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九年級語文教學設計(精選5篇)

九年級語文教學設計(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爲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九年級語文教學設計(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九年級語文教學設計(精選5篇)
  九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運用肖像、語言、動作的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方法,語文第五課《故鄉》。

2、學習在前後對照中展示人物性格變化,突出中心意思的寫法。

3、認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制度的黑暗是造成農村和鄉鎮經濟衰敗、農民破產、人民生活艱辛的根源,而封建等級觀念釀就的人與人之間感情上的隔膜,更加重了這種痛苦和悲哀。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和對比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認識造成農村經濟衰敗和人與人之間隔膜的根源。

教學方法:講析、討論、朗讀

教學用具:計算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由回憶所學的魯迅作品導入,並簡介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集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今天我們要學的《故鄉》就選自《吶喊》。

  二、體裁:小說

  三、背景:

1、請問魯迅的故鄉在哪?

(浙江紹興)

2、對魯迅的故鄉你瞭解多少呢?《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給了我們一些關於魯迅故鄉的信息,從生意盎然,趣味無窮的百草園到嚴肅古樸又不乏樂趣的三味書屋,可以看出魯迅的故鄉如何?

明確:不僅景美,而且人淳樸、善良、友好。

3、作者滲透在字裏行間的是他對故鄉的什麼情感?

(留戀、喜愛、思念之情。)

4、在這一篇《故鄉》中,作者抒發的是這種留戀、喜愛、思念之情嗎?爲什麼?

(不是,因爲故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變得很糟糕。)

5、隨着時代的進步,社會應不斷髮展變化進步,可爲什麼故鄉會越變越糟了呢?聯繫課文背景思考。

時代背景:1921年,辛亥革命,趕跑了一個皇帝,卻並沒有改變中國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中國人民尤其是農民,境況日益惡化,過着飢寒交迫的生活,1919年12月魯迅回故鄉紹興接母親到北京,目睹了在現實社會生活的重壓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鄉的人和事,十分悲憤,1921年1月便以這次回家的經歷爲題材,寫了這篇小說,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語文第五課《故鄉》三課時》。

6、提問:課文中的“我”是不是魯迅呢?

(當然不是,小說中的人物是虛構的。文藝作品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四、整體感知:聽讀課文後,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五、理清文章的結構:

速讀全文,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

討論並歸納:依據時間的順序,按照“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的情節安排,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搬家到我在謀食的異地去。”)描寫了故鄉的蕭條景象和“我”見到故鄉的複雜心情,並交代了“我”回故鄉的目的。

第二部分(從“第二日清晨”到“已經一掃而空了”)寫“我”回故鄉的見聞與感受。

第三部分(從“我們的船向前走”到完)寫“我”懷着深深的失望與痛苦的心情離開故鄉,但“我”並不因此消沉、悲觀,而是寄希望於未來和下一代。

2、再次閱讀課文,瞭解小說中的人物,試說說自己對這些人物的印象分別是什麼。

  六、小結:

小說以“我”回故鄉的活動爲線索,按照“回故鄉”——“在故鄉”—— “離故鄉”的情節安排,寫了“我”回故鄉的見聞與感受。

  七、作業:

給下列畫線的字注音。

1.裝弶( )2.腳踝( )

3.恣睢( )4.偶然( )

5.嗤笑( )6.陰晦( )

7.愕然( )8.顴骨( )

《二》描寫一段你的故鄉的景色。

  九年級語文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 反覆誦讀,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全詩。

2.理解詩歌的內容,感悟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3.賞析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學習重點

學習目標2、3。

  學習難點:

學習目標2。

  學習方法:

研讀和賞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媒體運用: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起唐朝,不能不說唐詩,說起唐詩,不能不說李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李白的一首古詩。板書課題。出示大屏幕。我們來看一下這首詩的背景。大家齊讀。

1、寫作背景:唐玄宗天寶年間,李白經朋友舉薦來到長安,準備大顯身手,但是沒有得到施展抱負的機會,不久李白遭受讒言排擠,不得不離開了長安。此時李白寫了三首詩,表達政治上遭遇挫折後的複雜心情。

