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彙總15篇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彙總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4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彙總15篇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語文園地二》作爲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設立了以下環節:

“查字典”:學習部首查字法的四大步驟。A.確定要查部首。B.查一查下面部首在檢字表的哪一頁。C.在檢字表找到這個部首,數一數下面字除去部首外還有幾畫,和要查字典的頁碼。D.按照頁碼找到這個字。“日積月累”:積累並背誦。“我愛閱讀”:《十二月花名歌》。

一、學習效果

我針對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採用一些生動活潑的教學手段,把直觀形象的畫面、實物等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發展了學生的語言,激發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注意不同學生的`原有水平,鍛鍊了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本課教學時,我知道大多是孩子不是“零起點”,他們對於部首查字法基本已經掌握,所以我首先讓孩子們自告奮勇做小老師,到前面利用實物投影給全體孩子講解具體的步驟和方法,但是他們大多隻是會演示,卻不能準確表達,而那些不會的孩子也聽不明白。這時我讓孩子們拿出語文書,試着按照書上給出的方法結組練習,互幫互助。我巡查之中個別指導,課堂效果還是不錯的。

二、成功之處

1、我採用學生最喜愛的卡通畫明確了本堂課的學習任務,使學生無負擔地、很樂意地投入到新知識學習中,且表現得興致盎然。在具體教授部首查字法的具體步驟時,我插入了微視頻這一新型的教學方式,不僅將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課堂上,而且將本是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起來,一下子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運用多種方式、設定時間讓學生進行查字典。不限於一個個字按順序,可以讓他們先查喜歡的字,而動作快的同學就可以全查出來,這樣考慮到了學生的能力差異。

3、在自主學習環節,讓查完的學生幫助還沒有完成的同學,這樣調動了好學生的積極性,儘可能多地幫助差的學生,保證他們也按時按量達到了學習目標。

三、不足之處

1、查字典練習時,有一部分同學沒聽清楚要求,做了別的題。並且時間不夠用,沒能當堂課完成。

2、獨體字提取部首的方法講得還不夠細。如,獨體字不能拆分,分不清屬於哪個部首,就可以按起筆的筆畫歸入,可是當遇到某些獨體字本身是部首時,有些學生的思維就混亂了,比如,“爪、高、方”等,這些字本身就是部首。

3、講解時,有的同學就不太注意聽,預想的範例作用並不大,導致課堂比較混亂。這一環節的設計欠缺考慮,應該讓學生拿着字典在投影機下給其他學生示範查字典,這樣更形象更能帶動學生一起動手查。

四、改進措施

二年級語文教學重點還是識字、寫字,多識少寫,倡導閱讀課外書。如何把閱讀、查字典、識字相結合,激發孩子主動識字、主動閱讀的興趣,這需要好點子,更需要持續不斷的努力。

在今後的課堂上,我要努力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體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設計行之有效的練習,加強部首查字法的練習,同時複習音序查字法,時時處處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讓他們想,讓他們說,儘量提供一個讓學生展示的平臺。在學生需要的時候,適當點撥一下,巧妙引導。有遺憾就會有思考,有思考就會有進步,希望能教學相長。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教學目標:

1.瞭解國慶節的來歷,複習鞏固生字詞語。

2.理解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朗誦詩歌。查找和蒐集慶祝國慶的圖片和

文字資料,課外閱讀愛國詩篇。

3.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培養獨立學習能力,養成查找資料,蒐集處理信息的習慣,愛讀

詩歌。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讀出喜慶、歡樂的氣氛。

教學難點:瞭解國慶節的來歷, 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玩登山遊戲。複習生字。說對一個字,並組詞,就可以登上一個臺階。

2.師:你們還記得十月一日是什麼節日嗎?後天我們就要歡慶祖國媽媽的第61個生日了。你們開不開心,內心激動嗎?那就讓我們帶着歡快而又激動的心情大聲地齊讀課題吧!

3.多媒體播放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視頻,師介紹國慶節來歷。

二、精讀課文

1.齊讀這首詩歌。

2.指導朗讀,並在文中標一標停頓和重讀的地方。

3.指名再讀,作爲送給祖國媽媽的第一份禮物。

4.問學生,你們的生日是怎樣慶祝的?那麼祖國媽媽的生日是怎樣慶祝的?(播放60週年的閱兵儀式)

在這美好的日子裏,不僅海軍、空軍、陸軍來歡慶這美好的日子,全國人民都在歡呼中度過。(課件播放每一年人民歡呼慶祝的圖片)

5.這麼多人在歡慶,我們書本中用了——13億孩子。這裏的孩子指誰?在祖國媽媽眼裏,祖國的人民都是祖國媽媽的孩子。

6.在祖國美好的日子裏,除了13億孩子在爲祖國媽媽慶祝生日,連祖國的壯麗河山也在爲祖國媽媽慶祝生日呢!

自由讀詩歌,並劃出誰在送祖國媽媽禮物?(田野、楓林、藍天、大海,並相機板書)

7.它們分別送了什麼禮物?(果實、旗幟、鴿子、樂曲)。

(1)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

A指名讀。

B田野向祖國媽媽獻上哪些金黃的果實呢?學生自由交流。

C課件出示圖片,師引:梨樹掛起——稻海——

你還看到了什麼果實?

D田野還會獻上怎樣的果實?

看圖填空:田野獻上()的果實。

真是五穀——瓜果——,一派豐收的景象。

師:祖國媽媽收到了田野送上的這份五光十色的、散發着瓜果香味的禮物,此時此刻,她的心情一定是——(高興、激動、開心)

那就請你來讀一讀(讀出豐收的開心)

(2)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

A楓林怎麼會舉起火紅的旗幟?

B出示:楓樹。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楓樹吧。

C師:無數片火紅的楓葉在秋風中飄揚,像是舉起的一面面紅旗在歡慶祖國媽媽的生日呢,美嗎?

誰來美美的讀一讀?

8.老師也爲祖國媽媽準備了一份神奇的禮物,但是需要大家的幫忙。(板書:畫一朵沒有顏色的花)

找一找,都有哪些顏色呢?(生說,師塗色)

我們給花朵塗上了顏色,可花朵卻還是愁眉苦臉,原來它們聽不到藍天的白鴿和大海獻禮時的聲音,讓我們幫助花兒開心,好嗎?

(1)藍天飛着潔白的鴿子

A出示藍天(藍天飛着潔白的鴿子)。

小朋友,現在你就是小鴿子,我們在祖國媽媽的藍天上飛啊飛,飛過了高山,飛過了田野,飛過了黃河,飛過了農村,你聽到它說什麼呢?

B指導朗讀

師:是啊,祖國大地真是風景優美,祖國媽媽的孩子也過着美好幸福的生活,連白鴿都陶醉了。

(2)大海奏起歡樂的樂曲

A課件大海。問:你聽見了什麼?

B大海在這歡慶的日子裏在給祖國媽媽唱歌呢。會唱什麼歌呢?

C聽到了那麼多歡樂的歌,我們的祖國媽媽一定很快樂,很幸福。我們再來讀一讀。

(3)詩句連讀

指導朗讀:謝謝你們,花朵聽了可開心了!你們喜歡大自然送給祖國媽媽的禮物嗎?你們感受到了大自然對祖國媽媽的祝福嗎?

指名讀,評一評。

男女生對讀。

詩朗誦。

師:聽着你們的朗讀,老師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色彩鮮豔的歡慶圖。

三、拓展知識

1.祖國媽媽的六十一歲生日就在眼前,你們準備給祖國媽媽送上什麼禮物呢?

2.知識競賽。

教學反思

《歡慶》這首詩寫的'就是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處都沉浸在歡樂之中。金黃的果實,火紅的楓葉,潔白的鴿子,陣陣的海濤,構成了多麼美麗、歡樂、祥和的圖畫!該如何讓學生來讀呢?讀得入情、讀得有滋有味呢?這次教學活動中,我注重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和朗讀。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閱讀的基本要求“注重情感體驗”,教師應做到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我在教中注意引導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言語能力。在理解詩文時,我首先提問:“十三億孩子”指誰?理解在祖國媽媽面前,每一箇中國人都是祖國媽媽的孩子,包括你我。隨後我讓學生劃出誰送禮,送了什麼禮物,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問

(1)田野會送上什麼果實?(2)你聽到小鴿子說什麼呢? (3)你聽見大海會對我們高唱一首什麼歌曲?(4)同學們,觀看了這令人激動的場面,你們心情怎樣呢?(高興、激動、興奮……)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不斷引入來自社會,來自大自然的活水,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在本課教學時我就力求構建一個開放的課堂,這也是新課標倡

導的理念之一。本課實現了三個“開放”:

1.向課前開放,讓學生收集有關國慶的資料,這樣做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2.向課內開放。詩歌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象離城市中的學生生活比較遠,學生理解上有一些困難,因此課前我收集了相關圖片、視頻資料以課件的形式出示,這樣既能拓寬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展開想象,使學生的學習不僅僅侷限於課堂之內。通過形象的視覺觀察、美妙的配樂享受,漸入佳境後,學生讀起課文來聲情並茂。

3.向課後開放。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聯繫自己長假中的所見所聞,說說“人們是如何歡慶國慶的?”學生剛過節日,正是記憶猶新的時候,所以發言十分踊躍。有的說:“我看到我們小區門口掛了橫幅,掛了紅紅的大燈籠。”有的說:“我看到街上、商場里人很多很多,好多地方插了彩旗。”我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應板書詞語,如:“張燈結綵、煙花綻放”等等。這樣“讀說”結合,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得到紮實的訓練,同時促進了學生對課文詩歌的語言感受和內化。

