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薦】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09K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薦】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在教學《泉水》這一課時,我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特點,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理解上,情感的體驗上,特別是語言的遷移運用上,設計了一個符合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案,引導學生在讀和說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讀中感悟,以讀激情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洋溢着對泉水的讚美之情,是一篇學習語言、情感薰陶的好教材。因此,我力爭做到以讀爲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扮演角色讀、齊讀等),去體味課文的語言美,感受泉水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樣的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最後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提高了審美的情趣。

二、自主學習,昇華提高

另外我還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先讓學生在充分自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基礎上,感悟理解課文內容,然後鼓勵學生大膽採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在交流中,學生感受到了課文的語言美,體會到了泉水無私奉獻的精神,將自己的情感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在讀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能適時地給予點撥、引導、調控,使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愈加高漲。

三、重視積累,靈活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要注重感悟、積累和運用。小學閱讀教學,不僅要指導和訓練學生理解語言而且必須指導和訓練學生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

爲此我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了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說話、仿寫練習,鼓勵學生靈活運用課文裏的語言。我還讓學生從課外收集有關泉水的詩歌,如〈小池〉。從而,學生體會到運用語言的方法和積累語言的樂趣。

總之,這節語文課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以讀代教,讀中有恰,讀中有想的教學理念,既上得紮紮實實,又有新意,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本課也屬於形近偏旁的比較識字。教材分別用圖表的形式展示了“日”、“目”、“冫”、“氵”的實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變過程。根據字形的結構規律和每組詞語之間的相互關係,將12個詞語分爲四組。與識字3略有不同的是情境圖生活氣息較濃,有充分的想象空間,爲識字、誦讀、練習說話提供了憑藉。

教學中,我引導孩子明白四種偏旁部首的演變同時,聯繫自身生活體驗,感受“晴空 溫暖 晾曬”、“寒冷 凍結 冰雪”兩組詞語所傳達的意境,做到讀詞語、想意境、悟感受,真正做到切己體察。藉助圖畫感受“東海 黃河 長江”等詞語所傳達的意象,通過誦讀再現意象,感受東海、黃河、長江的壯美。

當然課堂上也不能一味的講解,孩子的興趣必須調動起來,因此,在課中,我在黑板上畫上太陽、流水、眼睛、冰塊的簡筆畫,再引導孩子說說這些古文字像什麼?這樣激起了孩子探究的興趣,並通過觀察比較,引導孩子從太陽、流水等的'形狀試着說具體,這樣適當地進行語言訓練,發展了孩子的思維能力,併爲識字教學增添了情趣。

所以我想,我們的識字教學,應跳出爲識字而識字的圈子,讓孩子自己去發現漢字的神奇、感受漢字的魅力,達到孩子自主識字的最高境界。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本次口語交際和寫話是本組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本組教學的延伸,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將本組課文所學到的知識和能力進行遷移,培養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口語交際和寫話的內容比較廣泛,既可以談自己生活中的感受,也可以談自己想象的`故事。因此,教學中我着力拓寬學生的思路,廣開言路,允許學生既可以就某一方面內容來談,也可以把幾方面內容綜合起來談。把說話落實到筆頭上,做到會說、能寫,紮實地落實說和寫的教學目標。同時,用故事會的形式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性。採用多種多樣的課堂形式,使學生感受課堂的趣味性,使語文學習更加生動有趣。

本節課需要注意的是,在練習寫話之後,可以引導學生交換看,讓學生學習別人寫話的優點。教師要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就學生寫話中存在的共同問題給予指導,對有進步的學生給予鼓勵。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語文園地五”的“日積月累”中,有一個“讀讀認認”的練習,其中要求認讀一個“財”字,文中出示詞語是“財產”,那麼誰能舉例說明一下“財產”的意思,有學生說,我們班上的財產有84套課桌椅子,有五盞吊燈,……這說明他已經理解了“財產”的意義。那麼誰再給“財”組個詞呢?一個叫潘明亮的學生站起來回答“財富”。還說,一次他隨父母到武安的“財富廣場”去玩,是媽媽告訴我的。我當即表揚他這種學習的方法好,在生活中,通過廣告、產品說明書等渠道,可以學習許多東西。同時,出示一句名言“知識就是財富,科學就是力量”。告訴他們要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才能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此時,他們個個小臉發紅,眼睛閃閃發光!

