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精選19篇)

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精選1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7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精選19篇)

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 篇1

對小學生而言,一個優美動聽的故事,會激起他們美好的遐思,從中會悟出道理、學到知識。小壁虎借尾巴》就是一篇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講述了小壁虎向小魚姐姐、黃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終因它們各自的尾巴都有用處而未曾借到的故事。

本課以連環畫的形式呈現,課文中沒有注音,連生字也未標示讀音,目的是讓學生藉助圖畫或其他手段自主識字或閱讀。教學時,我做了如下的安排:我先由壁虎圖片導入,說說你對壁虎的瞭解,此刻學生爭先恐後的介紹他對壁虎的瞭解,我順着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激發學生質疑。然後出示本課生字,因爲這篇課文全文沒有注意,孩子讀課文有點難度,因此先認識生字幫助學生正確讀課文。本節課老師大膽的範讀課文,老師的範讀激起學生讀課文的興趣,他們都積極的模仿老師繪聲繪色的讀課文。在學生自讀課文的基礎上,老師指名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小壁虎都向誰去借尾巴?這樣安排爲了培養學生邊聽邊思考的習慣。

爲了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出示課文第一幅圖片,看圖說一說小壁虎爲什麼要借尾巴?再全班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出示小壁虎沒有尾巴的圖片,觀察小壁虎此刻他心情怎樣?指導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感受小壁虎傷心、難過。

課文4、5、6自然段描寫的是小壁虎向小魚、黃牛、燕子借尾巴,因此老師重點指導學習第四自然段,先看圖再分角色朗讀課文,明白小壁虎爲什麼沒有借到尾巴?老師隨機板書,然後用“因爲-----所以-----”練習說話,使學生進一步明白他們的尾巴都有各自的用處。小壁虎沒有借到尾巴,回到家媽媽是怎樣說的?老師與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7、8自然段。老師看着板書總結課文,讓學生動腦思考,小壁虎的尾巴有什麼作用呢?全班討論最後明白小壁虎的尾巴能再生,可以保護自己。

本節課學生學習的開心,老師教的愉快。這節課也有許多不足,但我感覺每節課教師的情緒特別重要,教師如果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學生也會被老師的情緒所感染,也會在輕鬆愉快的教學中學習。

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 篇2

我們一(3)班的學生表現能力強、朗讀很有特色,因此在一年級家長開放活動中,我挑選了這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課文通過小壁虎向小魚、黃牛、燕子借尾巴的經過,講了小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再生的特點和小魚、黃牛、燕子尾巴的用處。課文較爲簡單、易懂,在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等,使學生在較輕鬆的課堂氣氛中理解了課文內容。

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我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採用多種形式,如:自由讀文、小組讀文、朗讀、齊讀等,不求形式統一,只求學生真正投入,讓他們瞭解文章的內容,知道魚、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學生通過充分地、饒有興趣地讀文,理解了課文,培養了語感。

另外識字教學也是本堂課的特色。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已經具備了自學生字的能力。課堂中,他們一個個登臺亮相,做小老師,聲音響亮,語句連貫,滿是自信,家長們紛紛向孩子翹起了大拇指。

課堂的不足:由於識字教學用時過多,導致後面的內容明顯縮水,沒有時間進行寫字指導,看來如何提高新教材的課堂效率,還得繼續研究。

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 篇3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年級下冊的一篇文章。

課文通過小壁虎向小魚、老牛和燕子借尾巴的經過,講了小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再生的特點和小魚、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課文沒有注音,而且篇幅較長,存在一定的難度。我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採用多種形式,如:自由讀文、小組讀文、朗讀、齊讀、個人讀等,不求形式統一,只求學生真正投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自由讀文,給每位學生一個比較個體的自由散讀的空間,起到讀通課文,掃清生字障礙的作用;其間,又展開小組讀文,理清課文的主脈,瞭解文章的內容,知道魚、牛、燕子尾巴的作用;最後,齊讀,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

總之,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文,纔能有所感知,纔能有所感悟,同時也培養了語感。我在教學中緊緊抓住“借”字,讓學生想想爲什麼小魚、老牛、燕子不肯借尾巴,這樣,既有利於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有利於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

