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05K 次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2篇),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村居》一課時,我先把學生帶入一個青草萋萋、百花盛開、花香四溢的教學情景中。在這美麗的春天裏,採用了各種朗讀形式(如: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比賽讀等),讓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味來。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詩的基礎上,老師與學生配上啞語吟誦古詩,在肢體語言的幫助下,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古詩的意思,並在自己的頭腦中模模糊糊地創造出古詩所特有的意境。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老師沒有讓學生來說一說古詩的意思,沒有一句一句地講解古詩文,而是讓學生在吟誦古詩中感悟語言,在歌聲中想象意境,在舞蹈中創造圖畫。學生們學習的興致盎然,這節課結束了,但古詩的韻味永存。

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本節古詩教學課,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就是語文學科工具性的具體體現。“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過程中爲學生創設情境,搭建平臺,讓學生通過理解字詞的意思,通過一遍一遍地誦讀,進一步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從《詠柳》整堂課的教學來看,流程進行得很好,從對“詠”的理解,到對柳樹從遠到近的認識,以及作者從對柳樹的觀察到充滿奇妙的想象所體現出的對春的無限的熱愛之情,課堂中呈現得都很好。不足之處是,老師表現得多,學生髮揮得少,沒有做到以學生爲主,老師爲輔。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2

我在教學此課時,採用下列辦法取得較好效果:

一、猜謎語導入課題激發興趣

二、動手畫風

在這一個環節裏我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以此激情、領悟、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對直觀事物感興趣,喜歡豔麗的色彩,喜歡每天拿着筆描描畫畫。因此,我讓學生找到生活中的風后再動手畫風。也許,孩子們的筆法不那麼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諧,但在這愉悅的氣氛中,他們求新求異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三、總結延伸,拓展認識

拓展延伸中,我補充詩句“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引導學生想辦法畫出聲音、氣味,對學生的思維將是更好的訓練。

通過這次教學實踐,我覺得自己還要多學習一些教學理論,並在自己的教學中去實踐、體驗,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機智,讓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及時的抓住課堂生成的精彩的教學瞬間,增強駕馭課堂的能力,來更好的勝任語文教學工作。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3

小朋友在一起畫畫,突然想到要在畫面上表現出平時看不見摸不着的“風”來。於是他們開動腦筋想出了一些辦法從另一個角度表現風的方法:比如畫一面飄舞的旗子;畫一棵翩翩起舞的小樹;畫一些斜斜的雨絲。

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每當學生覺得所學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繫的時候,他們就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是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規律之一。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盡其所能地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啓發、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積累,創設某種情境引導學生去體驗。

對二年級孩子來說,如果對他們說,“有些客觀事物看不見摸不着,但確實存在着”——這樣一種抽象概念,還不大能明確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我使用了猜謎語的方式,讓學生去體驗、感受風的存在和特點: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你們猜猜看,它是什麼?(課件出示)雲兒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花兒見它點頭。

師:對!這就是我們一年級學過的謎語。(板書:風)你知道風什麼樣嗎?什麼顏色?什麼形狀?有多大?有多高?你見過嗎?這樣一個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能畫嗎?可這三個小朋友就畫出來了。

通過揭開謎底,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了興趣。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入新課的學習,學生對課文中的幾位小朋友能設法在畫面上表現出風的存在,是會感到佩服的。這既具有啓發性,又從某種程度上落實了有關情感態度方面的教學目標。

二、自主學習,以讀代講

由於低年級孩子自己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都還沒有很好地形成,怎樣在小學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孩子進行自主的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本課我在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嘗試性探索,比如自己讀通課文,小夥伴互相檢查互相幫助,同桌讀的對的鼓勵他,讀的不對的就糾正他,教師巡迴督促、鼓勵、指導。又如,在練習朗讀時,引導孩子自己探究怎樣讀能表現出課文中孩子的“聰明勁兒”,在引導孩子在學習小組裏互相揣摩,進行合作學習的培養。

教材是新知識的載體,我摒棄課文“逐段講解”的傳統做法,截取課文中最能展現三個小夥伴“畫風”的思維過程的三個自然段,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讀,感悟三個小夥伴畫出“風”後的不同心態,體驗成功的樂趣。然後,不失時機進行板畫,並創設探究點“爲什麼說三個小夥伴畫出了風?”