這個在這個練習中還要求認識一個“榜”字,它的前面出示的是一個熟悉的字“膀”,我要求學生來爲“膀”組幾個詞,有組“肩膀”的,有組“翅膀”的……我要求組“翅膀”有這個詞造句,他說“小燕子有一個剪刀似的翅膀。”這顯然是一個病句,讓其他學生幫修改,經過一番努力,句子改爲“小燕子身披黑色的羽毛,加上一對俊俏的翅膀,一把剪刀似的尾巴,真可愛!”對學生的表現,我由衷地豎起大拇指,併爲他們鼓掌。

在這個“日積月累”中,還有訓練“我會連”,第一組是“打開窗戶、辨別方向、尋找寶藏”第二組分別是“茂密的枝葉、滿天的烏雲、清新的空氣”連完後,我要求學生用每一個詞組寫一句話,同時我巡迴檢查,並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與輔導,結果學生有許多不錯的表現,如“清晨,我打開窗戶,一陣清新的空氣迎面撲來。風中帶着花的氣息。不遠處的一棵樹上,一隻不知名的小鳥在快樂的歌唱,那歌聲真好聽。”“要是你在野外迷路,你千萬別慌張,太陽會爲你指點方向,因爲它中午的時候總會高高地掛在正南方,而地面的樹影正好指向北方。”這顯然是應用了本冊第20課《要是你在野外迷路》中的知識。真好,活學活用,值得表揚。

也就是說,對學生的評價要以夯實基礎爲出發點,但時時刻刻不難偏離三維目標!這樣才能真正地實現高效課堂。明確語文課堂的基本教學理念,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重點是在“字、詞、句、段、篇、章”這六個字上下功夫,而這必須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閱讀與習作……這樣做,纔是真正的語文課堂!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這是一篇充滿童稚、樸實無華、文質兼美的讚美媽媽的詩歌。爲了把課文中所蘊涵的情感點化出來,打動學生的心絃,我讓孩子預習課文時,觀察媽媽的一天,然後在日記本里做記錄,豐富孩子的切身體驗。這堂課我特意邀請了幾位家長媽媽到場聽課,給予家長與孩子一次心靈的`交流,達到情感的共鳴。

一上課,我首先讓孩子們誇誇自己的媽媽,孩子們說起自己的媽媽可謂眉飛色舞:我媽媽做的菜很好吃,我媽媽很會織毛衣,我媽媽很會唱南音……孩子們已入情入境,我順時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爲理解課文主旨,突破難點做了輔墊,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情感。

我讓孩子在小組裏交流預習成果,包括識字情況及對詩歌的初步理解。本文的生字較爲簡單,我只重點講解“批、評”,其他的字讓學生自主學習。接下來與孩子們一起走進詩歌,孩子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五句重點語句,但讓孩子用一句話概括一個事件,顯然有點兒吃力。以致於在引導時花費些時間。

這首詩歌適合配樂朗讀,在學生理解詩歌時,我引導他們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音樂創造的氛圍加上切身感受到的母愛,使學生的感情得到昇華。

在指導學生創作詩歌時,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媽媽無私的愛。通過一些生活小細節,小事情,去發現媽媽的愛。孩子舉例子並不難,但概括媽媽的愛是什麼時卻有難度,所以前面安排誇誇自己的媽媽時,也是爲了降低難度,激發孩子說話的信心,爲寫話作好輔墊。

許多語文課文是表現人的情感的。對於這類課文的教學還是把“情”放在首位,以“情”感染學生,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以達到人文精神薰陶的目標。我想自己今後要多貫徹這一教學理念,以期取得情感教育的好效果。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11個。積累詞語10個。

2、能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仿照課文的樣子,編幾句小詩。

4、讓學生懂得給予別人希望與熱情是一種美德。

教學重點:

告訴學生給予別人希望與熱情是一種美德。

教學難點:

能仿照課文的樣子,編幾句小詩。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實物說話、揭示課題

1、完成課後練習:紅豔豔的露珠

痛苦的蘋果

晶瑩的病人

甜蜜的微笑

2、你能用“蘋果”說一句話。

3、出示蘋果,練習說話:

這是一隻()的蘋果

蘋果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看得出,大家都十分喜歡蘋果。這節課就讓我們一塊兒做個快樂的蘋果,一同走進兒童詩《我是蘋果》。

出示課題,齊讀。學習生字“蘋”(注意後鼻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標出小節符號。

2、課文中描述的是一隻()的蘋果呢?

出示第一小節,指名讀,齊讀。學習生字:豔

3、說話練習;

我是(),我是一隻()的,()的()

三、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1、喜歡做這麼一隻蘋果嗎?那就讀讀第2節,說說你爲什麼而快樂呢?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試着提出問題。小組合作學習第2節

學習單:(1)合作朗讀第2節。

(2)學習生字:飢、漠、恢、復、健、康

理解詞語:充飢、恢復

(3)思考:蘋果給()帶來幫助。

2、蘋果給那麼多人帶來了幸福,覺得很——快樂。那就讓我們帶着快樂的心情來朗讀這一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3、研讀第4節:

(1)過渡:蘋果爲什麼願意做這一切?它在感謝誰?

請你讀讀課文第四小節,在不理解的地方也做上記號,試着提出問題。

(2)媒體出示第4節內容

(3)學習生字:共、凝、躍

(4)學生試着提出問題,交流。

*預設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爲什麼說蘋果是太陽和大地共同的女兒?