以上是我這節課的教學小結。

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的教學立足以“361”助學課堂模式,着力於體現學生的自學和研學。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發揮。爲了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自主的學習,教師應該變知識的“傳授者”爲學習的“組織者”,把課堂時間讓給學生。在《小壁虎借尾巴》教學中,雖然以學生爲主體,但是對一年級的學生,不可能完全放手讓他們自己學。老師如何去教,如何去引導,是非常關鍵的。問題的設計要在瞭解學生的已有認知的基礎上提出,然後交流討論,讀中感悟小壁虎的有禮貌、着急、傷心,感悟語言的表達方式。加上老師的範讀、師生的評價,有效地幫助學生提升。抓住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跳一跳,夠得到,學得有興趣。

在寫字環節中,我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彙報交流的方式,學習效果很好,體現了“361”助學課堂模式中的自學和研學,以學生爲主體,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不足之處:有的學生思考問題時拓展不開,分角色朗讀時不夠到位。今後,我應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下功夫,注重培養學生回答問題聲音宏亮。如何發揮小組長的作用,體現小組學習的有效性。

總之,這是我教學後的幾點想法。我要在今後的課堂實踐中不斷地提高、學習。

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 篇5

《小壁虎借尾巴》一文藉助形象化擬人得手法,通過小壁虎向魚姐姐、黃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故事,將魚、牛、燕子、壁虎的尾巴特點一一揭示,讓學生認識到動物尾巴都有用這樣的一個道理,文章生動有趣,把小動物有禮貌和它們之間真誠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是想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發展學生觀察能力,審美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

課文以連環畫的形式出現,沒有注音,目的是讓學生藉助圖畫或其他手段識字閱讀。圍繞教學目標,我的教學程序是這樣安排的:

一、回顧複習,順勢導入

上個學期,我們班上的公開課叫《比尾巴》,學生記憶深刻,於是我提議讓學生背誦這篇課文,並提出我們今天仍將學習一篇關於尾巴的課文。這樣設計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使學生投入自覺的全身心的自主的學習,引導學生由特定情感轉移在老師所設置得氛圍中。

二、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讀課題兩遍後,我讓學生質疑:“你有什麼疑問?”根據學生回答整理成3個問題:

1、小壁虎爲什麼要借尾巴?

2、小壁虎都向誰借尾巴?借到了沒有?

3、結果怎麼樣?

圍繞這3個問題,我讓學生把“小壁虎借尾巴”這個故事認真讀一遍,再來回答這3個問題。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有目的聽說訓練對整篇課文有一個深刻的印象,能初步的感知畫面和課文內容,培養了學生在快速中捕捉信息的能力。

三、深入課文、插入難點。

引導學生探究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有兩點,讓他們初步學會總結問題。向誰借尾巴時,我抓住一個細講,然後剩餘兩個學生自己總結,並學會續編故事。

通過畫面學生真實的看到小壁虎自己長出了一條新尾巴,這是他的特殊功能——再生,接着我便補充其他動物尾巴的作用。

四、分層作業,各顯神通。

我佈置了四個作業,層次分明,適合不同程度的學生。

反思這節課,由於考慮這是本單元的最後一課,課文學生學過,而且課文沒有注音,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放在了閱讀方法的指導上,讓學生學會如何分析段落,如何歸納問題,分析段落中的字詞句,然後具體運用。由於自己的掉以輕心,過分相信學生,所以沒有在別班試講,以至於一些環節太囉嗦,左後沒有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工作四年來,教了兩年中年級,第一次教授一年級,還沒真正認識一年級的教學重點是識字,所以本堂課有些拔高了。下一步應該思考如何搞好一年級的識字教學。

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 篇6

《小壁虎借尾巴》這篇童話故事以連環畫的形式呈現,通過小壁虎向小魚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事,讓學生認識到小魚、黃牛、燕子的尾巴各有用處,瞭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點。本課生動有趣,語言優美,具有濃重的感情色彩,適合有感情地朗讀。本文通篇沒有拼音,這爲學生的朗讀帶來了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較輕鬆的課堂氣氛中理解了課文內容。