2、釋題。“行路難”是樂府古題,樂府指的是能夠配樂的歌詩。樂府詩是一種古體詩。

  二、自學指導一

誦讀詩歌

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情感。比一比賽一賽,看誰讀的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讀準下列字的音

樽 箸 塞 歧

理解兩個通假字的意思

羞 直

  三、自學指導二

讀詩品詩,體會作者情感是如何變化的?請大家四人一組相互討論交流

請同學們以下面句式爲依託。

我從……這(幾句)句詩中,讀出了一個……的李白。因爲……。

示例:我從“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這句詩中,讀出了一個內心苦悶的李白。因爲前面寫到“金樽清酒”“玉盤珍羞”,如此美味佳餚,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見此時的詩人,心中充滿着一種懷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悶。

(我從“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這句詩中,讀出了一個內心迷茫,前途艱難的李白。因爲詩人想“渡黃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滿山”,這讓人聯想到詩人正感嘆人生道路的艱難,寓含一種無限的悲憤。)

(我從“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這句詩中,看到了一個充滿希望,理想未滅的李白。因爲詩人借“垂釣碧溪”“乘舟夢日”的典故,表達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樣,爲統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偉業的信心。表現了詩人不甘消沉,繼續追求的心境。

(我從“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這句詩中,讀出了一個內心憤慨痛苦的李白。因爲詩人在這句詩中直抒胸臆。當他從乘舟夢日的理想和希望中醒來,回到壯志未酬的現實中,感到人生的艱難,因此向天地間發出這痛苦的呼喊。)

(我從“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句詩中,讀出了一個自強不息、樂觀奮鬥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對着現實的艱難,哪怕前路障礙重重,但他堅信自已總有一天會像宗愨一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著和追求。)

點明全詩的情感層次,總結全詩。

師小結:這首詩歌裏,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顧影自憐、自怨自艾的李白,而是一個不甘消沉的李白,一個悲憤中不乏豪邁, 失意中仍懷希望的李白,一個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對我們自信地微笑的李白。

  四、自學指導三,賞讀(詩句賞析)

請大家富有感情的再來讀讀詩歌。分別從下列角度賞析詩句。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從描寫的角度)

2、欲渡黃河冰塞川,將行太行雪滿山。(從修辭的角度)

3、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從表現手法角度)

4、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從煉字的角度)

詩詞句賞析方法:(可以從以下角度從修辭方法角度賞析1表現手法手法角度賞析2 從煉字角度賞析3表達的情感賞析4蘊含的哲理賞析5表達方式等)

  五、課堂檢測:

1、生活中難免經歷痛苦與挫折,請你用本詩中的句子對身處逆境的朋友進勸勉 。

2、本詩使用典故古人能有此機遇,自己也不見得沒有的句子。

3、詩人以“行路難”比喻……。詩中具體體現“行路難”( 照應題目 )的詩句: ……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六、自我小結本節課的收穫:

這節課我沒有做到最好,但我做到了更好。今天我學會了......如:我學會了學習古詩詞的方法是....... 我知道了古詩詞的考點是...... 我明白了古詩詞的答題格式和技巧是......

  七、作業

1、正確默寫古詩。

2、小作文(300字):如果在生活或學習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我們將以怎樣的心態來面對?

板書

歡樂 希望 自信 苦悶 失望

  九年級語文教學設計3

  一、直接引入:今天我們學習《談生命》。

先做一個小遊戲:若果去掉“談”字,你還可以在“生命”前面或後面加什麼詞?