爲什麼說蘋果是跳躍的希望和熱情的火?

……

*教師隨機指導並板書:

(a)是太陽、大地、葉子、花兒一起造就了蘋果的生命。大地給蘋果生長的地方,太陽給了蘋果溫暖,在葉子、花朵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結出蘋果。

(b)蘋果像月亮、星星、珍珠、貝殼一樣美好、可愛。

(c)蘋果的生命還是農民辛勤勞動賦予的。蘋果想給大家帶來更多的希望和快樂。

(5)師:蘋果在廣闊、和諧的環境下孕育生命,缺少了任何一個條件都很難生長結果。蘋果非常感謝大家,想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希望和快樂。讓我們用感激的心情讀一讀這一節。(齊讀)

(6)小結:是啊!無論是蘋果還是大地、太陽、葉子、花朵和勞動者,他們都有奉獻自己的美好精神。他們深深懂得——板書:給予是一種美德(7)齊讀課文。

學習生字:共、凝、躍

4、朗讀全文。

5、挑選你喜歡的句子,背一背。

四、仿照課文,說幾句話。

1、分層練習:

(1)以“我是蘋果,我是一隻小小的,紅豔豔的蘋果”開頭,說幾句讚美的蘋果的話。

(2)仿說練習,例:我是月亮,

我是一輪彎彎的、小小的月亮。

我給在夜路行走的人們帶來光芒,

我給遠行的遊子送去故鄉的問候;

……

板書設計:

32、我是蘋果

快樂和滿足大地

帶來生存和希望感激太陽

身心的健康葉子

花朵

給予是一種美德

教學反思:

學習本課時,我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閱讀課文第四節,然後讓學生提問。由於先前讓學生讀文時間較充分因此孩子提出了一個個問題,如:爲什麼是大地和太陽共同的女兒?爲什麼是葉子和花兒合唱的歌?爲什麼是凝固的汗水和結晶的露珠?……我沒有馬上去回答學生所提的問題,而是因勢利導,讓孩子小組討論,看看你自己能解決哪個問題?等學生們討論完畢後,我進行了交流。師:爲什麼感謝太陽?生:因爲太陽給了我們溫暖。生:太陽給了我充足的陽光。生:應該感謝大地,大地讓我安了家。生:大地給了我水份,讓我快樂地成長。生:應該感謝葉子和花兒。師:說說你的理由。生:葉子把養份輸送給我。生:葉子還隨着風兒唱歌給我聽,天天陪着我,沒有花兒就沒有我。師:難怪說你是葉子和花兒合唱的歌啊!生:沒有農民伯伯辛勤的'勞動,就沒有我現在這樣紅豔豔的果實。生:果農伯伯天天起早摸黑,精心照顧我,我才長得那麼好。師:是啊!蘋果們,是大地給了我們生長的地方,是太陽給了我們足夠的溫暖,有了葉子和花朵的共同努力,纔有了我們如月亮、星星、珍珠和貝殼般美好、可愛的小小身軀,我們的身上凝聚着農民伯伯辛勤的汗滴,是他們用勞動創造了我們,是他們用汗水澆灌了我們,我們要用自己小小的身軀給大家帶來更多的希望和快樂!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自己提出的問題,他們內心是非常高興,成功的喜悅溢於言表。下課後,有孩子還特地跑來對我說,老師,剛纔你讓我們自己提問,自己解決問題,當我能自己回答同學提出的問題時,我覺得很快樂,有種優越感,成就感。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最大的“書”》一課以人物的對話爲主要敘述方式,涉及了自然科學的知識,講述了在地質勘探員的眼裏,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那上面有雨點留下的腳印,有波浪奔騰的足跡,有豐富的礦藏,還有由樹葉、貝殼、小魚組成的圖畫……歷史的變遷,大陸的沉浮,都寫在這本最大的書裏。同時也塑造了一個愛刨根問底的孩子川川。

對小學生來講,這篇課文的內容極富吸引力,同時以人物對話爲主要敘述方式也是課文的一個特點。因此我在教學中着力加強對學生朗讀課文的指導,特別要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引導學生在對話中發現、體會,在朗讀的過程中引發對自然科學知識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願望。

1、爲了讓學生紮紮實實地學語文,紮紮實實地理解詞語,這一課中,我採用了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首先讓孩子們在讀課文的同時,畫出難以理解的詞語,然後在課文的學習中自然地理解詞語的意思。在質疑時,我讓學生說出不懂的詞語,不少學生提出“刨根問底”這個詞的意思。於是我問:誰總愛刨根問底?他怎麼刨根問底?接着我重點指導讀好人物的對話。在讀了幾遍課文後,我再問:川川總是在幹什麼?孩子們已對課文有一定的印象,所以脫口而出:他總是在問問題。我接着問:問的問題多嗎?問了哪些問題?面對川川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孩子們就自然地明白了,原來把事情問明白,問到底就是“刨根問底”。這樣的教學預設充分體現了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發揮了教師的有效引領作用。針對川川最後說的話,我讓學生猜想川川長大後想幹什麼?叔叔是怎樣獲得那些知識的?以此引導學生動腦想和動口說,也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2、在教學中着力加強對學生朗讀課文的指導,特別要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通過抓標點符號(!、?、……)、語氣詞、重點詞朗讀,讓學生感受到人物的心情,能讀出人物的語氣。讓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願望。比如:

⑴叔叔告訴川川岩石上有圖畫的句子:你看,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叔叔看到小魚不僅開心而且還特別驚奇、感到意外,特別的高興。

⑵叔叔講到岩石書的用處時:它能告訴我們,哪裏埋着煤礦,哪裏藏着鐵礦……省略號代表還有什麼呢?還有什麼寶藏呢?拓展學生的思維,有的說是鑽石、有的說是石油、瓷器、金子等,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感興趣,同時訓練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3、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這篇課文內容對學生極富有吸引力。所以在教法的選擇上,我採用了質疑,小組探究,全班交流的方法,課堂氣氛活躍、高潮迭起。課文中的學習夥伴讀到“岩石就是書啊”這句話時,深有感觸地說:“真沒想到!”實際上,讓我們“真沒想到”的事物可多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致高漲,同伴間迫不及待地開始討論,研究該怎樣動手。課外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並進行交流展示,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

4、在處理課文的3-8自然段中。我讓學生自己讀文,然後提出這樣的一個主要問題“最大的岩石書裏都有什麼”。讓學生在書上勾畫然後再到小組去交流。學生通過探究知道岩石書裏有字。字是雨痕、波痕、礦物。岩石書裏有畫。畫是樹葉、貝殼和小魚。然後隨之問學生這樣的字和畫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讓學生帶着這樣的感受讀文。之後讓學生看老師準備的岩石書。學生們驚詫不已,之後再來分角色讀文,學生非常有興趣。隨之學生們再來彙報,書裏面告訴我們這些字和畫怎麼來的。我讓學生再來讀86頁的我知道的內容。學生們通過讀“我知道”。更加深入的瞭解了這些奇妙的字和畫是如何來的了。這點設計我認爲很值得推介。“我知道”的內容是爲我們課文服務的。應該在備課的時候把它背進去。相信一定會讓學生對文章理解的更深入更透徹。在結尾的地方我設計了擴展性訓練:讓學生說說大自然中還有什麼巧妙的地方……讓學生在思想情感價值觀方面有更好的指引。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內容涉及的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點較多,由於教學經驗的缺乏,朗讀訓練的時間略長,以至於後半節課的理解課文環節顯得急追猛趕,並且孩子們雖然理解了課文內容,但缺乏消化反芻的過程。當我問出:你知道大自然中還有哪些是書?有的孩子還在思考,我就迫不及待叫學生回答,阻礙了孩子們自己的思考,犯了越俎代庖的錯誤。

在以後的教學研究中,我將針對自己的不足,有效地學習,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中對動態生成的有效引領作用。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轉眼又是一學期匆匆而過,回顧一學期來的語文教學工作,有收穫,也有反思,二年級的學生雖說不像一年級剛入學什麼也不懂,但一些良好的語文習慣還沒有完全養成。因此,這一學期,我的教育側重點還在於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一、培養主動識字的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爲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兒童生活經驗,注重教授識字方法,辦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同時,二年級識字仍是語文學習的重要任務之一。讓學生識字,必須有內驅力,小學生喜歡讀故事,我告訴他們要讀懂這些精彩的故事,就得認識大量的字。爲了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發揮漢字本身的.魅力,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如:1、自編兒歌識字法2、動手演示記字法3、辨部首想字義4、拆字、合字遊戲5、做加一筆減一筆遊戲藉助這些方法主要培養識字興趣,讓學生每看到一個新字,都會動用各種方法識記,在識字過程中不是囫圇吞棗式的記憶字形,而是經過一個精細,辨認各個組成成份的階段,這樣做既鞏固識字效果,增強識字興趣,又養成勤於動腦的習慣。

二、培養閱讀習慣

我覺得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越早開始越好。因此現在適時開發孩子的早期閱讀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爲二年級的學生,內部言語機制還不完善,注意力不穩定,有聲思維起主導作用,需要朗讀的大聲發音來組織思維、集中注意力,還有朗讀過程中,眼、口、耳多種器官,同時活動,加強了記憶,所以教學中我十分加強學生的朗讀,背誦方面的訓練,培養他們積累有價值的語言材料,並做到熟讀成誦的習慣。並鼓勵他們多讀課外讀物,背誦兒歌、古詩、名言,並定時安排課外閱讀任務,背誦任務,切實做到,勤讀書,廣積累爲三年級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今天我上了語文課《蠶姑娘》,這是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在上課一開始,我先從謎語開始導入新課:一條小小蟲,自己蓋新房,躲在新房裏,變個飛仙女。孩子們一下子就興奮起來,然後再讓學生說說自己對蠶的瞭解,由於班上有好多孩子都是農村裏來的,所以蠶對他們來說還是比較熟悉的,多少都能說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教學片段:

