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5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生字、詞語。

2.讀課文,提出自己的問題,再試着把問題分類,選出值得思考的問題並解決。

3.歸納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弱小動物的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歸納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弱小動物的關愛之情。

難點落實提出問題,並帶着問題思考的閱讀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每個人都渴望擁有一個幸福的家,那你能說說家是什麼嗎?學生自由發言。(家是溫馨的港灣,讓我們的心暖和,家是遮風擋雨的港灣,讓我們休息停靠……)教師引入:(出示課件)同學們看,花叢中、陽光下,小動物們在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突然,天空中電閃雷鳴下起了大雨,青鳥、麻雀都回家躲避起來了,小蝴蝶躲到哪裏呢?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探尋蝴蝶的家。

二、自讀課文,認讀生詞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把生字詞勾畫出來多讀幾遍。

2.剛纔同學們讀課文都很認真,我們先來檢查一下生詞。出示第一組詞語:吼叫、震撼、喧嚷、雨幕、黑壓壓、水淋淋。指名讀。齊讀。這些詞中你有不理解的嗎?

3.出示第二組詞語:輕盈、素潔、沾污、柔弱。誰想讀讀這幾個詞?這幾個詞語都是描寫誰的?(蝴蝶)你有不理解的詞嗎?讀了這幾個描寫蝴蝶的詞語,你有什麼感受?

4.同學們還有不理解的詞語嗎?學生自由提出解答。(也未可知、翻轉不定、家雀兒)

5.指名讀課文。

三、再讀文章,提出問題

1.交流所提出的問題是什麼。

2.梳理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下節課學習。

3.整理問題,每小組保留三個問題。

四、帶着問題,初讀課文

1.理解了詞語,我們對課文的理解會有所提高,下面讓我們帶着自己的問題,來讀一讀1、2自然段。

2.請同學們談談你剛纔提的問題解決了沒有。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瞭解了課文中所描述的`內容有強烈的對比效果:雨很大,而蝴蝶卻很弱。這讓作者爲蝴蝶捏了一把汗,產生了着急的情緒。就讓我們下節課接着去探索蝴蝶的家。板書設計:蝴蝶的家我的問題:蝴蝶的家到底在哪裏?作者爲什麼特別在意這個問題?它們的家爲什麼是美麗香甜的嗎?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品讀課文,依據問題,抓住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弱小動物的關愛之情。教學重難點:重點歸納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弱小動物的關愛之情。難點落實提出問題,並帶着問題思考的閱讀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蝴蝶的家》。緊扣上節我們提出的問題讀中解決問題。

二、品讀感悟,理解課文

1.剛纔我們初讀了課文,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嗎?是什麼心情?(作者爲蝴蝶着急、擔心)你們呢?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作者爲蝴蝶着急、擔心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心體會,用筆畫出有關的語句,並寫出自己的感受。

2.學生彙報。

(1)天氣是怎麼難爲蝴蝶的?誰來讀一讀。找學生讀第二句,(出示第二句)此時作者心裏在想什麼呢?誰能讀出作者的這種心情。是啊!此時,天低、雲黑、電閃、雷鳴、風狂、雨驟,讓人聽着心驚,看着害怕。這真是難爲蝴蝶呀?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指名讀,然後再齊讀。

(2)還從哪兒可以看出作者爲蝴蝶着急、擔心?預設:想到這裏,我簡直沒法再想下去了,心裏是那樣着急。從“怎麼禁得起這猛烈的風雨呢”看出作者爲蝴蝶着急、擔心。教師引導學生:爲什麼從這看出爲蝴蝶着急、擔心?作者當時在想什麼?作者剛纔想到了什麼?(它們的身體是那樣輕盈……)由作者想到的你想到了什麼?讓我們讀出蝴蝶的美麗與柔弱。是啊!這樣輕盈、素潔、柔弱的蝴蝶怎麼能不惹人喜愛?怎麼禁得起這猛烈的風雨呢?如果再想下去,作者會想到什麼?這樣美麗柔弱的蝴蝶要經受這樣的打擊,想到這裏,這簡直沒法再想下去了。此時作者是什麼樣的心情?誰能通過你的讀讓我們感受到作者此時的心情。

(3)“蝴蝶的家到底在哪裏呢?我真爲蝴蝶着急了”。這句話在文中兩次出現,“我”因爲什麼爲蝴蝶着急了?(作者找了多次都沒有找到蝴蝶,所以更着急了。)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作者爲蝴蝶找家時的着急心情,勾一勾、讀一讀。通過對讀的方式來理解課文。蝴蝶的家到底在哪裏呢?作者真爲蝴蝶着急了。一次次猜想,又一次次否定,作者一次次爲蝴蝶找家,希望的是什麼?

