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四年級下冊《自然之道》教學反思

語文四年級下冊《自然之道》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2W 次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四年級下冊《自然之道》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四年級下冊《自然之道》教學反思

語文四年級下冊《自然之道》教學反思1

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出於好心,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

正當我們爲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爲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爲食肉鳥的美餐。我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我在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讓學生明白瞭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

最後我在班上就“嚮導明明知道“我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爲什麼不制止,反而抱起那隻幼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呢?”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討論的過程令我驚歎,他們的潛能真的是無限的。

語文四年級下冊《自然之道》教學反思2

《自然之道》。揭示了大自然萬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災難之本能的祕密,使同學們感受到: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願望相反的結果。

聯繫上下文理解感悟。如,引導學生朗讀第4自然段,找出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詞語:“緊張”、“焦急”,師提問:此刻“我們”爲什麼會緊張、會焦急呢?

對“一隻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隻朝鶇突然飛來,他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回沙灘去”一句,你們是怎麼理解的?引導學生感知:“我們”之所以緊張和焦急,是因爲我們爲幼龜的安危擔憂,說明“我們”有保護動物的善心等等。

聯繫對比理解感悟。如,眼前發生的慘劇讓大家感到很“震驚”。是怎樣的慘劇呢?爲什麼作者不用“吃驚”而用“震驚”呢?教師適時讓學生認真看課文插圖,追問:你們看到了什麼?你們還看到了什麼?你還看到了什麼?

換位思考理解感悟。如學習課文第8自然段時,可以採取換位思考和抓重點詞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文章情感。

不足之處。一是學生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課堂上缺少了學生的活動,或者說學生的.活動不充分,或者說沒有使全體學生動起來。我通過觀察估算了一下,在這節課中沒有完全動起來(主要是腦動)的學生佔着不小的比例對學生情況把握不準確,在教學構思上對主體性和全員性考慮不周全是其主要因素。二是對朗讀的處理,沒能很好地與閱讀教學的特點統一起來,從而使閱讀教學顯得單薄,顯得縹緲,顯得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

語文四年級下冊《自然之道》教學反思3

《自然之道》這一課分爲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講字詞,第二課時主講課文。對我而言,這一課的教學是有些難度的,因爲它是一篇精讀課文,這就意味着要教好這堂課就必須要讓學生深入課文細細體會其中的精髓,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感覺到由於第一課時的課我的估計失誤,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第一課時的效果並不十分理想。我對第一課時的課進行如下反思:

一.教學設計反思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二組的一篇精讀課文,它是一篇反映人與自然的關係的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通過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這就是自然之道。由於第一課時主要以學習生字詞爲主,所以我在設計中也強調了生字詞的學習和理解。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

1.初讀課文,讓學生能夠掌握文本內容

2.讀生詞,糾正讀音。解釋幾個成語的意思。讀的方式有個別同學讀,齊讀,開火車讀,男女生交替讀等。

3.生字的學習方式主要是讀和寫。讀的方式有請同學讀,齊讀等。讓同學們自己發現快速記憶的.方法,並給予適當的補充。讓同學通過書寫的方式發現不足之處並及時糾正。

4.學習課文1——2自然段

我感覺教學設計基本可以讓學生掌握字詞並進行一定的拓展,但是讀字詞的方式有些單一,書寫時也可以增加一些環節讓學生髮現如何更好地記憶。

二.教學過程

整體能夠比較流利地將課講下來,但是由於我記錯了時間,導致教課的整體進程過快,一些本應該進行拓展和訓練的地方都沒有進行到位,而且課堂的整體氛圍也沒能充分調動起來,這是一個失誤。時間的問題也是今後我必須要注意的一點,這是給我的一個警示。

三.出現的問題

1.PPT上的要求要與教師說出來的要求一致,我在PPT上呈現的是“自讀課文”,在課堂上說:“大聲朗讀課文。”這樣可能導致任務不明確。

2.在進行評價時,不要說:“挺好的。”要善於運用肢體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表揚和評價。

3.在進行文字的訓練時,不應該說:“不要寫成什麼。”這樣說的話很可能會將學生引入錯誤的方向。

4.PPT上出現的問題太多,要儘量在心裏想問題。

5.語速太快,成語解釋的時間過短

6.講伏筆的地方佔用時間較多

四.建議和改進措施

1.在進行投影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進行點評,在展示學生書法時要適當進行表揚。

2.語速要稍慢一點,給學生一定的準備時間。

3.在播放圖片時可以加上一點背景音樂,營造一種輕鬆的氛圍。

4.把握好時間,合理安排每一個環節。

5.在同學們寫字的時候,可以提醒同學們注意寫字姿勢。

6.注意聲音,要抑揚頓挫,調動氣氛。

7.在同學們讀書討論時要微笑着環顧四周

這一課時的教學出現了許多的問題,老師和同學們給了我很多的建議和幫助。我希望這些問題在我以後的教學中能儘量避免,將我的缺點和不足之處一一改正,希望我以後的教學能更加完美。

語文四年級下冊《自然之道》教學反思4

我講了四年級下冊《自然之道》第二課時公開課後,有如下反思:我對自己以下兩點很滿意:

一、走進角色,我是“我”在這堂課的教學進程中,我曾多次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與“我”同憂、同喜、同悲、同樂。在故事發展到了高潮,幼龜們得到了錯誤信息,於是成羣成羣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我強調了“成羣成羣”說明好多幼龜;“爭先恐後”又說明幼龜的爬行的速度很快;“魚貫而出”說明幼龜又非常的有秩序。