(學生言:生命禮讚、生命之歌,等等。師提示學生做旁批。)

  二、簡介冰心:

(屏顯)冰心生於1900年,1999年去世。她的作品中有許多詩文書寫純真的童心和聖潔的母愛。在許多文史家的眼中,冰心是中國20世紀童心、母愛和良知的化身。

  三、課堂內容概述:

一課四學:一學結構簡析,二學識記雅詞,三學美段品讀,四學哲言背誦。

  四、教學詳情:

(一)一學結構簡析

1、學生默讀課文,動筆劃分,思考對課文結構層次的理解。

2、學生談自己對課文結構層次的理解,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評價,之後歸納:

(屏顯)

第一層:全文總起,引出話題。

第二層:生命如水,波瀾起伏。

第三層:生命如樹,由生而死。

第四層:抒發感想,闡發哲理。

3、師:這篇課文是典型的詠物抒情的文章。總起:引出話題;細細描寫物;最後議論抒情。如《蟬》《陋室銘》《紫藤蘿瀑布》《貝殼》等均屬於此類文章。

(師提示學生做筆記:詠物抒情文章的一般結構:引出事物,描述事物,點出哲理。)

(屏顯)課文層次及層意。請學生於書上旁批:精緻的結構。

(二)二學:識記雅詞

1、(屏顯)詞語及字音

挾(xié)卷 巉(chán)巖 驚駭(hài) 瘠(jí)薄 屏(bǐng)息 蔭(yìn)庇

梟(xiāo)鳥 狼嗥(háo) 睥(pì)睨(nì) 憤懣(mèn) 緋(fēi)紅 雲翳(yì)

學生小聲讀,並在桌上空書生字。

2、(屏顯)生詞及詞義解釋

懸巖峭壁:陡峭的山崖

一瀉千里:形容江河水勢奔騰直下。

斜陽芳草:傍晚時西斜的太陽,芳香的花草。形容優美的景緻。

穿枝拂葉:穿過枝條,擦過樹葉。

杜鵑啼血:傳說杜鵑鳥啼叫時,嘴裏會流出血來。這裏形容杜鵑鳥啼聲的悲切。

落葉歸根:比喻不忘本源。多指客居他鄉的人最終總要回歸故土。

學生齊讀詞語 (請學生旁批:精美的語言)

師:在“談生命”旁批註“生命的禮讚”,再加上這些精美的語言,就叫文采斐然。

(三)美段品讀

師:我們現在的任務是:朗讀、品美。

1、(屏顯)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再來尋夾岸的桃花。

學生齊讀

師:所有文字,用四個字來概括:“以喻爲論”,不着一字,盡得風流。用側筆來表現生命的美——奮鬥的壯美。(學生旁批:筆力豐美)

2、(屏顯)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仍催逼着它向前走。

學生自由讀

師提示:讀的時候,注意起伏變化。學生再次齊讀

師:新生的生命——奮鬥的過程——享受美好生活——艱難困苦——走向老年

學生再齊讀

師:請大家觀察這一段文字,美感在哪裏?

學生髮言,教師評價,適時點撥指導。

師:根據學生的感悟,歸納美之所在——

(1)句式“有時候……有時候……”,表現出結構之美、反覆之美。

(2)節奏之美

(3)抒情之美:讚美、讚歎生命

(4)象徵之美:吟詠春水的生命,象徵人生的經歷

(5)力度之美:讀起來激動人心。

(6)畫面之美:“桃花”“晚霞”等,極富動感,又有生命的長度的具體呈現。

師:提示學生旁批:美在句式,美在節奏,美在抒情,美在象徵,美在力度,美在畫面,等等。

(屏顯)

美在用“一江春水”的東流比喻了人生的各種經歷。

美在用一江春水東流入海比喻了人生的全部過程。

美在用一組比喻揭示了人生中的起伏波瀾。

美在結構完整、層次分明、句式精緻、語言生動。

美在每個比喻都表現出表達生動內海豐富的特點。

3、作業佈置:試着用五個“美在”概括“生命是一棵小樹”這一層的內容。

師:提示學生旁批:精妙的手法。

(四)四學哲言背誦

學生自由誦讀文章的第四層,找出自己覺得最富有哲理的語句進反覆吟誦。

練習背誦哲言。

學生展示背誦。

教師對學生背誦的哲言略作講解。

(屏顯)