(4)還從哪可以看出作者爲蝴蝶着急、擔心?

(5)讓我們來讀一讀小女孩的話。 (出示第五自然段)小女孩是怎樣看待蝴蝶有沒有家這個問題的?(三個“一定”)小女孩連續說了三個“一定”,你們想一想,小女孩在說這些話時心裏在想什麼?在這篇文章裏,這僅僅是小女孩的心聲嗎?你能從小女孩的話中體會出作者哪種美好的願小結:讓我們再讀小女孩的話,通過小女孩的話把作者的美好願望表達出來。

三、課外拓展同學們,你們認爲蝴蝶有家嗎?這個美麗而香甜的家會在哪裏呢?張開你想象的翅膀。

教學反思:本課堂在讀準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我先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在品讀中思考並解決問題。學生已能夠運用這種方法學習課文,逐步養成思考的良好習慣。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徐悲鴻勵志學畫》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年輕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爲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勵志勤奮學畫,以優異的成績爲中國人爭光的故事,讚揚了徐悲鴻爲祖國勤學苦練的可貴精神。整篇課文的重點在讀懂徐悲鴻怎樣“勵志學畫”,感悟徐悲鴻勤學苦練的精神。所以在教學時,我圍繞課題中的“勵志”展開,利在緊扣全文的主題。

下面我來談談我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

1.時間把握

一堂課40分鐘,時間是有限的,但要留給學生的是無限的知識,所以這40分鐘怎麼樣有效合理地把握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學時要捨得捨棄一些次要的東西,留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體悟課文重點的部分。一節課應該做到有詳有略,作爲一位老師在課堂上要大膽地捨棄一些次要、無用的知識,讓這樣的課堂更加有效率。如在教學這一課時,之前那個外國學生傲慢無理的話應該略講,只要學生讀出輕視、傲慢的語氣就好了,而重點應該放在之後那個外國學生態度改變後的話以及最後的那句“有眼不識泰山”上面。

2.重在挖掘

語文這門學科重在挖掘,可以大到整篇課文去挖掘,小到從一個字、一個標點上去挖掘。隨着課改的深入,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所以教師應該作爲引導者去引領學生體悟文中的精髓,使學生更深層次地領悟課文重點詞語的意思。從而更能挖掘瞭解人物的內心,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如:在教學徐悲鴻怎樣勵志學畫時,課文是從勤奮學習和生活清苦兩方面來具體講述的。在講到勤奮學習時要體現“每逢節假日”和“一畫就是一整天”這兩個關鍵詞,通過講節假日他還在臨摹畫畫,在這裏就可以問學生:“你們覺得徐悲鴻苦嗎?”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想想到底苦不苦,其實在這裏“苦”和“不苦”都說的通,“苦”在每天勤學苦練,的確很苦;“不苦”是因爲徐悲鴻覺得不苦,他覺得他是在苦中作樂。通過這樣一提問,徐悲鴻的這個人物形象立刻在學生心中樹立起來了,學生立刻就會體會到徐悲鴻的那種勤學苦練的精神。而“一畫就是一整天”也飽含着兩層意思,這點我也沒有引導學生去體會,一層意思是花的時間很多;另外一層意思就是投入的精力多。3.教師語言

教師的`語言是一堂課至關重要的部分,不管是課堂提問語還是評價語言,都是需要深入去推敲的。在課堂上,當我的一個問題問出去後,有時學生表現出來的卻是木訥地看着我,此時我就會問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提問語沒有說好,所以學生聽不懂我的提問呢?所以教師的語言不僅要讓學生,更要讓學生產生興趣,有興趣地舉起小手來回答這個問題。教師提問的難度也應該是由易到難的,容易的問題留給差一點的同學來回答,增加他們的自信心,而難的問題讓好學生來回答,其他同學聆聽的時候也是一個自我體會的過程,接着在重點之處讓學生複述,重要既能反覆鞏固重點之處,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上,我沒有好好做好這一點,完全把機會留給了好同學,忽視了給差同學一個表現的機會。在品位關鍵詞上,應該着重交給學生方法,用特例引導學生去學會學習,引領學生體味關鍵詞。

