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9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習作7》本次的習作訓練與閱讀緊密結合,是對閱讀的補充,是對閱讀的檢測,同時也是一次自由表達的訓練,內容是自由選擇的,習作的形式也是自由的。所以本課的教學,教師應着重做好兩點:一是幫助學生進行多層面的反覆閱讀,做好閱讀指導。閱讀是本次習作的基礎,也是習作成功的保障。第二,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鼓勵自由表達。

根據本次習作訓練的內容和要求,可按照以下思路展開教學:談話導入,激情激趣,創設遊戲,尋找故事,閱讀鏈接,充實內容,學生練筆,故事沙龍,展示習作。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習作7教案教學設計

《練習7》這個練習共安排了五道題目,包括以下幾項內容:語文與生活,誦讀與積累;寫好鋼筆字;口語交際;學寫毛筆字。

教學目標 :

1.激發學生習作興趣和自信心。

2.能夠根據課文的內在聯繫,合理想象,寫出完整的、有意義的故事。

3.能夠做到敘述清楚,語句通順。

4.鼓勵大膽新奇的想象,有創意的表達,並融進自己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在自主的學習實踐中領悟到如何寫出情節完整的,有意義,有創意的故事。

2.指導學生把故事寫得有趣。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翻開語文書,除了看到一篇篇有趣的課文,一幅幅精彩的圖畫,你有沒有發現藏在語文書裏的故事呢?它們有的藏在成語中,如“立雪求道”、“葉公好龍”的故事,有的藏在課文裏,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

2、讓我們打開語文書,從中你有沒有發現藏在書中的故事呢?

二、交流感悟

1、交流從課文中的發現的隱藏的故事。老師將學生交流的話題隨機寫在黑板上。

2、怎樣才能把這隱藏着的故事寫好呢?

(選擇合適的.故事,進行篩選和整合,藉助合理的想象 ,將其中的一兩個寫下來。或者寫寫讀完故事後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

3、小組內進行討論,理清寫作思路。

三、完成初稿,交流完善。

1、在練說的基礎上,自擬文題寫作。

2、指導學生修改寫作。

(1)、將自己的習作朗讀給同學聽,同學在聆聽中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見。

(2)、認真修改習作 ,正確使用修改符號,及時修改。

3、謄抄習作。

板書設計:

習作7 語文書中的故事

藏在成語中、課文中的故事

讀守故事的所思所想所悟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習作7,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習作7教案教學設計,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於革命,捨己爲人的崇高品質的薰陶。

2、學習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展現人物的內心的方法。

3、練習快速閱讀,簡要地複述課文故事。

過程與方法

1、理解課文內容,找出文中的幾種描寫方法。

2、反覆讀課文找出描寫作者感情變化的語句。體會老班長忠於革命捨己爲人的崇高品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

通過重點語句理解紅軍戰士忠於革命的精神,感悟紅軍戰士在艱苦的長征進程中捨己爲人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習老班長忠於革命、捨己爲人的崇高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在這個長滿了紅鏽的魚鉤上,閃爍着燦爛的金色的光芒”這句話的含義。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課前收集有關資料,並預習課文。

2、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詩歌導入,情景渲染

1、學生背誦的《長征》詩。

2、學生自由談談長征。

3、簡介作者。

4、談話導入,板書課題。(課件展示)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讀課文,提出自讀要求: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注意入眼看得快,入腦想得快。

a、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b、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有感情的多讀幾遍。

c、課文的題目是“金色的魚鉤”,這個魚鉤真的是金色的嗎?可是作者爲什麼說“在這個長滿了紅鏽的魚鉤上,閃爍着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

2、班級交流。

三、入情入境,重點賞析

1、學生再讀課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讀幾遍,並在旁邊簡單的記下自己的感受。談話:作者是怎樣講述這個故事的呢,要想使故事精彩,必須抓住細節來描寫,以及一個個動人的片斷。

2、全班交流。

a、語言描寫。

b、動作描寫。

c、神態描述。

3、小結:班長正是按着指導員的要求去做的,在精神上給予戰士安慰和鼓勵,就像“上級”,在生活上時時處處給予關心,就像“保姆” “勤務員” 。

4、再次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讀來表現。

四、品味“金色”,昇華情感

可親可敬的老班長永遠離開了我們,戰士們撕心裂肺的呼喊也無法喚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戰士們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誠和無私完成了黨的委託。他永遠的留在了那片無邊無際的草地上,留給戰士們的只有那根用縫衣針彎曲的魚鉤。課件出示文章最後一句話。

1、指名學生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2、指導朗讀。

五、音樂渲染,深化主題

作者要用魚鉤表明自己向老班長學習的決心,也想教育後代學習老前輩們爲了革命事業的成功,爲了戰友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的高貴品質。作爲新世紀的少年,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們的優良傳統,那麼讓我們用歌聲許下我們的誓言。

六、複述課文

以講解員的身份講解“金色的魚鉤”的故事。注意講解要點。

1、敘述的條理要清楚,可採用倒敘的方法。

2、注意把感人的場面表達出來,渲染出故事的情境,從而使聽衆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板書設計:

15金色的魚鉤關心同志老班長

捨己爲人忠於革命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 篇3

一、導入新課

讀課題,你覺得《月光曲》應該是一支什麼樣的曲子?