三、激發興趣,誘發體驗

就情感態度而言,首先強調養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在低年級的教學中這一點尤其重要。學生知識經驗相異,興趣愛好有別,內心需求也不盡。在本課中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找到你喜歡的小朋友到底是怎麼畫風的?他們說了些什麼?請你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用波浪線把它劃出來。找出他們的話用橫線劃出來。再在小組裏交流。”讓學生選擇自已喜歡的內容重點精讀,只有學生能自由地把學習的精力放在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上,時間充裕,挖掘也就比較深入,再通過小組交流,對文章的理解就加深了。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4

在這堂課上,學生之所以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深入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體會文本內涵,是因爲做到了:

1、構建了對話式閱讀教學:

文本是閱讀的基礎和前提,教師是整個閱讀教學的參與者、組織者,學生在整個閱讀教學活動中始終是主體,文本爲他們的學習提供憑藉,與他們進行着意義的交融,教師的教學也是爲他們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提升閱讀品位、獲取人文素養服務的。本課通過說事件、寫事件、議事件,使文本的意義在學生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構建起來,始終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2、提高了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⑴理解能力:通過抓住4個關鍵詞歸納出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來表達對文本的理解。

⑵運用能力:通過寫便條挖掘文章空白點,來領會文本的內涵,將所學的語言文字有效地遷移於自己的言語實踐。

⑶評價能力:通過對“老奶奶這麼高度評價我、表揚我”談談看法,學生各抒己見,不僅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對事件進行鑑別和評價的能力。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5

本課故事反映了學生們自己的心理情境,學生會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通過本文的教學,我感悟出在向學生們傳授謀種理念時,首先應儘量去貼近學生們的思想,用他們的思維方式重新認識理念的本質,再用學生們容易接受的話語講述給他們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結合學校的日常生活對學生的養成教育進行適時教育,例如本課中,小男孩玩的遊戲的扔石子,那麼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教育他們這是一種危險的遊戲,在生活中玩遊戲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可以破壞公共設施。

在教學中要注重把握細節,比如筆順的寫法,要認真查閱資料,多向老教師請教。

在課堂上多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老師激情四射,學生也要配合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6

一、用謎語導入,提高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的同學們對猜謎語非常感興趣。因此,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用謎語導入。果然,我的謎語一出,同學們就興奮起來,他們紛紛猜測謎底,課堂氣氛非常熱烈。於是,我趁這個機會,引入了這課的學習。

二、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生字教學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在生字教學中,我注重用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生字的訓練,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方法就是讀。讀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生字的印象,還能讓學生對生字有個初步的理解。在讀的過程中,我讓同學們自讀、齊讀、指名讀,這樣一來,絕大多數同學能很流利地把生字詞讀出來。不僅如此,我還用不同的方法幫同學們記憶生字。這樣用總結的方式記生字效果非常好。

三、小組合作,共同討論。

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既可以培養同學們的合作意識,還能儘可能的讓每個孩子都參加到學習中。所以這節課我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我先把問題呈現給大家,然後讓他們合作完成,再由小組長彙報。效果出乎意料每個小組不僅完成了任務,還有更新的收穫。比如,有的小組還想象了一下蜘蛛看到蜈蚣時的動作、心理等,充實了課文內容效果良好。

不足之處在於,同學們對蜘蛛性格把握得不夠準確,思考原因,可能是由於我在課堂教學中,把重點放在了字詞教學中,對蜘蛛的形象把握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全方位把握內容不能顧此失彼。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7

這是一篇很簡短的課文,記敘了列寧通過觀察蜜蜂採蜜和飛行的路線,利用蜜蜂作嚮導,終於自己找到了養蜂人的故事。說明列寧是個善於觀察,認真思考的人。愛聽故事是小學生們共有的特徵。教學中,要抓住課文內容和語言上的特點,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邊讀邊想,充分利用課文的插圖,引導學生想象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結合重點詞句,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初步懂得,遇到疑難事情的時候,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找出事物之間的聯繫,進行周密合理的推理判斷,就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教學中還可以要求學生藉助想象,在畫一畫列寧住處,引蜂人住處,路邊花叢,園子的圖畫,即進入了作者描述情境中,又弄清了方位,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這樣方法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激發了學生興趣與感的培養!,但是我的方法就把這個簡單化了。我直接出現的是相關的詞語,這樣好多方面就沒有訓練到,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的相信學生,給學生一定的自由。

原本是要講生字的,因爲沒有時間了所以就沒有講。本課生字較少,難度不大,所以我應該在指導學生自讀課文的過程中自學,培養獨立識字寫字能力。初讀課文時在文中標出要認讀的,把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繫上下文多讀幾遍,讀準字音,感知字義。因爲通過這樣的學習,可以從小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善於思考的科學探究意識。但是由於自己的失誤就沒有完成寫字教學。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8

