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合集15篇

語文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合集15篇

語文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1

這是我第一次執教習作的公開課,感受頗多,收穫頗多。可以說一直是懷着忐忑和不安度過了這一個星期,備課的過程是艱辛的,磨課的過程更是痛苦的,但是當有一定的成效展現在大家面前時,又覺得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習作教學一直是我常規教學中最薄弱的,平常也不知道怎樣去引導孩子們說,指導怎樣寫,但是通過這次的培訓或許給了以後的習作教學有了大致的方向。

在第一次磨課之前,其實我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查了幾十篇《秋天的畫》的習作教學,但都不是很滿意,但在這過程中慢慢積累了屬於自己的材料,爲我自己的教學奠定了基礎。由於這次是看圖寫話,在圖的選擇上我也思考了很多——到底選哪幅圖,選這幅圖到底適不適合……

通過兩次的磨課,通過指導老師的意見,我也慢慢摸索到一定的方法,可以說引導他們寫具體、按順序完全沒有問題,但如何點評他們的習作,指導他們修改還是我以後要不斷提高的。

或許是城北小學的孩子們真的特別的優秀,雖然我的引導,我的點評都不是很理想,但是孩子們地表現是值得肯定的.,所以聽課的老師們也一致認爲我的指導是有價值的,老師們也給以了大大的肯定。當然他們也提出了他們寶貴的意見,如怎樣引導孩子按順序地說一說圖畫上的景物,如如何指導孩子點評、修改等等,爲我後續的修改做了很好的指導,感謝他們。

語文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2

《愛之鏈》這篇課文並不是特別深奧難懂,通過喬依幫助老婦人,老婦人幫助喬依這兩件事情,說明愛是可以延續,可以傳遞的。只要人人都付出一點愛,世界會更美好。

雖說是六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但是,在有些關鍵的地方,還是需要老師的引導。老師是引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了靠自己的力量難以獨立解決的`問題,老師就應該站出來,及時地教給方法,及時地指引道路。

課文的主人公不僅僅是喬依,這也不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課文主要還是寫了兩個“幫助”的小故事。第二個片段則從事情本身入手,先找出具體寫喬依幫助老婦人的段落,再圍繞“讀了這一段,你感受深刻的是什麼”來交流。第二個片段換了個角度,從“喬依幫助老婦人修車”這件事入手,引導學生交流感受。我覺得第二個片段的可取之處在於,由“扶”到“放”,滲透方法。通過學生的自學,讓學生完成填空練習,從而,對課文內容就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進一步體會到老婦人幫助女店主,這是一種愛的接力,又形成了一個愛的鏈子。學生積極參與此次活動,都能抓住主要內容完成練習,填的很好。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親愛的,喬依……”從女店主的這句話,可以體會到他們對生活得樂觀態度。但是,他們對生活充滿了希望,有這樣的心態,生活肯定會好起來的。也有的學生聯想到了其他人,如果每個人都付出自己的關愛,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此時,老師再點題:喬依幫助了老婦人,老婦人幫助了女店主,喬依幫助了別人,其實就是幫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關愛,也必定會得到別人的關愛。每個人的愛都在傳遞,在延續,這就是一根愛的鏈條,這就是一條——愛之鏈。這樣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語文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3

一是利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課伊始,我先讓學生欣賞美麗的鮮花,感受鮮花的美麗。再讓學生進行猜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致,初步瞭解“花鐘”不同於一般的時鐘。另外,我設計了鐘面,讓學生根據花開放的不同時間把這些花填入鐘面並根據學生的閱讀期待,從最有趣的鮮花學起,打破了順序式的教學模式。

二是突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因此,我在進行《花鐘》第一自然段的教學時,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比較、理解、感受多樣的句子表達方式,更是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尤其讓學生學習運用形象、生動、具體的`描寫方法,讓讀與寫有機結合起來。在理解、朗讀、感悟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獨特感受,教師只是在閱讀實踐中,讓學生自我建構,學會閱讀。

不足之處:

一、在學習中,對學生的語文素養、語言表達等方面的培養還不夠到位。在以後的教學中會注重這方面的問題,讓學生具有更大的學習空間,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二、由於急着趕進度,所以對學生的朗讀指導還不夠到位,本班學生的朗讀水平較低,以後要多加強本方面的指導。

三、由於本課容量較大,導致教學內容不能完成,學生的小練筆來不及,所以沒有做到讀寫結合。

語文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4

《秋天的圖畫》是新選編的課文,圖文並茂。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寥寥數筆就爲讀者呈現出了豐收的景象和人們的喜悅心情。課文中“誰使秋天這樣美麗?”的設問,使我們對創造這一切的`勤勞人們的喜愛和讚美之情油然而生。然而,當師生在用心感悟這句話時,卻出現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小插曲:

師:誰使秋天這樣美麗呀?

