和化學學習的重要作用,體會合作探究學習方式。

【教學難點分析】

本課題沒有難點。

5.課時安排

共1課時。

二、學情分析

1.學生起點能力分析

教學對象是剛上高一的學生,處於初高中過渡時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在初中化學的學習中,學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學物質和化學反應。初中階段純淨物、混合物及酸、鹼、鹽等的學習,其實就是物質分類方法的具體應用,但在思維上,學生正從直覺型經驗思維向抽象型思維過渡,學生還沒有把分類形成一種方法,形成化學學習的思想。

2.學生“生活概念”的分析

分類法是研究和處理龐大而複雜的現實問題的最常用方法,聯繫實際面較寬,因此要求學生掌握更多的生活概念。學生在預習時已經按照我的引導查閱了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生活基礎。

3.學生“認知方式”分析

學生理解能力基本上沒問題,但是處理信息能力及對信息的加工能力、整合知識、運用知識等能力較差,因此在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這些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方法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不再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是一個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學生處於主動地位,是學習的主角,以獲得發展爲目的。我採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的“知識問題化、問題情景化”的.教學模式,整個過程中教師適時適量地加以提示,幫助學生在概念的框架下逐漸構建,對知識的綜合性、整體性的認識,並將它合理化、理論化,在個體學習的條件下,再進行小組協商、討論。經過小組成員思維的磋商,在共享集體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所學知識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所以本節課我採用了活動探究式教學,學生採取小組活動探究形式。

四、學法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而學生是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教學生怎樣去學,使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1.思敢思會思

學生在課堂上要敢於思考,積極配合教師,改變“被動”“灌輸式”的學習方式,充體現“學生爲主體”的理念。這樣,既活躍了思維活動,又使學生體會到思考的必要與快樂。

2.做高效合作

在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激發集體榮譽感。通過學生小組實驗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競爭,培養學生的探究欲和操作能力。

3.議學會交流

本節教材對理論教學的要求不高,學生應參與討論,使具有不同思維優勢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中來,通過表達各自觀點來感受成功的喜悅。

4.樂樂於探究

通過實驗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在探究中學習,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體現教材改革以人爲本,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的思想,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使課堂真正成爲學生的課堂。

五、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教學活動設計意圖

情境創設

展示圖書館、超市圖片,圖書館裏的圖書、超市裏的商品成千上萬,爲什麼你能快速找到所需要的圖書或商品?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出課題。

探究活動1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學習中自覺地不自覺地運用分類法對我們身邊的各種物質、用品進行分類。

學生分組活動:

在1分鐘內儘可能多地寫出你所知道的應用分類法的例子。

討論分類的意義。思維的發散,讓學生意識到分類法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普遍存在,明確分類的意義。引出本節課題。

探究活動2學生分組活動:

對下述化合物:

NaCl、HCl、CaCl2、CuO、H2O、Fe2O3分類。

請你說一說你是怎樣分類的?在對這些物質分類過程中體會到了什麼?

比應用教學設計4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33頁的例題12。

二、教學目標:

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根據實際情況採用“進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三、教學重點:

讓學生學會能根據實際情況採用“進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四、教學難點:

能夠根據實際情況採用“進一法”、“去尾法”或“四捨五入法”。

五、教具:

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一)創設小強生日會的情景。

1、老師:同學們,今天是幾月幾日?

2、老師:今天,老師非常高興,因爲今天剛好是小強的生日,他邀請了我們全班一起去參加他的生日會。大家想去嗎?

3、(播放去小強家的錄像課件)

4、(播放課件)進門後:

瞧,小強好像有點煩惱,那我們去問一下他。小強說:“我的生日會在七點開始,我的爸爸五點半才下班。他的公司離家有60千米。他下班坐的.士回家,的士每小時行駛50千米。我擔心他不能準時趕到。”

5、老師:你知道小強有什麼煩惱嗎?能幫助他解決嗎?

6、出示題目:

爸爸的公司離家有60千米。他下班坐的士回家,的士每小時行駛50千米。爸爸回家大約要多少小時?(保留整數)

學生列式解答:60÷50=1.2(小時)≈1(小時)

7、提問:小強的生日會在七點開始,他的爸爸五點半才下班,能準時趕到嗎?

(從爸爸下班到生日會開始要1.5小時,現在爸爸從公司回到

家大約要1小時,所以爸爸可以準時到達。)

8、老師:剛纔,我們是根據什麼方法來求出商的近似值?

(四捨五入法)

9、導入: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利用商的近似值來

解決問題。如果所有商的近似值都用四捨五入法求出來,你們說行嗎?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一些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板書課題:《近似值的實際應用》

二、探究新知。

1、教授教科書第33頁的例題12的第(1)小題。

(1)播放課件:(走進廚房)

瞧,小強的媽媽王阿姨好像有點煩惱,那我們也去問一下她。小強的媽媽說“今天爲了給小強慶祝生日,特意買來了許多菜及一些調味料,準備做一頓美食大餐。但是,買來的香油太大瓶,不方便煮食,想把香油裝入小玻璃瓶裏。但是不知道需要準備多少個玻璃瓶裝?”

老師:你知道小強的媽媽有什麼煩惱嗎?能幫助她解決嗎?

(2)出示題目:小強媽媽要將2.5千克的香油分裝在一些玻璃瓶裏,每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準備幾個瓶?

(先讓學生自己獨立審題,分析題目再列式解答。)

2.5÷0.4=6.25(個)

答:需要準備6.25個瓶。

(3)提問:①瓶子應該是一個一個的,能用小數表示嗎?

②應該用什麼數來表示?

③有什麼方法可以保留整數?

(4)提問:如果用“四捨五入”法保留整數,應該是多少個瓶子?

學生在練習本上做題,然後彙報。(6.25≈6要用6個瓶子。)

(5)提問:根據實際情況,用6個瓶子能將2.5千克的香油全部裝入瓶子嗎?