在以後的教學上,我將及時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在《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的教學中,我用課文中生動鮮明的文字激活學生的思維,以真摯熱烈的情感點化學生的認知,用凝練明白的語言愉悅學生的情操,啓發學生的潛能。

一、抓準切入點,緊扣“中華不振”,整體解讀文本。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其背後的深層原因是因爲“中華不振”。課堂上,我就是抓住這個切入點組織教學的。“中華不振”成了我解構、重組、整合本文的一條主線。

二、抓住“特寫鏡頭”,落實思維、語言、情感價值觀等教學目標。

課文第8自然段是體現“中華不振”的特寫鏡頭,是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和民族自尊心的要點,是語言文字訓練的關鍵點。因此,我把這一段作爲我教學中的一個突破口,引導學生採用多種方式研讀此段,讓學生的心中自然而然地生髮出層層推進的情感。課堂上我指數名學生讀此語段,然後不失時機地加以追問:讀着讀着,三個“可能是”的排比句的引導,學生打開思維的匣子,說得十分動情,學生的憤怒之火已被點燃,朗讀一次比一次好,情感一次比一次強。

三、拓展文本,直面歷史,激發學生對周恩來的熱愛。

課堂上,學生的憤怒之火已被點燃。爲了把學生這種情感引向另一個高度,設置了“如果你是周恩來,那麼你會想些什麼?”接着我創設情境多次讓學生激情朗讀周恩來的回答“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此時此刻,我彷彿覺得在我面前的`都是一個個的少年周恩來,學生已真正把自己融入到文本之中了。最後能以文帶詩,拓展課堂內容,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結束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課的教學,我靜下心來,不斷反思,總體來說,這次教學我嚴格按照“速度速記速寫”的新的課堂模式,從而形成了一個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詞語訓練,提高形象地運用語言的能力。

2.通過綜合性學習,激發學生蒐集整理信息的興趣,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的能力。

二.課前準備

1.蒐集關於鄉村生活的圖片、文字以及自己獨特的感受。

2.實物投影儀。

第一課時 我的發現 日積月累

複習詞語

1.認讀詞語盤點中的詞語。

2.聽寫詞語。

3.同學們,在學習完這組課文後,你們一定有很多新的發現,試着說一說。

我的發現

今天,我們一起來讀幾個句子,看你有什麼發現。(屏幕顯示三個句子)

1.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

2.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把物當作人來寫)

3.組內交流。

4.換一換,將加點部分換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語,再讀一讀,你又會發現什麼?(如:第一句中“舞蹈”換成“擺動”)

5.試一試,說一個或幾個這樣的句子。

日積月累

(屏幕上出現詩句)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體會詩意。

3.背誦詩句。回憶全詩,嘗試背誦。

4.拓展延伸,蒐集整理。

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大家在綜合活動中又蒐集了課外資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穫吧!這節課,我們就再次走進田園,去看看你們對田園生活的學習成果吧!

口頭交流展示

1.小組交流,互說互評。邊說邊展示自己課外學習的成果,如:蒐集的圖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關農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師生共評。評一評誰的收穫大,感受深。

習作

1.精彩回放:

a.讀一讀:上節課整理的好詞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樣運用這些詞句的。

c.寫一寫:你感受最深的內容。

d.用一用:本組課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來展現鄉村生活的表達方法。

2.學生習作:

a.教師啓發思路。

(將自己知道的有關農村的故事講給大家聽;把自己農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繪下來)

b.教師個別指導。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薦代表交流。

e.師生共同評議。

f.獨立進行修改。

3.展示臺:

將自己的習作展示在“學習園地”中,請同學們觀看、評議。

反映自己農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畫面或照片。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普羅米修斯》這篇課文主要從普羅米修斯“拿取火種——遭受懲罰——重獲自由”三方面來寫。在教學中,我重點抓住普羅米修斯所說的話“爲人類造福,有什麼錯,我可以忍受各種痛苦,但決不會承認錯誤,更不會歸還火種!”,讓學生反覆誦讀,從而感受普羅米修斯爲人類拿取火種後所遭受的痛苦,已經普羅米修斯所做出這一切的偉大之處。

