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七年級語文《口技》教學設計

七年級語文《口技》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8W 次

教學目標:

七年級語文《口技》教學設計

(1)積累表示時間的文言詞,瞭解文言中數量表示的特點

(2)感受祖國語言文字豐富的表現力,培養審美 情趣

(3)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掌握正面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聽過口技表演嗎?“火車進站”:那汽笛長鳴聲、車輪滾滾聲由遠而近,由疾而緩。洛桑的樂器表演、劉蘭芳的“馬蹄”聲的表演,這就是口技。口技藝人僅憑一張嘴,能逼真地模擬各種聲響,能生動地描繪不同生活場景,形成了一種傳統技藝。這是藝人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專心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本文即是把口技表演用文字描述得活靈活現、讓人讀後如親臨現場的文章。

二、教授新課:

1、默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2、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課文的翻譯,這一環節最好是學生自主翻譯,教師只做指導。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的能力。

3、再讀課文,劃分文章的結構層次,體會文章的結構特點(本文結構比較明顯,但應注意抓住表示時間的詞語,場景的變化,前後的照應)

4、課文欣賞:

(1)場景描寫:口技藝人模擬了複雜、多變的聲響,文章作者則對此作了形象而逼真的描述。如過程描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過程。“遙聞”起筆,寫聲音之遠,再是“欠伸”“囈語”“兒啼”“絮絮不止”,寫聲音之近。這由遠而近,由外而內,既點明一家人由睡而醒的緣由,也展現了一家人由睡而醒的過程。繼而寫了“撫兒”“含乳啼”“嗚之”“叱兒”“一時齊發”。聲音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這符合生活真實,也表現了口技的高超。第四段“鼾聲起”“漸拍漸止”以至“微聞”,真切地寫出了聲音由大而小、由醒入睡的變化過程。第二個聲響場景描述的是:一次從失火到救火的情況。描述時,先鼠聲、“夢中咳嗽”,寫聲音之微弱、簡單;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寫聲音之喧鬧、紛繁。這是由簡而繁的過程。呼聲、哭聲、犬吠聲;房屋倒塌聲、火爆聲、風聲、搶奪聲、潑水聲萬千齊作,應有盡有,逼真地寫出了失火救火的場景。

(2)側面烘托:在着力正面描寫表演者高超技藝的同時,還着力描繪聽衆的反應。比如在描述第一個聲響場景後,寫賓客“伸頸”“側目”,是說聽得入神;“微笑”是說對錶演感到滿意;“默嘆”是說爲表演者的技藝而折服。在描述第二個聲響場景後,寫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對賓客的神色、動作、情感、心理等方面的描寫十分逼真。聽衆如臨火災現場,以假爲真、驚慌欲逃,側面烘托了口技的逼真。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有力地表現了文章的主題。

三、作業:背誦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