同桌討論:隨機點拔彙報。

(因爲6個瓶子只能裝2.4千克香油,還有0.1千克香油,需要多一個瓶子裝,所以要準備7個瓶子才能裝完。)

(6)老師:像這樣的題目,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採用“進一法”來求出商的近似值。方法就是在保留整數時,無論十分位上的數是多少,一律往整數部分進一。(板書:進一法)

(7)示範教學:2.5÷0.4=6.25(個)≈7(個)

答:需要準備7個瓶。

2、教授教科書第33頁例題12的第(2)小題。

(1)播放課件:(客廳)

小強媽媽說:“爲了答謝大家剛纔的幫助,我特意準備了一些小禮物送給大家。這些禮物我打算在生日會玩遊戲的時候送給大家。爲了增加神祕感,我想把禮物包裝一下。準備了一些禮盒和紅絲帶,但我不知道這些紅絲帶可以包裝幾個禮盒?”

(2)出示題目: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長的紅絲帶包裝禮盒,每個禮盒要用1.5米長的絲帶,這些紅絲帶可以包裝幾個禮盒?

(3)學生獨立審題,分析題目,列式解答。

25÷1.5=16.66(個)

(4)提問:①禮盒數能夠用小數來表示嗎?

②如果用整數表示,根據“四捨五入法”或“進一法”保留整數,那麼這些紅絲帶可以包裝幾個禮盒?

(5)想一想:包裝17個禮盒,絲帶夠嗎?爲什麼?

四人小組討論,再向全班彙報:

(因爲1.5×16=24(米)包裝16個禮盒24米剩下的1米絲帶不夠包一個禮盒,所以我認爲只能包裝16個禮盒。)

(6)提問:你們認爲能包裝多少個禮盒?

(7)老師:像這樣的題目,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採用“去尾法”來求出商的近似值。方法是在保留整數時,無論十分位數上的數是多少,一律去掉。(板書:去尾法)

(8)示範教學:25÷1.5=16.66(個)≈16(個)

答:這些紅絲帶可以包裝16個。

3、看書質疑。

請大家打開教科書的33頁,先把例12上面的內容補充完整,再想一想,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就提出來。

比應用教學設計5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

5×7= 45÷9= 63÷7= 18÷9=

32÷4= 56÷7= 27÷9= 6×8=

72÷9= 8×3= 35÷7= 64÷8=

9×4= 24÷3= 54÷9= 21÷7=

2.把32平均分成8份,每一份是多少?

3.56裏面有幾個7?

二、探究新知

1.出示第59頁的例題4(課件)

(1)先認真觀察第一幅圖的畫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畫面的.內容。

(2)再認真觀察第二幅圖的畫面,“我們這麼多人,要坐多少輛呢?”這裏的“我們”是指什麼人?

(3)把這兩幅畫面連起來編一道應用題。(小組合作)

(4)小組討論:應該如何解決這一道題?

(5)彙報討論結果。

重點強調:應用題解答完後,要記住寫單位名稱和答語。

(6)獨立思考:怎樣列綜合算式?然後在練習本上完成。

三、練習

完成教科書第60頁練習十三的第1題

(1)學生先自己看圖,口頭編應用題

(2)學生獨立分析列式解答,教師鼓勵學生列綜合算式

(3)全班講評(講評時要學生說出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完成教科書第60頁練習十三第2題

(1)讓學生自己看圖,口頭編應用題,

(2)說出這一道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3)獨立分析列式解答

(4)教師講評,講評時要學生說出每一步算式的意思,爲什麼要添上括號?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想說些什麼?

比應用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課本第143頁例2;練一練第1~6題。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學會了求圓的周長與直徑、半徑的關係以及已知圓的半徑求圓面積的基礎上,來學習已知圓的周長。求圓面積的應用題。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計算能力還可以,就是對應用題有一種害怕心理。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圓面積公式,並能正確地計算圓面積。

2、能運用圓面積計算公式,正確地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會熟練運用公式求圓面積。

教學難點

求出需要的條件,即圓的半徑。

教學準備

作業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

課件出示:

(一)求下列各題中圓的.半徑。

(1)C=6.28分米,r=?;(2)d=30釐米,r=?

(3)C=15.7分米,r=?;(4)d=18.84釐米,r=?

(二)、求下列各圓的面積。

(1)r=2分米,S=?(2)d=6米,S=?

(3)r=10釐米,S=?(4)d=3分米,S=?

只要求學生進行口頭表述計算公式(不求計算結果)

二、學生活動:

要求兩人一小組,到室外找一個圓形物體的平面,計算出它的面積。

運用學生事先準備的工具(細繩、直尺等)

三、彙報交流

小組把作業紙上交,交流心得

姓名

準備工具

物體名稱周長

半徑

面積

四、鞏固練習

練一練第1~6題。

《作業本》p73。

板書設計:

圓面積公式的應用

R=d÷2

R=c÷π÷2

S=πr

比應用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通過分析社會各領域的具體例子,理解控制的涵義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注意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幫助學生了解控制的作用。

3.激發學生了解控制,研究控制的興趣與熱情。

4.理解控制的含義

教學重點:

理解控制的涵義。

教學難點:

理解控制的涵義。

教學過程:

引入:

提出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引導學生重視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做好會考的複習準備。

[錄像]通過卓別林的《城市之光》錄像片段,引入新課。

新課教學:

一、控制是普遍存在。

用一些典型的、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了解控制是普遍存在,對控制有初步的認識,打破其神祕感。

現代社會中的例子:

生產、生活中的例子

古代社會中的例子:

案例1:大禹治水

請學生講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並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問題:大禹治水過程中,通過什麼手段實現治理好水患的目的?

通過“疏通河道,泄洪爲主” 手段實現治理好水患的目的。

案例2:木牛流馬

請學生講述《木牛流馬》的故事:“(建興)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十二年春,亮悉大衆由斜谷出,以流馬運。…”

據研究:木牛和流馬是漢代獨輪手推車的兩種改進設計,通過改進使人的負重有所減輕。木牛是一種輪子稍小一些的獨輪手推車,載重大,前由人拉、後由人推,運行較慢;流馬載重小,輪子稍大一些,由一人推,運行速度很快。諸葛亮所說“木牛流馬”應是比喻它們運行的靈便程度和載重量的大小:木牛行動較笨而慢,像牛;流馬行動敏捷而快,像馬。不是說它們外形像牛像馬。

目的:幫助軍隊運送戰略物資。

案例3:希羅自動門

希羅自動門的相關材料見教參P66或江蘇版P107。

希羅自動門說明了什麼道理?

道理是:利用氣壓和液壓動力裝置,實現自動開門、關門。

總結:事物發展的結果可能是人們預先期望的,也可能與預期的目標不相符,甚至是不希望得到的。如果人們想達到某一特定的目的,就必須運用適當的手段來實現。

那麼,運用什麼手段來實現呢?

