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語文荊軻刺秦王教學設計

語文荊軻刺秦王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荊軻刺秦王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荊軻刺秦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瞭解課文背景,藉助工具書,對照註釋,初讀課文;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性格

2、知識與能力:整體感知課文,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字、詞、句解釋,從人物的對話、動作、神

態描寫,分析主要人物

3、情感與態度:如何看待荊軻刺秦王這一事件

二、重點難點:

1、重點:分析人物形象,從對話、動作、神態的角度入手

2、難點:如何看待荊軻刺秦王這一事件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提問法、討論法多媒體教學

四、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背景,複習《戰國策》相關內容

2、藉助註釋、工具書理解課文

二、重點難點:理解課文,掌握文章的敘事線索

三、教學方法:分組討論法、提問法、啓發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來上新課《荊軻刺秦王》,關於荊軻,歷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北宋蘇詢稱其“始速禍焉”,朱熹認爲他“匹夫之勇,其事無足言。”但司馬遷卻爲他立傳,並在《史記》結尾評價其“名垂後世”。還有其他人,如陶潛,稱其“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爲什麼前人對他會做出這種評價。相信我們學了這篇課文,也會對荊軻有更深入的瞭解。

師:同學們已經做過預習工作了,那該文選自哪裏?

生:《戰國策》

師:好,關於《戰國策》,同學們收集到哪些資料呢?下面我們來交流一下?

生:《戰國策》是戰國末年和秦漢間編輯的一部重要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經劉向整理,定名爲《戰國策》,全書共33篇,其內容主要記載戰國時期各國謀臣策士遊說諸侯或進行謀議論辯時的政治主張和縱橫捭闔,爾虞我詐的故事,也記述了一些義士豪俠不畏強暴、勇於鬥爭的行爲。

師:這裏,我補充一下,從文學的角度上看,《戰國策》長於議論和敘事,文筆流暢,生動活潑,在我國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師:對於本文的背景,同學們結合學過的歷史知識,來談一談?

生:戰國末期,秦統一中國之前的六年,秦滅韓,又破趙,統一的大勢已定。地處趙國東北方的燕國是一個弱小的國家。當初,燕王爲了結好於秦國,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做人質,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逃回燕國,爲抵抗強秦的大舉進攻,同時也報見陵之仇,太子丹想行刺秦王。爲此,他找來了荊軻,精心侍奉。

師:很好,同學們預習的都很充分!

附背景簡介: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發生在戰國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統一中國之前的六年。當時,秦於公元前230年滅韓,又於公元前228年破趙(滅趙是公元前222年),秦統一六國的大勢已定。地處趙國東北方的燕國是一個弱小的國家。當初,燕王爲了結好於秦國,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作人質。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於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國。爲抵抗強秦的大舉進攻,同時也爲報“見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諸侯之地”;或者刺殺秦王贏政,使秦“內有大亂”,“君臣相疑”,然後聯合諸侯共同破秦。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荊軻刺秦王失敗之後,秦大舉攻燕,於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滅燕。

二、研讀課文

師:現在給大家十分鐘的.時間,藉助工具書,對照註釋,初讀課文,要求劃出疑難詞句。

生:(安靜看書)

師:現在我們分成兩組,由一組同學提問,另一組同學回答,共同來解決大家不理解的問題

生:“蠻夷”是什麼意思?

生:古代少數民族。

生:窮困是貧窮嗎?

生:窮,走投無路,猶如“追窮寇”之窮。古代缺少衣物錢財一般叫貧。不得志,無出路叫窮,困,困窘。

生:……….

師:大家通過一問一答,互相解決了問題。相信大家對文章有了很好的瞭解。那現在請兩個同學用自己的語言來複述一下課文。

生:(複述)

師:結合同學的複述,按故事情節我們可以把文章歸納爲:

1、刺秦準備。(1--6)

(1)、簡介背景。(1節)(2)、準備“信物”。(2--4)(3)、準備武器。(5節)

(4)、配備助手。(6節)

2、易水訣別。(7--9)

3、秦廷行刺。(10--18)

(1)、計見秦王。(10--12)(2)、勇刺秦王。(13--16)(3)、壯志未酬。(17—18)

三、課堂小結並佈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瞭解了文章的背景,相關的知識,並理清了文章線索,請同學們課後思考一下練習題。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分析主要人物,從人物的對話、動作、神態入手