這節課中,我在指導朗讀這一塊,做的還是不夠到位的,我是標好後指導學生朗讀,應該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理解,讀出情感。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改進,有效地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做一個智慧的語文教師。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歡慶》是小學二年級語文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本篇課文以一首小詩的形式來讚頌祖國,描寫爲祖國媽媽慶生的場景。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學生的教學重點,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針對低年級的教學要求,在課堂中安排了帶拼音識字,詞中識字、文中識字、指導寫字的環節。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所以在進行指導學生識記課題中的生字時,採用自主識字的方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好辦法記一記,並進行全班交流,交給學生識字方法,做到靈活識字,從而培養他們的識字能力和識字興趣。

在課文的教學中,我抓住幾個重點句子和詞語,讓學生在朗讀感悟中體會爲祖國媽媽慶生的喜悅之情,例如重點體會“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藍天飛着潔白的鴿子,大海奏起歡樂的樂曲。”這一句話,通過反覆的朗讀和課件圖片的直觀觀看體會其中的熱鬧場景。在指導朗讀中通過教師範讀、小代表朗讀等多種形式來引導學生讀書時讀出感情。

課堂中,我一直努力創造一種民主的氣氛,時時與學生對話,鼓勵激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在學生有了良好的表現時及時鼓勵,當學生在課堂上遇到困難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通過熱愛和尊重學生的行爲,創造出寬鬆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產

生最佳的學習心態,輕鬆愉快地參與學習

總結本課的教學,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應該更深入一些,讓學生的朗讀效果更好。此外,應該加深自身的學習和能力的提升,力爭在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做到遊刃有餘,爲學生做好表率。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在我校本次教研活動中,我選擇的《坐井觀天》是新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三冊中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存在着大量的對話,很適合於讓學生朗讀。我們研討的主題是“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根據教材特點、研討主題及學生實際在本堂課的設計、教學中,我努力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以讀爲本,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體會、感受。但是,在真正走進課堂上完課之後才發現實踐和理論的差距.在聽了教研室宋曉麗老師的指導和老師的評課後,更讓我有如勝讀十年書的感覺,爲我今後的教學提出了新的奮鬥目標:

1.要注意老師的導與學生的自主有機結合

老師應注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但同時得注意如何體現老師的“導”。在初讀課文的`時候,我佈置孩子們自由讀書,思考“青蛙和小鳥在哪兒裏幹什麼,並勾畫重點詞句,學生一出口,就開始齊讀,沒有理解到自由讀書的意思,看着孩子讀得起勁我沒有忍心打斷他們,我也意識到,齊讀失去了思考的空間,只是想着之後再讓他們自由讀,勾畫,這樣看來,學生失去讀思結合的時間。所以,從學習的效果看,自主學習的效果不是很好。

2.讀書的行爲習慣的培養。

學生行爲習慣的培養是整一節課的關鍵所在,如果這個前提沒有做好的話,就算教案准備得再好,課件做得再精美也沒有用,這也已經是我的老問題了,希望能快速改進。

特別是傾聽習慣:

在課堂上,每當我提出一個問題,總有很多同學積極舉手發言。當我點了一位學生起來發言時,結果卻不盡如人意甚至回答不出。此時環顧四周,沒有幾個學生在認真傾聽這位學生的發言。如果這時要點幾位學生站起來複述剛纔的那位學生的發言,能講全的沒幾位學生。可以說,課堂上有很多孩子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愛開小差,這樣學習效果肯定不會好。學生在傾聽別人發言這方面做的還很不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堅持”和“落實”。很多細節我都關注到了,但是很多次我都只是停留在淺顯的表層上,孩子做錯就要把制度落實下去,而不能只顧着趕着課程。

先整頓再進行課程,講課的過程中需要眼睛要盯緊每一個孩子,如果有一個孩子不聽就停下來,及時提醒孩子。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法教師一樣教字(一個一個的),可是行不通時間不太夠。我想這是因爲我原來沒有認真教偏旁的原因吧,現在我把每個偏旁的寫法都重新教一遍,希望學生能夠有所得。也許這樣教是慢了點,但我覺得當學生把偏旁的寫法掌握了之後速度會快,而且自己會寫得不錯,我就不用面面俱到的講了。我原來注重的是每個字的寫法,沒有這樣成系統過。這學期我還要利用活動課加大對寫字訓練的力度,希望我的學生能夠寫得一筆好字。而且我加了一步:讓學生板書,之後大家評。學生們很踊躍。不過他們有時會笑別人,而且因爲不習慣板書寫得不好看。我告訴大家我們應該以一種幫助同學的心理來看別人的字,心中想的應該是我怎麼樣才能幫助他寫好字呢?雖然他們小,可是我覺得他們有一點點明白的。

沒有圖片,沒有書,我只好在黑板上書寫了《黃山奇石》一課。一想到這麼美的景色學生沒有辦法看到,我心中總是不能平衡。學校有這個課件,我記得還應該不錯的,可是找不到了,多媒體教室這幾天練節目也造得不成樣子,所以只能讓學生在枯燥的文字中感覺了,我想他們感覺不到什麼了。在幾個怪石的樣子講解時,我讓學生做出動作,或讓一個學生在前面做動作,其他學生讀文,只能這樣的了。我看過的怪石其實各種名字只是神似,這一點如果不親眼看到怎麼能體會得到呢?所以我決定在過幾天找個時間讓學生欣賞一下課件來彌補一下。這件事其實應該是我準備不夠充分。如果提前打掃一下多媒體教室,找一下課件,就不會這樣被動了。我原諒自己這幾天是因爲開學和弄課的事,可是我知道如果我不能準備好課堂教學,那麼出課是爲了什麼呢?所以以後要注意。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篇非常有兒童趣味的文章。孩子們在讀的時候很容易進入角色。在讀到“四海爲家”一句時,孩子們都放慢了速度,當我問爲什麼要這樣讀的時候,學生根據自己理解說:地方很遠很多,所以時間要花的多,所以應該讀得慢些。看來孩子們雖然不知道這個詞的具體意義,可是他們已經能夠根據上下文來理解了,並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朗讀中來,我很開心。

教師節過了,中秋過了,書也來了。好像今天才開始進入正常上課一樣。看着同學們興致勃勃的翻着新書,我問:大家看着新書有什麼感覺。他們紛紛說太好了,終於有書。我對同學們說:沒有書的日子真是太難過了,不能學習的日子真是太難過了,是不是。孩子們都大聲的說:“是”!我請大家好好愛惜語文爭取把裏面的內容都學會。孩子們顯然受沒有書的折磨太久了,體會到了書的重要和必須,回答的聲音特別的響亮,我也十分高興。

我上的是第二課黃山奇石,(上節課只學了課文)學寫字。八個字,我請同學們按結構分一下,正好四種。我按結構講了每種結構的寫字要求,也請同學們來提醒大家怎麼樣寫才能更漂亮。學生每個字只寫兩個,然後同桌間評評(上課前我把寫字好差的同學進行了搭配)。對於突出的問題我稍做講解。最後一個環節是讓學生上來書寫自己認爲寫得最好的一個字,然後師生共評。到此爲止,時間已經不夠用了。我看了書,真不知道一課兩課時夠不夠用。每課有課文,要認的字要寫的字。我不知道大家是怎麼安排的。我怎麼就是很難完成呢?是我設計的不好,還是課本安排得有點問題呢?我知道把字全放在一課時不合理,可是由於當時沒有書只好這樣處理了。就是有書,我也不知道怎麼在兩課時完成。本課課文很不好讀,要認的字又多。我想我以後要加強對預習的指導和檢查。這樣可以分擔一下課堂上的任務也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原來一直有要求的,可是不是很重視,有部分學生不能完成。我覺得這學期我得再出新招,讓學生對課前學習感興趣,我現在有點思路可是不成型等我再想想。

《古詩兩首》

因爲本學期要求要背會三十首古詩,我在看書的時候,發現本冊四首古詩中,我們已經背過了三首了,這一首《贈劉景文》是沒有接觸過的。於是我在本週開始就已經安排學生背誦了。我發現一個情況,覺得有點莫名其妙的。我每週要求的古詩,孩子們個個背得好極了,可是要求他們背的課文卻有一部分學生很不流利。這是怎麼回事呢?本課準備在學生全背後之後再講,所以沒有小結。

《語文園地一》

在上課之前看到一種方法,就是用“我會讀”中的詞語說一句話。原來這個題,我總是要求學生比賽讀,在比賽中學生基本能夠很好的讀出詞語來。我一直比較滿意。而且當要求學生想怎麼讀就怎麼讀的時候,學生已經能夠根據自己的喜愛來選擇,比如“帶學生讀,自己讀,帶四人小組讀,帶女生全體讀”,還有他們最喜歡的就是挑戰讀了“挑戰小組,挑戰個人,”他們的方法比我想得到的要多。所以我常覺得是應該給學生以發揮的空間,但最重要的是教師是不是真的放開了,有沒有真的給學生創造一個發揮的平臺。今天我照常用了這種方法,孩子們最盼望這個時刻了,所以百次而不厭。最後我又加上了選擇其中的詞語說一句話,選一個沒有問題,選兩個的時候有了難度,孩子們還不能很好的思維,不過我不着急。當初挑戰讀剛進入課堂的時候學生也是有點無所適從的,現在不是已經很好的麼?只要兩三次機會之後,效果一定大不相同的了。從這個方法上來看,學生對一些詞語雖然會讀,可是不太理解,看來這個方法不僅需要運用而且是經常的用。