(引入控制的概念)

二、控制的涵義

控制是根據自己的目的,通過一定的手段使事物沿着某一確定方向發展的行爲和過程。

結合事例(用音樂噴泉的事例),重點闡明控制的對象是什麼;控制要達到什麼目的;採取什麼控制手段。

課本馬上行動

控制事例

控制的對象

控制的目的

控制的手段

電風扇扇葉轉速快慢的控制

電風扇

調節速度

換檔

音響的音量控制

音響

音量的調節

旋鈕

燃氣熱水器溫度的控制

熱水器

調節出水口溫度的'高低

改變燃氣火頭的大小

用噴霧器噴灑農藥

噴霧器

給莊稼治病

操作噴霧器的手柄

[探究活動]

請同學們說說你在生活學習中所見到的應用控制的事例。

如:

學校:學校的音樂鈴聲、多媒體教學系統、足球場草地自動噴淋系統、體育館的自動伸縮坐椅等。

家庭:冰箱、電飯煲、微波爐等。

社會:交通信號燈、電子警察、電梯、程控電話交換機等

三、控制的分類

從控制過程中人工干預的情形來分:

人工控制:人工紡紗、普通自來水龍頭,旋轉按鈕打開電燈、駕駛汽車等;

自動控制:數控機牀、飲料自動裝罐生產線、花房恆溫控制、十字路口紅綠燈的轉換等

按照執行部件的不同,控制分爲:機械控制、氣動控制、液壓控制、電子控制等

對於自動控制

按控制方式分爲:開環控制、閉環控制和複合控制。

3、控制的應用

控制的應用自古就有,並在近代得到迅速發展,在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有極其廣泛的應用。

通過事例說明控制在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的應用。

案例1:汽車自動化生產線。

案例2:農業現代化設施。

案例3:現代網絡家電。

小結與練習:

1、控制是普遍存在。要求學生能列舉事例。

2、控制的涵義。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好其控制的涵義。

3、控制的應用。

比應用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以“求和”爲基本數量關係的兩步計算應用題(書p51)

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以“求和”爲基本數量關係的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能用分析法或綜合法分析數量關係,會口述解題步驟,能正確地列式解答。

教學步驟:

一、準備引新

1、秋天到了,讓我們到果園裏看看吧!果園裏種滿了什麼樹呀?如果老師告訴大家果園裏有蘋果樹1420棵,要求蘋果樹和梨樹一共有多少棵?(出示準備題1)你能解答嗎?爲什麼?誰來補一個條件呢?

2、學生補充條件,並列式計算

梨樹有1000棵 1420+1000=2420(棵)

3、這是一道幾步計算的應用題?誰能補一個條件,使它成爲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學生口答補充:(1)梨樹比蘋果樹少420棵

(2)梨樹比蘋果樹多420棵

(3)蘋果樹比梨樹少420棵

(4)蘋果樹比梨樹多420棵

4、揭題:這樣的兩步計算應用題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課,現在我們先一起來研究第一種

二、探究新知:

1、研究例3

(1) 讀題,找條件和問題,師畫出線段圖

(2) 根據小黑板上的思考提示,同桌互說這道題的解題思路

(3) 學生在本子上試做這道題,只用列出分步算式,快的同學可以列出綜合算式。

(4) 指名板演算式,集體交流:指名說解題思路,1420表示什麼?1000表示什麼?

(5) 綜合算式怎麼寫 ?誰還有不同的寫法?1420-420表示什麼?

2、如果補充的是“梨樹比蘋果樹多420棵”,你怎樣想?怎樣算呢?根據思考提示自己思考後在本子上列式計算。

指名板演,並說說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3、小結:

我們今天學習的兩步計算應用題跟以前學習的`兩步計算應用題在條件上有什麼不同?只有兩個條件的時候,其中一個條件需要用到幾次,這兩題中的哪個條件用了兩次?第一次用它求什麼?第二次用它求什麼?但今天學習的兩步計算應用題跟以前學習的兩步計算應用題有一點還是相同的,那就是關鍵都是先求出中間問題。

三、鞏固深化

1、p52練一練1,請學生寫在書上,集體校對

2、p52練一練2,看線段圖列式計算

3、p52練一練3判斷:誰的解法對?

小剛:240+40=280(人)

小明:240+40=280(人)

240+280=520(人)

小華:240-40=200(人)

240+200=440(人)

小青:240+240=480(人)

480+40=520(人)

小組討論,選出正確的答案,錯的答案要說說錯在哪裏?

4、p53練一練5

5、p53練一練4

四、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

比應用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分數連除和乘除複合應用題”這節課的教學是在前面學過的分數乘除一步應用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分數連除應用題和乘除複合應用題,所以在設計複習導入部分作了全面的練習和知識點的概括。本節課的重點是:找準題中的單位“1”和數量關係。難點是:掌握兩類應用題的結構特點,明確數量關係。

在設計“授新課”部分,爲了避免學生覺得枯燥,我談話引入本校情況,並對兩道例題做了更改。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注意到適當的“引”和“放”,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計算是次,分析列式是主,所以在設計“練兵場1、2”時,我做了明確要求,男生做1題,女生做2題,這樣學生實際完成了1道題,但在同桌互查和集體訂正的過程中就自然列出了另一題的算式。

鞏固練習階段,我分成了兩個層次,一是基礎練習。設計時題目要求只列式不計算,是爲了達到節時高效的目的。二是變式和拓展練習。題目中只有1個單位“1”,目的在於和前面的題目和解法形成對比,使學生養成認真分析數量關係的好習慣。

小結時,師引導學生說內容,說方法,並強調喜歡哪種用哪種,目的在於讓學生在課後“優化算法”。當然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還有許多不足,還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以提高我的教學水平。

教學目標:1、掌握分數連除應用題和乘除複合應用題的結構特點與數量關係,學會分析解答相關應用題。

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找準每一步的單位“1”和數量關係。

教學難點:掌握兩類應用題的結構特點,找準數量關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口算天天練。(課件示題,指名口答)