課文中普羅米修斯個性鮮明,主要是從他的語言和行動表現出來的,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讀來表現人物的個性,培養學生的語感。在本次教學中,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普羅米修斯的優秀品質。

朗讀指導中,我重點注意到這些句子:“看到人類沒有火的悲慘情景,決心冒着生命危險,到太陽神阿波羅那裏去取火”一句,要讀出普羅米修斯盜火的決心。因爲從一開始,他就已經看到了盜火的後果——冒生命危險,但他還是毅然決定去爲人類盜火。每學習一段文本,都讓學生回到普羅米修斯的語言“爲人類造福,有什麼錯?我可以忍受各種痛苦,但決不會承認錯誤,更不會歸還火種!”中來,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感受他的“堅定”,感受他甘願爲人類犧牲自己的決心。對於“儘管如此,普羅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採用師生接讀的形式感受普羅米修斯的不屈不撓,利用引讀“許多年來,普羅米修斯一直被鎖在那個可怕的懸崖上。”突出普羅米修斯的.所承受的苦難。

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了層層推進的朗讀訓練,讓學生感悟普羅米修斯,幫助學生不斷完善對普羅米修斯的認識,學生的感受十分豐富,真正走進了文本,走進了人物內心。

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最主要的是自己沒有真正投入到課堂中,致使後期學生也不夠投入了。課件的製作不夠精細,有不少失誤。這一節課的內容設計較多,爲怕時間不夠,在讓學生回答問題上,我沒有充分的讓學生髮揮,學生思考的時間很少,有種牽着學生走的感覺。一節課下來,讓我學會了很多,同時也讓我看到了自己存在的許多不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必須繼續努力,豐富自己的內涵,讓自己的課堂精彩一些。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主要講了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裏受洋人欺靈卻無處說理的事情,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爲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在設計時,我圍繞着“中華不振”,由周恩來總理從小立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引出“中華不振”,又由“中華不振”帶出周恩來總理之所以立下這個宏願的原因。

第一節課的時候,我反覆的渲染,突出氣氛,通過三個爲什麼,一次比一次強烈的語氣來突出“中華不振”,然而,到後來卻發現,整個課堂內真正進入課文的只有我一個人,有些同學見我神情激昂還在下面暗自發笑。悲哀。究其原因,課外知識的匱乏,以及教育的斷層讓他們對那個年代的歷史幾乎一無所知,甚至連“中華不振”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我只好無奈的下課了。

課間,我反覆地思考,因爲教材所涉及的時代背景是學生不熟悉的、人物是學生感到陌生的`,學生在理解時存在難度。如果他們不瞭解這一段歷史,不瞭解當時老百姓的生活狀態,不知道老百姓生活在那樣一個水深火熱的年代有苦無處說,有冤無處申,敢怒不敢言,整個課堂沒有形成共同的感情積澱,那這樣的語文課堂就僅停留在對字詞句的表面的淺顯的理解上,並沒有達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與溝通交流。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本課是一篇閱讀課文,在教學過程中,從總體上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

其次,重視朗讀和讀後感受,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感悟過程。在讀這一環節中,因課堂時間的有限性,更多采用學生自己選擇重點語句朗讀體會,重視個人感受的`抒發。

第三,作爲排在本單元最後的略讀課文,我注重發揮其承上啓下的作用。上課時自然地把學生帶到本單元的學習主題中;結束時,又引導學生對整組課文進行簡單回顧,並安排課後練筆,使整個單元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

另外,在本課學習中,我主要引導學生理解文中三次出現“萬年牢”的地方,並聯繫上下文進行理解分析,考慮到文本是略讀課文,所以將此問題確定爲本課重點。在理解過程中,對於前一處“萬年牢”還可體會,而後兩處“萬年牢”的理解上存在一些難度,需要適時點撥,這也許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關。對於孩子來講,這方面的閱歷較淺,也難怪有些困難。在課結束部分,我還蜻蜓點水般地提到對學生個人的啓示和實際指導意義。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本節課我將電子書包引入課堂,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和學生利用平板電腦實現有效互動,完成《趵突泉》一課的學習。