《識字二》

識字二里有詞語有圖。在上課之前,沒有想到學生會看不明白的呀。在課上突發一招,讓學生把詞語與相關的圖連在一起,本以爲是個小問題,不料花的時間不短。其中有問題的是“做航模”“觀天氣”。對於觀天氣,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過,所以不知道什麼是觀天氣,以爲就是看天空就可能,哪知道就是看一個小盒子裏的東西,然後有一個人在記錄呀。唉,如果有機會能讓學生到氣象局去看看多好呀!本課繼續讓學生用詞語說一句話,果然比昨天說的好多了。但是在形式上還是有點單一簡單。在上課之初,我問學生們在校園裏都有哪些活動,孩子們一時竟然說不上來。啓發了一會之後,學生纔開始說“學畫畫,學跳舞”等有限的幾個。看來我們平時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做爲班主任,我也是太多的關注了學生的學習,才導致了這種情況的發生,那麼多有趣的競賽,活動,孩子們的心中都沒有印象。

《一株紫丁香》

本課爲實習生上課。我聽了,她基本是按我的路子上的。識字要有方法,讀課文,特別是寫字的環節。相信這個學生工作之後一定是個好教師,因爲她有一副開心的笑臉,而這正是我需要的。

今天學的是《我選我》,這是我小的時候學的一篇課文,目的是讓學生有承認自己的勇氣,並且知道班幹部是爲班級服務的。記得我學的時候,覺得這個學生真厲害,怎麼還能選自己呢?這是不可能的.呢。可是現在的學生不是這樣的,他們在自我意識上是十分強烈的。每次選班幹部,他們都有很多人自已選自己的,這當然無可厚非了。可是學生們當班幹部的目的並不明確。針對這一點,我在導入時的問題是讓學生說一說想不想當班幹部,爲什麼要當班幹部。果然學生說得五花八門,但也有學生說是爲了班級的榮譽感。可是沒有人能知道班幹部應該是爲班級服務的。我從此導入新課,請大家來學習課文,我覺得我沒有按照參考上的要求,而是根據實際情況做了調整,自己對自己非常的滿意。對於生字的教學,我學習了魚兒老師的辦法,讓學生在預習的時候用紅筆在生字條中圈出已經認識的字,並把不認識的字在課文中畫出來。在課上檢查的時候,發現很多學生能夠標誌出來已經認識的生字,並且很多。我心中暗喜。可是也有的學生在課下只有一個兩個的字已經認識了,其他的字都要等課上來學。學生的程度差別如此之大,不僅是因爲他們的學前教育和已有的知識,也因爲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不一樣。應該有一些學生對這些生字是不認識的,可是在上學來之前他們想辦法認識了。我想本冊的生字量這麼大,我應該在課下識字上再下功夫。

《一分鐘》

孩子們基本已經學會回答“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麼”這樣的問題。所以在初讀之後,他們基本已經把我要說的回了出來。原來在教字的時候,我總是學一個教一個,很少歸納,這主要的原因是我自己根本歸納不來。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愛聽好話,這是人們的正常心理。獲得他人和社會的認可,這是人的正常需要。在生活上,在工作中,我們都希望受到別人的稱讚,得到別人的肯定。我們經常有這樣的感覺,加班加點地拼命工作,能得到領導的一句表揚或者同事的一句稱讚,也就滿足了。善於發現別人優點的人,往往善於稱讚別人。即使別人存在問題較多,也能給予應有的肯定。相反,有的人則總愛挑別人的毛病,在他眼裏只有自己最行。

《稱讚》是一個富有情趣的童話故事,課文洋溢着時代氣息,蘊含着豐富的人文精神,文質兼美、語言典範,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啓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你看,本課中的小刺蝟和小獾相處得多麼融洽,多麼富有人情味兒!小獾說:“在我有點兒泄氣的時候,是你稱讚了我,讓我有了自信。”小刺蝟:“你的稱讚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勞!”看來,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師對學生,何嘗不是這樣呢?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神聖啊!當學生獲得成功或者取得進步的時候,不要說稱讚,就是一個笑容,一個眼神,一次親切的撫摸,也都能讓學生心中涌起一陣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聯繫班上有些孩子總愛挑別人的毛病,不善於發現別人的閃光點,我覺得學習這篇課文,讓他們學會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學會讚揚別人。同時懂得要想獲得別人的稱讚,得先學會稱讚別人。

我在教學中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爲本、以疑爲線、以讀爲主、以拓展爲目標,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體會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所帶來的`效果。

一、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課標》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我在本課教學時抓住“刺蝟”和“小獾”對話的特點,指導學生表情朗讀課文,讓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探索、讀中拓展,豐富語言積累,從而學會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從而突出了重點,明確了教學目標。

二、聯繫生活,學以致用

“稱讚”就是用言語表達對人或事物的優點的喜愛。我在課前設計了複習詞語相機說稱讚語的活動,當場表揚小朋友,再讓同學談談受到稱讚後的心理感受。這一環節設計是想要讓學生通過相互誇獎,明白“稱讚”就是通常所說的表揚、誇獎,讓學生親身感受“稱讚”帶來的好心情,從而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學習氛圍。

學習課文後,學生已經初步感受到稱讚的神奇效果。爲了讓他們學以致用,親身體驗稱讚的魅力,我設計了稱讚稱讚身邊的同學,找一找周圍同學的身上的閃光點,並學着課文裏的小動物互相稱讚稱讚,發現當許多同學不約而同說到某一同學的優點時,大家心裏都很高興。也有同學說到在自己不如意的時候,受到某某的鼓勵,有了自信,以後一定會更加努力的。看來,稱讚的魅力確實出乎意料啊!

三、以生爲本、品讀悟情

朗讀是二年級學生一項重點訓練項目。爲此,我引導學生從課文找重點詞句,採用聽讀、自由讀、同桌對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指導朗讀,使學生在多層次、多角度、多元化的讀書中領悟到稱讚帶來的快樂,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找出小刺蝟和小獾互相稱讚的句子,“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和“你的蘋果香極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的蘋果。”這兩句話。通過抓重點詞“真”“一個比一個”“香極了”等指導學生朗讀,然後讓學生加上表情讀、動作示意讀、同桌對讀。再讓學生評議,找出輕讀重讀的字詞,在這裏巧妙地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然後讓學生動作示意讀、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集體讀,讓學生評價,老師在評價中稱讚和表揚學生,給學生帶來了好心情,師生起到互動的作用,也爲培養學生的朗讀開了綠燈。

這篇課文留給學生的是無窮的思考,同樣也留給老師們一些啓示,我想說:請用理解、欣賞的眼光看孩子,尋找他們的每一個閃光點,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進步,也能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假如》是一篇詩歌,作者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啓發我們都要關心關愛他人。本詩每小節都採用“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開頭,寫出自己的願望,結尾省略號留有懸念,便於學生想象。在課堂教學中,我堅持以學生爲中心,儘可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在不同程度有所發展,有所提高。

在本節課的開始,我通過講述孩子們較熟悉的神話故事導入,既激發了學生興趣,又讓學生明白學習的內容。接着我讓學生聽課文朗讀,初步感悟課文內容。然後指導學生對本課生字、詞語做了分析總結。

在學習課文時,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抓住關鍵問題展開學習。我精心製作課件,讓學生從課件的演示中體會小樹的困境,激發學生對小樹的幫助、關愛。接着我創設情境講了給鳥媽媽外出尋食,小鳥餓得哭泣的文段。最後又出示了殘疾的兒童西西,引導學生互相關心,團結友愛,做一個善良、無私的人。並及時給學生灌輸“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思想。

在教學第四節時,我抓住那個給人帶來無限遐想的省略號,利用課件,出示很多需要幫助的畫面,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想做什麼呢?”沒想學生們的回答非常精彩: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想給沒錢上學的小朋友畫一座美麗的學校;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想畫一個綠色的家園,沒有污染,讓我們生活在藍天白雲下,呼吸新鮮空氣;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失明的兒童畫一雙明亮的眼睛……學生通過自由想象,使拓展得到了落實。我知道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真實地產生了幫助弱小羣體的願望了,並且以幫助有需要的人而感到快樂。

最後,我讓學生把自己剛纔想到的願望寫在導練稿上,從而讓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非常自然地接受聽、說、讀、寫的訓練。

在本課教學中,也存在不少問題。例如在學習生字環節中,由於使用的時間太多,導致後面對課文的學習時間緊湊。而在指導朗讀時,也沒有指導到位。在本課中,“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四次,在讀的時候應該讀出四種不同的語氣。教學時,我沒做重點指導。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重朗讀的指導。

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因此,要想上好一節課,大框架確定後,還要在細節上多下功夫。在本節課堂上,我還存在着很多細節需要指正,以後我會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克服自己的不足,帶着新收穫,再次走進新課堂。

本課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鼠、小鳥、殘疾人的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純真無暇的心。朗讀這首詩,學生可能會產生許多共鳴,也可能會產生許多新的“假如”,還可能產生寫詩的衝動。這都是要建立在對關愛之情的培植基礎上的,所以我在本節課預設了以下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三個小節感情的變化:第一小節,興奮;第二小節,喜悅;第三小節,沉重。