一、以讀爲本

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我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採用多種形式,如:自由讀、同桌合作讀、分角色讀、齊讀等,讓學生真正投入讀書之中。並在讀書中自然引導識記生字,在反覆讀書中掃清了生字障礙。開展小組讀文,理清課文的主脈,瞭解文章的內容,知道魚、牛、燕子尾巴的功能;通過齊讀,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總之,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文,纔能有所收穫。

二、重視交流

我在教學中讓學生有充足的交流時間,圍繞課文的重點問題展開討論,鼓勵學生髮表獨到的見解。圍繞着小壁虎向別人借尾巴的句子,去找找小壁虎的禮貌用語。並創設情境讓學生向同學借學習用品等的對話交流。同時讓學生明白小壁虎已經很有禮貌了,他們爲什麼還不把尾巴借給他。

三、增長見識

學生了解到小壁虎長出了新尾巴之後,我問孩子們“你知道這是種什麼能力?”讓學生明白“再生能力”。在學完課文後我佈置了課後去了解動物尾巴的妙用,到課堂上來講一講。引導孩子們豐富自然科學知識。

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 篇7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多讀,才能真正地理解課文內容和掌握閱讀方法。

教學《小壁虎借尾巴》第一課時時,教師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採用多種形式,如:自由讀文、小組讀文、朗讀、齊讀等,不求形式統一,只求學生真正投入。在開始教學時,教師讓學生自由讀文,給每位學生一個比較個體的自由散讀的空間,起到讀通課文,掃清生字障礙的作用;其間,又展開小組讀文,理清課文的主脈,瞭解文章的內容,知道魚、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後,女生齊讀,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 總之,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文,纔能有所感知,纔能有所感悟,同時也培養了語感。

本課時主要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 表達是培養學生思維、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

教學二至四自然段,這三段內容形式相似,我用“小壁虎爬到了哪兒?看到了什麼?說了什麼?它爲什麼沒有借到尾巴?”這幾個問題幫助學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然後給學生介紹一些動物尾巴的作用的資料,讓學生了解動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學生根據個人的喜好自由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仿照二到四自然段的寫法,練習說話。這樣學生就會樂意表達,而且有內容可說,積累了語言表達方式。

本節教學中存在問題:課的前半部分學生表現還好,可到後面學習課文內容時,學生不在狀態,究其原因,我的設計沒有關注學生的已有認知,沒有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雖然本着以“學生爲主體”進行備課,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只想着老師如何去教,沒有考慮學生。

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 篇8

《小壁虎借尾巴》這篇童話故事以連環畫的形式呈現,通過小壁虎向小魚姐姐、黃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事,讓學生認識到小魚、黃牛、燕子的尾巴各有用處,瞭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點。本課生動有趣,語言優美,具有濃重的感情色彩,適合有感情地朗讀。在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等,使學生在較輕鬆的課堂氣氛中理解了課文內容。

一、學生讀通課文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多讀,才能真正地理解課文內容和掌握閱讀方法。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我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採用多種形式,如:自由讀文、小組讀文、朗讀、齊讀等,不求形式統一,只求學生真正投入。在開始教學時,我讓學生自由讀文,給每位學生一個比較個體的自由散讀的空間,起到讀通課文,掃清生字障礙的作用;其間,又展開小組讀文,理清課文的主脈,瞭解文章的內容,知道魚、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後,女生齊讀,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總之,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文,纔能有所感知,纔能有所感悟,同時也培養了語感。

二、學生表演課文

表演是語文學習的實踐,更重要的目的在於積累。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我讓學生按小組針對課文第三、四、五小節的內容進行演示排練。其間我深入小組,與組員共同探討。在這一個環節中,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並不急於表演交流,而是給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積累語句,把它們牢牢地記在腦子裏,在這基礎上,再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反饋給我看。這樣,不但起到了積累的目的,也揣摩文章的寫作思路和表達方法,爲說話、寫作打下了結實的奠基。

三、學生表達課文

表達是培養學生思維、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我減去了教材中重複的環節,留出時間空間進行擴展閱讀,讓學生自己去悟。首先,在教學中讓學生悟出課文是用童話的形式把知識寫出來的,積累了語言表達方式;然後,我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課外閱讀――《尾巴的妙用》,通過填表格,書面表達出動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和各種作用;最後,學生根據個人的喜好自由選擇方式進行表達,在此基礎上我創造各種表達的機會,激發學生表達的願望。這樣學生就會樂意表達,而且有內容可說。