滲透個別算式的知識點。

2、“看誰先找到題中的單位‘‘1‘‘。”指名口答

3、分析分率句,口頭列式解答。

教師小結:題目中已知了分率和單位“1”的量,求分率的對應量要用乘法計算;題目中已知了分率和分率的對應量,求單位“1”的量,要用除法計算。

4、談話引入新課。

東華小學的校園文化生活是豐富的,我們學校也不錯。課前老師還對我校部分興趣小組的人數情況作了瞭解,來一起看。(指名讀題)

問:在這道題中,有幾個單位“1”?這兩個單位“1”的量是已知還是未知?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其中一個類型。(板書課題)

二、新授課

1、教學例4。

1.)師引導學生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係。

2.)我們還可以用線段圖來表示題中的數量關係,生說畫法,師畫線段圖。

3.)師引導,學生確定每一步的算法。

師小結:剛纔我們用連除的方法解答了題目中有兩個單位“1”並且都未知時,求其中一個單位“1”的量的這類問題。

4.)你願意根據題中的數量關係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這道題嗎?(指名板演)

2、完成“練兵場1”中的'題目。(要求男生做第1題,女生做第2題,然後同桌交換檢查,最後集體訂正。)

更讓老師感興趣的是:我校舞蹈隊人數、英語組人數及我班學生總數三者有個巧合。想知道嗎?

3、教學例5。

1.)出示例題,齊讀題目。

2.)師引導學生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係。

3.)我們怎樣用線段圖來表示題中的數量關係呢?師引導學生完成線段圖。

4.)師引導,學生確定每一步的算法。

師小結:剛纔我們用乘除混合計算的方法解答了題目中有兩個單位“1”並且一個已知,一個未知時,求其中未知的一個單位“1”的量的這類問題。

5.)誰還會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這道題?(指名板演)

4、完成“練兵場1”中的題目。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只列式,不計算

要求先獨立做,然後集體訂正。

下面幾道題和前面的稍稍有點不同,敢挑戰嗎?

2、變式練習。

3、拓展練習。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題目中含有兩個單位“1”的應用題,解答這類題我們可以藉助線段圖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可以用算術方法的連除或乘除混合運算的方法計算,還可以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你喜歡哪種就用哪種。

五、佈置作業

練習十一的2、3、6題。

比應用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54頁例2和練習十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徵以及解題方法,能正確運用按比例分配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並能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悟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

運用按比分配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如果媽媽的菜地裏的白菜長蟲子了,媽媽會怎麼辦呢?肯定要買殺蟲劑(濃縮劑)進行殺蟲。那濃縮劑能不能用來殺蟲呢?你們想不想解決這類有關的問題呢?根據學生的回答,那好,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比的應用。

板書:比的應用。

二、探索新知。

請同學們打開教科書的54頁。

出示教材54頁例2

閱讀與理解:

(1)、瞭解情境中的生活信息。

(2)、已知條件:500mL是配好後的稀釋液的體積,1: 4表示的是濃縮液與水的體積的比。

分析與解答:

(1)、稀釋液:500ml 總分數:1+ 4=5

1 : 4表示什麼意思呢?

濃縮液 : 水

(2)、濃縮液和水的體積比是1: 4 。

濃縮液的體積是稀釋液的1/5。

水的體積是稀釋液的4/5。

方法一:

總體積平均分成5份。先算出總分數,再求每份是多少,最後分別求出濃縮液和水的體積。

把每份是:500(1+4)=100(mL)

濃縮液:1001=100(mL)

水:1004=400(mL)

方法二:

先求總份數,再求各部分佔總量的幾分之幾(濃縮液佔總體積的1/5;水佔總體積的4/5。),最後用總量乘各部分佔總數的幾分之幾,求出各部分量。

濃縮液有:5001/5=100(mL)

水有:5004/5=400(mL)

回顧與反思:

濃縮液體積:水的體積

=( ):( )

=( ):( )

答:濃縮液有100mL,水的體積有400mL。

三、鞏固練習

練習十二第1、2題。

四、小結:

1、今天我們應用比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你有什麼收穫?

2、按比的配製應用題的解題方法是: a、先算出總分數,再求每份是多少,最後分別求出濃縮液和水的體積。b、先求總份數,再求各部分佔總量的幾分之幾,最後用總量乘各部分佔總數的幾分之幾,求出各部分量。

五、作業:

練習十二第3、4題。

六、板書設計:

比的應用

方法一 方法二

總分數1+4=5

每份數: 500(1+4)=100(mL) 濃縮液佔總體積的1/5

水佔總體積的4/5

濃縮液:1100=100(mL) 濃縮液有:5001/5=100(mL) 水:4100=400(mL ) 水有:1004/5=400(mL)

答:濃縮液有100mL,水的體積有400mL。

課後反思:

按比的配製稀釋液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這一節課中我的做法是:首先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會按比的配製的合理性,理解什麼是按比配製。按比的配製是一種分配思想,在生活、生產中是很常見的已學過的平均分,其實是按比的配製是比例的一種特例。教學中要通過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讓學生了解在生活、生產中常常要把一個數量按照數量的多少來進行配製,去感悟按比的配製存在的價值。以生活實際例子入手,讓學生思考實際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是自己生活中的問題。由此激發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每學生都能體會到數學的存在,其實就在他們的身邊,因爲數學源自於生活。其次充分展示學生的思考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同一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同時能得到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利於學生多向思維的發展,也凸現出學生個性化的學習。

比應用教學設計11

一、內容與解析

(一)內容:對數函數的性質

(二)解析:本節課要學的內容是對數函數的性質及簡單應用,其核心(或關鍵)是對數函數的性質,理解它關鍵就是要利用對數函數的圖象.學生已經掌握了對數函數的圖象特點,本節課的內容就是在此基礎上的發展.由於它是構造複雜函數的基本元素之一,所以對數函數的性質是本單元的重要內容之一.的重點是掌握對數函數的性質,解決重點的關鍵是利用對數函數的圖象,通過數形結合的思想進行歸納總結。

二、目標及解析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對數函數的性質並能簡單應用

(二)解析:

(1)就是指根據對數函數的兩類圖象總結並理解對數函數的定義域、值域、單調性、奇偶性、函數值的分佈特徵等性質,並能將這些性質應用到簡單的問題中。

三、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是底數a對對數函數圖象和性質的'影響,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學生對參量認識不到位,往往將參量等同於自變量.要解決這一問題,就是要將參量的取值多元化,最好應用幾何畫板的快捷性處理這類問題,其中關鍵是應用好幾何畫板.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準備使用(),因爲使用(),有利於().