2、背誦課文。

3、有關愛弱小羣體,關愛環境的願望,能展開想象說或仿寫句子。(完成課後練習“讀讀說說”)。

並把重點定位在:在品讀中激發學生的同情心、愛心,啓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

總體上來說,本節課的教學環節流暢,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強,能比較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

導課時,我設計了幫闖關遊戲:第一關幫助小熊闖迷宮(複習生字詞及短語);第二關聽寫詞語(本課重點指導書寫的三個詞語)。運用了生動活潑、互動性強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在本課的教學中能比較成功地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創造性地邊演邊讀或背。在本環節的教學中,我在教研員蔡老師的指導意見下稍作改動:首先由教師指導學習第一小節,再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自由選擇喜歡的小節進行感情朗讀。感情朗讀不是一句口號,必須讓學生真正感悟了內容才能達成教學目標,因此,我在學生朗讀前,花了一定的時間進行語言薰陶,並讓學生說出自己的體會,說出自己的理解,然後再採取學生領讀——學生評價——教師點撥——全班齊讀——教師小節的方法進行朗讀訓練。在本節課朗讀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學生是一種非常珍貴的教學資源:學生的朗讀示範往往更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示範者自信心和自豪感,但關鍵要選好示範對象。

這篇課文的內容比較簡單,與孩子們的生活實際很近,所以最容易引起同學們的共識,特別是課後的省略號更給大家提供了無限遐想的空間,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假如我也有這樣的一枝神筆,我要給……當然這也是本節課的一處亮點。在這個教學環節,我先讓學生想想身邊還有哪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和事,緊接着問:你最想幫助誰?學生都非常踊躍發言。個別學生的.發言還特別精彩:我要給我婆婆畫一雙好腿,讓她能天天送我上學;我要給山區的小朋友畫一間美麗的學校,讓他們也能上學讀書;我要給賣火柴的小女孩畫一隻烤鴨,讓她吃得飽飽的,不再在寒冷的冬天受冷捱餓……聽到學生的這些回答,我特別感動。讓我特別高興的還有,一位可愛的學生:一下課就悄悄地跑到我身邊告訴我:“老師,我預習時讀這篇課文時感到心裏不舒服,但上了這節課後,我覺得好高興哦!”她那麼簡單而純真的一句話給了我很大的鼓舞。最後,我讓學生把自己剛纔想到的願望寫在練習紙上,從而讓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非常自然地接受聽、說、讀、寫的訓練。

另外,在這節課上我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如:學習第二小節的時候,我拋出的問題是:你有沒有苦苦等待的時候,那時你會想些什麼?結果孩子們的回答幾乎上全是希望媽媽早點回來給自己做些好吃的等等。原因就在於我給的問題目的性不強,學生毫不猶豫作出了回答。假如把問題換一種說法:當你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沒有吃的沒有喝的,餓的發慌,這時候,你的心情怎麼樣?這樣學生就會很自然的說出很孤單、很無助的感覺。然後老師接着引導而此時的小鳥也是這樣在家裏(苦苦等待 餓的哭泣)。在這個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學生的體會應該是比較到位的。

在朗讀教學的環節中,不能很好的引導全體學生積極思考、討論和發言,也許有些問題太羅嗦,使學生失去了興趣,因此,有個別學生開小差的現象。

因此,要想上好一節課,大框架確定後,還要在細節上多下功夫,只有考慮的周全,才能應對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種種問題,並能作出較恰當的回答。有時侯,一節課正是因爲有了這些不起眼的小問題而顯得精彩,使整節課顯得有生機。

實踐前反思:

《假如》一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3課。本文是一篇文字優美、情感豐富的兒童詩,主要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弱勢羣體發自內心的關愛,顯示了兒童博大而純真的心!在設計本課教學過程時,我將階段訓練目標、本課的教學要求以及學生的學習實際狀況有機整合起來。

(1)識字

“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這是低年級識字的目標。《假如》這篇課文共有13個生字。其中,要求寫的是8個,只認不寫9個。激發孩子識字慾望,隨文識字和集中識字相結合,採用多種方式識記字形。如,用換偏旁的方法識記(拉—泣、搖—遙、藻—操);用加偏旁的方法識記(寸—尋、良—食、建—健),並運用生字組詞、說話。課開始,藉助神筆馬良識記“良”。教學時,通過四讀文本,隨文識字,一讀,遇到不懂的字多拼讀;二讀,遇到生字記一記;三讀,隨文請出生字;四讀認字讀書。四次與文中生字親密接觸,達到最佳的識字效果。隨文引出生字之後,進行“聽音點字”“認讀”等遊戲,並將生字放入語言環境中進行鞏固複習,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2)寫字

書寫前,引導學生觀察本課要寫的八個字,先找一找容易寫錯的字和不容易寫好的字,在學生觀察發現的基礎上進行寫字指導。容易寫錯的字有:“哭(少點)、食(最後一點寫成捺)、體(少橫)”。記憶易錯字,可以引導學生編順口溜,如,“一隻小狗兩張嘴(哭)”。不容易寫好的字是“操、場”。“操”字的書寫關鍵是要把右邊寫好,而寫好右邊的關鍵是把上面品字寫好。寫“品”時,三個口要小而扁,要給下面的木字留出位置。“場”字的書寫關鍵是要把右邊的橫折折折鉤寫好:橫宜短,第二折要與橫平行;第三折要向裏收。

(3)閱讀

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語文就是要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讓學生有感情的讀,有體會的讀,以求達到與文本的共鳴;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師生合作讀、聽電腦範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法讓學生與文本親密的接觸,對文本有更深的認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主動探究的重要基礎。因此,上課伊始,我播放動畫片《神筆馬良》,讓學生也想擁有夢寐以求的馬良的神筆,“假如文中的小朋友也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他會做些什麼?”孩子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去文中看看啦。帶着問題自由讀課文,遇到不會讀的字拼讀課文下面樹葉裏的拼音。

課標強調,語文學科應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爲重點。我提取了第三小節作爲重點講解,創設情境體會西西的不幸,並通過老師的範讀,讓學生更能入情入境地讀出對西西的不幸,從中體會小作者對朋友的關愛。此時,學生對閱讀文本有了企盼和渴望。在教學中我再現文本的場景,幫助學生感知、理解文本,並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懂文中的人,讀出特有的情。這樣既滿足了學生個體的情境體驗,又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的習得,最終的目的是表達。記得一個外國作家說過,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詩人。是的,兒童充滿想象力、創造力。在上課交流的基礎上,讓他們也仿照作者的樣子,把自己的願望寫成一首小詩,或者用手中的畫筆畫下來。

實踐中反思:

在研磨的課堂中,反思我的誤區:

一、背教案上課,忽略了課堂的生成

葉瀾教授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如果教師忽略課堂上動態生成的東西,教學處於靜態化、程式化。一次次失去了培養學生髮展的機會。如寫“食”字前,“食”與“良”作了比較,學生觀察了這兩個良字的不同,在寫的時候,我還是按照以前的習慣把“食”的最後一筆寫成捺,學生髮現以後說:“老師您寫錯了。”我覺得不好意思,立刻把它擦了。其實可以利用這個生成,及時表揚這位同學,並讓其他同學也來觀察,老師寫的“食”錯哪兒了?讓學生對“食”字的寫法有更深的瞭解,以後養成善於觀察發現的好習慣。有如,我寫完“場”字時,學生說:“老師您寫得好漂亮。”我當時只是笑了一笑,沒有總結我寫得好的原因。如果我當時這樣說的;“謝謝您的誇獎,老師寫字的時候做到了:一、觀察字形的特點,注意關鍵的筆畫。二、邊寫邊思考每一筆該從哪起筆,三、對照檢查。也就是平時老師強調的一看二寫三對照。學生會因此有啓發,課堂也會因此更精彩。

二、課堂浪費,不懂得取與舍

我採用隨文識字,遵循孩子的年齡特點,通過“四讀”文本,識記字的音、形、義,但教學方法還是和一年級時一樣,目標沒有更好地提升。記字的方法學生已經積累了,就不用再去教學生如何去記憶,可是還是在識記字形方面浪費了很多時間,我應該放手讓學生去發現、用自己的方法去識記。二年級了,不在是隻是識字了,應該學會遷移運用,學會用生詞說話,在環境中識記。檢查學生掌握的情況,爲了保證課堂時間,總喜歡叫一些優生回答問題。其實中下面的學生更值得關注。又如,有些環節可以要也可以不要的,儘量不用,儘量多一些時間讓學生識字、寫字。

三、忽略了以學生爲主體

評價一節課的成功與否,不是看教師講得多麼的精彩,而是檢查學生學得如何。教師一味地按着教案來上,每一個環節的時間算好了。備課的時候忽略了學生,上課的時候也是爲了完成一節課而上。學生再也不是學習的主人,被老師牽着鼻子走,這樣課堂就留下了很多遺憾。

面對課堂中出現的誤區,我思考如何走出這個窘局:

一、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點燃學生的智慧的火花,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課堂就成功一半了。課堂上我會安排多種形式的讀,如一讀,自由大聲地讀通課文,在文中遇到不會讀的字藉助拼音多拼讀幾次,尊重學生的個性需求,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學生手中;二讀生字寶寶請同學們讀書(其實是自由讀課文,只是說法不同),只要遇到生字寶寶多打幾次招呼(多拼讀幾次),並且認一認、記一記;老師在這兩個環節只是一個引領者,完全讓學生自主地學習。三讀是“爭當讀書小能手”的遊戲,形式是同桌互讀,爭當讀書小能手,以遊戲的形式出現讓學生讀得更有興趣,四讀是聽電腦(或老師)範讀,適當給學生放鬆的時間,也給學生一盞指明燈,起到範讀正音的作用。這四讀也是爲識字作鋪墊的,隨文識字。

二、放手讓孩子自學,老師激勵再激勵

每個教學環節完成後,老師都要有激勵的話語,讓孩子更好地投入下一個環節,也對他們的付出給予肯定。比如孩子完成第一次讀書之後,我說:“你們讀的很認真、很投入,熱情地與字寶寶打了招呼,要想交上好朋友,一定要記住它們的名字和樣子(也就是音和形)。所以生字寶寶請你們再讀課文,遇到生字寶寶停一停,記一記。又如寫字環節,我說:“書法家的字寫得漂亮,都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你們發現了什麼?怎樣寫好關鍵筆畫?低年級的孩子愛讚美,愛表現自己,激勵是不可缺少的。

三、教師是引導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老師講40分鐘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40分鐘要指導學生讀書不容易,老師應該在40分鐘裏充分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孩子學習的能力,激發他們學得有效,學得充實。葉聖陶先生說:“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強調的是“自讀自悟”。新大綱也指出,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髮表獨立見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教師只是引導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如每一次讀書,老師都有明確的目標,學生除了讀通課文,還要思考課文講了什麼?讓學生有目的地讀書,做到“自讀自悟”。

四、目標明確,形式多樣

有效教學的評價標準是學生的有效學習,其核心是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教學是否有效,關鍵是看學生的學習效果,看有多少學生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有效學習,取得了怎樣的進步和發展,以及是否引發了學生繼續學習的願望。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新課標要求低年級學生會認常用漢字1600至1800個,會寫800至1000個。這艱鉅的任務將成爲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我們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隨文識字和集中識字有機結合。採用“四讀法”,一讀,學生自主初讀課文,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二讀是學生讀中識記生字,三讀是檢查學生讀或師生合作讀,邊讀邊出示字卡,四讀是錄音或老師示範讀,這一教學過程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徵,從學生心理出發,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種的教學模式省時高效,課課通用,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雨後》一文,是一篇貼近兒童生活的詩歌。在低年級學生中就是要培養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有樂趣纔會喜歡。重視學生閱讀感受和體驗。歸根到底是爲了突出學生閱讀行爲的自主性,重在感受體驗、整體把握,讓學生對詩歌中所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詩歌的朗讀更要讓學生採用不同形式反覆朗讀,獲得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一、初讀詩歌,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

本課充滿童趣,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結合自己的心理和生活,感受童年生活的天真快樂。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讀準、讀通課文,整體瞭解詩歌所要表達的內容,初步感知一羣孩子們赤腳在雨後的廣場上玩水嬉戲,好象“神仙一樣”的快樂的情景。喜歡雨後玩水,這是兒童的天性,學生們一定會有同感,讀起來也就十分自然合拍。同時,課文的描述,又一次把學生帶入其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了學習興趣。特別是文中的二、三節中,哥哥雖然在玩水的過程中摔了一跤,仍然“歡喜、興奮、驕傲”。爲什麼滑了一跤卻反而“興奮和驕傲”,這是兒童一種特有的心理,貼近兒童的生活。因此,學生們讀了更會感受到身心的愉悅和滿足!

二、讀中感悟,激發了學生的`情感。

詩中運用極其細膩的筆觸,重點描繪了一對小兄妹倆在踩水嬉戲的有趣情景,準確而又傳神的刻畫了兄妹倆不同的個性特點以及喜雨愛水的心理特徵,着力刻畫了兩人的動作、神態和語言。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採用不同形式的反覆朗讀,在讀中感悟兄妹倆在踩水時的興奮與歡樂,並從讀中揣摩兩人的心理,感悟哥哥的擔心、歡喜、興奮和驕傲,以及妹妹的膽小、想玩水的心理。激起學生心理和情感體驗的共鳴。如通過讀“使勁地踩着水”、“濺起多高”、“水淋淋的泥褲子”等詞句,感受小哥哥踩水的痛快,從他喊“妹,小心,滑!”感受哥哥對妹妹的關心。從妹妹動作“緊緊地跟”、“咬着脣兒”、“提着裙兒”、“輕輕地跑”感受到妹妹膽小卻又想玩水的心理。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1、《找春天》教學反思

“讀”是理解課文的有效手段。讀能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多讀的目的在於將課堂的學習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感悟領會課文。本課教學時我採用多種方法指導朗讀。

1.聽讀。學習課文之前,我首先進行範讀,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聽力,讓學生受到教師朗讀的薰陶。

2.自讀。自讀的目的是讓學生讀通、讀熟課文。在學生自由讀前,提出要求:(1)藉助拼音,仔細讀課文,不丟字,不加字。(2)讀的過程中遇上難讀的句子可作記號或隨時請教老師。(3)讀通課文後,標出自然段序號和圈出生字。對於課文中出現的難讀的字和較長的詞組,要及時提醒學生注意。

3.細讀。所謂細讀,就是一句一句地讀,一段一段地讀,邊讀邊進行字、詞、句、段的訓練。這一步是以“情”貫穿的讀。課文第一段我抓住兩個它“!”第二段我讓學生找出表示動作的詞。“脫”、“衝”、“奔”、“找”這幾個動詞,描繪出孩子們急着到外面去找春天的心情。這時適時引導:這段該怎麼讀?爲什麼這樣讀?這兩段應帶着什麼樣的感情去讀?使學生明白麪對春天這美麗的景色,我們應用盼望、高興的、急切的語氣去讀。 課文第三至七段,可抓住文中的三個比喻句和反問句引導學生朗讀。這三句話把春天生機勃勃的畫面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爲春天增添了不少生機。讀這一部分

時,要讀得親切活潑。

4.賽讀。經過教師的指導,多數學生能讀熟課文。這時,可安排學生分組比賽讀,每組選出最好的同學再比。讀完後師生共同評議,指出優點和不足,以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在讀熟、讀出感情後,再進行背誦的練習。

2、古詩二首

《草》教學反思

片段:《草》最後一個教學環節

師:小朋友,放學回家誰願意把詩背給媽媽聽?(學生舉手,老師請一名學生到前面來)我當你媽媽,你現在背給我聽好嗎?想一想,到了家裏該怎麼說?

生:媽媽,我今天學了一首古詩,背給你聽聽好嗎?

師:我女兒真能,老師剛交完就會背了。

師:誰願意回家背給哥哥聽?

生:哥哥,今年天我學了一首古詩,背給你聽好嗎?

師:那一首?

生:《草》。

師:噢,這首詩我也學過,它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

生:哥哥,你記錯了,是白居易寫的。

師:反正都有“白”字。我先背給你聽:離離原上草,一歲……

生:一歲一枯榮。

師:野火燒不盡,春……春……

生:春風吹又生!

師:還是弟弟記性好!

師:誰願意背給奶奶聽?你奶奶沒文化,耳朵有點聾,請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詩給你聽好嗎?

師:好,背什麼古詩?什麼時候學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剛學的。

師:那麼多花兒不寫,幹嗎寫草啊?

生:(一愣)嗯……是因爲草很頑強,野火把他的葉子燒光了,可第二年又長出了新芽!

師:噢,我明白了。背吧!

師:“離離原上草”是什麼意思?我怎麼聽不懂?

生:這句是是說,草原上的草長得很茂盛。

師:還有什麼“一歲一窟窿”?

生:不是“一歲一窟窿”,是“一歲一枯榮”。枯,就是乾枯,榮,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長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乾枯了。

師:你看俺孫女多能耐,小小年紀就會背古詩了!奶奶先你怎麼大的時候,那有錢上學啊!好,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小朋友,放學回家就把這首《草》背給家裏人聽。

分析與反思:

這位老師在教學《草》這首詩時,充分掌握了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激發學生興趣,活潑而實在。學生背古詩,既是一個整體把握、複習鞏固的過程,也是檢測學習效果的過程。在背的過程中,學生的記憶、對古詩的理解以及展示、運用都有所顧及,而且每一輪引導都逐漸深入。但存在的問題是: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的能力?寫字能力及鞏固?背誦的面——其他學生背的效果?時間——有人說是表演,玩花樣!新課標始終堅持認爲學習要以全體學生爲主,要注重全體學生的整體發展。

3、《宿新市徐公店》教學反思:

《宿新市徐公店》描繪的是詩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見的生機勃勃的暮春景色。上完這節課後,我對整個教學過程和同事的評價作了回顧、反思,感觸頗多,現小結如下:

一、多法並用,感受詩境

1、抓重點詞

爲了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我抓住重點詞語“籬落疏疏”、“一徑深”、“未成陰”等,採用圖文對照讀、回憶舊知想一想、出謀劃策畫一畫等多種方式,把古詩意境通過學生學習體驗活動變成具體的圖景,從而讓學生體會菜園的美麗、恬靜,感受花叢追蝶的快樂。同時,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古詩解讀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以讀爲本

爲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學生朗讀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計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置身於大自然中。我引導學生先看圖,說說圖意,感受美。