宇宙是一個大生命,我們是宇宙大氣中之一息。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

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

願你生命中有夠多的雲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教師在學生的討論、發言中注意與學生平等對話。

師:提示學生旁批:哲理光芒,精深的意蘊。

  五、課堂總結:

(屏顯):

精緻的結構

精美的語言

精妙的手法

精深的意蘊

  九年級語文教學設計4

  課前預習

1、本文作者------ 是----- (國別)作家、詩人、社會活 動家,曾獲 獎------,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 和詩集----- 等。

2、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系在竹竿上( ) 豺狼( ) 野鶩( )

3、(1)“對 岸”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2)對對岸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 的.感情?

(3)“我”想象中的“對岸”,有着怎樣令人神往的美妙的景象?描繪一 下!

  當堂檢測

1、文中反覆出現“媽媽,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伕”這句話,對深化主旨有什麼作用?

2、“所有村中正在那兒沐浴的男孩兒、女孩兒,都要詫異地望着我”,句 中的“詫異”有什麼作用?

3、想象如此美妙的景象,作者寄託着怎樣的願望和追求 ?

4、文章中反覆提到“媽媽”,這有什麼作用?

課後 練習

必做題

①對岸有什麼?

②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

③“對岸”“媽媽”又有什麼象徵意義?

選做題

課後詩文的藝術特點及現實意義:

4.由譯者對《新月集》的評價,小結泰戈爾詩文的藝術特色

  課前預習

易讀錯寫錯的字

耕耘、豺狼、野鶩、沐浴、詫異、犁 。

  文章主旨

《對岸》以一個孩子的眼光來看待世界,以一個兒童的口吻來描繪對岸的神奇和美麗,抒發了作者對生活、對自然、對故鄉 、對親人的熱愛。

  課堂練習

1. “我”爲什麼。如此嚮往對岸呢?請結合文中三幅圖畫回答。

2.這首散文詩中,每小層中都提到媽媽,這 有什麼作用?

3.爲什麼每一部分的最後都要寫“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伕”的願望與理想?“如果您不在 意”說明了什麼?

  課後複習

必做題1.語言風格

泰戈爾素有“人類 的兒童”之稱,他有一顆不泯的童心,他也樂此不疲地在作品中表現童心的純真與美麗。這首散文詩在表現童心時有一個特點:作者並不是以一個、成人旁觀者的身份來觀察並再現孩子的童心以及其外在的“形跡”,而是自 己進入角色,潛化成一個兒童,以兒童的口吻來敘說,這樣就使孩子的童心、天真稚態直接躍然紙上,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選做題

1、寫作技法

全文用隔行分段的形式自然分爲三部分、層次清晰。作者採用間隔反覆的手法, 造成迴環往復的氣勢,全文每部分的最後,都用相同的句子表達了“我”長大後要做渡船的船伕的願望與理想。抒發了作者熱愛母親、熱愛故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借鑑應用

這篇散文詩創造了許多美麗的畫面,每個畫面自成一個段落:河邊渡船、 耕田者、牧牛人、葦塘中的野鶩、竹雞、 長草白花等,每個段落的自然停頓也就造成了畫面的停頓、“定格”。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觀賞、玩味這些畫面的餘地和時間,強化了讀者對畫面的視覺印 象,從而使讀者感受、領略這畫面所呈現的田園風光和詩情畫意。這種創作技法是值得學習和借鑑的。

  九年級語文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文實詞、虛詞,把握疑問句、反問句等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2、瞭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張,認識非正義戰爭的罪惡

3、.感知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智勇兼備的性格特點,揣摩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積累文言知識,掌握文言句式用法,背誦積累文中精彩的句段。

2.把握文章思路:墨子勸阻楚攻宋的三個步驟。

3.瞭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點,鑑賞並學習墨子在說理中運用排句式加強語勢,增強說服力的勸說技巧。

第一課時

  一、走進墨子、介紹背景(大屏幕展示)(5分鐘)