五、教學過程

問題1.先畫出下列函數的簡圖,再根據圖象歸納總結對數函數 的相關性質。

設計意圖:

師生活動(小問題):

1.這些對數函數的解析式有什麼共同特徵?

2.通過這些函數的圖象請從值域、單調性、奇偶性方面進行總結函數的性質。

3.通過這些函數圖象請從函數值的分佈角度總結相關性質

4.通過這些函數圖象請總結:當自變量取一個值時,函數值隨底數有什麼樣的變化規律?

問題2.先畫出下列函數的簡圖,根據圖象歸納總結對數函數 的相關性質。

問題3.根據問題1、2填寫下表

圖象特徵函數性質

a>10<a<1a>10<a<1

向y軸正負方向無限延伸函數的值域爲R+

圖象關於原點和y軸不對稱非奇非偶函數

函數圖象都在y軸右側函數的定義域爲R

函數圖象都過定點(1,0)

自左向右,圖象逐漸上升自左向右,圖象逐漸下降增函數減函數

在第一象限內的圖象縱座標都大於0,橫座標大於1在第一象限內的圖象縱座標都大於0,橫標大於0小於1

在第四象限內的圖象縱座標都小於0,橫標大於0小於1在第四象限內的圖象縱座標都小於0,橫標大於1

[設計意圖]發現性質、弄清性質的來龍去脈,是爲了更好揭示對數函數的本質屬性,傳統教學往往讓學生在解題中領悟。爲了扭轉這種方式,我先引導學生回顧指數函數的性質,再利用類比的思想,小組合作的形式通過圖象主動探索出對數函數的性質。教學實踐表明:當學生對對數函數的圖象已有感性認識後,得到這些性質必然水到渠成

例1.比較下列各組數中兩個值的大小:

(1) log 23.4 , log 28.5 (2)log 0.31.8 , log 0.32.7

(3)log a5.1 , log a5.9 ( a>0 , 且a≠1 )

變式訓練:1. 比較下列各題中兩個值的大小:

⑴ log106 log108 ⑵ log0.56 log0.54

⑶ log0.10.5 log0.10. 6 ⑷ log1.50.6 log1.50.4

2.已知下列不等式,比較正數m,n 的大小:

(1) log 3 m < log 3 n (2) log 0.3 m > log 0.3 n

(3) log a m < loga n (0 log a n (a>1)

例2.(1)若 且 ,求 的取值範圍

(2)已知 ,求 的取值範圍;

六、目標檢測

1.比較 , , 的大小:

2.求下列各式中的x的值

(1)

演繹推理導學案

2.1.2 演繹推理

學習目標

1.結合已學過的數學實例和生活中的實例,體會演繹推理的重要性;

2.掌握演繹推理的基本方法,並能運用它們進行一些簡單的推理.

學習過程

一、前準備

複習1:歸納推理是由 到 的推理.

類比推理是由 到 的推理.

複習2:合情推理的結論 .

二、新導學

※ 學習探究

探究任務一:演繹推理的概念

問題:觀察下列例子有什麼特點?

(1)所有的金屬都能夠導電,銅是金屬,所以 ;

(2)一切奇數都不能被2整除,20xx是奇數,所以 ;

(3)三角函數都是周期函數, 是三角函數,所以 ;

(4)兩條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如果A與B是兩條平行直線的同旁內角,那麼 .

新知:演繹推理是

的推理.簡言之,演繹推理是由 到 的推理.

探究任務二:觀察上述例子,它們都由幾部分組成,各部分有什麼特點?

所有的金屬都導電 銅是金屬 銅能導電

已知的一般原理 特殊情況 根據原理,對特殊情況做出的判斷

大前提 小前提 結論

新知:“三段論”是演繹推理的一般模式:

大前提—— ;

小前提—— ;

結論—— .

新知:用集合知識說明“三段論”:

大前提:

小前提:

結 論:

試試:請把探究任務一中的演繹推理(2)至(4)寫成“三段論”的形式.

※ 典型例題

例1 命題: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

已知:

求證:

證明:

把上面推理寫成三段論形式:

變式:已知空間四邊形ABCD中,點E,F分別是AB,AD的中點, 求證:EF 平面BCD

例2求證:當a>1時,有

動手試試:1證明函數 的值恆爲正數。

2 下面的推理形式正確嗎?推理的結論正確嗎?爲什麼?

所有邊長相等的凸多邊形是正多邊形,(大前提)

菱形是所有邊長都相等的凸多邊形, (小前提)

菱形是正多邊形. (結 論)

小結:在演繹推理中,只要前提和推理形式是正確的,結論必定正確.

三、總結提升

※ 學習小結

1. 合情推理 ;結論不一定正確.

2. 演繹推理:由一般到特殊.前提和推理形式正確結論一定正確.

3應用“三段論”解決問題時,首先應該明確什麼是大前提和小前提,但爲了敘述簡潔,如果大前提是顯然的,則可以省略.

※ 當堂檢測(時量:5分鐘 滿分:10分)計分:

1. 因爲指數函數 是增函數, 是指數函數,則 是增函數.這個結論是錯誤的,這是因爲

A.大前提錯誤 B.小前提錯誤 C.推理形式錯誤 D.非以上錯誤

2. 有這樣一段演繹推理是這樣的“有些有理數是真分數,整數是有理數,則整數是真分數”

結論顯然是錯誤的,是因爲

A.大前提錯誤 B.小前提錯誤 C.推理形式錯誤 D.非以上錯誤

3. 有一段演繹推理是這樣的:“直線平行於平面,則平行於平面內所有直線;已知直線 平面 ,直線 平面 ,直線 ∥平面 ,則直線 ∥直線 ”的結論顯然是錯誤的,這是因爲

A.大前提錯誤 B.小前提錯誤 C.推理形式錯誤 D.非以上錯誤

4.歸納推理是由 到 的推理;

類比推理是由 到 的推理;

演繹推理是由 到 的推理.

後作業

1. 運用完全歸納推理證明:函數 的值恆爲正數。

直觀圖

總 課 題空間幾何體總課時第4課時

分 課 題直觀圖畫法分課時第4課時

目標掌握斜二側畫法的畫圖規則.會用斜二側畫法畫出立體圖形的直觀圖.