於是,我說:“這麼多幼龜爭搶着爬向大海,他們心裏是怎樣想的?”理解了上述詞語之後,再來回答題,學生也是爭先恐後地回答,我心裏很欣慰,我覺得學生們已經走進了角色,彷彿已經看到了當時幼龜的那種急於尋找安全的行動場面。“天啊!”我聽見背後有人說,“看我們做了些什麼!”在這一段教學時,我抓住了這段的情感基調,追問:“用一個詞來形容,他們辦了一件什麼事?”學生異口同聲道:“愚蠢。”此時,“他們心情怎樣?”生:傷心、悲傷、自責……“我覺得學生已經深深地走進了作者的內心,充分體會到了人物當時的'心情,進入了角色,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讀中體會,悟中想象教學第九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當時的場景。生:“我看到作者和同伴們忙碌着救幼龜。”“我看到他們一個個氣喘吁吁的,也顧不上休息。”“我看到藍藍的天空上有好多食肉鳥瘋狂的啄食;沙灘上遍地爬滿了小幼龜,他們無奈的等待着命運的挑戰;還有忙碌的人……”“我看到滿地的殘骸。”“我看到沙灘上一片狼藉。”……

聽着學生們一句句如同真實般的描述,我知道孩子們讀懂了,悟中明白了,也證實了這種想象教學也是一種手段,而且收到了良好的實效。當然,這節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我仍在思索,能上一節讓學生明白,打動學生的心靈,激發他們的幻想,走進每一個故事,把自己變成其中的主人公,這是我的追求,是我的努力方向。

語文四年級下冊《自然之道》教學反思5

生本的理念是讓每一個同學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給每個同學一個創造的機會。讓同學們成爲學習的小主人,增加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爲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

《自然之道》的先學小研究

六年級班組姓名

1.自然之道指什麼?

2.你瞭解太平洋綠龜嗎?

3.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課文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4.課文哪些部分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說你的理解。由此你聯想到什麼(可以聯繫你所瞭解的事例談),並說感受。

5.拓展活動(廣泛閱讀相關書籍,查找與自然相關的資料,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PPT、講故事等進行彙報)

一、對學生課前小研究的反思:

第一次在研究課上運用“3+1”教學理念說實在的心裏確實沒底。從準備到上課可以是焦作到解放的過程。爲什麼這麼說,請聽我細細道來。從接到通知,就着手準備。先確定上課的內容,我讓學生自己選擇,經過討論,確定上第五單元。這一單元主題是“科學與發現”,如此看來,學生對奇妙而有趣的大千世界好奇,感興趣。接下來,我以生本理念想對這一單元整合來上,但事與願違,我絞盡腦汁找不到切入口,先學小研究設計不出來。於是我調整了內容,最後由我決定上《自然之道》。

生本的理念是讓每一個同學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給每個同學一個創造的機會。讓同學們成爲學習的小主人,增加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爲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在設計先學小研究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設計。但收上來的作業效果,不太滿意。學生的設計要嗎問題太過簡單,要嗎問題的答案沒有研究價值,不夠開放。要嗎學生的問題設計口吻不對。在參考了於素雲老師帶回來的範本後,我設計了先學小研究,國慶節期間讓學生做。回校第一件事,我檢查了學生的先學小研究,讓我歡喜讓我憂,高興的是:1.你瞭解太平洋綠龜嗎?2.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4.自然之道指什麼?學生的作業效果較好。但令我不滿的是:3.課文哪些部分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說你的理解。由此你聯想到什麼(可聯繫你所瞭解的事例談),並說感受。5.旁徵博引——自然之道可引申“之道”?(廣泛閱讀相關的書籍、查找資料,與小組同學找個感興趣的話題進行研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PPT、講故事、訪談等進行彙報)第三題,學生答不到點子。第5題,學生基本空着不寫。根據以上情況,我對先學小研究再一次修改。如上表,利用信息課,還有兩節語文課我手把手教學生上網查資料。功夫不負有心人,學生的作業總算讓我輸了口氣。

二、課中小組及全班交流情況反思:

教學時,教師組織教學5次,時間分別是2,4,2,10,1,教師有效講解2次,時間爲2,1,學生時間:1.討論時間:4分鐘。2.回答問題時間:6分鐘。3.練習時間:講故事14分鐘,演講2分鐘,幻燈片4分鐘。學生參與學習情況:1.學生彙報人次25人次,回答有效問題個數,15人次,回答無效問題個數0個,課堂生成精彩之處:推進大閱讀,學生查找資料較豐富。

三、整體感受與反思:

這節課能體現出“生本”理念,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現,可看出,學生課前小研究花了不少時間去查找資料,完成練習。這樣的活動學生得到訓練。教師上得輕鬆。但是,學生對課文的體會感悟過少。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反思還是自己對生本的理念理解太狹隘,“3+1”學生練得多,老師講得少。問題的設計光是考慮開放性,沒有想到文本的聯繫。因此,先學小研究的4.課文哪些部分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說你的理解。由此你聯想到什麼(可以聯繫你所瞭解的事例談),並說感受。再一次修改:1.仔細讀文3——8小節,說說當看到幼龜被咬,作者(同伴)以及嚮導態度各是怎樣的?爲什麼?⑵當救了幼龜偵察兵之後,看到羣龜魚貫而出,作者(同伴)及嚮導各表現怎樣?爲什麼?2.從發現幼龜偵察兵被咬,到那隻幼龜被救之後,作者等人態度爲什麼會發生那麼大改變?你從中悟出什麼?修改後,問題細化了,更有指向性,幫助學生對文本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