《畫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教完本課後,我靜心反思,感覺本節課是成功與失敗並存,困惑與憂思同在。

一、教學重點突破得比較到位,難點的突破稍欠火候

1、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朗讀和感悟。

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我把它定位在體驗畫家戴嵩的著名上。爲了引導學生直接轉入正題,在導入部分,我就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戴嵩是一個怎樣的畫家?學生輕而易舉地就說出了畫家的著名。然後,圍繞這個問題,讓學生默讀課文的前4個自然段,尋找能體現畫家著名的句子或詞語,學生很輕而易舉地就能找到答案。然後在反覆朗讀中體會畫家的著名。

2、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引領他們入情入境。

爲了更好地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入情入境,我特地創設了三個情景。一是在品味商人和教書先生對畫家的稱讚時,我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假如你也在圍觀的人羣中,你會怎麼誇獎畫家戴嵩呢?假如我就是畫家戴嵩,請你誇一誇我的畫,好嗎?要誇得不一樣,我很願意聽到不一樣的讚揚聲。(生誇讚,師相機點評:謝謝你的誇獎!謝謝你的鼓勵!你真會誇獎人!你說的話我愛聽!你說得我心花怒放!……)此時此刻,多數同學不僅能入情入境,而且還學會怎麼誇獎別人。二是當牧童發出“畫錯了,畫錯了”這一刺耳的聲音時,我讓學生仔細觀察在場人的表情並展開想像:那些呆住了的人會怎麼想?畫家戴嵩會怎麼想?如果老師在場會怎麼想?這時,學生想像的野馬在奔騰,不少人急於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既較深刻地理解了畫家的著名,也爲下文感悟畫家的優秀品質做好了準備。三是師進行情景表演,學生觀看並練習說話。當戴嵩聽了牧童的話後,他會怎麼做?我又當了一回戴嵩,表演瞭如下動作:走到桌邊,鋪開畫紙,拿起畫筆,胸有成竹地做畫,學生看後,我引導學生練習說話:只見戴嵩……一會兒……一會兒……這一情景的創設,既激發了學生的想像力,又讓學生活用了課文的語言,可謂一舉兩得。

3、在引領學生感悟人物品質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真正的戴嵩是會有什麼表現呢?請大家讀一讀餘下的內容。你從戴嵩的話中體會出了什麼?從哪些詞上體會出來的?”講課時,我光盯着“你從戴嵩說的第一句話中體會出了什麼”了,忽略了對戴嵩另一句話的重視,而戴嵩的慚愧、道謝與拱手動作的描寫也是能充分說明戴嵩虛心的重要證據。因此,學生說了半天,提不到我想要的點子上,學生雖然也能從“很願意、請、和藹”這些重點詞上體會到畫家的真誠、禮貌與虛心,但在這個地方也浪費了不少時間,因此,我總覺得這個地方處理得不很妥當。

二、細節上關注不夠,教師的過渡語方面應注意衍接和錘鍊

1、教師的用語隨意性太強,需加以錘鍊,寧少勿爛。

2、各環節過渡語的設計應引起高度的重視。教師的過渡語不容忽視,它不僅能將學生非常迅速地從一個情境引到另一個情境,而且,還起到轉移並專注學生注意力作用。學生能否非常投入地解決下面要解決的問題,與過渡語的恰當與否息息相關。在創設情景讓學生紛紛誇讚完戴嵩這一環節,我設計了這樣的過渡語:正當戴嵩被大家誇得心花怒放,有點欣欣然、飄飄然、暈暈乎乎、得意洋洋、忘乎所以時,一個刺耳的、與衆不同的聲音傳了過來。“畫錯了,畫錯了!”(指導學生讀出刺耳、讀出炸雷一般的感覺來)這是本節課中我設計得最爲滿意的一個過渡語。它不僅引領學生由紛紛誇讚的熱鬧局面走向那個“石破天驚”的衆人都呆住了的場面,還自然而然地指導他們對牧童的話進行了有滋有味的朗讀。而在感悟戴嵩的品質時,我的渡語如果按王燕老師所說,“聽了牧童的話,戴嵩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態度怎麼樣?”可能既節省一些時間,又使難點的突破變得簡單。