有孩子說:“蠶小時候很醜,長大了可以變成蛾。”“說的真不錯。”又有孩子說:“蠶是吃桑葉長大的。”“恩,你說的是對的。”也有孩子說:“蠶會吐絲結繭,我們的好多衣服就是用蠶絲做的。”“你懂得的知識真多”還有的孩子說:“蠶是從蠶卵裏生出來的。”“你說的完全正確”。這樣之後就沒有孩子舉手發言了,於是我鼓勵孩子誰能把剛纔的極爲小朋友的發言連起來說,具體的用一段話來說說自己對蠶的瞭解。課堂上更是沉默了,不知是因爲沉默是金還是不會。大概一分鐘左右,班上開始陸續有孩子舉手了,只是數量還是很少。於是我讓其中的一位孩子發言。他說:“蠶是吃桑葉長大的,它從蠶卵裏生出來,最後變成蠶蛾,它還會吐絲結繭,做成衣服。”我首先表揚了這位同學的大膽發言,然後說:“這位同學把剛纔四位同學的意思連起來了,真是了不起,可是他說話的順序有些亂,誰能夠按照蠶的生長過程來按照順序有條理地說說。”此時,又有幾位孩子躍躍欲試起來。我請了其中一位,他流利地說:“蠶是從蠶卵裏孵化出來的,然後就吃着桑葉慢慢生長,長大後,它吐絲結繭,最後變成蠶蛾。”

這是我在課堂上對班級學生進行的一個隨機的說話指導訓練,原本在備課時,我想的是通過我自己的.介紹讓孩子對蠶有個初步的瞭解。但到了課上,我忽然轉念一想,爲什麼不讓孩子自己簡單說一說,而且我也可以看看孩子到底對蠶有多少了解,於是就有了上面這個片斷。其實,這樣的教學案例在語文課堂上是比比皆是的。語文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在語文課上,語文的工具性主要體現在對教材中典範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上,同時,還體現在教師與學生之間語言的交流和教師對學生口頭語言的評價與改造上。而讓學生把話說得充分而有序,這是語文課上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最重要也是最實在的目標之一。語文課要重視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從學生口頭言語的表達角度看,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說得充分而又豐富,這樣就是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而引導學生把表達出來的口頭言語說得更加規範、精妙,這樣就是體現了與語文的工具性。

那麼在課堂上,作爲老師應該如何引導學生將話說得充分而有序呢?“言爲心聲”,先讓學生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在腦海中先徹底、周全地想清楚,在這之後,學生的說話才能表達得充分而有序,所以這裏還涉及到一個如何訓練學生思維的豐富性和條理性的問題。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講,在課堂上言語表達往往不夠完整、充分,也缺乏一定的條理,此時老師的引導就顯得格外重要。我認爲我上面的一個教學過程就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首先我鼓勵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知道什麼說什麼,將自己對“蠶”的認識片言隻語地表達出來,然後啓發學生將這些“片言隻語”按照條理組織起來,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和語言同時豐富起來。在充分表達的過程中,學生思維和語言缺乏條理性的問題又會暴露出來,此時我靈活地引導點撥,讓學生髮現表述順序上的混亂,並要求按照一定順序重新理順自己的思維並組織語言,最後達到充分而有序地表達的效果。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前兩天上《沉香救母》,孩子們都挺感興趣的,因爲大部分孩子都看過《寶蓮燈》,看見他們那興奮的勁頭,我就先讓孩子們暢所欲言,說說那些他們印象深刻的情節。孩子們譁拉拉的講開了,紛紛迫不及待的告訴我沉香做了什麼啦,裏面有什麼神仙啦……直到有一個孩子站起來問我:“老師,二郎神是沉香的舅舅,那也就是他媽媽的哥哥,那他爲什麼要把自己的妹妹壓在華山底下呢?”聽了他的問題,不少孩子也點頭喊着“對呀對呀,爲什麼呢?”我便煞有介事的.說:“因爲仙女是不可以私自下凡的,這樣做要觸犯天條,罪很大,要受到懲罰的,那二郎神要聽誰的命令啊?”“玉皇大帝。”“對了,天命不可違,所以二郎神要來捉仙女啊!”“哦!”看着孩子那似懂非懂的表情,真可愛!