生:大自然使秋天這樣美麗。因爲大自然給了植物陽光雨露。

師:說得挺有道理的。那麼除了大自然,還有誰呢?

生:勤勞的人們使秋天這樣美麗。

師:是啊,勤勞的人們用汗水畫出了這美麗的圖畫。

生(迫不及待):老師,我覺得不對。沒有人類,也能有這麼美的景象。你想,人類還要破壞自然,要是沒有人類,可能景象還要更美。

生(附和):是啊,這麼美的景象原始森林裏也可能存在呀!

……(師生僵持了一會兒)

師:咱們不得不相信事實:人類可以使世界變得更美!在有人類的情況下,咱們課文裏介紹的美景是誰創造的呢?咱們再細細地來品讀課文。請大家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思考。

師美讀課文,學生在沒有異議。

師趁機說:就讓我們懷着對秋天的讚美和對勤勞人們的崇敬之情來讀讀課文。

師引讀,學生飽含深情地抒發自己的情感。

【我的思考】

“一石激起千層浪”,原本彼此沉浸在美景中的和諧的課堂氛圍被打破了。我和大部分孩子那份被美景陶醉的、正待抒發的情感悄然逝去、蕩然無存。此時的我有些懊惱,但還是耐心地與他們溝通、交流,最後達成共識,讓他們心悅誠服。最後,師生共同找回那份被遺失的情感,把再一次推向高潮。我覺得這樣,每個學生的個性才得以張揚,生命之花纔會得以綻放。<

語文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5

本課教學伊始,我和學生以談話展開,激起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使學生一下子走進了課堂,和老師一起感受秋天的美麗,感受語文的魅力。

在本課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遵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原則每個環節都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欣賞圖片,遊戲識字等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學習,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本課要求一節課認識8個字。我採用領讀、開火車、摘蘋果遊戲等趣味性很強的活動,使學生輕鬆愉快地認識了漢字,真正做到了寓教自樂。

二、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

在本課的`教學中不搞孤立,枯燥的識字環節。採取“隨文識字”的方法,堅持“生字從文中來,再到文中去”的識字順序。課堂上首先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遍課文,把文中生字圈出來,體現了生字從文中來。先學字再學詞,學生在文中能認識繩子後,引導學生把文中的繩子提出來,強化生字的讀音,然後通過“開火車”的形式,把生字又放回文中。同時又創設了新的語境,使學生加深了生字的印象,鞏固了生字。

三、識字和語言思維訓練結合

在識字教學中,指導學生把識字個語言訓練思維結合起來。如:在學生認識“梨”時,學生說:“我喜歡吃梨。”就記住了“梨”字。隨即提出“你們都喜歡吃什麼梨?”學生說說出了各種梨,這樣即認了字,也把說詞與生活密切聯繫起來。再如說“勤”字時,學生說“勤勞”,就啓發學生用“勤勞”說一句話。這樣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拓展了識字。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課文朗讀從低年級開始就要加強練習,指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本節課處處都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開始時是自由讀課文,同桌對讀。大聲讀文來初步感知課文,待生字學完後,又回到文中。喜歡哪句就讀哪句,想怎樣朗讀就怎樣朗讀。同時分句進行朗讀指導。有指名讀,自由速讀,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進而體會對秋天的景象和勤勞的人們的喜愛,讚美之情。

儘管有一些收穫,但也存在這不足:比如生字的指導方面,由於課堂讀書時間長,寫字知道沒有進行,而是放在第三節寫字課指導。以後我會更加合理安排時間,在有效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

語文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6

《秋天的圖畫》是一組以“秋天”爲主題的新選編課文,圖文並茂,語句短小凝練,寥寥數筆就爲讀者呈現出了豐收的景象和人們的喜悅心情。而文章不僅僅是爲了表現秋天豐收之美,更爲主要的是在讚美創造這一美景的勞動人民。在本文的教學中,我以貼畫爲突破口,讓學生通過看圖理解——想象——有感情朗讀這樣一種方法,讓學生學會用朗讀展示自己的感情。在理解秋天的美景之後,我以“使秋天這麼美麗的神奇畫家是誰嗎?”這麼一個問句,使孩子的感情從欣賞秋天的美景轉爲尋找創造這一美景的人們。並且以“梨樹、蘋果樹、高粱、稻海會對他們說些什麼?”爲句式,加深孩子們對勞動者的敬佩感情。

本課的教學設計着力突出了以下三個要點:

1.強調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上課伊始,通過帖畫的出示,引出給畫面配音朗讀的任務,爲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主動讀書的積極性。

2.強化語文教學以讀爲本的理念。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自由讀、想像讀、評價讀、加動作讀、齊讀、爲畫面配音等多種形式、不同層次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積累,在讀中學會讀,同時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

3.積極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注意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形成的設計。另外,在引導學生進行學法探究方面,突出了讀文想像的方法指導。

4、通過讓學生想象的說、練,讓學生學會語言、運用語言。

語文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7

在講《父親和鳥》這課時我先讓學生們回顧了一下七單元的一些文章,讓他們自主發現這個單元的主題是“愛護環境”,在七單元中識字七是愛護動物的拍手歌,《“紅領巾”真好》中表達了“紅領巾”對小鳥的呵護,《淺水窪裏的小魚》小孩子對小魚的在乎,所以在讀本節課課題,我就說:同學們猜猜父親和鳥的關係?或是父親對鳥兒會怎樣?輕鬆認識到本節課的主旨後,利用一個問題“從哪些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父親愛鳥”貫穿始末。

我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句子畫出來,很多孩子很快找到了句子,我發現大多數孩子能找到“喃喃的,輕手輕腳”這些動詞,體會出父親愛鳥。接着讓同學們反覆讀引導孩子在讀中體會父親愛鳥,因爲愛所以纔會輕手輕腳,但是大部分同學沒發現父親瞭解鳥也是愛鳥的一種表現,我適當的.加以指導,我說:“同學們你們喜歡幹什麼?”他們有的說:玩遊戲、有的說下棋,等等。我就說:“你喜歡這些東西你先得怎麼樣?是不是必須知道它怎麼玩,怎麼操作,瞭解這個東西才能說明自己喜歡。”孩子們一下子明白了父親懂鳥,對鳥的習性瞭如指掌:知道鳥什麼時候最快活,什麼時候最容易被打中,這些也是愛鳥的表現。“焐”這個字我採用演示法來解決,讓同學們做了做“焐”的動作,活躍了氛圍,提起了孩子們繼續學習的積極性。這時我順勢拋出問題:父親這麼懂鳥,如果他是獵人,會有什麼結果?孩子們議論紛紛,有的說父親會打到很多鳥,有的說父親會是好獵人,收穫大大的……我見時機成熟,馬上問:爲什麼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孩子們恍然大悟“我”受到父親的感染也很喜歡鳥,我很想保護鳥。這樣層層引導,由潛入深,不漏痕跡地解決問題,突破重點和難點,效果不錯。

總的來說這節課感覺還是比較滿意的,學生們比較輕鬆的就把課文的重點與難點解決了。

語文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8

設計理念:

《秋天的圖畫》是一組以“秋天”爲主題的新選編課文,圖文並茂,語句短小凝練,寥寥數筆就爲讀者呈現出了豐收的景象和人們的喜悅心情。而文章不僅僅是爲了表現秋天豐收之美,更爲主要的是在讚美創造這一美景的勞動人民。在本文的教學中,我以貼畫爲突破口,讓學生通過看圖理解——想象——有感情朗讀這樣一種方法,讓學生學會用朗讀展示自己的感情。在理解秋天的美景之後,我以“使秋天這麼美麗的神奇畫家是誰嗎?”這麼一個問句,使孩子的感情從欣賞秋天的美景轉爲尋找創造這一美景的人們。並且以“梨樹、蘋果樹、高粱、稻海會對他們說些什麼?”爲句式,加深孩子們對勞動者的敬佩感情。

教學要求:

1、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秋天豐收的景象和人們豐收後的喜悅,體會對勤勞的人們的讚美之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喜歡秋天,願意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秋天。

教學難點:

“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這是重點句,如何巧妙地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比喻句的形式,並從優美的語言文字中,體會秋天詩歌豐收的季節,是本課的難點: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貼畫 音樂磁帶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 揭示課題

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是嗎!秋天來了,大自然有了哪些變化?

有一位小朋友畫了一幅秋天的圖畫,畫得可美啦!小朋友想不想欣賞?

在音樂聲中貼上圖畫。

畫上有什麼?(用句式)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有個小朋友特別喜歡這幅圖畫,還把這幅美麗的圖畫寫成一段美美的話,打開課本讀給大家聽。

2、生自由讀

要想讀好這段話,首先要把每個字讀對,每個句子讀通順,不會念或難唸的字,圈出來。

3、交流學習情況

(1)讀生字卡

(2)看看這段話共有幾句?你覺得哪一句最難。

(3)誰來說說你喜歡哪一句,自己用朗讀來展示。

三、研讀課文

1、秋天的圖畫怎麼樣?你從哪些地方看出秋天很美?