從名字猜想

我們心中最大的期待是什麼?聽一聽。

咱們今天是語文課,我們語文課首先要從語言文字中聽出音樂來,瀏覽課文,從什麼地方你可以聽到月光曲的旋律。

二、細讀課文

自由讀9自然段,你從課文中聽出了月光曲怎樣的旋律。

她好像面對這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

指名讀。

齊讀,一二兩句。讀初平和、舒緩的旋律。

範讀:月亮也越升越高,穿過一律一律輕紗似的微雲。

聽出音樂正在向高潮發展。

你還聽到了什麼樣的樂曲。

激動人心的。情緒高漲的。我是從“忽然……”聽到的。讀。

板書:

旋律舒緩起伏激越

齊讀。讀初令人振奮的旋律。(是令人振奮嗎?)

指讀第九自然段。

從文字中聽出了月光曲旋律的變化,聽得對嗎?讓我們來聽一聽。

在這段話前還有一句話,皮鞋匠靜靜地聽着,咱們不是皮鞋匠,但也要靜靜地聽。播放音樂。

(這時候不要介紹樂章,讓學生靜靜地聽,就不要打斷學生)

有同學笑了,爲什麼笑?爲我們鼓鼓掌。

我們都有一雙音樂的眼睛,我們聽出了音樂的旋律,音樂的旋律都是表達的作者的情感。讓我們走進作者的創作中去,自讀第二自然段,讓我們來體會貝多芬創作的過程,創作的心情。

小路上。心情很放鬆。他的心情很平靜。

仔細讀第二小節,你就能體會到不同的心情。抓關鍵詞語。

談感到欣慰,因爲人家談得是她的曲子。

從幽靜體會到平靜。

高興,因爲他的曲子被廣泛的流傳了,在這麼僻靜的地方都能聽到他的曲子。帶着這樣愉快的心情,走進了小屋。

有句話說,彈琴知音,談話知心。你能通過他們的談話知道他們的內心嗎?

他們很想彈好這首曲子。

讀一讀,在哪兒知道的?

很想聽到貝多芬親自彈奏。

有點無奈。

這個哥哥比較難受,因爲他不能滿足妹妹的願望。

指讀哥哥說的話。

沮喪的心情。因爲小姑娘很想聽聽。

要從文字中體會,

我覺得他們的心情很矛盾,妹妹想去,而他們家太窮了。

貝多芬聽了他們的談話,心情如何?

同情他們,想給他們談。

貝多芬走進門去,心情會有什麼變化?

指讀。

他會十分的感動,進入房子的時候,發現小女孩的眼睛瞎了,還在刻苦的學習他的曲子,所以他很感動。

爲什麼說彈一首,怎麼又彈了一首?

因爲他發現他是一個懂音樂的姑娘,所以要再彈一首。

因爲他覺得這個小姑娘是她的知音,聽得入了神。

入了神就是知音碼?

能從音樂中聽出就是貝多芬;從談得熟,裏面有深厚的情感,從音樂中能知道就是貝多芬,難道還不是知音嗎?

能聽到貝多芬親自爲自己的彈奏,

貝多芬在這裏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有個詞叫作“知音難覓”,是多麼的高興?課前我們查找過資料,知道了貝多芬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性格狂躁,脾氣古怪,一般人不願意和他交朋友,一生很孤獨,在這裏激動的何止是盲姑娘呀,還有貝多芬。(出示課文圖片)

遇到了知音,他激動萬分,欣喜若狂,這時候“一陣風……”

激發了他的創作情思,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這情思由指端匯聚到琴鍵上,讓我們再來聽……《月光曲》

誰來在月光曲的樂聲中,再來讀課文第九自然段,這一遍讀,你可能聽到的不僅僅是他的旋律,

“她好像…………”

在英國有一句諺語,說音樂是耳朵的眼睛。月光曲就給了盲姑娘一雙耳朵的眼睛,那是心靈的眼睛,齊讀“皮鞋匠看着妹妹……

一首的樂曲誕生了,讓我們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你從飛奔中體會到了貝多芬怎樣的情感。

他十分呢喜歡自己剛創造出來的曲子。

十分激動,因爲他幫剛剛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着急,怕忘了。

欣喜,因爲自己一下子就創作出來了這樣地曲子。

激動,創作成功的激動。

這就是一《月光曲》創作成功的傳說,這時音樂史上最動人的傳說。這個傳說最打動人的事什麼?

指讀:

我的藝術應當只爲貧苦人……

聽到的是曲,體會到的是情。像月光曲這樣富有情感的文章,咱麼就這樣一步一步的品味,細細地去讀。

情感,是一切藝術的靈魂。(幻燈)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讀讀記記“顴骨、兩鬢、斑白、搪瓷、嚴厲、收斂、疙瘩、粗糙、抽噎、紅鏽、宿營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熱氣騰騰、無邊無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於革命、捨己爲人的品質的教育。

3、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展現人物內心的表達方法。

4、練習快速閱讀,簡要地複述故事。

教學重點:

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在這個長滿紅鏽的魚鉤上閃爍着燦爛的金色的光芒”這句話的含義。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出主要人物

1、出示長征系列圖片,思考:這是發生在什麼時候的事情?長征,當我們感嘆紅軍創造的這一奇蹟時,也應該去看看這偉大奇蹟背後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讓我們來認識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出示課文中對老班長的描寫:他,快四十歲了,個兒挺高,背有點駝,四方臉,高顴骨,臉上佈滿皺紋,兩鬢都斑白了。

2、這是屬於哪一種描寫方法?這描寫的是誰?明確:外貌描寫大家親切的稱呼他爲“老班長”。他是一位普通的紅軍戰士,也是一位挽救了3位年輕戰士生命的英雄。

3、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英雄人物,齊讀課題(板書),看到這個題目你有哪些疑問?故事主角是老班長,那又爲何以魚鉤作題?魚鉤又怎麼會是金色的呢?