重點難點用斜二側畫法畫圖.

引入新課

1.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斜投影、正投影的有關概念.

2.空間圖形的直觀圖的畫法——斜二側畫法:

規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題剖析

例1 畫水平放置的正三角形的直觀圖.

例2 畫棱長爲 的正方體的直觀圖.

鞏固練習

1.在下列圖形中,採用中心投影(透視)畫法的是__________.

2.用斜二測畫法畫出下列水平放置的圖形的直觀圖.

3.根據下面的三視圖,畫出相應的空間圖形的直觀圖.

課堂小結

通過例題弄清空間圖形的直觀圖的斜二側畫法方法及步驟.

比應用教學設計12

一、複習引入

1.回憶列方程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

學生小組內交流。

2.在橫線上寫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1)明明寫了a個生字,紅紅寫的字比明明寫的3倍還多5個。紅紅寫了(x)個生字。

(2)男生x人,女生比男生人數的1.5倍少8人。女生有(x)人。

學生獨立思考後,指名回答。

二、講授新知

1. 導入。

教師:西安是我國有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許多著名的古代建築,其中就包括聞名遐邇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多媒體出示西安大雁塔和小雁塔圖片)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一個與它們有關的數學問題。(多媒體出示教材第9頁例8)

2.探究新知。

(1)分析題旨、提出問題

教師:仔細觀察,認真分析,題目中告訴了我們哪些條件?需要我們解決什麼問題?

學生認真讀題,分析題意,全班交流。

教師:根據你的分析,能從題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間的相等關係嗎?題目中的哪句話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間的關係?

學生獨立思考,全班交流彙報。

(2)找等量關係。

教師:你能用一個等量關係式來表示它們之間的相等關係嗎?

小組合作,全班交流。

多媒體出示各種等量關係式的情況:

①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②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③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④(大雁塔的高度+22)÷2=小雁塔的高度。

教師在充分肯定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題中數量關係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比較最後一種想法與前面幾種想法的不同。然後着重引導學生觀察第一個等量關係。

教師:在這個等量關係式中,哪個數量是已知的?哪個數量是要我們去求的?

指名學生回答。

(3)引導列出方程。

教師:通過我們的'觀察與交流,你覺得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全班交流。

教師:根據等量關係式,你們能列出方程嗎?

學生先自主嘗試設未知數,並根據第一個等量關係式列出方程,全班交流,教師板書。

解:設小雁塔高x米。

2x-22=64

(4)自主思考、解方程。

教師:這樣的方程,你以前解過沒有?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你能解出這個方程嗎?怎樣將這個方程變形爲我們以前學過的方程?

小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

通過交流使學生明確:首先把2x 看出一個整體,先求出2x等於多少,所以可以應用等式的性質將方程兩邊同時加上22,使方程變形爲“2x=?”,再用以前學過的方法繼續求解。

教師和學生一起完成例題呈現的方程兩邊同時“+22”的步驟,讓學生繼續獨立解答,求出方程的解。

組織交流解方程的整個過程,並完整板書。

解:設小雁塔高 x米。

2x-22=64

2x-22+22=64+22

2x=86

x=43

(5)引導檢驗、培養習慣。

教師:你打算怎樣對這道題進行檢驗?

學生各自檢驗,指名彙報檢驗方法。

教師: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檢驗答案是否正確,不光要檢驗結果是不是方程的解,還要把答案作爲已知條件,看能不能滿足題目中的數量關係。

3.內化理解、觸類旁通。

教師:根據等量關係還可以怎樣列方程解決?

學生獨立列出方程後,在小組內交流各自列的方程,並說說列方程的依據。

集體交流,然後說說怎樣來解自己的方程。

4.對比歸納、掌握方法。

教師:剛纔我們通過列方程解決了一個實際問題,我們來一起看看這幾種列方程的方法,你覺得那種比較簡便?爲什麼?

小組交流,明確:順着題意來列方程比較簡便。

三、鞏固應用

(一)預習答疑

這道題裏數量關係有多種,但我們一般用求和的關係式即“看了的頁數+剩下的頁數= 一共看的”,這樣在解方程時比較方便。

(二)教材習題

1.教材第10頁“練一練”。

引導學生順着題意寫着關係式,再依據關係式列方程解方程。學生獨立完成,選1人板演,教師巡視輔導,針對共性講評。(解:設香港青馬大橋全長大約x千米。x×16+0.8=36 x=2.2)

2. 教材第11頁練習二第5題。

獨立解答,集體講評,每道題選一名學生說一說解題思路。(x=9 x=0.3 x=3.8 )

3. 教材第11頁練習二第6題。

學生直接填空,全班交流。(3x+15 4x-80)

4.教材第11頁練習二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輔導,集中講評。(講評: 解:設貓的最快時速是x千米。2x+20=110 x=45)

5.教材第11頁練習二。第8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輔導,集中講評。(講評:解:設水星繞太陽一週大約要用x天。4x-13=365 x=94.5)

(三)課堂作業

完成第三部分習題設計“課堂作業”第1、3題。

學生在作業紙上直接寫出答案,教師讓做錯的同學說一說思路,予以專門輔導。

四、總結提升

1.我們今天繼續學習了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請同學們先回憶一下,列方程解決問題一般要經過哪幾個步驟?

2.解方程解實際問題時應注意什麼?你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困惑?

五、佈置作業

完成第三部分習題設計“課後作業”第5、6、7題。

設計意圖:學習新知識以前,進行兩個內容的準備性練習,爲新課做好鋪墊,爲下一步學習新知識做好準備。

設計意圖: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展示信息,使數學學習和對歷史景觀的瞭解有機融合,增強了學生的探索興趣,激發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問題的研究中去。

設計意圖:找到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才能把實際問題轉化爲數學問題,也才能列出相應的方程解答問題,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一步。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各自的思考,促使學生透徹地理解大雁塔與小雁塔高度之間的相等關係,從而靈活地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以解決問題爲載體,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掌握相關方程的解法。從而使學生適時地把獲得的知識和方法應用於解決其他一些類似的問題。

設計意圖:設計引導學生掌握解決實際問題檢驗的方法,養成自覺檢驗的習慣。是爲了在引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注意處理好智力培養與習慣養成的關係,着眼於全面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設計意圖:在小組裏交流想法是尊重學生的思考,允許學生按自己的想法解題。但要注意的是,方法並不是越多越好,這裏不是要求學生一題多解。教學中要組織學生對各種解法進行比較,體會它們在概念上是一致的,僅是表現形式不同,進而進一步優化方法。

比應用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數學第九冊第112一132頁的分數應用題。

教學目的:

1、通過一些有聯繫的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整理和複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以及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繫。掌握分數應用題的結構特徵和解題規律。

2、使學生會正確、熟練地解答分數應用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進一步掌握分數應用題的結構特徵和解題規律。

教學關鍵:找準單位"1",理清單位"1"的量、分率及分率對應量之間的關係。

教具準備: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梳理知識,使知識建成網狀結構

1、口答:(打開投影儀)

(1)分數應用題的基本類型有幾種?哪三種?