四、學生交流課文

我在教學中讓學生有充足的交流時間,圍繞課文的重點問題和疑難問題,展開討論,鼓勵學生髮表獨到的見解。由於學生思維的不同,對問題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就得通過討論、交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我針對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斷的,還是自己掙斷的這一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交流的過程中,同學們通過讀文、演示,取得共識。這樣交流,既有利於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有利於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我盡力創造出一種氛圍,使孩子們能自然而然地將情感釋放於朗讀中,使他們的感情在朗讀中得以淋漓盡致的宣泄。

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 篇9

《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是小學語文第二冊第4組教材的最後一篇課文,是一篇充滿童真童趣的科普童話故事。課文藉助形象化擬人的手法,通過小壁虎向小魚、黃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分別講了魚、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點,揭示了“動物尾巴都有用”這樣一個道理。

《小壁虎借尾巴》這篇文章生動有趣,把小動物有禮貌和它們之間真誠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有助於向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發展學生觀察能力、審美能力、朗讀能力。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我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採用多種形式朗讀,如:自由讀、小組讀、齊讀等,理清課文的主脈,瞭解文章的內容,讓學生通過朗讀讀懂每種動物尾巴的作用。尤其是在朗讀中還要讓學生讀懂對話的語氣。注重把小動物有禮貌和它們之間真誠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讓學生仿照問話,學着用請求的語氣讀懂小壁虎結尾巴的經過,培養語感及體會語境。

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結構相同,內容相似,分別寫了小魚、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因此,在教學第三段時,我讓學生在詳細理解的基礎上,邊讀邊做動作,並通過課件演示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到小魚的尾巴的重要作用,緊接着,讓學生小組內分角色朗讀課文,全班交流找同學朗讀課文。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讀自悟,增強個人的朗讀體驗,分角色讀課文,彙報朗讀,學生很好地把握了課文內容,達到朗讀個性化的體驗。

不足之處:

由於過於注重朗讀的指導,而忽視了對文中引號的學習及點撥,這也是對學生讀文、寫話,尤其是寫人物對話時的重點,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文本,挖掘文本,達到課堂教學的高效。

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 篇10

一、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壁虎向小魚姐姐、黃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爲他們各自尾巴都有用處所以沒有借到。說小壁虎會“借”尾巴,在常人看來,真是聞所未聞,匪夷所思,然而這種奇妙的構思恰恰是童話藝術趣味的“酵母”。這篇知識童話,正是通過“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生動地介紹了魚、牛、燕子尾巴的不同作用,特別是壁虎尾巴自我保護的功能和可以再生的特點。本課三幅插圖,六段文字,課文以“借”字貫穿全文,重點是它們的對話。

二、教學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一課,爲了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自主學習,課上,我鼓勵學生多讀課文、多思考、多交流、不時請學生出來講故事,通過這次授課,我有了很深的體會:

1、古人云: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只有多讀,才能真正地理解課文內容和掌握閱讀方法。朗讀是學生對課文理解認識的外化表現,因此,朗讀應該是帶有濃厚個性色彩的,所以在教學中,我沒有讓學生去模仿老師的朗讀,而是讓他們自己在感悟理解的基礎上對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抒發。在整個朗讀過程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際、課文的特點,分別採取了自由讀、領讀、齊讀、賽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形式,使學生一直處在積極的思維狀態而不感到疲勞,同時,不求形式統一,只求學生真正投入。而我自己也不斷變換角色:有時是他們的引路人,引導他們把讀請求語氣的方法講出來;有時是他們的學習夥伴,和他們一起體驗文中的情感;有時是他們的競爭對手,故意暴露出他們平時讀書時存在的問題,激勵他們讀流利,讀出感情;有時是他們的學生,引導學生把悟出的感情表達出來。

