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九年級語文下冊《詠月詩三首》教學設計大綱

九年級語文下冊《詠月詩三首》教學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3W 次

作爲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九年級語文下冊《詠月詩三首》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九年級語文下冊《詠月詩三首》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作家作品知識,識記課文中的生字詞,理解詩句含義。

(2)能夠有感情地、流暢地朗讀並背誦詩歌

(3)領會作者豐富的想象,感受詩歌意境。

(4)領會作者的語言特色,感受詩人筆下孤高的明月意象。

2.過程與方法

(1)誦讀詩歌,感受詩歌悲涼氣氛和詩人深廣的憂思。

(2)小組探究,品味詩歌的語言,領悟詩歌意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作者博大的胸襟,領會詩歌主旨。

(2)理解作者壯志難酬、無人共語的寂寞孤獨。

(3)體會詩中反映的離亂時代人民的離情別緒。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導入新課

教師談話導入:在古代,科學技術落後,許多自然事物和現象在人們眼裏神祕而又美好,遙遠的月亮引發了人們無數美好的聯想,同學們瞭解哪些?知道月亮都有哪些美稱嗎?引入。

預習準備:朗讀詩歌;查找作者相關資料,預備交流;梳理詠月詩句,瞭解關於月亮的傳說。

交流:介紹自己知道的詩句,提示重點生字詞。

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

2、師友互助

教師範讀詩歌,引導學生朗讀。

教師提出合作要求:

1、《把酒問月》中問了幾個問題?理解這幾個問題。

2、第六、七兩句怎樣理解?

(兩句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古人無法欣賞今日之月,今人也無法賞明日之月,而月亮卻永遠照耀着來了又去了的生命,對比之下,人的生命何其短暫,人的存在又是何等渺小。)

3、尾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願?

教師適時點撥。

學生朗讀詩歌。按照要求理解詩句,交流。

(3個問題:青天有月來幾時、寧知曉向雲間沒、嫦娥孤棲與誰鄰;朝逝夜現的明月在李白的追問中呈現出跨越無限時空的蒼茫浩瀚感,也讓讀者置身於一個廣大無邊的時空之中)

(尾句擺脫了人生苦短的慨嘆又回到“對酒當歌”的快樂生活中來,既有及時行樂之意,也展現了詩人曠達自適的胸襟和灑脫飄逸的個性。)

藉助關鍵問題理解詩句意義,培養學生開闊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3、對比探究

同樣的詩人,同樣的月色,卻不會總是同一樣的心情。解讀《月下獨酌》,合作探究:

1、理解題目的意思

2、哪些詩句寫出了“獨”?

3、哪一句寫“獨”寫的有特色?說說自己的看法和依據。

學生朗讀詩歌,合作探究。

交流、評價。

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4、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結。

兩首詩歌各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概括,補充。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回顧導入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基礎知識。引入:詩人李白麪對皎皎月光,看到了人的渺小,也看到了自己的孤獨,同爲偉大詩人的杜甫,面對月光,又會想到什麼?

學生互查詩歌背誦情況、聽寫重點詩句。

鞏固基礎知識。

2、師友合作

教師介紹背景。(見附後)

1、依照註解逐句解讀,瞭解詩歌意思。

2、詩歌表達了什麼感情?爲什麼只寫了妻子獨自看月?

3、頸聯是作者看到的嗎?由此你聯想到了什麼?

學生按要求解讀詩歌,理解詩句的特別的表達。

發揮想象,想象作者的思鄉之苦。

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3、歸納總結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結:兩位詩人的詩歌有什麼不同?

學生自由概括、總結。

你更喜歡哪一個詩人?

4、拓展提高

月色茫茫,又讓你想到了什麼?試着寫一寫。

三、板書

四、反思

寫作背景:756年春,安祿山由洛陽攻潼關。五月,杜甫從奉先移家至潼關以北的白水(今陝西白水縣)的舅父處。六月,長安陷落,玄宗逃蜀,叛軍入白水,杜甫攜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肅宗在靈武(今寧夏靈武縣)即位,杜甫獲悉即從鄜州隻身奔向靈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軍所俘,押回長安。八月作者被禁長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