然後讓學生自讀自悟,聯繫看圖,感悟圖文相通之處,從圖悟文,把課文與圖意融爲一體,啓發學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對詩句的領會、理解。與此同時,我以讀爲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象等有機結合,並不斷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在一次一次地朗讀中,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象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鍊。

二、創設情景,昇華感情

從一年級到現在,我班學生已經積累了40多首古詩,孩子很希望有個展示的機會。時值春天大好時機,我想,何不收集幾張圖片來讓學生看看美好的春光,說說此時此刻想到的詩句,況且也能促進本課情感目標的達成。果然,孩子們的情緒很高,不僅能對着圖片恰如其分地說出詩句,還能發出由衷的讚歎:“春天真美啊!我愛春天!”“春天真是個魔術師,把大地裝扮得這麼美麗。”“這真是‘春色滿園關不住’!”我知道我成功了,因爲孩子的靈性在閃耀了,孩子的情感在噴發了。

當然,也有不足之處:

1、預設欠充分

課堂具有動態生成的特點,並且這種生成並不是無法捉摸的。只要預設充分,精彩菜會涌現。如:在設計教案時,我意識到“籬落疏疏”是個教學難點,準備用圖片、板畫、擴詞來解決。在兩次試教中,學生都能一點就通,難點突破不再是個難題了。但在這次教學中,情況出人意料,學生竟理解爲“籬笆很密”。我想如果開始能收集一張“密不可鑽的籬笆”圖片比較一下,詩意就顯而易見了。

2、方法欠鞏固

在理解詩意之前,我讓學生回顧了以前理解詩意的方法,接着就讓學生學習今天的“邊看插圖邊讀詩”的方法來理解這首詩,最後就不了了之了。我想如果能把新舊方法並用,也許難點就會迎刃而解了;如果能在理解詩意中,強化新方法,也許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會提高更快;如果能在拓展說詩中,引導學生感悟圖文相通的妙處,也許學生的感悟理解就會更深刻。

期待更精彩的課堂到來。

4、《筍芽兒》教學反思:

《筍芽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語文下冊中的一篇課文,《筍芽兒》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在作者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娃娃,有溫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的雷公公,還有慈愛的竹媽媽。課文形象生動,採用春雨姑娘對筍芽兒的引發力,竹媽媽對筍芽兒的束縛力以及筍芽兒自身奮發力交錯的形式,繪聲繪色地敘述了筍芽兒在成長過程。

於是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把教育與生活結合起來,使每個學生潛在能力得到發展。

一、“生活化教學”豐富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以往的語文教學,更多地是重視語文知識的傳授與語文技能的訓練,而忽視了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忽視了語文對於人的精神生命的影響。生活化的語文教學則不然,它的教學觸角已經延伸到學生的生命領域,彰顯出非凡的人文氣息。

在教學《筍芽兒》這篇文章第6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邊聽音樂邊想“如果你是筍芽兒,筍芽兒還看到哪些美麗的景物?”小朋友的回答真好。第一個小朋友說:“我看見了一棵大樹,有黃牛伯伯在樹下吃草,並且它還向我問好。”我說:“你也向牛伯伯問聲好吧!”第二個小朋友說:“我看見一位仙女在彈琴,一個小姑娘在跳舞。”我說:“那個小姑娘肯定就是你。”第三個小朋友說:“我看到了許多鮮花,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我說:“老師也聞到了花香。”……。這些問答,正因爲老師關注了孩童純真的生活,關注了孩童純真的心靈,語文教學才充滿了溫情的人性之美,才滋潤了每一個幼小的心靈,播撤了愛和希望的種子,而沒有因爲預先設定的答案,機械僵化、生硬、失去活力。

 二、“生活化教學”發展了學生的個體潛能。

每個孩子都是潛在的天才兒童,每一個個體生命都有着相對優勢的智力領域,如有的孩子擅長用表演來表現自己的情感,有的孩子擅長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有的孩子喜歡用語言來陳述自己的思考等等,這些都是顯示了他們各自的優勢智力領域。在教學《筍芽兒》這篇文章時,讓學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這些才能,學生把“春雨姑娘的美就像彈奏着樂曲,大嗓門的雷公公,嘮叨的竹子媽媽,可愛的小筍芽兒”讀得出神入化,有時還邊讀邊演。此時,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是天才。

三、“生活化教學”拓展了學生的體驗渠道。

生活的本質在於它的豐富性,當學習與生活建立緊密的聯繫時,就可以利用生活資源豐富的優勢,使教學活動變得更加生動,拓展了學生的體驗渠道。

教學《筍芽兒》這篇課文時,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讀中感悟筍芽兒在大家的幫助下,奮力向上,努力想長大,嚮往外面的世界,最後終於長成了一棵健壯的竹子。我讓學生說說自己想怎樣長大?一位小朋友說:“我要像筍芽兒一樣,克服困難,一個勁兒地長大。”一位小朋友說:“我要像筍芽兒一樣,經歷風雨,才能茁壯成長。” ……。學生的回答,讓老師覺得學生從筍芽兒的成長過程中得到了體驗。

生活化教學向我們昭示瞭如此誘人的教學前景。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更好地實踐語文教學生活化。

5、《小鹿的玫瑰花》教學反思:

小鹿在門前栽了一叢玫瑰,他常常去鬆土、澆水。可是就在玫瑰快要開花的時候,小鹿不小心把腳跌傷了,等他傷好以後,玫瑰已經謝了,一朵花都看不到了。就在小鹿兄弟倆感到惋惜的時候,黃鶯和微風過來告訴他們,玫瑰花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小鹿不再難過了。一個很美麗的故事,傳遞出"能夠給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的樸素的哲理。我在教學《小鹿的玫瑰花》時着重按新課標的精神,上完這堂課,感觸頗多。

 一、 追求平等對話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和組織者。語文課堂應該提供一個平臺,讓學生置身於與教材、與作者、與同學、與老師的對話交流的過程之中,師生共同經歷,共同生成。《小鹿的玫瑰花》一文,要讓學生體驗到"能夠給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是不太容易的,但通過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教學中,我抓住了一些看似平常實則頗具玩味的詞句,如:"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沒看着。"和"看來,你的玫瑰沒有白栽。",學生從無疑到有疑,從有疑到解疑,隨着思考的加深,感受的加深,情感的體驗也在不斷地生成。

二、 注重情感體驗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情感流動的過程。有真情付出,纔會有心靈交匯;有情感體驗,才能與文本對話。因此,課堂中,我以自身的激情引導學生,用他們全部的理智、經驗和情感去感受、領悟、欣賞課文的內涵。《小鹿的玫瑰花》一課,就多處引"移情"進課堂,注重體驗。學生一會兒是小鹿,在"如果你就是小鹿,可是一朵玫瑰花也沒看到,你的心情會怎樣?"的體驗中,感受到小鹿是那麼迫切希望看到玫瑰花,感受到他看不到花時的那種惋惜和難過。一會兒又成了黃鶯和微風,在"黃鶯,你爲什麼見了玫瑰花就想唱歌?"和"微風,大夥兒在誇你的時候,你心裏怎麼想?"的體驗中,感受到小鹿的玫瑰花給別人帶來的快樂。隨着體驗的深入,學生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小鹿自己沒有看到玫瑰花但仍然發自內心的.那種快樂。不斷的角色體驗的過程,是學生全部生命活力的外化,是對課文中包含的思想情感的重新組合和建構。

 三、 激活創造思維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思維品質的提高。因此教學中要抓住時機,鼓勵學生進行想象和創造,保護孩子富於幻想的天性。如,在指導讀好黃鶯和微風說的話以後,我先提供給學生的是一個幫助想象的平臺:還有誰也看到了玫瑰花?蝴蝶姑娘飛來了,她說──。一位可愛的小姑娘跑過來,她說──,繼而讓學生自由想象說話。學生有了閱讀的基礎和思維的開啓,小白兔、蜜蜂等人物形象紛紛浮於腦海。一個問題展開了孩子們想象的翅膀。

"爲他人開一朵花",小鹿這樣的行爲,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我想,作爲一名語文教師,也應該常常地想到學生喜歡什麼,常常地爲他們帶去快樂。

6、《泉水》教學反思:

在教學《泉水》這一課時,我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特點,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理解上,情感的體驗上,特別是語言的遷移運用上,設計了一個符合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案,引導學生在讀和說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讀中感悟,以讀激情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洋溢着對泉水的讚美之情,是一篇學習語言、情感薰陶的好教材。因此,我力爭做到以讀爲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扮演角色讀、齊讀等),去體味課文的語言美,感受泉水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樣的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最後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提高了審美的情趣。

二、自主學習,昇華提高

另外我還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先讓學生在充分自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基礎上,感悟理解課文內容,然後鼓勵學生大膽採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在交流中,學生感受到了課文的語言美,體會到了泉水無私奉獻的精神,將自己的情感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在讀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能適時地給予點撥、引導、調控,使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愈加高漲。

三、重視積累,靈活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要注重感悟、積累和運用。小學閱讀教學,不僅要指導和訓練學生理解語言而且必須指導和訓練學生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

爲此我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了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說話、仿寫練習,鼓勵學生靈活運用課文裏的語言。我還讓學生從課外收集有關泉水的詩歌,如〈小池〉。從而,學生體會到運用語言的方法和積累語言的樂趣。