(看看圖,再讀讀課文,邊讀邊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

2、交流討論,朗讀中感悟小朋友對秋天的喜歡。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

(1)屏幕出示。梨樹——燈籠

A、你看到了什麼?梨樹上長滿了許多金黃色的梨,遠遠看去好像許多小燈籠掛在枝頭。

B、誰把這美麗的景色讀給大家聽?指名讀,爲什麼要把“金黃”一詞讀得特別好?

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是不是也想高興地招呼大家一起來欣賞?在前面加上兩句“秋天來啦”在讀一讀,感覺怎麼樣?

怎樣讀更能表達高興、興奮的心情?

(金黃的梨頭像一盞盞燈籠,多麼美呀!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2)屏幕顯示:蘋果——臉頰

A一個個蘋果像什麼?多像小朋友的臉蛋呀!

摸摸自己的臉頰,圓圓的、紅通通的、笑眯眯的、真是太可愛了!

B讓我們一起帶着微笑,捧起紅紅的臉頰,讀讀這句話。

(同桌的小朋友面對面一起讀。)

(3)屏幕顯示:稻海——波浪

A 展現在你眼前的這片稻田怎麼樣?自由想像。

B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讀告訴大家嗎?

自由讀,齊讀,邊讀邊用雙手做波浪的動作。

(4)屏幕顯示:高粱——火把

A火把是什麼?

B 只有人才會舉火把,爲什麼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

C 你看,秋天到了,高粱挺直了腰桿,展示自己的豐收。

3、用朗讀讚美秋天

秋天是金黃的,秋天是火紅的,秋天的圖畫多美呀!能看着圖,不看着句子讚美嗎?自由練習,可以一邊讚美,一邊配上優美的動作。

指名背,集體背。

四、秋天這麼美麗,難怪小朋友們這麼喜歡,你們知道使秋天這麼美麗的神氣畫家是誰嗎?

讀讀書,找一找。

思考:勤勞的人們指的是哪些人?

想象一下,此時,梨樹、蘋果樹、稻海、高粱會對他們說些什麼呢?

語文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9

【教學片斷】

一、尋找秋天,蒐集落葉

課前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去感受秋天,去體驗秋天,把說話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緊密結合起來,言爲心聲。學生只有切切實實走進生活,走進自然,用眼去觀察,用耳去傾聽,用手去觸摸,用心去感受,這纔會有自己的發現和體驗,有了這種發現和體驗,表達的願望纔會激發出來。

1、談話導入活動:

小朋友們,我們學了《識字1》後,知道秋天已輕輕地、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它正等着我們去尋找呢!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你們到校園裏去尋找秋天,蒐集落葉。

2、尋找秋天,蒐集落葉,要求:

請小朋友要細心觀察,蒐集的樹葉量少形狀多,動腦想想這些樹葉像什麼,可以用來幹什麼?

3、以下截取活動中的片斷情景:

生1:看,操場上的小草都變黃,像一條黃地毯。

生2:這裏怎麼這麼香?這裏有桂花,這金黃色的桂花多香呀!

生3:草坪上有很多落下來的樹葉,有紅的、有黃的。

生4:快來呀,紅紅的樹葉多好看。

師:你知道這紅紅的樹葉叫什麼嗎?(告訴學生這是楓葉。)

師:小朋友把自己喜愛的`落葉蒐集起來,待會兒製作樹葉畫。

二、拼貼作畫,想象表達

1、引導學生藉助圖片拼貼樹葉畫。用採集來的各種落葉,兩人合作完成一幅美麗的樹葉畫。這一活動,意在給學生充分想象的自由,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鼓勵學生設計出自己的作品,體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2、組織學生介紹自己所拼的樹葉畫,集體評議。鼓勵學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和欣賞。

【教後反思】

1、我根據兒童身心特點,從生活實際出發,結合周圍環境,師生一起走出教室,來到校園去尋找秋天,蒐集落葉。學生在開放性的活動中,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活動中改變了傳統的“秧田式”的教學模式。學生獲得知識的方式完全改變了,學生在活動中情緒高漲,氣氛特別活躍,他們善於觀察、發現。學生成爲活動中真正的主人,教師從學生活動的支配者、指揮者,變成了他們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導者。

2、《語文課程標準》多處指出,語文課程要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大膽嘗試將本學科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機的

通融、綜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單一學科的“知識壁壘”。因此,我注意吸收其他學科中的教材作爲寫話的素材,從其它學科中去悉心開採,尋找適合學生的寫話素材,讓寫話的內容變得豐富起來。我在教學聽說訓練《秋天的圖畫》時與手工課進行組合,讓學生通過貼貼、畫畫,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樹葉畫展現在眼前,這充分體現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及動手能力。