4、回顧自主學習的方法:文章讀薄、重點讀厚、主題讀透

二、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將文本讀薄

1、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藉助六要素簡要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2、在我們解開魚鉤與老班長之間的謎底之前,先來將這些詞語讀準確:顴骨、兩鬢、斑白、搪瓷、嚴厲、收斂、疙瘩、粗糙、抽噎、紅鏽、宿營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熱氣騰騰、無邊無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3、交流課文各要素,並將六要素連起來。概括就是去煩就簡,這是略讀課文重要的學習方法。我們大家一起把它們連成一句話,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總結:1935年秋,在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一位老班長接受黨交給的任務,盡心盡力地照顧好三個紅軍傷員,在即將走出草地時,自己卻犧牲了。

三、以老班長的外貌爲主線,將重點讀厚。

(一)抓住老班長的外貌變化,體會老班長的形象

1、再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描寫老班長外貌的語句,在文中作標記。

2、第一處:“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個兒挺高,背有點馱,四方臉,高顴骨,臉上佈滿皺紋,兩鬢都斑白了。”

①大家讀一讀,發現了什麼?是啊,一個快四十的人怎麼會有五六十歲老人的外貌特徵呢?

②你讀出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③小結:可想而知,在長征途中他必定是飽經風霜,多麼平凡樸素的一位紅軍戰士啊!

3、第二處:“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攏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來”。

①看到的老班長似乎遇到了什麼難題。什麼叫“合不攏眼”?老班長又爲什麼“整夜整夜”地合不攏眼?請你給大家解釋解釋。

②是的,飢餓正一步步的向他們逼近!如果找不到食物,大家將有生命危險。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這看似平靜卻暗藏殺機的大草原。(圖片理解困境)

③如果再找不到食物,他們也將長眠於此,你說,老班長還能睡得着嗎?他們能甘心放棄嗎?多少人在等着他們走出草地?

④正當老班長爲找不到吃的而憂慮時他發現了什麼而變得喜出望外?他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這一憂一喜之間,你看出來這是一個怎樣的紅軍戰士啊!(板書:盡職盡責)

4、第三處:“老班長看到這情況,收斂了笑容,眉頭擰成了疙瘩”→“老班長看着我們吃完,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嘴邊露出了一絲笑意”。

①是什麼原因,老班長的笑容收斂了?他在擔心什麼?僅僅是擔心他們不喝嗎?是啊,還擔心他們沒有體力支撐到走出草地的那一刻啊,擔心自己不能完成指導員交給的任務!

②當他看到我們吃完,臉上又露出了笑容。又是一憂一喜,說明了什麼?,這是一個捨己爲人的紅軍戰士!(板書:捨己爲人)

5、第四處:這魚湯,他自己有沒有喝過一口?我們來看看,老班長最後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出示:“瘦得只剩皮包骨頭,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板書:忠於革命)

6、結合板書小結:從老班長外貌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紅軍戰士?

(二)感受其他描寫,加深體會

故事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地方都蘊含着感人至深的情,把讓你感動的句子找出來,動情地和同桌相互讀一讀,再來感受老班長這份深深的愛。預設以下幾個方面。

1、老班長吃魚骨頭的畫面(6、7、8自然段)爲什麼讓你感動?是啊,我們和你一樣體會到了老班長爲別人着想的可貴品質。你能用通過朗讀把“我”的心情和感受表達出來嗎?讓我們一起讀出這份感動。

2、老班長嚴厲勸“我”吃魚湯。(21、22自然段)

①當時已經發現了祕密的“我”,能喝下這碗魚湯嗎?從哪裏可以看出來?(出示“我端起搪瓷碗,覺得這個碗有千斤重,怎麼也送不到嘴邊”。)你是怎麼理解這個句子的?

②老班長又是怎麼勸我的?

(出示老班長的語言描寫:怎麼了?小樑,你不要太脆弱。)重點體會:最後這句話,以及“嚴厲地”,暗示小樑,要他記牢“員要服從黨的分配。你的任務是堅持走路,安定兩個小同志的情緒,增強他們的信心“。從中感受老班長崇高的犧牲精神。感受老班長的心情讀老班長的語言描寫。

③我明白老班長的.苦心,即便是我喝下魚湯“可是我的心裏好像塞了鉛塊似的,沉重極了。”“千斤重”是什麼意思?你能把這千斤重的心情讀出來嗎?

3、每天只吃草根和魚骨頭,老班長的身體又怎麼熬得住?好景不長,就在我們要走出草地時意外發生了。

出示第28自然段。

①自由輕聲讀這部分內容,注意自己內心的感情。

②說出內心感受,並說說爲什麼有這樣的感受?是啊,當生命垂危的時候,老班長竟然想到的還是3個小戰士。他爲什麼要這樣做呢?這真是一個好戰士啊!

③讓我們來分角色朗讀。我們從他身上看到了什麼?(複述板書:捨己爲人,忠於革命,盡職盡責)

四、品味“金色”,將主題讀透

1、引讀最後一段:可親、可敬的老班長永遠離開了我們,戰士們撕心裂肺的呼喊也無法喚醒他了。擦乾了眼淚。

2、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戰士們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誠和無私完成了黨的委託。他永遠地留在了那片無邊無際的草地上,留給戰士們的只有那根用縫衣針彎成的釣魚鉤。你說,這魚鉤不就是班長生命的象徵嗎?是這小小的魚鉤,釣到了挽救戰士生命的小魚,是這看似平凡的老班長,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三個小戰士的生存的希望!