2、表達是培養學生思維、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

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瞭解魚、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時,這三段內容形式相似,我用“小壁虎爬到了哪兒?看到了什麼?說了什麼?它爲什麼沒有借到尾巴?”這幾個問題幫助學生揣摩文章的寫作思路和表達方法,爲說話、寫作打下了結實的奠基,並留出時間空間進行擴展閱讀,展示學生和老師收集的資料,表達出動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學生根據個人的喜好自由選擇一個內容練習表達。教師創造各種表達的機會,激發學生表達的願望。這樣學生就會樂意表達,而且有內容可說,積累了語言表達方式。

三、不足

課的前半部分學生表現還好,可到後面學習課文內容時,學生不在狀態,究其原因,我的設計沒有關注學生的已有認知,沒有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雖然本着以“學生爲主體”進行備課,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只想着老師如何去教,沒有考慮學生。因爲學生已經進行了充分的預習,課文內容基本懂了,“小壁虎爬到了哪兒?看到了什麼?說了什麼?它爲什麼沒有借到尾巴?”這樣的問題沒有什麼思考價值。教學的重點就放在“讀”上,讓學生進入角色,充分練習讀,然後交流評議,讀中感悟小壁虎的有禮貌,着急,傷心;感悟語言表達方式。

課上要少一些問題化的語言。課文的3、4、5自然段是並列結構,這時我們可以將重點放在第3段的教學中,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小壁虎遇見了誰?它有沒有借給小壁虎尾巴?爲什麼?”這樣的問題來引學第三段。而接下來的4、5段因爲有和第3段相同的形式,我們是否也採取相同的問題模式?不是不行,而是這種相同的.形式欠缺新意,學生也學得這種簡單的問題無聊,完全沒有重複的必要,因爲答案一目瞭然。

老師要了解學生的已有認知,然後提升,訓練有一定的空間,要善於抓住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跳一跳,夠得到,學得有興趣。

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 篇11

這是一篇沒有注音的課文,連生字也沒有注音。學生習慣了藉助拼音識字,一下子沒有了拼音,學生如何讀課文認識生字呢?

要讓學生達到自主識字的目的,首先讓學生對課文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引課:今天我們要認識一位新朋友:小壁虎(板書:小壁虎)。誰來說說小壁虎長什麼樣兒呀?(出示課件:小壁虎)可是有一天,小壁虎的尾巴沒有了,沒有尾巴多難看呀!小壁虎決定去借尾巴(板書:借尾巴)小壁虎都向誰借尾巴了?它藉着了嗎?

觀察書上的插圖。這篇課文可有意思啦,請大家看書上68、69頁的彩圖。書上一共有幾幅圖呀?誰來給大家講第一幅圖?學生一幅一幅地講,然後把六幅圖連起來講,降低難度又有了整體的把握。

我範讀課文,教師富有感情的朗讀,爲學生喜歡讀又塗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今天比一比,看誰學會了自己認字。我提議大家把不認識的生字先畫上橫線,三個人一小組,畫完後三個人交流不認識的字,互相教一教。”學生自主識字,我巡視指導。一開始個別小組知道先幹什麼再幹什麼,有的小組急於求成畫課後橫條裏的二類字。我馬上給予全班學生提要求,按老師的要求做,自己先讀課文,邊讀邊畫不認識的生字。學生慢慢進入狀態,我在給予個別指導。然後交流小組內不認識的字,此時我並不急於教孩子,而是提問別的小組有沒有認識的,動用全班學生的力量,說說識字的方法。有了這樣一個過程,二類字一類字學生都已掌握,只需集體鞏固即可。提出最多的是:斷和檐兩個字,進行了集體識記。

進行這樣的訓練,旨在教給學生自主識字的方法,方法有了,識字問題將不再是個難題。

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 篇12

本課是一篇童話故事。通過小壁虎向小魚、老黃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講了魚、牛、燕子尾巴的用處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點。課文用擬人的手法,給小動物們安排不同的身份,運用對話,使文章生動形象。

在教學本課時我採用瞭如下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看圖。通過看圖瞭解“小壁虎、牆角、蚊子、蛇”等詞語;“沒有尾巴多難看哪!”等句子。

2、做動作。本課有不少講尾巴怎麼動的詞,如“搖、撥水、甩、趕蠅子”等,通過引導學生做示意動作來理解。並通過做動作幫助學生掌握詞語的區別,如“搖”用手做搖擺的動作,“甩”通過甩一根繩子(頭上拴些東西)來理解。