另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孩子們的表演,我在講到“再三”的時候,有幾個孩子回答是指一次又一次,看到還有些孩子沒吭聲,我就點了兩個男孩子到臺上來演一演父親和沉香。這兩個孩子演得太好了,一個學生先問:“爸爸,我長這麼大還沒有見過媽媽呢,我的媽媽呢?”“爸爸”嘆了口氣,沒有回答。“沉香”又問,“爸爸,你快告訴我,我的媽媽在哪裏?”“爸爸”看了看沉香,還是沒有做聲。於是,我們的“沉香”居然走上前一步,雙手搖着爸爸的肩膀,大聲又着急的問:“爸爸,您到底告訴我呀!快說呀!”看到這,臺下的孩子們紛紛爲他的逼真演出鼓掌,也更好的理解了“再三”的意思。這樣解釋詞語的方法,比單調的查字典要來得有趣多了!

希望孩子們喜愛每一篇課文。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這是一首充滿了純真幻想的兒童詩,語言純淨優美,富於韻律美。全詩以:“我想”爲主線,以獨特的視角,親切的語言展現了春天的美好,道出孩子們置身春天的遐想,勾勒出一個純真的精神世界與想象世界……字裏行間充滿了童心、童趣。詩中的“我”熱愛春天,熱愛自然,對生機勃勃的春天充滿了熱切的嚮往。於是“我”的願望在春天萌發了:身體的一部分與自然景物相接,共同感受春天的美妙,最後自己融進春天的大地……詩歌教學最好的方法是朗讀。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朗讀是尤爲重要的。

首先我爲學生創設了一個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通過導語的精心設計,力求與文本、學生產生心靈的共鳴。

其次引導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想像、評讀、賽讀、對讀等),使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與文本結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感知世界、感受生活,發掘心靈中的真、善、美,並把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達出來,深入進去感悟詩歌的美、生活的美。在這個過程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們,我們雙方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啓發、互相補充,我與他們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讓自己的情感進一步被激活、被淨化、被昇華。

由於學生的個性差異及表現能力的不同,同樣的一段文字反應在不同的孩子頭腦中,可能是一幅優美的圖畫;可能是一首短詩;可能是一段熟悉的生活……這些不同的反應,也帶來了不同的.表達方式,面對優美的文字,有些孩子高聲誦讀,通過讀表達來表達理解;有的孩子拿起畫筆,寥寥幾筆,文與圖巧妙結合,文趣盎然;有的孩子用詩一樣的語言對文章進行再創造,有的孩子默默凝思,在內心深處反覆品味……此時,我便趁此機會引導學生進行仿寫練習,“我手寫我心”寫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和小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達到聽說讀寫相結合的訓練目的。如我班孜炎寫的:“我想把水彩筆掛在柳樹枝上,拿一支支水彩筆,畫呀畫—— 畫出五顏六色的圖畫,把我們的祖國裝扮得更加美麗。”再如亞琦寫的:“我想把腳丫連接在大輪船上,伸進清涼的水中,劃呀,劃——劃到遼闊的太平洋上…… 還有好多孩子也都寫出了自己美好的願望。

整個教學過程,各種不同方式在課堂上所呈現:一句句優美的小詩,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一聲聲飽含激情的朗誦……使學生不僅在閱讀中學到了知識,更得到了美的享受……在這種輕鬆、活躍、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孩子的思維和想象被激活了,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特長,使閱讀成爲一種享受,使課堂成爲他們自我表現的舞臺。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8個。積累詞語8個。理解成語“自相矛盾、掩耳盜鈴”的意思。

2、能流暢地朗讀課文。

3、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語故事講給大家聽。

4、讓學生明白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誇大其詞,更不應該自欺欺人。

教學重點

1.通過圈字劃詞的方法讀準生字字音,讀通課文。

2.讓學生明白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誇大其詞,更不應該自欺欺人。

教學難點

1、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語故事講給大家聽。

2、瞭解寓言所揭示的寓意。明白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誇大其詞,更不應該自欺欺人。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幅圖講的是什麼故事?

對啊!這是我們上個學期才學過的《狐假虎威》,它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2、狐假虎威本來是一個寓言故事,由於常被人們反覆提及,就成爲了一個成語。可以說,許多成語來自於寓言。

那麼,什麼是寓言呢?

通過一個短小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就是寓言。

3、今天我們要學習兩篇寓言故事。

出示《寓言兩則》。

齊讀課題。

4、理解課題。

什麼是則?

則就是篇幅比較短小的文章。寓言兩則我們可以說是寓言兩篇。下面就讓我們一則一則地來學習吧!

二、學習《自相矛盾》

1.直接出示《自相矛盾》。

你能從圖片中找到矛和盾嗎?用你自己的話來描述一下這兩種古代的武器。

學生交流。

教師小結:矛是用來攻擊的武器。柄是木頭的,頭是青銅製成的,呈尖銳狀。

盾是用來防禦的武器。圓且寬大,青銅製成,十分沉重,但堅固。

學習生字:矛:不要漏掉撇。撇就像矛頭下掛着的紅纓絡。

盾:提醒:不是廠字頭。爲什麼裏面有“目”呢?(學生思考交流)

2、學習課文內容

在市集上,就有這麼一個人在賣矛和盾呢!我們一起去看看他是怎麼叫賣的。

出示句子:“我的`矛銳利得很,不論什麼盾都戳得穿!”