3、回味質疑:現在你能理解爲什麼說長滿了紅繡的魚鉤上,閃爍着金色的光芒了嗎?長滿了紅鏽的魚鉤上,凝結了老紅軍心中只有戰友,唯獨沒有自己的高貴品質;長滿紅鏽的鐵魚鉤,體現了紅軍戰士捨己爲人的偉大精神;長滿紅鏽的魚鉤見證了紅軍戰士互相關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艱苦歷程,表現了戰友之間偉大的愛。

五、讀長征詩,總結全文

這不是一枚普通的魚鉤,萬分沉重。這魚鉤,是是一種深深地懷念,還是一份革命的力量,更是對一代代享受着美好生活的人們的教育呀!在長征途中有多少這樣可歌可泣的英雄,正因爲有了他們,纔有了我們現在美好的今天,讓我們用一首我們學過的毛主席的詩《七律長征》一起來緬懷他們!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板書設計:

金色的魚鉤盡職盡責老班長

捨己爲人金色魚鉤忠於革命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探訪、交涉、風采、赴約、淡雅、捉摸、襯托、幻覺、深遠、有朝一日、大洋彼岸”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照畫面,瞭解課文中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學習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寫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畫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對照插圖,把具體描寫《蒙娜麗莎》畫像的部分找出來,欣賞蒙娜麗莎神祕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如幻的嫵媚微笑,引導學生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

教學準備:

1.課前,安排學生查閱達.芬奇的資料,蒐集蒙娜麗莎的畫冊、照片、掛曆等,欣賞一下這幅世界名畫。

2.教師準備此畫的掛圖。

3.組織學生事先相互交換傳閱,對名畫有初步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法國的盧浮宮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館,館中有一幅名畫,是鎮館寶物之一,她就是《蒙娜麗莎》,它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巨匠著名畫家達·芬奇的代表作。幾百年來,這幅畫一直讓人們百看不厭,也一直爲世人所津津樂道,蒙娜麗莎的微笑也成了世界上最神祕的微笑!你們想看看嗎?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在大洋彼岸探訪蒙娜麗莎吧!

2.出示課題:27、蒙娜麗莎之約(齊讀)

解題:齊讀;之:的;約,約見;同蒙娜麗莎德一次約見。

讀了課題有什麼想問的嗎?(學生緊扣課題質疑)

作者把排隊欣賞一幅畫說成一次約見,想告訴我們什麼呢?

二、檢查預習。

1.通過初讀課文,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嗎?(去博物館排隊欣賞蒙娜麗莎的經過。)

2.材料是怎樣安排的?(先寫,再寫,最後寫。)

感觸

3、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以優美生動的語言細緻地描寫了蒙娜麗莎美麗的神韻。)

三、欣賞名畫,感受魅力。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一幅,請大家好好觀賞觀賞,把看到的想到的說說。

1.出示《蒙娜麗莎》的圖畫,讓學生自由觀賞,談談體會。

師:從同學們驚奇的眼神中,老師感受到你們對這幅畫的喜愛,說說你感受到了什麼?(同桌交流說說感受最深的一點)

2.經過預習課文,知道課文那幾個自然段具體介紹了這幅名畫嗎?(課文5~7自然段)

師:接下來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5-7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寫的《蒙娜麗莎》這幅畫的。

師:老師發現今天同學們的讀書聲音特別響亮,感覺到今天同學們的學習態度特別認真。接下來我們從字裏行間去感受她的美。通過剛纔的朗讀,你知道這三個段抓住了哪些方面來寫嗎?(尺寸、表情、微笑、坐姿、雙手、穿着、背景)

你從5-7段中的哪裏感受到了這幅名畫的美,或者你最欣賞的是哪裏?

3、交流5-7。

A生談體會

B相機解詞:矜持、轉瞬即逝、永恆

C出示“那微笑,有時讓人覺得舒暢溫柔,有時讓人覺得略含哀傷,有時讓人覺得十分親切,有時又讓人覺得有幾分矜持。”

a齊讀b(觀察,得出排比句;體現了什麼?作者觀察仔細,想象豐富;個別讀;齊讀)

師:這句話充分展示了蒙娜麗莎那神祕的微笑,從古至今,可以說沒有那一副人物肖像畫能像蒙娜麗莎那樣讓幾代人如此地津津樂道,她那帶有三分柔情,七分迷離的微笑傾倒了多少人。

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學應用“情感識別軟件”分析了蒙娜麗莎“神祕的微笑”。(旁板:83%的高興、9%的厭惡、6%的恐懼和2%的憤怒)

師:由此可見,蒙娜麗莎的微笑既讓人難以捉摸,又讓人浮想聯翩。記得有一次,老師去旅遊,看到一座山,猜不出它像什麼,就請教導遊,導遊說:你覺得它像什麼,它就像什麼,老師恍然大悟。欣賞蒙娜麗莎也是一樣,不同的人看她的微笑,得到的感受也不一樣,這也就是它的.魅力所在。(板書:魅力)

四、指導朗讀第6自然段。

師:不管什麼樣的人來看,她那優雅的神態中閃耀出的母性的光輝,所折射出的寬容豐厚的情感總是令人動容,下面我們通過朗讀來再次感受蒙娜麗莎的魅力。

1、生讀

2、評價:讀得好不好?體現在哪?