三、我的困惑與憂思

在講課的過程中,我的兩眼一直在關注着所有的學生,關注着他們的一舉一動。但我發現,課堂上,當我激情滿腔地啓發、誘導、鼓勵他們發表個人見解時,有一部分同學基本上沒有舉手的跡像,也沒有與我做眼神的交流,好像這一切都與他們無關似的,多次努力,終未成行。段老師課後提醒我,這部分同學課堂上不發言,課後也這樣嗎?哪是啊?這些小傢伙課後跟他的小夥伴們說得歡着哩!這應該還是教師的原因。怎樣才能使這些沉默者樂於張開金口呢?這是我的困惑所在!我也聆聽了老師們的意見,正在分析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9

《雷雨》是二年級下冊第五組“走進大自然”中的一篇課文。課文分三部分來描寫這場雷雨,分別是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課文配有兩幅插圖,幫助學生圖文並茂地感受雷雨前悶熱,令人害怕的景象;雷雨中雨勢兇猛;雷雨後空氣清新,萬物有生機的美景。

一、“讀中感悟”而非“感悟後讀”。

在備課前,我花了大量時間研讀教材,確定目標後,從文中的一字一句中找出教學點。 雷雨前,“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壓“,體會悶,喘不過氣。在教學時,我重點抓住”壓“,讓學生通過做動作,理解“壓”,從而體會“烏雲壓下來“這不束縛的感受。教學時,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很快理解“壓”,可是在轉移到文中,用朗讀表達時,“味”還是沒到。我覺得自己的設計思路是正確的,在課上我還是過於着急,應該讓學生在慢慢體會中多讀。這本身就是一篇寫景的文章,重在讀中感悟,我將其倒置爲感悟後讀,而且讀得太少。

二、學生本身知道什麼?

學生本身知道什麼,也就是關注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第二段中。“亂擺”,我讓學生進入角色當一當小樹,感受風大時的“亂擺”,這一設計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缺乏繁雜的語言表達能力,但他們能用行動展示內心的想法,當言語表達還跟不上內心的感受時,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能的方式表達,效果就好很多,學生通過自演自悟,朗讀比較到位。

可是第二句,文中的重點句“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抓住重點詞“垂”,體會蜘蛛此時的心情,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性。我爲了讓學生理解“垂”字寫出了當時的風大,蜘蛛心裏害怕的生動景象,設計了一個換詞比較,將“垂”換成“爬”,學生在還沒有理解何爲“垂”時,我就已將換成“爬”的句子出示,結果學生在一片模糊,也就是在教師牽引下知道“垂”是很快,至於“垂”是東西一頭往下,蜘蛛是倒着下來,都不清楚,重點詞的理解目標偏離,沒達成。

目標確立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清楚課文是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順序寫的。旨在讓學生瀝青課文脈絡,這樣寫是很有條理性的,對學生平時的寫作也是一個正確的引導,要按順序寫。在設計時,我脫離了二年級孩子的認知水平,把讓他們稍做倆界的內容作爲教學的重點,而且這一環節的設計,我經過幾次試教改了幾次,最後的設計,我更是離譜地把它作

爲一個初讀的問題讓孩子思考。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毫無思考價值。他們的思維根本沒有往這個方向"走”,問題回答不來是肯定了,而在我引導出示答案後,孩子們還是一片茫然,可見這個問題的“問題”了。

零碎的幾點思考,總之這節課後,讓我明白,備課前真的重在備學生,尤其是對於低段的孩子,教師拼命地深挖教材,剖析出一些根本不適合這個年齡段孩子思考的問題,課堂效率顯然沒有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泉水》以兒童化的口吻寫了泉水從衝出石縫到匯入大海經過的地方及發生的故事。本課出現了比較幾個難記、難寫的生字,學生學起來可能會感覺比較困難,可以藉助直觀形象的圖片幫助學生記憶,同時進行難寫字的指導,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方式識記生字,突破識字教學難點。

學生現在雖已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技巧,但課文中讓學生體會、模仿、自己揣摩泉水的“心態與神情”仍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可在第一片段進行範讀,引導學生感受泉水流過的詩一般美麗的意境,同時引導學生想象“歡快的泉水彈着琴跑下山去,她還會經過什麼地方,會遇見誰,會說些什麼”,讓學生在想象中實踐對泉水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精神的理解。此外,背誦課文是有規律可循的,在學生背誦課文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背誦方法的指導。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1