(2)解答這三種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什麼?

(找準單位"1",弄清單位"1"的量、分率及分率對應量。)

(3)解答這三類分數應用題的基本關係式是什麼?

2、(l)簡單的分數應用題

①某班有男生40人,女生人數是男生1/4,女生有多少人?

②某班有女生10人,男生40人,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幾分之幾?

③某班有女生10人,是男生人數的士,男生有多少人?

(2)稍複雜的分數應用題

①某班有男生40人,女生人數比男生人數少1/4,女生有多少人?

②某班有男生40人,女生30人,男生人數比女生人數多幾分之幾?

③某班有女生30人,比男生人數少言,男生有多少人?

以上這兩組題把分數應用題全部展示出來,教學時可先出示第(1)題的3個小題(打幻燈),讓學生口頭列式並比較異同,生答師板書:

①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單位"1"的量×分率=分率對應量

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分率對應量÷單位"1"的量=分率

③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

分率對應量÷分率=單位"1"的量

而後出示第(2)題的3個小題(打幻燈),讓學生試做,再和第(1)題的三個小題比較異同,使學生進一步懂得,解答這三類應用題的關鍵是三個小題比較異同,使學生進一步懂得,解答這三類應用題的關鍵是找準單位。然後根據這三個基本關係式進行解答。

[評析:根據以上覆習,使學生對分數應用題從簡單到複雜有了整體的認識,這樣既梳理了知識,又溝通了聯繫,通過對知識進行縱向、橫向比較和梳理,使知識構成了網狀結構,促使學生的'思維條理化,進一步理清了學生的解題思路。]

二、抓住結構特徵,應用所學知識,提高能力。

(1)某用戶三月份用電100度,四月份比三月份節約用電1/10,?

①100×1/10?

②100×(1—1/10)?

③100×(1—1/10+1)?

(2)某用戶四月份比三月份節約用電100度,正好節約了1/10,

①100÷1/10?

②100÷1/10×(1—1/10)?

③100÷1/10×2—100?

(3)某用戶四月份用電90度,比三月份節約用電1/10,?

①90÷(1—1/10)?

②90÷(1—1/10)×1/10______________?

③90÷(1—1/10)+90________________?

(學生口述,集體訂正,比較異同)

2、根據補充的條件或問題列式計算:(發散思維,提高能力)(用幻燈逐題打出)

__________運來的桔子比蘋果少,___________?

(1)某商店運來蘋果10噸,運來的桔子比蘋果少,運來的桔子是蘋果的幾分之幾?

(2)某商店運來蘋果10噸,運來的桔子比蘋果少,運來的蘋果是桔子的幾倍?

(3)某商店運來蘋果10噸,運來的桔子比蘋果少,運來的桔子比蘋果少多少噸?

(4)某商店運來蘋果10噸,運來的桔子比蘋果少,運來的蘋果比桔子多多少噸?

(5)某商店運來蘋果10噸,運來的桔子比蘋果少,運來的桔子有多少噸?

(6)某商店運來蘋果10噸,運來的桔子比蘋果少,兩種水果共運來多少噸?

(7)某商店運來的桔子比蘋果少10噸,運來的桔子比蘋果少,求運來蘋果多少噸?

(8)某商店運來的桔子比蘋果少10噸,運來的桔子比蘋果少,求運來桔子多少噸?

(9)某商店運來的桔子比蘋果少10噸,運來的桔子比蘋果少,求兩種水果共運來多少噸?

(10)某商店運來的蘋果比桔子多10噸,運來的桔子比蘋果少,求運來蘋果多少噸?

(11)某商店運來的蘋果比桔子多10噸,運來的桔子比蘋果少?,求運來桔子多少噸?

(12)某商店運來的蘋果比桔子多10噸,運來的桔於比蘋果少,求兩種水果共運來多少噸?

(13)某商店運來桔子10噸,運來的桔了比蘋果少,求運來的蘋果有多少噸?

(14)某商店運來桔子10噸,運來的桔子比蘋果少,求運來的桔子比蘋果少多少噸?

(15)某商店運來桔子10噸,運來的桔子比蘋果少,求運來的平果比桔子多多少噸?

(16)某商店運來桔子10噸,運來的桔子比蘋果少,求兩種水果共運來多少噸?

(17)某商店運來桔子和蘋果共18噸,運來的桔子比蘋果少,求運來蘋果有多少噸?

(18)某商店運來桔子和蘋果共18,運來的桔子比蘋果少,求運來桔子有多少噸?

(19)某商店運來桔子和蘋果共18噸,運來的桔子比蘋果少,求運來的桔子比蘋果少多少噸?

(20)某商店運來桔子和蘋果共18噸,運來的桔子比蘋果少,求運來的蘋果比桔子多多少噸?

以上各題採用先讓學生試做,然後老師歸納總結解題思路:

①先找出單位"1"的量

②誰和單位"1"的量相比

③確定算法:a:單位"1"的量是已知的就用乘法(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或除法(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b:單位"1"的量是未知的就用除法(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

④確定算法(或列式)的依據是什麼?

3、發展題(用幻燈逐題打出)

(1)要修一條路,已修了全長的3/5多2千米,還剩了12千米沒有修,求這條路有多少千米?

(2)要修一條路,已修了全長的3/5少2千米,還剩下12千米沒有修,求這條路有多少千米?