3、出示朗讀提示:A前三句的朗讀,要輕輕地,娓娓道來,體現出微笑所引發人們無窮猜想的味道B最好一句要加重語氣,以表示肯定和讚揚。

4、生練讀,指名讀(剛纔那位,問有進步否?再請一位讀)

師:聽了你的朗讀,老師彷彿看到了蒙那柔和而明亮的眼神,那含而不露的微笑。

5、齊讀。

師:聽了大家的朗讀,老師彷彿置身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彷彿與蒙娜麗莎面對面了。

五、回扣前文,加深感悟。

1.過渡:我們從作者對蒙娜麗莎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下面大家再讀課文1~4自然段,看看能不能從其他地方感受蒙娜麗莎的魅力。

2.學生自由讀後全班交流:

(1)從“我們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排着隊,隊伍像一條長龍”看出來的。

(2)這幅畫從盧浮宮前來紐約,來之不易。

(3)隊伍移動很緩慢。

六、總結昇華,激情朗讀。

1、過渡:同學們可真會學習,不僅從作者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蒙娜麗莎的神奇魅力,還能夠從等待中看出畫的魅力。這幅畫確實是非凡之作,看看作者最後怎麼說。

齊讀第八自然段

2、教師導引:雖然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幾分鐘,但她卻在我的心底留下了,甚至已成了。由此可以看出這幅名畫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因此題目定爲蒙娜麗莎之約,大家可以理解了嗎?誰來說說?

3、在作者看來,排隊欣賞蒙,就好像以爲央視記者與某國元首約好,要進行一次高端訪問一樣重要,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蒙的魅力,誰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說說自己的感受,或誇誇她?

4、引入達·芬奇資料。

師:學到這兒,老師想問你們誰知道這幅畫的畫家?

課文還有一幅圖,也是達·芬奇的作品,叫《最後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畫,關於這幅畫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課後去查找有關資料。

5、同學們,我們隨着作者的目光欣賞了蒙娜麗莎的風采,蒙娜麗莎的形象一定深深地印在你的腦海裏,假如你是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講解員,你會怎麼向參觀者來介紹這幅畫呢?請你準備一下,等會兒向大家介紹一下。(學生做講解員介紹)

七、結語。

同學們,美妙的樂曲、令人回味無窮,傑出的畫作,讓人百看不厭,今天,當我們站在蒙娜麗莎面前,一切是那麼神祕而又奇異,她是全人類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她的聖潔光輝照耀着我們每一個人,她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

八、作業。

我們一起來製作一張資料卡片,把從課文中收集到的信息保存下來。

九、板書設計

蒙娜麗莎之約欣賞魅力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 篇6

【教材解讀】

1、教材簡析

本次習作是寫書中的故事,要鼓勵學生進行自由寫作,對語文課本中的故事進行合理的加工,或進行適當地概括,或發表自己的感想。鼓勵學生從文章中讀出文章,從故事中讀出故事,從而達到補充閱讀面,加大閱讀量的教學目的。鼓勵學生進行自由寫作,發表自己的感想,養成愛讀書、好讀書、會思考的良好讀書習慣。

2、教學目標

(1)能借助豐富合理的想象將語文書中包含的故事有順序地記敘完整,寫出具體、生動的故事情節,刻畫出較爲鮮明的人物形象。

(2)通過蒐集和整合資料的過程,打開思維,拓展視野,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鼓勵學生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逐步養成愛讀書、好讀書、會思考的良好讀書習慣。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鼓勵學生進行自由寫作,對語文課本中的故事進行合理的加工,或進行適當地概括,或發表自己的感想。

教學難點:從文章中讀出文章,從故事中讀出故事,寫出故事情節生動、人物性格鮮明的文章,有自己的感想。

授課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

1、從學期初,就要爲本次習作做好準備,每學習一課,讓學生做好預習,瞭解課文的歷史背景,相關故事,課後做好拓展,爲本次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並要求每一位學生將蒐集的資料結集成冊,爲本次習作做好鋪墊。

2、習作前組織學生演好課本劇《完璧歸趙》,並有意識地組織學生談感受。(引導說出看完後從故事中明白的道理、得到的啓示,或從情節安排、人物設置等方面對課本劇本身說說看法。)

【教學過程】

流程一:作前指導

一、閱讀要求,明確指向

1.指導學生閱讀《習作7》,並通過問題啓發:讀了《習作7》,你瞭解到哪些內容?

2.引導學生髮表對這次習作內容和要求的理解。

學生自由表達,教師相機引導並給予肯定,引導學生說出習作要求。

選擇範圍:可以在本冊書中尋找故事,也可以是小學階段學過的十一冊書中的故事。

選擇內容:選取的故事不受侷限,可以是成語故事、詩歌創作的背景故事、小說章節的前後故事、神話故事、插圖故事等。還可以寫一寫讀完故事後從中明白的道理、得到的啓示,可以側重於語文書裏故事的記敘,也可以寫自己讀故事的收穫。

(設計簡析:指導學生閱讀習作要求,不但鍛鍊了自學能力、審題能力,而且通過大家的交流,解決了“寫什麼”的問題,讓學生對本次習作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二、打開課本,尋找“故事”

同學們,我們明確了習作要求,現在我們就打開冊課本(也可以是十一冊書)尋找故事。

1、學生尋找故事。

2、學生彙報並用一句話說出故事梗概。

教師點評發言,引導學生彙報時注意概括,用一句話講清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設計簡析:讓學生打開課本,喚起回憶,自己去尋找故事,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一件件生動的事件浮現眼前,這不僅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更激發他們的熱情,也更能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一句話概括梗概鍛鍊了對故事的整體把握,利於習作時將情節寫完整。)

三、敞開心扉,訴說“故事”

過渡:我們轉眼間找到了這麼多故事,它們有的藏在課文中,如發生在《負荊請罪》之前的《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兩個故事;有的藏在成語中,如“立雪求道”、“葉公好龍”的故事;還有的是一些課文的背景故事,如《半截蠟燭》“二次世界大戰”的故事;發生在《林沖棒打洪教頭》前後的故事;……可見同學們真是愛讀書、會讀書,我們如何把這些故事說得更具體、更精彩呢?