《雷雨》這一課用精練的文字,爲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炎熱的夏日,驕陽如火,一場雷雨,送來一陣涼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氣,欣賞着美麗的彩虹,耳邊傳來聲聲蛙鳴,淘氣的孩子光着小腳丫,在積滿雨水的路上嬉戲。這就是夏天雷雨後的情景。雷雨爲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因此我通過鑽研教材,設計了認識4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象,並用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來表現雷雨前後的不同景象這兩個教學目標。我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了符合我班學生的教學方法,巧妙地運用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環境,創設生動、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課文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反覆朗讀,體會作者描摹景物時用詞、造句的生動、形象。再通過看圖擴展方式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說話能力。

一、以詞串學,帶動全文。

設計這一課時,有個刪繁就簡的過程,開始覺得什麼都是亮點,什麼都值得講,於是課堂容量超級大,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時間,更多的是老師帶着學生去感受,一堂課下來,以師爲本,而不是以生爲本。後來,改進後,抓住課文中的“垂”與“坐”的體驗,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精準。而在課外詞語這一塊,在課前先讓學生說說關於“雨”的四字詞語,而後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據課文內容與場景,適時讓學生理解“電閃雷鳴”“嘩嘩大雨”“雨後彩虹”,並讓學生進行積累。

二、訓練語言,指導朗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把欣賞雨前、雨中、雨後美景的感受表達出來,是語言訓練的教學目標之一。在指導朗讀描寫雷雨前的語言片段時,讓學生自己說說,雷雨前都寫到了哪些景物,讓學生自己抓住重點詞,“滿天、黑沉沉、壓、一動不動、垂”去品讀,讀出雨前的壓抑、先動後靜、電閃雷鳴的景象,帶領學生去看“閃電”的動畫圖,聽越來越響的雷鳴聲,讓學生身臨其境,讀出畫面,讀出真情來。而雷雨中,讓學生自己讀,交流讀懂了什麼,學生說到了雨大,引導他們都從哪些地方瞭解雨很大,學生從“看不清”,從“譁,譁,譁”與“沙,沙,沙”的比較,體會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讀得聲音重一點,停頓短一點。而當一個學生起來說自己“漸漸地”,我順勢而導,能去掉一個“漸漸地”嗎?學生討論後,認爲雨不是一時變小的,是有一個較長的過程,逐漸變小的,由此越讀越輕,讀得非常到位。而描寫雨過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語言片段非常美,我將其變成詩歌的形式,再讓學生擴展觀看雨後的美景,讓學生試着說一說“雨停了……”。學生的語言也十分生動,激發學生審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慾望

三、讀畫結合,拓展思維

這篇課文描寫雷雨之後的景象是一幅非常美麗清爽的畫面,怎麼樣才能讓學生領略到這種美,並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讀出這種美,如果光說光講肯定是很難達到這個目標。因此我不急着讓學生讀,不急着讓學生說,而是讓他們先默讀雷雨後段落,然後全班合作上黑板畫一幅雨後圖,每人只能畫一個景物,不能重複,可以是書上的,也可以是自己想象的。畫完還要說說爲什麼要畫這個景物,並想象畫中的動物人物可能會說些什麼。讓學生通過手中的彩筆和配音來表達他們對雨後的感受。畫完以後,再讓學生帶着他們的感受來朗讀課文。在完成這項目標時,學生完成的非常出色,畫畫得非常好,很有想象力,而且說的也很不錯,有效地訓練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說話能力,開發了他們的想象力。這個教學環節我認爲是我本節課的一個亮點,我非常生動有效地完成了有感情朗讀雨後美景段落這一教學目標。

總的來說這一節課的教學我密切聯繫兒童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啓發思維,開發了他們的想象力。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2

《亡羊補牢》這則寓言較短,爲了能在一課時很好的完成。在這節課裏,我結合學習寓言通常使用的三個步驟來教學。首先是試題理解題意。然後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讓學生帶着問題學習課文內容。使學生有目的的,在讀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最後聯繫實際理解寓言。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自主地到小組內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課堂上我同時採用回答問題與朗讀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展開的學習。其目的是爲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學生朗讀水平,並通過人物對話模仿,讓學生切身體會對話的語氣,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

二年級是開始寫作的最初階段,在學文的同時要時刻想着爲寫作打基礎。所以在本節課教學中中,我利用插圖爲學生創設了一個口語交際的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也讓學生能聯繫實際理解這則寓言的寓意,這樣也就教給了學生學習寓言的方法。

有其優點也就不自然的存在一些不足;語言運用不恰當。有羅嗦現象,導致課堂延時。由於時間關係沒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一說生活中亡羊補牢的例子。再有就是沒有拓展延伸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