同學們,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戰爭是殘酷的,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罄竹難書,尤其是那些非正義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更是無盡的痛苦。那麼,大家又是否相信在中國古代,有一個人能單憑自己雄辯的口才,巧妙的詞鋒以及勇敢和機智就可以阻止一場不義戰爭的發生呢?今天我們就一同走近這位“諾貝爾和平獎”的古人,看看他的非凡表現。

  二、朗讀課文(認真揣摩語氣、語意,做到理解到位、朗讀到位,這樣纔有助於理解人物的語氣神態、心理變化、人物性格和文章內容)注意1)生字2)多音字3)通假字(8分鐘)

請說(shuō)之 長(zhàng)木公輸盤(bān) 見(xiàn)我於王禽滑(gǔ)釐。

公輸盤不說(通“悅”,高興)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擋)

子墨子之守圉有餘(通“御”,抵擋) 公輸盤詘(通“屈”,理屈)。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而爲?”(疑問語氣,有恭敬請教之意。)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祈使語氣,有蓄意提出無理要求之意。)

子墨子曰:“請獻十金。”(祈使語氣,有進一步激惱對方之意。)

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陳述語氣,有羞惱、義正辭嚴之意。)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疑問語氣,有質問、責備、催促之意。)

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陳述語氣,既有斷然拒絕,又有狡猾推託之意。)

公輸盤曰:“諾。”(陳述語氣,有無可奈何之意。)

  三、翻譯課文,積累文言詞語,掌握文言句式特點?(25分鐘)(組內翻譯10分鐘,各組分組展示翻譯15分鐘,並歸納重點字詞)

  四、讀文章,.理清思路(5分鐘)

1)本文對應的雙方是誰?主要表現的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國的目的是什麼?

本文對應的雙方是墨子和楚國的公輸盤、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國的目的是勸阻楚國攻打宋國。

(2)談談你對本文思路的看法。

①以“見”字一線穿珠。墨子見公輸盤→墨子見楚王→墨子見公輸

墨子勸阻楚國攻打宋國,可分爲三個步驟:

1、使公輸盤理屈詞窮,2、使楚王理屈詞窮 3、模擬攻守,擊敗公輸盤,促使楚王放棄攻宋。

②以人物思想、態度的變化爲線索組織全文。

背景交代 公輸盤“服” 楚王曰“善” 公輸盤詘 楚王曰“善”

第二課時

一、.研讀分析,突出重難點。首先要結合註釋及工具書,理解字詞句的意思;而後注意抓住關鍵語句,分析人物特點,理解墨子反侵略的思想。(25分鐘)

(1)研讀第5—12段。

問題:文中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公輸盤爲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

問題: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幾個動詞是什麼?反映了墨子怎樣的心態和精神?

幾個動詞是“聞”“起”“行”“至”。這一連串的動詞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態和爲了阻止楚宋之戰不辭勞苦的精神。

問題:墨子見到公輸盤,請他幫助自己去殺人,說可以‘“獻金”,其真正的意圖是什麼?

激怒公輸盤,逼使他說出“吾義固不殺人”一類的話來。因爲墨子料到公輸盤雖然在積極準備血腥的戰爭,但表面上必然會裝出堅持正義的樣子。公輸盤果然中計。

問題:墨子抓住公輸盤“吾義固不殺人”一語,怎樣駁斥了他的“義”?

首先義正辭嚴地指出‘宋何罪之有”,而後指責攻來的不智——“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同時批評攻宋的不仁,因爲宋本無罪。結論:公輸盤的“義”是“不殺少而殺衆”,是更大的不義。

問題:“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是在指責公輸盤的不義嗎?

不是,是爲了防止公輸盤以種種理由搪塞推託責任。

問題:“公輸盤服”,此時公輸盤真的服了嗎?他取消了攻宋的計劃了嗎?

沒有真服,只是默認了攻宋的“不義”。他沒有取消攻宋計劃,狡猾地將責任推給了楚王。

問題:問題沒有真正解決,墨子善罷甘休了嗎?從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來?