3、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文章必須從真實的生活裏產生出來。有了充實的生活纔有好文章。”這充分說明了作文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要引導學生到社會這個大環境中去認識生活,體驗生活,用語言表達生活。生活有多廣闊,作文教學的天地就應當有多寬廣。誇美紐斯說:“美的事物總是具體的、形象的、可感的。”通過讓學生親自採集樹葉,製作樹葉畫,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有話可說,每個孩子的感受都會與衆不同。在這基礎上,讓學生放飛心靈,充分想象,引導學生把自己製作的樹葉畫用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學生情緒高漲,爭先恐後要介紹自己的樹葉畫,體現了學生真的想說、樂說、有話可說。學生說出作畫的過程,介紹畫的內容,集美術、手工、語文於一體。在做做、想想、畫畫、說說的過程中進行說話能力的培養、動手能力的培養,審美能力的提高。最後,孩子們一邊看着自己親手製作的作品,一邊講着自己編的故事,講得繪聲繪色,聽得認認真真。在說說、做做、玩玩、寫寫中豐富想象,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語文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10

(一)、課堂閱讀教學要由封閉走向開放

1、教學內容要開放

“教材只是例子”,教每一篇課文的目的絕不僅僅是讓學生把這一篇課文“吃透背熟”,而是以課文爲引導,幫助學生掌握一些語文規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把握課文重點、難點當然是必要的,但這絕不應該是課堂教學的唯一內容。我們應該有機地結合課文思想感情和讀寫知識,自然而然地引進一些經典名著或優秀時文,“把時代的活水引入課堂”(於漪語),以此爲學生打開一扇扇文化的窗口,進而將學生的閱讀視野由課文引向生活中一切有益的讀物,引向“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社會天地。

2、教學形式要開放

比起過去“時代背景、作者介紹、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等幾大步驟的語文課堂教學,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顯然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許多本來不乏科學性的新的教學形式又逐漸在“語文教改”的包裝下成爲語文課堂教學新的公式化程序,僵化了語文教學。在開放性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也要講究模式,但決不模式化。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課文教材及不同的訓練重點,靈活多變地採用多種教學形式,甚至讓學生也參與教學形式的設計與實踐。共同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如質疑式(其操作程序爲:學生質疑→帶疑閱讀→嘗試討論→小組交流→解疑存疑)討論式(其操作程序爲:出示討論題目→定向學習材料→組織小組討論→開展全班交流)辯論式(其操作程序爲:學習新材料→確定討論題目→分組做準備→兩組展開辯論→辯後師生總結)茶館式(其操作程序爲:課前預習教材→七嘴八舌談見解→教師適當作點評)等等。這樣的閱讀教學課堂一定會充滿勃勃生機。

3、學生思維要開放

語文課應成爲學生思維的自由王國,而不只是教師思想的櫥窗。在這樣的語文課中,對一篇課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應只有教師的聲音,教師更不應該把自己的觀點定於一尊,而應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看法,尊重學生的思考權利和精神自由,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富有創造性的觀點或看法;努力使整個課堂閱讀教學具有一種開放性的學術氛圍,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既有共同的提高也有不同的收穫,這樣的語文課即使結束以後,學生的思想也不會停止,他們的思想仍在繼續展翅飛翔。

4、教師思想要開放

中學語文教師的確不應該僅僅是文章學、修辭學、語言學、考試學的分析家甚至只是教材與教參的熟練操作者,而首先應該是文明的傳播者、思想的啓迪者、人生的導航者——即真正意義上的“高師精神”(法國作家季洛杜語)的體現者。語文教師要融入文化的變革之中,追求先進文化的先進思想。當然,這絕不是要讓語文課又成爲“政治課”,而是要恢復語文課“人文性”的特點。面對教材上的任何一篇課文,教師都應站在人文精神的高度來設計自己的課堂教學。