總之,這節語文課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以讀代教,讀中有恰,讀中有想的教學理念,既上得紮紮實實,又有新意,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7、《雷鋒叔叔,你在哪裏 》教學反思:

雷鋒的名字經常被人們掛在嘴邊,我們都知道他是一名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解放軍戰士。很多老師害怕上這樣一些偉人、名人的文章,像二冊的《鄧小平植樹》、《吃水不忘挖井人》,覺得跟孩子們的時代背景、文化底蘊相差太大,有的甚至覺得沒必要選入教材中。剛開始我也有這樣的想法。偶然間我發現我們班孩子模仿“奧特曼”的遊戲,很多男生談到長大的願望就是成爲奧特曼,爲什麼學生會如此喜歡它呢——那是因爲“奧特曼”是他們心中的英雄!既然如此,爲什麼我們就不能利用孩子崇拜英雄、真誠善良、易受薰陶感染的特點,把我們文章中的“雷鋒、鄧小平、毛澤東”等名人也成爲孩子心中模仿的英雄呢?讓孩子學習自己喜歡的英雄故事,肯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看來,孩子在課堂上是否動情了是上好這類文章的關鍵。如何讓孩子動情呢?一是樹立形象,在導入課文時教師要非常莊嚴、神聖地介紹人物,如生平、事蹟、別人對他的評價等等,讓學生對人物肅然起敬,幫助學生增加對課文背景及相關內容的瞭解,激起他們內心深處爲人物人格震撼這樣一種情味感和學習的強烈慾望。二是深化形象,就是要激活學生頭腦中儲存的與文字相關的表象,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將語言轉化爲形象鮮明的內心視像,使語言和生動的表象建立心理聯繫。怎樣讓孩子對人物粗淺的認識走向人物內心世界,體察人物的內涵呢?在這篇文章中我採用把詩歌內容讓學生編講故事的方式,通過講故事使學生把雷鋒冒雨抱小孩、踏荊棘背大娘的形象典型化、具體化、鮮明化,在此練習中,學生對雷鋒的感動不再膚淺,體驗深刻了,學生纔會覺得有意思、有趣味,纔會有神情並茂的傾訴。三是情感的延伸,就是引導學生體會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文章僅僅停留在“哪裏需要獻出愛心,雷鋒叔叔就出現在哪裏”的表層意思,哪我們學習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所以通過我們班裏也有很多小雷鋒,快來誇一誇吧。用句式的練習,讓學生更好地感悟到我們的世界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將會變的更美好的思想境界。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能夠在教師指導下預習課文,在平時的訓練中初步學會了有了問題在小組內合作研究的學習方。

設計理念: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課堂教學就是一次語文實踐過程。本着“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的教學理念,根據“自主、合作、應用”的原則,本課的學習我下發預習提綱,指導學生自主預習,針對其中的一個問題在小組內開展研究。課堂上,將自主感知、合作交流相結合,從詞句入手感知曇花的特點,理解“曇花一現”的含義,進而體會抓住植物特點來寫的寫作方法。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10個生字。

2、瞭解曇花的特點及“曇花一現”的含義,瞭解“古今中外歷哪些人或事是‘曇花一現’的”。

3、初步感受抓住特點來描植物的寫作方法。能觀察一種植物,並抓住這種植物的特點向大家做介紹。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10個生字。

教學難點:

瞭解“曇花一現”的含義,結合課前調查瞭解“古今中外歷哪些人或事是‘曇花一現’的”。

教學過程:

(一)直接引入:

同學們,在本單元中我們已經學習了《植物媽媽有辦法》《小鳥和牽牛花》兩篇課文,認識了薄公英、蒼耳、豌豆、鳳仙花、小草和牽牛花,它們各有各的特點。本次“快樂讀書屋”又向我們介紹了一種奇特而珍貴的花——曇花【老師板題】。

曇花有哪些特點呢?讓我們快走進課文去看看吧!

(二)檢查讀課文情況,瞭解文章大意:

1、利用教師演示文稿,出示難讀的句子,評正讀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體會特點。

1、藉助音節快速閱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介紹了曇花的哪些特點?用線畫出有關句子。〔學生自由讀文,邊讀邊畫〕

2、全班交流。

(1)夜間開放。

(2)花色白,花朵大,花朵香。

(3)花期短。

交流中進一步研究:

①師:曇花爲什麼會在夜間開放呢?第一小組的同學研究了這個問題。有請第一組彙報。【播放演示文稿1】

師:我們說適者生存,植物也在適應環境呢!曇花在夜間開放,就是適應它的生長環境,而時間久了就成爲了它的生長習性了。

②剛纔第一小組同學的介紹中還提到了曇花的另一個特點,曇花爲了在又幹又熱的環境中生存下去,不僅選擇在晚上開花,而且還有什麼特點?

預設:曇花開放的時間很短,一般只有三四個小時。

師:所以人們把曇花開花稱做“曇花一現”。“曇花一現”最初是指曇花開放的時間很短暫,它還有一個意思呢!用橫線在文中畫出來吧!

全班交流“曇花一現”的比喻義。

師:古今中外歷,有哪些人和事是“曇花一現”的呢?有請第二小組給大家介紹一下。〔展示學生演示文稿2〕

師:稀有的事物,顯赫一時的人物出現不久消逝了,我們都可以用“曇花一現”來形容,這是它的比喻義。

③師:曇花還有什麼特點?

預設:花色白、花朵香。課文中寫到〔利用教師演示文稿出示語段〕

師:課文中用了一個詞形容曇花的花朵?

預設:素雅。

師:這幾種花,你認爲哪種花可以說是素雅的?〔出示幾種花的`圖片〕

預設:蓮花、鳳仙花、櫻桃花可以說是素雅的,而串串紅、月季花是鮮豔的。

師:作者就是抓住了曇花花朵白、大而且香的特點。在夜間開放,只開放幾個小時,曇花把自己的精彩濃縮在那短短的幾個小時,大家想看看曇花開放的過程嗎?〔播放視頻〕

師:看了剛纔的片段,你有什麼感受?讓我們讀出曇花的美吧!〔全班齊讀曇花開放的語句〕

師:同學們,作者用很簡潔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曇花的生長特點、外形特點,還介紹了關於曇花的成語。這樣,使得我們沒有見過曇花的人,讀了課文就彷彿見到了曇花一樣,看來抓住特點來寫,就能給讀者留下很深的印象。

課前,老師請你觀察一種的植物,下面有請第三小組的同學來介紹一下他們觀察的植物,其他同學要注意聽,看看你能不能猜出他們說的是什麼。〔學生演示文稿3〕

(四)總結全課:

師:大自然是位了不起的媽媽,世界上的植物大約有多少種,每種植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是它們讓這個世界更美麗,是它們讓我們的生活更豐富多彩。只要你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從大自然中你會收穫多多!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本課以孩子的心理感受爲線索,對其自我解脫的辦法描寫得細緻而生動,老奶奶的那句飽含疼愛、寬容與鼓勵的話,使人油然而生敬佩與感動。教過這篇文章,感到有很多體會。

1、針對這樣一篇充滿人文色彩的文章,我以小男孩的心理變化爲主線,以多種形式的讀爲手段,讓學生讀通順、讀流利、讀出感情,在讀中感悟文章所包含的深刻意義,領會文中的道理和情感,學會承擔責任,學會寬容。很好地完成了德育目標。

2、在朗讀中,能夠做到在閱讀中凸現學生的個性,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最大限度提供學生和文本之間的交流,反覆讓學生以小男孩的身份去思考,面對這樣的情況自己會怎麼做,當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時,及時給與鼓勵和肯定,使學生在獲得成功體驗的同時增強自信,張揚個性。

3、做到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我按照讀文合作學習生字、認讀帶拼音生詞、不帶拼音的生詞、單個的'生字、在迴文中朗讀的順序組織學習生字,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取得了較好的識字效果。

4、結尾寫便條的環節較好,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練習了在課堂上簡單寫話,做到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同時我也感覺到一些有待改進的環節。

1、認讀生詞時,採取的方式不能很好地爲教學目標服務,顯得有些脫節,生詞的學習方式比較單一,雖然用了不同的方式來讀,但擴展不夠充分,因此孩子的思路沒有被打開,積極性沒有激發出來。

2、朗讀中的評價還不夠,應該讓學生之間多一些評價,評價應該具體,而不是泛泛的語氣挺好、有感情等概括性的評價。

3、課上的啓發性語言不夠,有些問題學生理解不到位,教師卻沒有做到循循善誘,使得問題解決得不透徹,說明教師在課堂靈活性上還需下功夫,努力鑽研,多多練習。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次上完課,多多少少都會留下一些問題,作爲教師,應該多做反思,發現自己教學上的缺陷,揚長避短,不斷磨練,使教學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一、一個教學案例簡述或一節課的實錄:

隨着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學“以讀爲本”的觀念已深入人心,朗讀成爲我們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然而從二年級下學期開始,課文的篇幅較以往增長了許多,加之我們所習慣的語文課堂的“講問教學”擠掉了學生讀書的時間,一節課40分鐘,學生朗讀的時間只有不到5分鐘。朗讀練習往往是來去匆匆,注重於形式,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課堂上無法保證讓學生做到充分朗讀,這就需要讓學生回家做預習性的朗讀,要求學生讀通課文,讀準生字新詞,以提高課堂朗讀效果。但實際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不能自覺地完成預習任務,課堂上要佔用大量的時間來熟悉課文,這樣就大大縮減了授課的時間,很多需要花大量時間來研討的內容也不得不擱淺,教學進度緩慢。

《北京亮起來了》一課圍繞“燈的海洋,光的世界”這一句,用優美的語言具體介紹了華燈高照的長安街、環形路上的立交橋、煥然一新的王府井、西單商業街,古老的故宮等不同的場景。本課識字量大,字形複雜,在感受北京美麗夜景的同時識記生字,積累那些好詞佳句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然而我發現一部分學生由於沒有課前預習,講授完第一課時後仍不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於是我利用當天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們反覆朗讀該課,以讀代講,讀中感悟,通過讀去感受北京夜晚的美麗,通過讀與作者產生共鳴。由於做到了充分地朗讀課文,第二課時的整節課下來,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於課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調動。

通過這次機會,讓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朗讀對於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同時也引發了我的思考:預習是非常必要的學習環節,那麼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預習習慣呢?