沒有善罷甘休。從“胡不見我於王”可以看出來。從此處我們可以感覺到墨子的勇敢和果決。

(2)讀第13~16段

問題:墨子見到楚王,舉了一個什麼例子?目的什麼?墨子是怎樣借楚王的推斷說服楚王的?

通過對比和類比。首先拿楚國的土地、物產和宋國的土地、物產比較,然後把“王吏攻宋”的行爲與“有人”的行爲進行類比,說明楚之攻宋實在像患了偷竊一類的毛病,暗寓攻宋不智,實無必要之意。

問題:楚王是否承認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宋的計劃?

楚王承認墨子說的有理,這從“善哉”一語可以看出。但並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計劃,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輸盤及其所研製的雲梯面前,而且態度堅決地表示“必取宋”。

(3)研讀第17~22段

問題:楚王把攻宋的希望寄託在公輸盤及其所研製的新式武器上後,雙方又進行了怎樣的較量?結果怎樣呢?

公輸盤以新式武器及巧妙戰術與墨子進行較量,公輸盤“九設”機變,墨子“九距”,結果是“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餘”。

問題:公輸盤詘說明了什麼?不論在道義較量上還是在戰術較量上,公輸盤已告全面失敗。問題:“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輸盤怎樣的心理狀態?

公輸盤兩戰皆敗,已然惱羞成怒,動了殺機。

問題:在危險關頭,墨子有什麼表現?:

胸有成竹,鎮定、沉着,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針鋒相對。

問題:墨子揭露了公輸盤“不言”的內容,請問是什麼?“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問題:墨子是否徹底懾服了楚國君臣?爲什麼?

是的。墨子最後向楚王攤牌:自己的弟子已經協助宋國加強了防備,已持“守圉之器”而待“楚寇’”。這就徹底打破了楚國君臣妄圖依仗新式武器攻取宋國的夢想,不得不取消攻宋的計劃。至此,墨子取得了全面的勝利,達到了止楚攻宋的目的。

問題:體會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僅靠鋒利巧妙的言辭?

不是,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靠墨子的技藝和宋國的戰備。由於有實力作後盾,墨子的話才更有力量,才更有取勝的把握。

  五、墨子是如何勸說公輸盤的呢? 公輸盤面對墨子的逼問,無話可說,把責任推到楚王身上,那麼墨子又是如何勸阻楚的呢? 墨子是如何對待公輸盤與楚王相互推諉、敷衍塞責的呢?

墨子見公輸盤,並沒有直接勸阻,而是先設下圈套,請求公輸盤替他殺人,藉此激怒公輸盤,引出公輸盤冠冕堂皇的理由“吾義固不殺人”。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輸盤這句話大做文章。將幫助楚國攻打宋國的公輸盤置於理虧的境地。然後,墨子用“不可謂智”“不可謂仁”“不可謂忠”“不可謂強”“不可謂知類”,從各個方面批判了公輸盤的行爲,讓公輸盤有口難辯。“義不殺少而殺衆”一句,揭示出公輸盤所標榜的“義”的欺騙性。

墨子採取了和對付公輸盤相同的策略,先引他入彀,然後讓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他先用一個假設,以富人盜竊窮人爲喻,問楚王“此爲何若人”,使楚王承認並說出此人“必爲有竊疾矣”。既然承認這種人“有竊疾”,那麼楚以富有之國而攻伐貧窮之宋,正“與此同類”。在墨子強有力的論據面前,楚王理屈詞窮,不得不諾諾稱是。

公輸導學案

墨子明白僅靠道義是無法真正戰勝強大而頑固的敵人的。墨子與公輸盤演練攻守戰術,公輸盤九攻,墨子九距,公輸盤攻械盡,子墨子守有餘,公輸盤起歹心,子墨子沉着對。“雖殺臣,不能絕也”,鎮定沉着的子墨子撲滅了楚王與公輸盤的囂張氣焰,迫使他們放棄攻打宋國的打算。墨子就是運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駁方式,揭穿了公輸盤“義”的謊言,使楚王陷入“竊疾”的泥淖:通過紙上談兵式的模擬攻守,“九距”而“守有餘”,說明楚攻宋並不會有好結果,迫使楚王就範。

  六、欣賞品味墨子的勸說藝術。墨子的勸說技巧表現在哪些方面?