(二)、把“教”的過程變成“學”的過程

閱讀任何一篇文章,都是讀者根據自己的生活閱歷和主觀意志審視、感受文本內容及思想感情,進而產生聯想或生成新的思想感情的過程。但是在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用自己的教學願望將學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學設計,而忽視了學生自己去領悟和感受的過程。這就是所謂以“教”代“學”。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我們考慮得比較多的是如何“教”,但即使教師的教學思路非常清晰,課堂表達非常清楚,也不過是用教師的思維代替了學生的思維。現在,我們應更多地思考學生如何“學”,即以學生的求知需求爲主線,追求教師和學生面對作品(課文)的平等對話,進而讓讀者(教師和學生)與作者實現心與心的交流。在這種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力求貫穿兩條線索;學生的“學”(感受、質疑、鑽研、討論、聯想、感動等等)和教師的“教”(引導、求疑、交流、爭鳴、釋疑、歸納等等),這兩條線索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情感體驗和人格薰陶交織在一起。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的主導性主要體現在通過對符合學生求知慾望、閱讀心理、知識背景的巧妙引導,讓學生自己感悟作品,引導的線索是學生對課文的'質疑(這是學生主動鑽研的思想火花),圍繞學生所提的問題展開研討,從而把學生的閱讀欣賞引向作品的深處,也引向學生心靈的深處。

課堂是實施新課輪的主陣地,而閱讀教學又是課堂的重頭戲,那麼,作爲一名語文教師該如何來組織閱讀教學呢?接下來結合九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現代文閱讀部分的特點,我想談一談自己的幾點思考:

二、九年級的上冊語文教材現代文閱讀的特點及分析

九年級的上冊語文教材現代文閱讀部分共五個單元,在這些篇目中既有現代名家舊作,又有當代名人新作,外國作品的比例略有提高,課文負載的文化內容比以往要豐富得多,價值取向也更爲開放和開闊,一眼望去,盪漾着斑斕的文化色調,這樣更爲貼近學生的心理需求有助於培養學生興趣。爲了與編者意圖相巧合,切實保證閱讀教學落到實處,我打算從如下兩方面開展工作:

(一)採用單元教學法

單元教學法就是遵循教材的編排體系,把體裁、題材或表達方式等方面基本相同或相似的若干篇課文作爲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教學階段,從整體出發確定教學目標、要求,制定施教方案、課時等等,這樣就變一冊教材幾十個教學目標、要求爲幾個教學目標要求。這樣有利於克服教學中的盲目性、隨意性,加強教學的計劃性和體現教學的階段性,使學生得到較爲系統的知識,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針對九年級語文上冊教學中25篇文章,我是這樣處理的:

1、以單元知識爲綱。

主要通過教師講解,指導學生弄清概念、要點,爲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從客觀上把握知識結構、規律,做好學習課文進行訓練的理論準備,使學生在讀寫聽說訓練中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具有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的能力。學生若能把握不同文體的知識結構,明確每單元的學習目標,掌握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閱讀時就能有的放矢,從而準確把握文本要旨,像在上新課前我針對散文、議論文、戲劇文學的不同特點,幫助學生建立了如下知識體系,並將本冊書一至五單元的主要內容及學習目標展示給學生,讓他們對本冊書有一個感性的整體把握。

知識體系

散文

1、散文的特點:作者對人生、社會、自然的感悟。

2、散文的線索:時間推移、地點轉換、記敘線索、感情線索還有含義深刻的語句貫穿全文。

3、散文的表現形式:借物喻人,以小見大,側面暗示,象徵等藝術表現形式。

4、散文的語言:優美、細膩、親切含義深刻。

5、散文閱讀要求:瞭解分類,明確特點;理清線索,抓住文眼;品味語言,領會意境。

議論文

1、論點的判斷和歸納。

2、論據的判斷與補充,論據的要點,論據與論點與關係。

3、論證的方法與判斷。

4、議論文論證的方式:立論和駁論。

5、議論文的閱讀要求:把握論點,理解論據,分析論證。

戲劇文學

1、戲劇是綜合語言、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成像所構成的舞臺藝術。

2、戲劇文學的重要內容:戲劇衝突和戲劇語言。

3、戲劇衝突的構成:(1)人與人之間的衝突;(2)人與社會間的衝突;(3)人物本身內心矛盾衝突;(4)喜劇性衝突和悲劇性衝突。

4、戲劇語言:人物臺詞和舞臺說明。

語文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11

《秋天的圖畫》是二年級上冊第一組教材的第一篇課文,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通過色彩的搭配,寥寥幾筆,便把豐收的熱鬧情景與人們的喜悅心情描繪出來了.文章語言生動形象,富有童趣,讀起來琅琅上口.

我在教學中抓住"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這個句子引導學生體會感悟秋天的美.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然後閉眼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麼 聽到了什麼 聞到了什麼 學生的腦海中閃現出一幅幅形象的畫面,有的好象看到一盞盞燈籠般的梨子,有的好象嚐到了又大又紅的蘋果的香甜,有的彷彿欣賞到金黃的稻子在廣闊的田野上跳起的優美的舞蹈……那麼,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呢 孩子們的積極性更高了,他們或加動作表演讀,或表情豐富的朗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體會秋天豐收的熱鬧情景與人們喜悅的心情.