3、聯繫生活實際。如讀到燕子尾巴時,讓學生聯繫方向盤來理解“擺、掌握方向”。

4、朗讀。本文對話多,感情色彩濃,朗讀時我很注重引導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語調。如,文中反覆出現的問句——“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不僅應讀出小壁虎難過、焦急的心情,還要注意小壁虎說話的禮貌,重音放在“借給我”三字上,然後稍停頓一下,再讀“行嗎”。讀小魚、牛、燕子的話時,要把“撥水”“趕蠅子”“掌握方向”讀重一點,以表達它們不借尾巴的理由和它們各自尾巴的作用。讀老牛的話時,聲音應比小魚、小壁虎等的聲音低沉一些。

在朗讀中,學生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合作的、互動的,學生互相啓發,提高了認識,教師也以學習夥伴的身份來到學習中。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是我們課改中最響亮的呼聲。“課堂上老師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還必須善於駕馭學生的主動性,並從中得到更大的收穫。”

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 篇13

《小壁虎借尾巴》對我來說是一篇很熟悉的課文,不是說我教學熟悉,而是這篇課文我在上小學的時候也學過,感覺特別親切。初次講這篇課文感覺還是不錯的。

在講這篇課文時,我通過壁虎的圖片引出題目,然後讓學生跟我一起板書課題,感覺最成功的地方還是接下來的學生對課題的質疑。站起來回答問題的學生質疑的都不錯,有的學生說“小壁虎爲什麼借尾巴?”有的說“小壁虎都向誰借尾巴?”有的說“小壁虎是怎樣借尾巴的?”“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嗎?”這幾個問題都滲透到了課文的內容中,所以藉助學生的質疑,我們就走進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將質疑解決掉。課文的學習中,我重點讓學生自己讀課文,自己解決問題,結果學生的表現都不錯,通過各種動物之間對話的分角色朗讀,學生了解了不同動物的尾巴的作用,通過最後一段的學習,學生也知道了小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點。

這篇課文層次清晰,很適合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堂上的表現也確實證明了這一點。所以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根據課文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效果達到高效。

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 篇14

經過前期精心地設計,我認爲這篇課文執教時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情境激趣,質疑導學

我們的孩子對壁虎不是很瞭解,爲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上課伊始,我創設了和諧美好的學習情境:出示小壁虎圖,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種小動物叫什麼名字嗎?”從而在具體的情境中教學“壁虎”兩個生字。這樣做很好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參與學習過程的積極性。在揭示課題後,我問孩子們:“通過讀題目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自然會質疑:“小壁虎爲什麼借尾巴?它向誰借尾巴?借到尾巴沒有?”學生的這些問題其實是能夠通過朗讀解決的,這樣可使學生明白會提問也是會學習的表現,自己提出的問題可以在讀書中自己解,從而品嚐了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樂趣,實現了引導孩子主動思考主動學習的行爲方式。

二、以讀爲本,識字學文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充分讀書,才能使學生真正地理解課文內容,變“聽學”爲“自學”。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我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採用多種形式,如:出聲讀、合作讀、默讀、分角色、齊讀等,求學生真正投入讀書之中。每次讀書都有明確的要求,並在讀書中自然引導識記生字,在反覆讀書中掃清了生字障礙。其間,又展開小組讀文,理清課文的主脈,瞭解文章的內容,知道魚、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後,女生齊讀,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總之,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文,纔能有所感知,纔能有所感悟,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們的語感。

三、增長知識,擴散思維

學生了解到小壁虎長出了新尾巴之後,我問孩子們:“你知道這是種什麼能力?”繼而通過聯繫人體明白什麼是“再生能力”。在學完課文後我佈置了課下去了解動物尾巴的妙用,到課堂上來講一講。引導孩子們去豐富自然科學知識,這樣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喚起了他們的求知熱情,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明顯的不足:

一、面對個別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我試圖通過引導學習引他進入學習狀態不成功後,就沒有再理會他的行爲。課中儘管他大聲搶答,但好幾句話都是與我提問有關的,我沒能適時引導。在課堂教育機智方面還需改進。