二、當時的.應對方法及策略:

1、對需預習的內容提出具體的預習指導要求,如:將生字在課文中圈出來,並標好讀音,便於朗讀和識記生字。在最初的實施中,學生表現出了較大的熱情和積極性,都能夠按時完成預習任務,但在這一階段出現的問題是,學生自學得不夠細緻,因此效果不大。

2、利用晨會時間組織學習了一些關於預習方法措施的小文章,並實踐落實。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後,預習水平方面不同的學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班級內有五分之一的學生能夠很好地完成預習任務,爲課堂學習服務,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是應付了事,效果仍不明顯。

3、反思後,我認爲學生的差距拉大是由於評價沒有跟上,導致一部分學生出現了疲塌的現象,因此我和班委一起建立了一套完善合理的評價獎勵機制,把學生預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學生真正把預習習慣融入到日常學習中來,進而促進推動學習效果的提升。

三、感受與反思:

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的開端,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一個新的認識對象預先進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面對一篇新鮮生疏的課文,產生一種求知的願望,主動地去研讀課文。學生的課前預習不僅可以讓學生熟悉課文,找到不明白的問題,提高聽講效果,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積極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從而爲理解課文內容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實習期間我聽過一位老師的課,在上《詹天佑》這篇課文前,老師讓學生認真做好課前預習,收集詹天佑的相關資料。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同學們踊躍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在交流中瞭解了當時修築鐵路的背景以及我國鐵路建設方面的情況,使學生對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有了更充分的認識,學習課文無需老師更多的講解,有效地完成了本課時的教學任務。顧得上聽講,就顧不上思考,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充分地課前預習。課前預習雖然累—些,但是卻能換來種爽快與自由感。上課前充分預習,考試前充分地複習,與“打有準備之仗”有同曲之道。預習效果好,聽課纔能有針對性。因此,作爲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預習,才能爲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假如》是一篇文字優美、情感豐富的兒童詩,主要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弱勢羣體發自內心的關愛,顯示了兒童博大而純真的心!這首詩歌在寫作特色上,結構相同,結尾用省略號留有懸念,便於想象,語言通俗,朗朗上口。本課教學,我注重情境創設,以“師情”激“生情”,以“語境”創“情境”。在情境中引導學生觀察、體會、品讀、領悟。

1、創設情境,體驗情感。

葉聖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親”。小學生因生活經驗缺乏,知識水平有限,教學中如果僅憑文字的敘述,很難向學生呈現直觀形象。因此,要善於創設各種直觀情境。

本節課我努力創設多種教學情境,如在教學第一、二小節時,通過多媒體,創設“小樹在寒風和大雪中受凍”、“小鳥在鳥窩裏孤零零地大哭”兩個情境,讓學生仔細看,仔細聽,通過調動多種感官,引發學生內心體驗,感受到小樹的寒冷,小鳥的孤單。這樣,讓學生達到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深刻體驗文中蘊含的情感。

2、引導想象,昇華情感。

想象是思維的特殊形式,是發展學生創造力,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智力因素。在教學第一小節時,我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換位思考。“你就是寒風中的一棵小樹,你會怎麼樣?”在第二小節中,讓學生髮揮想象,“鳥媽媽爲了自己的孩子到遙遠的地方去尋食,它會飛過哪些地方?會遇到什麼困難?”通過想象,感受鳥媽媽的.艱辛以及小鳥等待媽媽的焦急,在想象中幫助學生理解了小鳥急切需要食物的心情。

3、讀寫結合,拓展延伸。

這首詩從語言特點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對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這句話在詩中反覆出現。適合對學生進行仿寫的練習。而且這篇課文的內容也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學了這首詩,學生產生了許多共鳴,讓學生說說:假如你有一枝神筆,你會幹些什麼?讓學生盡情想象,暢所欲言,進一步發展學生語言,培養愛心。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今天上了《花孩子》一課,課雖結束了,但留給我的思考卻沒有結束。

一、識字教學方面

低年級教學識字教學是重點,識字任務重,如何落實閱讀教學中的識字任務,新課程標準強調隨文識字、強調自主識字。在本課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已藉助拼音讀課文,讓生在文中把生字圈畫出來,讓生在讀中的多次見面鞏固,然後再利用小遊戲檢查學生的識字情況。

二、引導生理解課文方面

新課程標準強調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本節課在教學中己注意到這一點,但在具體操作上卻表現不盡人意思。因爲上課時是學生初次接觸課文,本以爲給學生三分鐘時間讓生讀,學生已基本上能把課文讀下來了。誰知因爲時間太短,學生不能充分讀熟課文,對課文內容不能充分了解,給後面的的理解造成了困難。通過這次教訓,我再一次認識到了預習的重要性。以前,總認爲課前讓生預習了,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充分的解,課堂上讓學生根據課題質疑時,學生就會索然無味。現在比較得失,還是應該把預習放在課外,課文讀通以後課堂上才能讀出感情來。

三、細節不容忽視

自己做事一向大大咧咧,課堂上不注意細節。如上課因爲發現學生不注意聽講,突發奇想,想到用評比課堂之星的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僅僅佈置了卻沒有落實。板書隨意性大。孩子身上有母親的影子,學生身上或多或少有老師的影子。作爲一名老師,爲了更好影響自己,就不能由着性子來,想辦法剋制自己的不足,努力把自己完美的`一面呈現給學生。

另外,這節課下課時任務沒能像預想的那樣圓滿完成,除了課前預習不夠充充分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自己又犯了一個貪的毛病,想講給學生的東西太多。以後在確實目標時要求一定要注意不能面面俱到,一節課要有重點,要想辦法突破重點。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語文園地七》作爲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設立了以下環節:

A.識字加油站。

認讀生字詞,發現識字方法,激趣識字。反覆自讀每組詞語,說一說從這幾組字中你發現了什麼?

B.字詞句運用。

1、用部首查字法查出下面的字,再填一填。進一步複習部首查字法。

2、你見過下面詞語描寫的景象麼?選一兩個,跟同學說說當時的景象。熟練認讀這些詞語,並瞭解意思。猜猜詞語的不同意思,體會每組詞語的不同意思,在小組內討論,通過討論進一步理解這些動詞詞語的不同意思。

3、讀讀下面的句子,說說有趣在哪裏。從句子中感受擬人句的用法。

C.寫話

看看下面這幅圖,小老鼠在幹什麼?電腦屏幕上突然出現了誰?接下來會怎樣?

D.日積月累:學習詩歌“數九歌”

一、教學效果

在引導學生理解詞意時,我創設情境,給學生做示範,爲學生提供了一種方法和思路,引導他們自主思考。寫話練習我主要是採用評比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對大自然的探索。讓學生學會多問爲什麼,並能自己通過多種方法找到問題的答案。同時,讓他們對大自然抱有好奇心,能感受到大自然無窮的魅力,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在具體教授部首查字法的具體步驟時,我插入了微視頻這一新型的教學方式,不僅將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課堂上,而且將本是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起來,一下子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成功之處

1、識字寫字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識記生字,並學會積累和運用。課上,讓學生口頭組詞或是用詞說一句話,這樣鞏固識記的效果很好。

2、我將學習的主動權給了學生,並將課文語言內化爲學生自己的語言,培養了語感。寫話環節,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練習說話,因爲有圖片,學生語言表達也很流暢,連能力較弱的學生也有了說的積極性。課堂不再是少數學生的課堂,學生們學得更積極、主動了。

3、識字寫字仍然是小學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儘可能地識記生字,並學會積累和運用。

三、不足之處

1.課堂容量大,對關鍵的詞語理解不深,對寫字的指導不到位,有蜻蜓點水之嫌。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寫字指導仍是關鍵,這一點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重視。

2.在教學中要有取捨,不要面面俱到。本節課的內容很多,導致課堂給人一種不停地往前趕的感覺,可以適當刪去一些內容和環節。

四、改進措施

通過這一學期的語文教學,我深深體會到語文教學是一門複雜而豐富的.教育。二年級語文教學重點還是識字、寫字,多識少寫,倡導閱讀課外書。如何把閱讀、查字典、識字相結合,激發孩子主動識字、主動閱讀的興趣,需要我持續不斷的努力。

在今後的課堂上,我要努力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體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設計行之有效的練習,時時處處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讓他們想,讓他們說,儘量提供一個讓學生展示的平臺|。在學生需要的時候,適當點撥一下,巧妙引導。有遺憾就會有思考,有思考就會有進步,希望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