“嫵媚”一詞是文中的重點詞語,但是它的意思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利用電子書包,在學困點推送微視頻,並設計配套的習題檢測,通過即時的數據反饋,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有的.放矢。在文本閱讀時,我首先利用投票的功能讓學生感受同樣是描寫大泉,卻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表達,幫助學生積累了語言,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多樣性;其次通過不同媒體形式展現“冒冒冒”,給了學生文本初讀後更多的選擇性,從文本閱讀→聽泉水聲音再讀課文→觀看視頻→ 再讀課文,感受大泉生命力,從而體會“冒冒冒”運用的精妙。將文本閱讀帶入情境閱讀,幫助學生理解大泉的特點。深入感受文本的精彩。最後,在閱讀小泉段落時,利用圖文結合的方法,通過在平板電腦上畫小泉氣泡形態,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受小泉的可愛、有趣。同時體會作者細緻觀察、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在拓展練筆時,將本節課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之中,通過拍照上傳到班級作品庫,讓每個孩子都有展示的機會,生生互評,提升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課後,推送關於趵突泉的資源包,讓學生多角度理解文章,將課上和課下聯繫起來,實現多維度學習,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和思維。

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平板電腦,電子書包的使用還不太熟練,操作時間佔用了部分課堂時間;在拓展練筆時,對學情掌握不夠,留給練筆的時間過少,導致課堂超時。除此之外,在課堂評價上,教師語言可以再精練一些、讓評價語更具有指向性和目的性。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夠不斷地完善,不斷地進步,讓自己的課堂更精彩。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閱讀與寫作是一貫的,閱讀得其法,閱讀程度提高了,寫作程度沒有不提高的。”在閱讀教學中融進寫作教學的元素,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是近兩年來,我在語文教學中不斷嘗試的新的教育教學模式。

反思《小草》這一節課的教學,我有效地融進了寫作教學的元素,教學過程中,我做到了三個注重:

1.注重句段的積累:首尾段的引導背誦,中間段落的自主背誦。

2.注重修辭的滲透:品讀擬人句,找到其他種修辭手法並做好記錄。

3.注重寫作方法的引用:本課寫作結構鮮明,我引導學生對比讀第一和第六自然段,抓住關鍵詞,體會狀物文章總—分—總的寫作結構,課堂結束之際又拋磚引玉,激勵學生模仿本課寫法,寫一寫《自己眼中植物》。

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這樣一句話,“小學語文最基本的功能是教會學生識字寫字、遣詞造句及作文。其次纔是‘文以載道’的'功能。”在《小草》這一課的教學中,我還特別注意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懷着對小草的熱愛來讀!”“把自己對小草的情讀出來!”我用自己的激情點燃了學生的激情,學生不僅在朗讀中理解了詩句,積累了句段,還在朗讀中把小草讀活了,讀出了對小草深深的情。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風箏》一課講的是作者兒童時代和小夥伴一起放風箏的事情,文中寫了做風箏、放風箏的快樂,也寫了因風箏丟失焦急失望的心情,而最後又燃起一絲希望。課文充分展現了兒童時代的天真、快樂,也展現了兒童內心對幸福的嚮往和追求。

教學中我主要應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首先,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在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在讀中去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的敘述順序。在學生說課文敘述順序時,我沒有一味要求學生對課文做高度概括,也沒有要求語言必須精練,而是充分重視學生的表達慾望,允許他們用自己的話、憑自己讀後的印象將課文的內容按敘述順序講述下來,當然,也鼓勵概括能力強的同學能用簡潔的語言理清作者的敘述順序。我主要抓住以下幾方面展開教學的:

1、環節清晰,層次分明

抓住孩子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事件發展線,感受他們的心情由激動到快活,再到着急,最後又燃起一絲希望的不斷變化的心情。

2、指導朗讀,感悟心情

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指導,用學生的讀,表現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斷變化。

(1)師:“想一想孩子們做風箏時會是怎樣的心情”。

生:“激動的,高興的,興奮的”。

師:“那就請你讀出小夥伴做風箏時的激動。”

(2)“又扁又輕的羽毛飛起來一定是又輕又快地,請你輕快地讀讀孩子們放風箏這一段。”

(3)教師範讀放風箏一段,請學生模仿,進一步讀出孩子們的快活。

(4)師:“村裏人看見了,會怎樣地說呢”?