二、課堂設計環節有些多,使整節課的教學任務進行了47分左右。說明一節課不能面面俱到,要有所取捨。

三、在隨文識字的方法上要繼續進行研究,如何使生字呈現更自然,更切合文本是我近期要解決的問題。

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 篇15

本課,我通過觀察圖片、講解壁虎的相關知識導入。再書寫課題時,通過尾巴一詞,引導孩子們複習上學期學過的課文《比尾巴》,使孩子們很快的進入情景。

初讀課文。我首先範讀課文,然後出示一些學習要求。學生們有了目標的明確,在讀文時就會注意這些問題。讓孩子們帶着要求讀文,主要是標明課文小節號和本課的生字、新詞。讓孩子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發揮小組團結協作的精神,在小組間交流、討論,彙報成果。

初讀課文後,孩子們對課文內容有了瞭解,再次帶着新的要求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內容。這部分充分利用書中的圖畫,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學習,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第二課時,我領孩子們複習了上節課的內容,並用板書示圖的方式表示出小壁虎借尾巴的過程,再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種簡易的示圖可以幫助孩子們記憶課文的內容,也可以讓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鍛鍊了口語表達能力。

上完本課,充分的認識到孩子們在口語表達方面的有欠缺。學語文、用語文,口語表達是重要部分,在以後的教學中要着重訓練,讓孩子真正學以致用。

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 篇16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圖學文的童話故事。課文通過小壁虎向小魚、老牛和燕子借尾巴的經過,講了小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再生的特點和小魚、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課文沒有注音,而且篇幅較長,存在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我採取了直奔重點,突破難點,通過讀—說—想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們不但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還在較輕鬆的課堂氣氛中完成了看圖說話的練習。

一、讀文:古人說得好:“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多讀,才能真正地理解課文內容和掌握閱讀方法。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我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採用多種形式,如:自由讀文、小組讀文、朗讀、齊讀、個人讀等,不求形式統一,只求學生真正投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自由讀文,給每位學生一個比較個體的自由散讀的空間,起到讀通課文,掃清生字障礙的作用;其間,又展開小組讀文,理清課文的主脈,瞭解文章的內容,知道魚、牛、燕子尾巴的作用;最後,齊讀,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總之,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文,纔能有所感知,纔能有所感悟,同時也培養了語感。

二、說圖: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小壁虎借尾巴的經過,即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而這三段結構相同,內容相似,分別寫了小魚、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在教學設計時,我將重點放在詞、句的訓練上,與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上。由於結構相同,內容相似,我將第三段作爲教學的重點,讓學生在讀—說—想中,理解小魚的尾巴是用來撥水的,並掌握了一定的說話句式。第四、五自然段的學習由於有了第三段的鋪墊,我就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進而過渡到個人學習。

三、利用課件想:我在教學中緊緊抓住“借”字,讓學生想想爲什麼小魚、老牛、燕子不肯借尾巴,這樣,既有利於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有利於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以上是《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後的幾點想法,而要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值得我們在今後的課堂實踐中不斷地摸索、研究。

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 篇17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圖學文的童話故事,課文藉助形象化擬人的手法,通過小壁虎向小魚、黃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講了魚、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點,揭示了“動物尾巴都有用”這樣一個道理。文章生動有趣,把小動物有禮貌和它們之間真誠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通過這次授課,我有很深的體會。

1、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我利用猜謎語引入新課,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爲學生了解壁虎奠定了基礎。學習氣氛活躍,學習熱情很高。總之,引入階段達到了預想的效果。

2、教學中我提出了三個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小壁虎爬到什麼地方?它看見誰在幹什麼?小壁虎說了什麼?對方是怎樣回答的?學生四人一組討論後,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學生基本能回答對,以後應該大膽讓學生去自主的學。注意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在課堂上我還讓學生分別扮演老牛、燕子、小魚並做動作引導學生朗讀,體會小壁虎借尾巴時的焦急和說話時講文明、有禮貌。進行禮貌教育。有意識的指導朗讀。在總結時,讓學生說說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用處。學生的回答出動物的尾巴各有用處,不能缺少;小壁虎尾巴的作用是逃避危難(我順勢告訴學生這叫再生功能,有這種功能的動物還有很多如蚯蚓等);動物沒了尾巴就像我們人沒有手一樣。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我還用多媒體課件創造出一種氛圍,使孩子們能自然而然地將情感釋放於朗讀中,使他們的感情在朗讀中得以淋漓盡致的宣泄。