"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爲",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可依據語言文字,進行定向引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入課文所創設的境界,藉助語言來感受形象,使其領悟其中的感情.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爲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因爲朗讀既可以規範學生的口語,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只要教師引導恰當,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即使一千個學生便有一千種不同的朗讀方式.我們要用多種方法導"悟",啓發學生看,畫,演,議,說,化靜爲動,化抽象爲具體,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不知不覺中領悟語言文字的美.

語文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12

整節課我預設是採用了迴文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理解“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這句話。“氣魄雄偉”“奇蹟”是什麼意思呢?作者爲什麼這樣說呢?由此展開課文學習,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基本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遠看長城時,引導學生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我是從長城的長度和長城蜿蜒的姿態兩個方面入手,引導學生自主讀文,談收穫,適當時機教師給予補充。如:長城的“長”,有了學生髮現的數字“一萬三千多裏”的說明,我詢問了“山海關”和“嘉峪關”分別在哪個省,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跨越了這麼多省,那會有多長?而從它的“姿態”方面入手時,我在教學中又抓住了一個“龍”字,讓學生自主發散思維去想象。這個環節的教學真正讓學生體會到了長城就像一條氣魄雄偉的長龍,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近看長城時,重在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我通過板畫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構,“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分別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用?這爲學生理解後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築的東西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語文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13

【教材簡析】

《秋天的圖畫》是一幅色彩的圖畫。全文語言優美,行文流暢,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黃、火紅爲主色調,簡單幾筆,便把豐收的熱鬧情景與人們的喜悅心情描繪出來。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作爲低年級閱讀教學的目標,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手段鼓勵學生自主地讀書,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讀中感悟,感悟秋天的美好與帶給人們的喜悅。

【教學目標】

1、認8個生字。

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秋天是個美好的、收穫的、喜慶的季節。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用,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秋天嗎?說說爲什麼喜歡。這麼美麗的秋天,已經有人把它畫下來,現在我們一起去欣賞秋天的圖畫。

板書課題:秋天的圖畫。

(學生齊讀課題)

學生通過描繪自己眼中的秋天,初步感受到秋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教師以此爲切入點,讓學生去欣賞一幅秋天的圖畫,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慾望。

二、觀察圖畫,瞭解圖意

(出示課件、創設情境。)

現在讓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親身來感受秋天的美麗景色。說說從圖上你都看到了什麼?

果樹上接滿了成熟的果實,在果園旁邊是堇色的稻田,稻子艘成熟了,紅紅的是高粱,天上有一羣大雁往南飛。

學生通過觀察圖畫,用自己的語言把看到的景物表達出來,既培養了學生看圖說話的能力,又使學生感到秋天發生的變化。

三、讀課文,認讀生字

1、同學們把課文輕聲地讀以便,要求讀準子音,讀通句子:

誰願意把課文讀給大家聽?

(指名讀課文。)

2、出示卡片認讀生字:

圖 梨 籠 浪 樑 燃 勤 勞

帶拼音讀、去拼音讀、男女生開火車賽讀,並彙報記法。

在認讀生字過程中,學生通過開火車賽讀,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和竟爭意識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四、細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邊聽邊體會秋天的美麗景象。

2、從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練習讀一讀,一會兒讀給大家聽:

⑴ 誰願意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說說你爲什麼喜歡這句話?

⑵ 大屏幕顯示:

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潑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

⑶ 教師範讀、指名讀、齊讀。

⑷ 誰使秋天變得這麼美麗?

(勤勞的人們。)

⑸ 讓我們用讚美的語氣讀最後一句話。

(指名讀,多人。)

看,藍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們排成一個大大的“人”字,好象在說──勤勞的人們畫出秋天的圖畫。

3、正是勤勞的人們用汗水換來了這美麗的季節,豐收的喜慶。讓我們把課文再美美的讀讀吧!

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基本訓練。它即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於增強語感。教學時,我採用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感受語言、感悟課文內容,在整個閱讀過程中,使學生始終保持主動參與的意識,從而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喜愛秋天、讚美秋天,學生髮自內心去讀這篇課文,真是聲情並茂。

五、擴展活動

1、通過學習,你認爲秋天是一個什麼樣的季節?

2、下面同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來表達你對秋天的喜愛、讚美之情。

3、學生活動,如:

製作秋天的禮物:用落葉做書籤,用自己的畫做賀卡,用句子、短詩讚美秋天。

4、展示學生作品,爲學生創設展示自我的機會。

這種形式新穎的擴展活動,學生積極投入,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秋天的情感,抒發他們熱愛生活、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同時,學生的創造力也得到極大的發揮。

六、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麼?