1、引導明確敘述要求

(1)把故事按照一定的順序說完整。

(2)敘述人物時,要突出人物性格特點。

(3)要有合理的想象。

(4)寫啓示時,不要大段大段的摘抄情節,而應注重感受和啓示,寫自己的獨特感受。(引導回憶觀看課本劇時的情景,教師引導說出。)

2、從衆多的選題中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故事,簡單講給同桌聽。

3、推選優秀者在班內講自己選取的故事。

教師引導點評(側重於是否完整、有順序、重點突出、並展開了合理的想象)

(設計簡析:這一環節提高了難度,因此讓學生同桌互說,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優秀者則給同學們做好了示範。這一環節完成了由易到難的巧妙過渡。)

流程二:下筆成文

四、點撥思路,編寫“故事”

我們已經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故事,現在就開始寫一寫你找到的故事,作爲對語文書的資料補充,也可以寫讀了故事之後受到的.啓示。寫的時候注意按照一定的順序,重點突出,也可以再次尋找所需要的材料閱讀連接,充實內容,要有合理的想象。

可以結合剛纔所說的,先用幾句簡單的話或幾個詞語寫下自己的構思。然後,快速成文,遇到選不準的詞語或不會寫的字,可以先跳過去,以免影響全文的構思。有問題的同學可舉手示意,小聲交流,請大家動筆成文。

學生寫作,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

(設計簡析:從說到寫、先說後寫歷來被視爲習作教學的重要途徑。在讓學生盡情交流的基礎上,畫龍點睛地作了寫作方法的精要指導,使學生從“有話想說”到“有話會說”,從“想寫”到“會寫”。)

流程三:作後評改

五、修改習作,充實“故事”

1.自我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的著名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僅開頭就修改了二十多次。這可見修改的重要性。請大家先快速瀏覽作文,把剛纔沒寫出的字詞查閱工具書補上,然後出聲讀自己的文章,從字詞句三方面看看有沒有要修改的;再讀時,注意考慮是否按照一定順序來寫,寫完整了,想想有沒有需要補充的內容。在通讀中發現了問題,正確使用修改符號,及時修改。

2.集體評議。

選取一名學生,鼓勵他把習作讀給大家聽。教師引導學生在聆聽中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見,教師適時點評。點評時圍繞“寫事的文章是否做到了按一定順序寫、重點突出、情節完整,寫人的文章是否突出了人物性格特點,是否想象合理等。”

3.自評與他評相結合

“文章不厭百回改”,在剛纔評改這位同學習作的過程中,你一定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請同學們再一次出聲的讀自己的習作,用剛纔的方法再次修改習作,並在組內與其他同學交流。

(設計簡析:新課程標準指出,在習作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習慣。這一環節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進行習作修改,體現了語文的實踐性和自主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相互學習的能力,使每位同學的習作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從而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六、結集成冊,分享“故事”

以《“故事”裏的“故事”》《慧眼識“故事”》《書中自有千古事》等書名將故事分類彙編,結集成冊,放入班級圖書角,供同學們借閱。

(設計簡析:《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懂得寫作是爲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在教學活動中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讓學生擁有輕鬆的習作心態,易於動筆,樂於表達,這固然很重要,可是如果寫完後就沒了下文,學生會很失落,會認爲習作是爲了寫而寫,那麼課後的拓展、交流就顯得尤爲重要。結集成冊,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習作的信心,調動學生的習作熱情,讓他們更加熱愛習作,使訓練落到了實處。)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 篇7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講了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和作者的聯想,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爲了表達喜愛的情感,作者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景、物、人。按照參觀大興安嶺的順序,可將課文分爲三段。在這三段結束處都講到“親切、舒服”反映了作者隨着對大興安嶺的深入瞭解,這種“親切、舒服”的體會也逐步加深。

教學目標:

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試着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不懂的問題,互助解決,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積累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教學重點:

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生試着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不懂的問題,互助解決。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情實感。

教學構想:

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弄清課文圍繞大興安嶺的“親切、舒服”聯繫具體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逐步深化,學生試着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不懂的問題,互助解決。最後指導朗讀,在朗讀的基礎上指導背誦。

教學準備:

投影儀、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理解文章的條理,學習課文內容,進一步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逐步深化。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喜歡旅遊嗎?今天咱們就讓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作嚮導,把他的文章當作導遊詞,一起去領略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2、齊讀課題。

3、“林海”指什麼地方?“林海”說明了什麼?(大興安嶺,森林茂密,樹木很多。)

二、通過預習,你瞭解了哪些內容?你還想知道什麼?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2、出示生字卡片檢查預習情況。

3、讓學生充分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或者不懂的問題。

4、同學們想知道的問題還真不少,相信學習了課文,這些問題一定能得到解決。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思考:作者看到林海以後最突出的感受是什麼?讀後回答,評價。

2、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中有幾次直接寫到這種感受?