3、教學中的不足:分角色表演時不夠到位,寫話時不在狀態。究其原因,我的設計沒有關注學生的已有認知,沒有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只想着如何去教,沒有考慮學生。在課堂上還沒有完美地、恰到好處地使用課件輔助教學,對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得還不夠,總之,這是我教學後的幾點感悟,在今後的課堂實踐中我將不斷總結、學習和提高。

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 篇18

《小壁虎借尾巴》是講述小壁虎的尾巴斷了,向別人去借尾巴,借不到尾巴,後來卻自己長出了一條新尾巴的童話故事。這麼一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挺吸引一年級的小朋友的。

在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中,我注意了以下的問題:

一、抓住讀的訓練。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讓學生讀,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小壁虎借尾巴》這則故事的生動有趣,從中明白到小壁虎斷了尾巴還會長出一條新尾巴的自然知識。

二、充分讓學生自學。

讓學生預習;教拼音時,讓學生採蘑菇,學生講出音節中的難點,充分發揮學生的“小老師”作用。讓學生在課題和課文中發現問題,讓學生一起探討,解決問題。讓學生找出學習生字的規律。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獲取。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潛力。

不足:

1、摘西瓜學生字的時間用多了一點。

2、每段應從圖入手,訓練學生的說話和想像能力。

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 篇19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圖學文的童話故事。課文通過小壁虎向小魚、黃牛、燕子借尾巴的經過,講了小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再生的特點和小魚、黃牛、燕子尾巴的用處。課文較爲簡單、易懂,在教學中採取了我爲輔,學生爲主,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們不但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還在輕鬆的課堂氣氛中完成了一節課的教學。

一、由扶到放,授學生以漁

這篇課文有以下兩個明顯的特點:文章的3、4、5段是並列段式,並且以小壁虎和小魚、黃牛、燕子的對話展開。針對這兩個特點,教學中採用,由扶到放,授學生以漁。指導第三小節,用符號劃小壁虎和小魚的話,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演讀相結合,培養孩子們邊讀邊想象的閱讀能力,和感受語言文字美的感染力;然後由扶到放,讓學生自主學習第4、5小節。在自學的時候,也讓學生學着劃一劃,圈一圈,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讓學生在邊讀邊劃中逐步掌握了讀書的方法。

二、以讀爲本,訓練語感

閱讀訓練離不開理解,也離不開朗讀。因此,教學中,採取不同的朗讀方法,讓學生進入角色,充分練習朗讀,多種方式的朗讀,然後交流評議,讀中感悟小壁虎的有禮貌,着急,傷心。總之,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文,纔能有所感知,纔能有所感悟,同時也培養了語感。

三、以演促讀,理解文本

表演是孩子們樂於接受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讓學生按小組針對課文第三、四、五小節的內容進行演示排練。在這一個環節中,孩子們通過表演和聲情並茂的朗讀去積累語句,內化語言,再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演反饋。這樣,不但培養了孩子們的語感和想象能力,也起到了積累語言的目的,爲說話、寫作打下了結實的奠基。

四、拓展延伸,培養表達能力

上課前,讓學生查找關於“動物的尾巴”的資料,以增進學生對動物尾巴功能的瞭解和興趣。學生帶來了很多資料,比如:猴子的尾巴能調節體溫,松鼠的尾巴可當被子……學生興致高漲,不斷地交流自己的收穫,太有意思。在學生興趣依舊時,讓學生仿照範文。然後引導學生利用課前收集的資料,仿照課文的結構進行續編故事。這樣既積累了豐富的知識,知道了更多動物尾巴的作用,又學會了表達。

在課堂上,在“扶放”結合的教學中,學生能在發現文章的結構特點上仿說仿寫,看來孩子已經理解課文。但在小組學習中的效率低,沒有充分發揮小組內成員的作用。今後還要多加引導,讓孩子們真正高效的進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