(學生談收穫。)

語文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14

在本次教學中,通過收集關於秋天的詞語、句子、詩,欣賞畫面,品讀詞句,背誦積累,實踐體驗等方法使學生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從而產生對秋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有一些體會:

一、欣賞秋色,育情導學,給孩子一個充滿秋意的課堂。

1.教師引述:老師這兒有幾幅圖畫,同學們想欣賞一下嗎? (《語文園地二》習作要求:畫一幅秋天的圖畫,並把它按一定順序寫下來)

2.教師一一出示有關秋天景色的幾幅圖畫,選一幅圖畫讓學生按一定的順序,用平時積累的詞語來說一說,然後生生評價。

3.同桌相互介紹自己的畫,師生評價。

因爲是學生自己作品,這本身就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再播放舒緩的音樂,學生直接感受秋的情境。我從喚起學生已有生活感受,激起學生情感需要入手,讓學生容易走近文本,願意走近文本,接受美的感染,爲整節課鋪設一個“美”的基調。學生結合平時積累的語言,說一說有關秋的詞語和古詩。

二、走進教材,超越教材,語文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新課改反覆強調:“教師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高明的教師,在於能通過教材上例子,巧妙地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讓學生到廣闊的生活中去學習。在生活中,學生無時無地不在運用語文,學習語文。將課堂與生活相聯繫,用聯繫的.觀念來處理教學,教學必然由單元走向多元,由封閉走向開放,由淺薄走向厚重。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的開放性、選擇性、適應性的特點,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帶着自己的文化積澱,去分析、理解和把握教材。根據學生經驗,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樹立大語文觀、大課堂觀和新教材觀,把語文教學置身於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中,不要隔斷語文教學的生活地聯繫,讓語文迴歸生活,讓語文教材成爲心中的活教材,這就是我對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正確處理教材,開發利用語文課程資源的思考。

三、關注語言積累,爲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

《語文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強調了“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在總目標中又要求在閱讀方面注意“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語文的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的積累的過程,只有積累才能薄發。沒有積累,就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談不上有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當然學不好語文。課標要求“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積累自己喜歡的詞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子,以及在生活中和課外閱讀中獲得的語言材料”。積累語言材料,其實是感性的語言模塊的整體儲存,這些材料儲存於大腦,將成爲學生的終身營養,它們一旦被激活,就會產生綜合效力,極有利於語文素養的提高。

在導入新課時,我首先出示了幾句描寫四季的詩句讓學生猜,再聽一首秋天的歌來引入新課,配上舒緩音樂,問:“能說一說你積累有關秋天的詞句或詩嗎?”“你能用學過的或自己背過的描寫秋天的詩來抒發自己的感受嗎?”學生結合平時積累的語言,說一說有關秋的詞語和古詩。即檢查了學生平時積累情況,又將積累與課堂聯繫起來,融會貫通,也激發了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爲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

四、錦上添花與畫蛇添足,預設與生成。

在導入新課這一環節,我在舒緩的音樂聲中,一一出示秋天的圖畫,學生欣賞作品的同時也走進了文本描述的情景中,學生興致濃厚,效果超出了想像。

課堂需要反思。在遺憾中反思。在遺憾和反思中,帶着新的收穫,讓我們再次走進課堂。

語文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15

課堂教學後,組內老師給我很多誠實地點評,讓我受益頗多:

1、一堂有效的語文課,不只僅在於教給同學某種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過一篇篇凝聚着作家靈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響一個人對世界的感受、考慮和表達方式。本課教學的伊始,我和同學以談話展開,激起同學原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使同學一下子走進了課堂,和老師一起感受秋天的美麗,感受語文的魅力。這種獨具匠心的欲設,是同學學習本課文的起點。值得考慮的是一個有生命力的課堂首先要和同學平等地對話,要讓同學真誠地說話,真誠地表達感情,表達自身內心的真實體驗,使同學的個性知識,體驗被調動起來,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

2、一堂有效的語文課是一堂高質量的.對話課。《語文課程規範》指出:

閱讀是同學、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教學中和同學閱讀感悟,不失時機地組織交流,讓同學把自身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情感的體驗、語言的領悟釋放出來。在老師的激發,點撥下有所感,在同學的啓發下有所悟,在老師有深度的言語提煉中提升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這一堂課中,針對自身的評價語,頗感不滿。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時刻注意自身的評價語,儘量做到語言優美、精練,情感真切,這要求自身要努力提高思想修養,生活的積累和社會閱歷。以李吉林老師的一句話:語不驚人,誓不罷休,作爲自身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