1.說理巧妙,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根據不同的對象,採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輸盤,五個“不可謂”,義正辭嚴;婉勸楚王,三次誇飾楚國,在取悅對方的同時置對方於理虧的境地。2)邏輯性強。主要表現在勸阻楚王時,巧用類比、對比,環環相扣,無懈可擊。3)先發制人,保持主動。在勸阻楚國攻打宋國的三個步驟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擊,化被動爲主動,從容鎮定,胸有成竹,機智善辯。墨子善於陷人於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輸盤的“義”,楚王的“竊疾”均成了墨子制敵的法寶,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公輸盤與楚王一“服”一“善”,是多麼的無奈和苦澀呀。

2.語言富於表現力。他一連用五個“不可謂”,重重否定,極有氣勢,使公輸盤無從辯駁;他一連用三個對比,並採用誇飾的手法,極言楚國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宋國之面積狹小、物產貧乏,感染力很強,既滿足了楚王的虛榮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國是無意義乃至愚蠢的舉動。而揭露公輸盤的殺機並最後打消楚國的攻宋企圖的這一段話,長短句交錯,語氣時緩時急,既從容又有威懾力,充分顯示了墨子勇敢無畏、鎮定自若的性格。

  七、墨子與公輸盤和楚王的這場鬥爭給了我們什麼樣的啓示?

這場鬥爭表明,面對大國的不義之戰,要敢於鬥爭。一方面要從道義上揭露其不義,使他們在輿論上威風掃地,另一方面,要從實力上作好充分準備,使他們的侵略野心無法得逞。這個道理,不僅被無數的歷史事實證明,而且在今天也不無借鑑意義。國弱被人欺,落後就要捱打。在強權橫行的國際環境下,我們只有壯大實力,纔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八、課堂小結

《公輸》通過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動地表現了墨子爲實現自己的“非攻”主張所進行的艱苦實踐和頑強鬥爭精神,同時也暴露了公輸盤與楚王陰險、狡詐,從而說明了只有把道義和實力結合起來,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斂野心。文章情節波瀾起伏,人物形象鮮明,說理充分,語言生動,是《墨子》的代表作。

[理解要點]

1、《公輸》通過墨子( 止楚攻宋 )的故事,生動地敘述了墨子爲實現自己的(“非攻”)主張,所表現出的(艱苦實踐 )和(頑強鬥爭 )的精神,同時也暴露了公輸盤和楚王( 陰險狡詐 ),從而說明只有把(道義 )和(實力 )結合起來,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斂其野心。

墨子最終制止了這場戰爭,他採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的辦法,從道義上譴責楚攻宋之不義,他善用( 比喻 ),層層說理,在說理中運用大量(排比 )句,增強了說服力。

2、墨子勸阻楚國攻打宋國,可分爲三個步驟:

(1)以義相責攻宋行爲,使公輸盤理屈詞窮,

(2)以智相責攻宋行爲,使楚王理屈詞窮;

(3)模擬攻守,擊敗公輸盤,以技相較,促使楚王放棄攻宋。

3、從墨子的言行分析,墨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⑴墨子聽說公輸盤爲楚國造雲梯要攻打宋國,不遠千里,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國的國都來說服公輸盤,表現墨子不畏艱辛,反對不正義的戰爭的“非攻”思想。

⑵墨子折服公輸盤和楚王的巧妙、鋒利的言辭,表現墨子是個出色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動家,具有機靈、雄辯的口才。

⑶墨子冒着生命危險隻身深入敵國,說服公輸盤和楚王。表現墨子爲了阻止一場不正義的戰爭,不怕犧牲的勇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