3、然後討論、交流。

課文三次講到“親切、舒服”。第一次是在剛進原始森林的時候,作者走進原始森林,看到的和想到的不一樣,腳踩厚厚的松針,手摸古木,感到親切、舒服。第二次是在看了興安嶺的“嶺”“林”“花”之後產生的聯想時,作者看到那麼多的嶺,那麼溫柔;那麼多的數,呈現那麼多種的綠色;那麼多的野花開在多處,特別是由此聯想到興安嶺不僅美麗,而且爲祖國建設不斷作貢獻,因此感到親切、舒服。第三次是在參觀林場有所感的時候。作者參觀林場,看到人們愉快地勞動,幸福地生活,看到興安嶺與人們的關係日益密切,更加感到親切、舒服。這種感覺觸景而生,且越來越強烈。)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想想從這一段中你讀懂了什麼?你認爲這一段應該怎樣讀?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大興安嶺的嶺美在哪兒?(抓住嶺多、溫柔的特點進行理解)

分小組討論學習

(1)溫柔:嶺的山勢平緩,線條柔和。指讀有關語句.理解“孤峯突起,盛氣凌人”

(2)哪些語句說明了嶺多?(“這裏的嶺的確很多…既看不完,也看不厭”)

(3)引導學生提問:“看不完”,“看不厭”分別指什麼?(“看不完”是因爲沿途都是嶺,連綿不斷,彷彿沒有盡頭;“看不厭”是因爲這麼多的嶺並不單調,它有各種各樣的形態)

(4)指名說說自己喜歡的語句,並說明原因

(5)比較秦嶺與這裏的不同,可畫畫

(6)指名練習朗讀,其他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3、自學3——5自然段。

(1)提出學習要求: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3——5自然段。

(2)可以把你認爲寫得優美的句子畫下來。

(3)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4)交流自學成果。

(5)指名說說林的特點,並說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

a、“林”有什麼特點?(多、綠)

b、讀有關詞句體會。

c、作者看到“林”後,想到了什麼?(海洋、浪花、銀裙)

d、出示句子.看,海邊上不還泛着白色的浪花嗎?(這句話中的“海”和“白色的浪花”分別指什麼?)(“海”就是上一名中所說的.落葉松的海洋,“白色的浪花”指的是下一句所說的俏麗的白樺。)

小結:作者敘述大興安嶺的“林”,把羣嶺比作海邊的浪花,我們讀了對大興安嶺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會由衷佩服作者想象的豐富,請帶着感情朗讀。

(6)指名說說花的特點,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多,爲大興安嶺增添了色彩)

a、出示句子: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爲裙,還穿着繡花鞋。這個句子描繪了怎樣的一幅圖畫呢?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樣描寫非常準確、形象,把大興安嶺看作一個很會打扮自己的美麗的姑娘,充分表達了作者的喜愛、讚美之情。)

b、有感情地朗讀

(7)找出比喻句,加以想象。

4、默讀第6自然段。想想你讀懂了什麼?抓住重點句子理解。指導朗讀。

(1)思考:爲什麼說“興安嶺的美麗與建設結爲一體,美得並不空洞。”

(2)學生談體會(因爲大興安嶺林木資源十分豐富,這種“美”是國家建設所需的良材的主要來源,是建設無數“廣廈”的基地,所以說“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爲一休”兩者密不可分)

(3)想到這些,作者感到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因此會再一次感到“親切、舒服”。

5、指名讀第7自然段。說說讀懂了什麼?練讀。

思考:爲什麼到了林場,“我”這種親切之感更加深厚了?(因爲在林場看到“人與自然的關係日益密切”。表現在山林中已經有了不少市鎮,人們在愉快地勞動,一是伐木、栽樹,一是進行科學研究,使林海得到綜合利用。人們的生產、生活同興安嶺息息相關,所以親切之感更加深厚。)

如何理解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興安嶺的“興”,由“興盛、興旺”之意,“安”有“安定”的意識。這是從字面上說,更重要的是,國家的興盛與安定有興安嶺的一份貢獻,所以說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五、質疑問難:請大家再讀讀課文,看看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六、配樂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七、誰能說說你對大興安嶺有哪些瞭解?同學們談得很好,相信大家經過努力,將來都能像大興安嶺的落葉松一樣,成爲建設祖國的棟樑之才。

作業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向家人介紹大興安嶺的美景。

板書設計:

2、林海

嶺:多、溫柔

親切、舒服 林:綠、多

花:多、絢麗

伐木、栽樹

興國安邦 進行科學研究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 篇8

一、確立辯論雙方

1、讀教材中的提示,確立個人辯論觀點。

2、根據觀點異同分組:

正方:人人要講誠信,不能撒謊。反方:生活中可以說些善意的謊言。

二、觀摩錄像,瞭解辯論特點

1、導語:大家各有各的觀點,也各有各的根據。那該怎麼辯論呢?是不是像平時爭吵那樣呢?請看錄像《大學生電視辯論大賽》。

2、總結辯論方法,辯論程序,明確注意事項。

三、推薦人選,全班辯論

1、全班推選出6人,舉行辯論,其他人和教師一起作評委。

2、點評辯論情況,評出優勝方。

3、師生共同總結辯論情況。教師提示小組辯論要求。

四、分組辯論,人人蔘與

1、八個人爲一組,三三合作,另外兩人作評委,小組內展開辯論。

2、各組評委評出優勝方,並給出理由。

五、師生總結,明確認識

通過這次辯論,你對講誠信與善意的謊言有什麼新的'認識?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學會本課出現的生字、結合上下文理解新詞,理解重點句。

2.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的能力。

(2)培養學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德育滲透點:通過學習,瞭解窮人的美好心靈,向學生進行關心他人、奉獻愛心的教育。

4.美育滲透點:體會窮人夫婦的心靈之美。

【教學重點】

分析掌握桑娜內心的矛盾,體會桑娜的善良。

【教學難點】

展開想象,續編《窮人》這個故事。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窮人是什麼意思?(窮苦的人)看着這個課題,你心

裏有什麼問題想問嗎?