教師先出示第(1)小題,讓學生試做,估計有一部分同學會列出錯誤算式:(12—2)÷(l—3/5),此時,老師不要急於糾正,而應再出示第(2)小題讓學生比較異同,引導學生髮現兩題僅一字之差,列式卻不同,然後教師幫助學生畫圖分析解答。

通過以上兩小題的講解,使學生在找準單位"1"的基礎上,通過圖形,靈活掌握"量率對應"。

三、課堂小結,再次構成學生的認知結構。

師問: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甲生答:這節課我們複習了分數應用題的基本類型。

乙生答:解答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找準單位"1",然後看誰跟單位"1"的量相比,它相當於單位"1"量的幾分之幾。

丙生答:根據分數應用題的基本關係式確定算法。

丁生答:有些靈活題還要通過畫圖,找出"量率對應"再解答。

比應用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通過相關數據在excel中的建立數據表格,並能創建相應的圖表。

2.通過對excel圖表的學習,理解並掌握圖表(柱形圖、折線圖和餅圖)類型的選擇。

過程方法: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等方法,掌握表格的建立、圖表的創建。

2.通過在項目活動中的學習,學會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excel的學習使學生養成善於發現問題、積極思考、並樂於與同伴交流等良好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利用圖表嚮導建立圖表的操作。

2.圖表類型的選擇(柱形圖、折線圖和餅圖)。

3.圖表源數據的選擇。

教學難點:圖表類型的選擇與圖表源數據的選擇。

教學關鍵:對圖表所要表現內容的理解。

三、教學方法

教師引導、任務驅動下的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學習。

四、教學過程

1.回顧對比引入

回顧ppt中圖表的插入方法以及圖表的作用,強調excel中首先建立數據表格,其次藉助圖表來更直觀地展示。

此外,教師演示下載並交代本節課任務。

2.操作交流領悟

類比ppt中插入圖表的方法,在閱讀書本的基礎上,在excel中繪製如下數據的圖表,要求:繪製的圖表位置在工作表任務1中,操作試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a:運用圖表嚮導創建圖表共有幾步驟?

問題b:圖表嚮導的幾個步驟分別完成哪些工作?

問題c:在創建圖表的步驟中,可跳過不做的步驟有哪些?

問題d:倘若當前圖表類型選擇有誤,怎樣修改?

使用數據爲:

世界大河水量徑流模數比較

河流名稱

尼羅河

長江

亞馬遜河

密西西比河

剛果河

徑流模數

0.79

17.6

17

5.8

10.6

達成目標:基本掌握創建圖表的四個步驟:圖表類型、源數據、選項和圖表位置以及各步驟的功能作用及注意事項。

3.設問探究鞏固

a、要求根據給定表格數據,自行選擇圖表類型繪製圖表,並說明理由。

20xx年世界人口(單位:億)

人口

亞洲

52.68

北美

3.92

歐洲

8.28

拉美

8.09

非洲

17.68

教師引導提問:你選擇了什麼圖表類型?這種類型的圖表所要反映的內容是什麼?

學生回答問題歸納得出選擇圖表類型的原則:爲了對比每個項目的.具體數目時可選擇柱形圖;爲了清楚地反映事物的變化情況可選擇折線圖;而餅圖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總體中所佔的百分比。

根據以上結論,將上題補充完整,製作柱形圖和餅圖。

b、繪製世界人口隨時間變化圖

世界人口變化情況(單位:億)

年份

人口

1957

30

1974

40

1987

50

1999

60

20xx

80

20xx

90

此處爲學生常犯錯誤之所在,學生習慣性全選數據,而忽略有效數據的選擇。圖表中真正有效數據需要分析得出,此處由教師重點展開講解(數據選擇方面問題,系列選項卡中的“分類(x)軸標誌”)。

達成目標:理解並掌握基本圖表類型的選擇以及圖表數據源的選擇(步驟1和步驟2)。

4.練習評價互助

利用教師給定的數據進行圖表的創建。

此部分內容具體圖表類型不指定,由學生根據需求自行選擇並製作。

某地一天氣溫變化

時間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溫度/℃

25

24

23

25

26.5

29

30.5

33

30.5

28

26

25.5

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毫米

10

5

22

47

71

81

135

169

112

57

24

12

地球陸地面積分佈統計

大洋州

歐洲

南極洲

南美洲

北美洲

非洲

亞洲

6%

7.10%

9.30%

12%

16.10%

20.20%

29.30%

操作完成後提交作業至電子檔案袋平臺,並藉助平臺開展同學間互評,推薦優秀作業,展示交流。

互評尺度:任務1(10分)+任務2(2x10分+10分)+任務3(20x3分)=100分

圖表類型錯一處扣10分,圖表源數據選擇錯一處扣10分,少做漏做不得分。

此外,可根據同學情況酌情加分,並說明加分理由。

達成目標:當堂開展學生檢測,反饋課堂教學情況。

五、教學反思

1.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以任務驅動爲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培養他們獲得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信息素養。

2.學生通過學習能掌握建立和編輯圖表,達到了教學的預期目標。

比應用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中探究出兩步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係,並能用兩步除法解決相關的生活問題。

2、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活動,能從多個角度解決同一個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思維。

3、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熱情,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連除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學會用兩種方法解答。

教學難點:

1、用兩種解答方法解答應用題。

2、理解數量關係,找出解決問題的間接信息,靈活解決問題。教具準備:口算練習卡片、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13×690÷380÷5÷340÷4÷548÷(2×4)

2、投影出示複習題:三年級女生要進行集體舞表演,她們平均分成2隊,每隊分成3組,每組10人,一共有多少人?

3、改變複習題的一個條件和問題後,出示例4三年級女生要進行集體舞表演,老師將參加表演的60人平均成2隊,每隊平均分成3組,每組有多少人?

4、引出課題(板書:連除應用題)

二、探究新知,形成策略

1、探究例4的解答方法

(1)讀例題,學習兩種分析、解答應用題的方法.

(2)思考討論

2、結合學生討論,教學兩種解法,並列出綜合算式.

3、觀察比較,歸納概括.教師提問:觀察兩種解法在思路上有什麼異同?

4、引發思考,鞏固解題方法。三、鞏固提升。

1、獨立完成教材第53頁做一做。

2、判斷題。

四、全課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的是什麼知識?

教學反思:

在課堂中我注重學生解題策略的講解,用線段幫助學生理解題意,讓學生用不同的說的方式展示自己,如個別說,小組討論說,跟着同學一起說,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通過說展現思維過程,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每列出一個算式,就要求說出求的是什麼,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的完整性,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學到自己喜歡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