“我的盾堅固得很,不論什麼矛都戳不穿它!”

自由讀。

(1)對於這個人在介紹矛和盾時的樣子,課文中都用了一個詞――誇口。

(2)什麼教“誇口”?誰來學學這個人的樣子,來鼓吹一下他手中的矛和盾?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學習生字:銳:金字旁說明這個字在發明出來的時候就是形容金屬製品的。

(3)他賣力地介紹自己的矛和盾,結果怎樣?在書上劃出有關的詞語。

出示:啞口無言(簡單學習啞。)

(4)他爲什麼從一開始的誇口到最後會變成啞口無言呢?

(5)總結:這個人不顧實際情況地隨便誇口,讓自己的話

自相矛盾(板書:自相矛盾)最後啞口無言,說不出話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誇大其詞。”

三、學習《掩耳盜鈴》

1.整體感知,理解詞義

(1)出示:掩耳盜鈴(讀準題目)

(2)理解:掩,盜(用動作來表示)耳、鈴

(3)說說掩耳盜鈴的字面意思。

(4)學習生字:掩:換部首“淹”、“醃”。

盜:回顧皿字底的字。

鐺:與金屬相關,形聲字。

2.閱讀寓言故事,理解寓意。

(1)他想像中捂住耳朵偷鈴會有什麼樣的效果?

學生找出關於他的想法的句子。

(2)實際的結果又是怎樣的呢?自由讀課文,劃出有關句子。

(3)你想對這個掩耳盜鈴的人說什麼?

(4)小結:小朋友,其實,你語重心長的對偷鈴人說的話就是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做事、做人不能自己欺騙自己,

四、拓展鞏固:

1、你還知道哪些從寓言而來的成語呢?

媒體出示部分圖片,請學生們猜一猜。

2、學習剩下的一個生字“零”:模仿鈴鐺的聲音“丁零丁零”,並回憶雨字頭的字。

3、開火車朗讀詞語。

4、形近字組詞。

5、聽寫句子:

(1)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誇大其辭。

(2)做事不要自欺欺人。

五、作業佈置:

1、熟讀課文,能複述課文。

2、抄寫生字詞語。

3、分層作業:摘錄一個自己喜歡的寓言故事,並將其中的道理說給同伴聽。

板書設計:

23寓言兩則

自相矛盾: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誇大其詞。

掩耳盜鈴: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教學反思:

在教學的設計中我把第二則寓言故事的寓意通過讓學生對那個盜鈴者說說心裏話這樣一個環節來揭示。在這一環節中注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們通過小組形式的討論,根據課文的內容,試着對那個盜鈴者說說心裏話,應該說這一環節老師是完全放手讓孩子自主學習。但從實際的效果來看,一部分優秀的學生,有較強語言表達能力的孩子,自主學習的效果明顯,能根據課文的內容通過對盜鈴者說的話來揭示寓意,這樣的設計對那部分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閱讀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等方面的確有很大的幫助。但對於一些後進的學生,效果就不容樂觀,因此我在教學中引導:在孩子們說心裏話後,增設這樣一個環節:他們說得好嗎?你能學着他的樣子也來說說嗎?這樣既可以給那些學習有困難、害怕發言的學生一個示範,也可以激發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參與學習的慾望,從而更好地達到預期的目標。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我爲你驕傲》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和小夥伴做遊戲,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當時沒敢承認,但心裏很內疚。當“我”用自己攢的送報紙的錢賠給老奶奶並附上道歉信時,在慈愛又善於教育孩子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錢,是孩子純真的情、愧過的心,是值得爲孩子驕傲的品質——誠實;老奶奶寬容的心也值得我們學習。根據教材和本班學生情況,我從下面兩方面進行教學:

一、抓住文本,引領朗讀

針對這樣一篇充滿人文色彩的文章,我以小男孩的心理變化爲主線,以多種形式的讀爲手段,抓住文本。因爲文本是閱讀的基礎和前提,教師是整個閱讀教學的參與者、組織者,學生在整個閱讀教學活動中始終是主體,文本爲他們的學習提供憑藉,與他們進行着意義的.交融,教師的教學也是爲他們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提升閱讀品位、獲取人文素養服務的。讓學生讀通順、讀流利、讀出感情,反覆讓學生以小男孩的身份去思考,面對這樣的情況自己會怎麼做,讓學生在體驗小男孩的情感變化過程中知道了做了錯事要勇於承認,做一個知錯就改的孩子。在體驗了小男孩的情感過後,我讓學生想象老奶奶的心情。當她看到玻璃被打碎,“我”又逃跑時是什麼樣的心情?當看到“我”和往常一樣送報紙時又是什麼樣的心情?當看到“我”的道歉信和“7美元”時是什麼樣的心情?學生在體驗老奶奶的情感時,感受了她博大的胸懷,知道了在生活中要學會寬容。真正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文章所包含的深刻意義,領會文中的道理和情感,學會承擔責任,學會寬容。