(課文中的窮人指的是誰?課文爲什麼用“窮人”做題目?……)

2.出示圖片:列夫·托爾斯泰

問:這個名字熟悉嗎?誰來介紹有關他的'一些情況?

3.我還知道托爾斯泰晚年時把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敘事詩《窮人》改編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窮人》,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講了哪些人物?請你按照主次依次說一說?(桑娜、漁夫、西蒙)課文圍繞這三個人物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鄰居西蒙病死後,主動收養了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

 三、學生自學課文——探究窮人“窮”在哪裏。

1.同學們,這篇課文老師讀了很多遍,除了題目之外,文中一個“窮”字也沒有,讓我們來試着找一找,課文中的哪些地方寫出窮人的“窮”。

2.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觀點。交流探究成果,多角度感悟窮人的“窮”。

學生或談看法,或朗讀,充分體會窮人的“窮”。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梳理,把握下面幾個要點:

(1)從“屋內裝飾”看出“窮”。

相關句子:

a.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分析

《自相矛盾》是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裏面的一則寓言故事。這一單元的課文主要是童話故事和寓言故事,學習這一單元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從古今中外的優秀童話、寓言作品中感受童話、寓言這兩種文學體裁的無窮魅力,並從中受到啓發和教育。學習《自相矛盾》是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文言文”,對於初學者,特別是我們農村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學好它不是一件易事。老師要在學習方法上多給以恰當地指導,並初步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爲今後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情分析

現在我新接任的班級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學生語文基礎比較差,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都比較欠缺,知識面也不廣,但他們卻有一顆求知慾很強的心,上課比較積極主動、愛思考、勤舉手回答問題,課堂氣氛比較活躍。他們以前已學過一些寓言故事(但不是文言文,都是白話文),對寓言故事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也有了一定的瞭解,而且我發現他們對寓言故事相當感興趣。每次只要我一談到故事,特別是寓言故事時,他們都相當激動,在下面議論紛紛、滔滔不絕,好像有說不完的話。針對我班學生的這一實際情況,我覺得要給學生上好《自相矛盾》這一課,重點是要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讓學生懂得怎樣去學。難點是怎樣才能讓理解能力這麼差的學生更好地去理解這則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的寓意並從中受到相應的啓發和教育。如果上課時能把這兩個問題處理好,那麼其它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教學目標

1、學會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瞭解中國古代寓言的特點,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3、理解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

4、通過說、問、演、練等活動,使學生在瞭解寓意的'基礎上受到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讓學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並從中受到啓發和教育。

教學過程:

一、複習成語,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1、出示成語中的一些寓言故事成語,讓生觀察它們的特點。(它們都來源於寓言故事)。

師:寓言故事有什麼特點呢?(故事短小,寓意深刻)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書,板書課題、出示課件(圖)讓生認識“矛”和“盾”。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出示《自相矛盾》原文課件(帶註解),學生看大屏幕自由讀文。

2、教給學生學習寓言的方法並引導學生結合註釋和文中插圖說說寓言的大意。

三、精讀課文,深入理解寓意。

1、自由讀文並思考: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師指名學生總結)

2、“其人弗能應也”是什麼意思?課文中的場面可以用了一個什麼詞來描繪?(啞口無言),這個詞又是什麼意思?

3、那個人爲什麼會那樣?請在課文中找出答案,並用原文回答。

生回答,師相機板書:矛——利(無不陷)盾——堅(莫能陷)

師:那這兩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在理解這句話時重點理解“陷”字)

4、那如果你是圍觀的人,你會說些什麼?那課文中圍觀的人又是怎麼說的呢?

師:請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師要重點指出“以”、“子”、兩字的意思)

5、你認爲文中那個賣“盾”和“矛”的人怎麼樣?(說話前後矛盾了)

6、那我們來讀一讀他的話和圍觀人的話,讀完後並分組來演一演。

A、分解色讀課文。 B、自由組合來演一演。C、選一組代表上臺演。D、小結。

四、聯繫實際,明道理。

師:通過學習課文和剛纔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麼道理?(說話、做事不要相互牴觸、前後矛盾,要前後一致、實事求是。)

五、指導朗讀並背誦。

六、拓展練習。

1、找出下面這些句子矛盾的地方。(師出些前後矛盾的病句讓生練習)

2、根據所給材料看課文再進行仿寫,看誰仿寫得最好。材料如下:一天,我媽去理髮店染髮,店主向她推銷染髮劑和清洗劑。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 篇11

一、先學導航

1.這篇課文我讀了( )遍。我認爲自己讀得(A.正確流利B.基本流利C.不太流利)

組內夥伴評價:(A.正確流利B.基本流利C.不太流利)

2.看拼音,寫字詞。

ànɡ nuè ù ū

土( ) 肆( ) 盤( ) ( )泥

3.在括號裏填適當的字組成詞語。

風雨( ) 三( )五( ) 山川( ) 日()同( )

參天的( ) 險惡的( ) 感人的(

4.課文內容我知道。

課文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 ),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 ),用15年的時間在( )。

二、重點研讀

1.默讀課文,思考: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用“——”劃出。

2.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的?用“~~~~”劃出。找好後再讀讀句子,寫上體會。

3.作者爲什麼說青山是不老的?

 三、當堂小檢測

1.真情表達:

以“是啊,敬愛的老人,青山是不會老的。……”爲開頭,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四、知識鏈接

晉西北在山西,與內蒙古、陝北風沙去相毗鄰,自然條件惡劣。山西地處沙漠化擴展前沿,而晉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趨嚴重,屬於沙塵暴高發區,素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無風三尺土,風起土滿天”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