3、如何看待荊軻刺秦這一事件

二、重點難點:分析人物形象,如何看待荊軻刺秦王

三、教學方法:朗讀法、提問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師:今天,我們繼續來上《荊軻刺秦王》這篇課文。上節課,我們藉助工具書及註釋,瞭解並理清了全文的線索,那現在請一位同學來複述一下文章的內容。

生:複述

師:(進行點評)現在我從中截取了三個畫面,請同學們一起來品讀一番。我現在把它寫在黑板上:樊荊會面、易水訣別、秦廷行刺

師:現在,我們先來看第一個畫面:樊荊會面,這個畫面在文中的哪裏可以找得到?

生:第三段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樊與荊各自所處的地位,揣度一下,我請同學來扮演一下角色朗讀,進行人物對話。

生:(有感情的角色朗讀)

師:(點評)在同學們完成任務後,請同學們來說說看,荊軻是如何勸說樊的。(三個問句,層層深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師: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荊軻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樊呢?(荊軻:講究策略、推心置腹、以誠感人)(樊:不失爲一個英雄,深明大義)

師:在這個畫面中,作者是通過什麼方法來刻畫人物形象的?

生:對話

師;好,分析完第一個畫面,現在我們該做什麼呢?

生:分析第二個畫面

師:對,那它出現在文中的哪裏呢?同學們把它找出來,默讀一下之後,我請同學來朗讀一下,其他同學把眼睛閉上,想像一下。

生:朗讀

師:同學們聽完後,腦中閃過什麼畫面?有什麼感覺?

生:悲壯,彷彿看到一羣白衣士子,臨江站立,一片淒涼,個個神情嚴肅。

師:很好,那請問同學們,這段話的感情基調一直沒變嗎?結合課後練習二思考一下。

生:有變,由淒涼到悲壯,在這裏音樂起了很大作用。

師:不錯,在這樣的環境下,你們覺得荊軻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文中是如何來刻畫的?

生:作者採用對話的方法刻畫了一個悲壯的人物。

師:很好,“風蕭…….還!”在這一悲壯的氛圍下,我們的主人公來到了秦國,進行了行刺活動,現在,請同學們把秦廷行刺的部分找出來。

師:請同學們朗讀並思考,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畫面?產生了什麼樣的效果?

生:波瀾起伏,驚心動魄。主要是一系列動作的描寫。

師:作者很厲害,他通過對一系列動作的描寫,爲我們刻畫了一個驚心動魄,一波三折的畫面,那同學們從這一描寫中又看出了荊軻、秦王什麼樣的形象?

生:荊軻:有勇有謀秦王:極盡醜態

師:從以上三個畫面中,我們對主人公荊軻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那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找,還有沒有哪個地方涉及到?

生:與太子丹的比較,還有獻圖時表現出來的機智。

師:既然荊軻是這樣的一個有勇有謀之人,那爲什麼行刺行刺會失敗?(這可以引導學生從主客觀兩方面來分析)

師:我們又該如何來看待荊軻刺秦王這一行爲?(引導從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看待)

生:發表觀點

(參考分析)荊軻具有義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明知身入不測之秦是極其危險的事,但還是毅然前往,直至事敗仍然“倚柱而笑,箕踞以罵”。荊軻刺秦王這件事並不能真正挽救燕國的危亡,荊軻也是爲報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才毅然前往的。荊軻之所以值得肯定,並不在於爲太子丹報私怨,而在於他站在鬥爭的最前列反對秦國對山東六國的進攻和挽救燕國的危亡。千百年來,受壓迫的人們之所以敬仰荊軻,也正是基於他那種同情弱小和反抗強暴的義俠精神。當然這當中也流露出“士爲知己者死”的因素這既是荊軻本身的侷限,也是作者的侷限。從荊軻刺秦王的做法來看,這種個人的恐怖手段是不可取的,企圖憑藉個人的拼殺來改變歷史的進程更是不可能的,這些都反映了歷史的和階級的侷限。

課堂小結並佈置作業:本節課我們瞭解了各人物的性格特點,特別是荊軻這一形象,相信同學們對他存在很多看法,那下面佈置個作業:你是如何看待荊軻刺秦王這一行爲,寫成書面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