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課堂上,我通過抓住關鍵詞讓學生歸納出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來表達對文本的理解。通過讓學生寫便條,這一“空白”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和練筆的機會。挖掘文章空白點,領會文本的內涵,將所學的語言文字有效地遷移於自己的言語實踐。還讓學生對“老奶奶這麼高度評價我、表揚我”談談看法,學生各抒己見,不僅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對事件進行鑑別和評價的能力。這樣做,主要是提高學生的理解、運用能力,學會評價是與非。

課後,我對這課的教學進行反思,感覺到有待改進的地方。(1)朗讀中的評價還不夠,應該讓學生之間多一些評價,評價應該具體,而不是泛泛的讀得挺好、有感情等概括性的評價。(2)課上的啓發性語言不夠,有些問題學生理解不到位,我沒有做到循循善誘,使得問題解決得不透徹,說明自己在課堂靈活性上還需下功夫,努力鑽研,多多練習。(3)沒有與學生的真實生活聯繫起來,應該讓學生談談假如自己在生活中做過類似的事情,到現在沒有承認,那學了這篇課文後,自己知道怎樣做了沒有?開個主題班會,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做法。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次上完課,多多少少都會留下一些問題,我們應該多做反思,發現自己教學上的缺陷,揚長避短,不斷磨練,使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爲了加深對詩歌意境的體會,可以組織學生傾聽楊樹唱歌、觀察楊樹、畫楊樹。

一、品讀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讓他們切實體驗到語句美、意境美。如:學完第一節後,這樣引導學生品讀:“假如你現在就是一棵歡快的楊樹請你配上動作,讀出快樂的感覺吧。”

二、在學習第一節時,“爲什麼下雨時唱得響亮”,有的說:“因爲楊樹喝飽了水,所以唱得響亮。”因爲下雨了,雨水給他洗了澡他心裏太高興了,所以就唱得響亮了……雖然學生的話很稚嫩,但很有個性完全是心聲的流露反映了他們眼中的世界。課下,我認真思考認爲還有一些不足:課堂應重視引導學生想象,如楊樹還會把歌兒唱給誰?在歌中唱什麼?此時應重點引導點撥。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獅子和兔子》是十單元《動腦筋》中的第二篇主體課文。寫的是獅子被螞蟻叮咬,不勝其煩,兔子啓發他開動腦筋,跳到水裏,擺脫了螞蟻的故事,從反面說明不動腦筋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這個童話故事生動有趣,語言簡潔、淺顯,孩子們理解起來比較容易。獅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畫非常傳神,特別是二者的對話、神態、語氣都非常生動,想象空間也比較大。因此,這篇課文正好爲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我班學生經過近兩年的語文學習,已經具有一定的獨立識字能力,加上大量的課外閱讀,學生已能自主地閱讀淺顯的'文章。因此根據年段目標、教學要求以及我班學生的情況,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首先,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次,理解重點詞語:“吼、蹦、翻滾”“筋疲力盡”、“惱羞成怒”等,體會人物對話時的心理活動。最後,通過學習課文,認識解決問題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要動腦筋的道理。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讓學生充分感知了這篇課文的內容,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充分利用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帶着問題進入新課學習,教學中我充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了主人翁精神。這篇課文較爲簡單,所以在引導孩子有感情地朗讀這方面,我主要是採用邊讀邊評,在對話中揣摩怎樣讀好課文的方法。因爲我們班的孩子平時有養成對話的好習慣,所以這個環節還是比較輕鬆地達到。我把重心轉移到以表達爲中心來,自我感覺“又疼又癢”“筋疲力盡”“惱羞成怒”這幾個詞語教得比較飽滿:孩子們想象的空間比較大,他們自由的發揮,讓課堂充滿了活力。通過學習學生也明白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能光憑蠻力和發脾氣,應該冷靜的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存在問題:首先是指導朗讀不到位,不深入,重點字詞學生掌握不紮實。其次在培養學生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上顯得過於急躁,學生掌握起來還比較困難;對於發散學生思維的培養方面做的不夠好.比如“兔子笑什麼?”獅子趕走螞蟻后,想對兔子說些什麼呢?”課後還可以補充提問“學完課文,你想對獅子和兔子說些什麼?”再讓學生同桌互相說,然後全班交流。最後讓學生動手來寫話,這樣孩子就覺得比較輕鬆,寫出來的話,也變地生動活潑,孩子在寬鬆的氛圍中寫話激發了他們寫作的興趣,這也是老師所期望的。

我相信,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只要我勇於前進,繼續努力,教學當中所存在的問題是會改善的,教學技能是會不斷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