抓住語言的空白點,讓學生談出自己的想法,然後羨慕地,高興地,激動地讀好——“放得這麼高!”

3,品詞品句,積累語言

中年級段的閱讀教學有別於低年級段,而更加關注對關鍵詞語和關鍵句子的'理解,感悟。本節課,抓住幾個關鍵詞語,在幫助學生體會心情變化的同時,積累了語言,且教學形式比較豐富。如:

(1)換詞法

在理解“精心”一詞時,採用換詞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精心就是用心,認真,仔細,一心一意的意思,足以見得孩子們在做風箏時的認真樣。

(2)查字典

在理解“憧憬”一詞時,採用查字典的方法,瞭解憧憬就是嚮往的意思。

(3)由字面入手,聯繫生活

在理解“翩翩飛舞”一詞時,提出“翩”字,瞭解字形,翩的左邊是扁,右邊是羽,“扁扁的羽毛飄起來會是什麼樣”學生回答“又輕又快地”。再聯繫生活實際,“生活中我們用翩翩飛舞形容什麼”學生答“蝴蝶在花園裏飛舞”,“花瓣裏開花托時”,“樹葉離開樹枝時”,“蒲公英的種子離開媽媽時”……“在孩子們眼中這什麼都不像的風箏就好比是五彩斑斕的蝴蝶在翩翩飛舞,他們的心情也快活地飛揚起來了,請你輕快地讀讀這一段。”

(4)解字再解詞

在理解“千呼萬喚”“大驚失色”時,逐字理解意思,再整體解釋詞義。

4、閱讀賞析,爲寫鋪墊

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平等的對話,在不經意間爲學生的習作作了鋪墊,如:關於心情的詞語,四個字的詞語等等。

5、抄寫好句,落在實處

課近尾聲,請學生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也爲學生的習作作了準備。

6、課中的遺憾

(1)千呼萬喚:千和萬是虛數,不是真正了呼喊了一千遍和一萬遍,這一點應該滲透給學生。

(2)教師的朗讀必須有示範作用,讓學生有的學,能讀出指導前後的變化。

(3)最後一個問題“作者在寫作時是會感到遺憾,還是會感到幸福呢”遺憾——爲自己失去了快樂的童年而遺憾;幸福——爲自己擁有快樂,美好的童年而幸福。兩個答案沒有對錯之分,教師太刻意引導學生了,應該讓學生儘量說出自己的想法。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最滿意的:

1、閱讀時,如能把文章所描寫的畫面再現在腦海裏,就能夠幫助我們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可提高閱讀能力和想象能力。如在教學文中第二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圖文結合,並想象課文所描寫的畫面,使畫面更豐富,彷彿身臨其境,真的來到了山上,看到了那美麗、神奇的五彩池,從而欣賞到了形狀多樣、大小不一、顏色美麗的五彩池,體會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麗。這樣,也就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感覺語言美,積累語言。本文篇幅短,卻把五彩池的美麗、神奇形象地再現出來。特別是作者來到山上,看到了五彩池的形狀多樣、大小不一、美麗神奇寫得更是形象,讓人彷彿身臨其境,欣賞這美麗的五彩池。背誦是積累的.好方法,所以在教學中,我建議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摘抄下來,並熟讀成誦,從中體會比喻、擬人手法的好處,個面積累語言。

不滿意的:

在教學中,由於時間的關係,沒有注意到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如果在教學中能讓學生把自己觀察到的或課文描寫的五彩池的美麗,自已畫一畫,相信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弘揚個性,豐富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

困難與障礙:

因本校的教學條件有限,假如這一堂課能用上多媒體進行教學的話,我相信教學效果會更好。學生若能看到多媒體操作下的五彩池,會更深刻地理解課文,感覺到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蘇教四下習作4是要求針對某一話題發表看法——生活中經常會發生一些值得我們關注的事情。請圍繞最近發生的這類事情,相互間談談看法,再寫下來。

教學目標

1、發現生活中值得關注的事;學會傾聽他人的話語,學會到生活中尋找寫作材料。

2、思考值得我們關注的事。用一顆愛的心,表達自己真實的心聲;

3、把自己所聽到的描述下來。

4、知道有詳有略的記敘一次班級討論會的經過。寫好人物對話片段,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教學重點

1.學會有詳有略地寫作方法,注意寫好人物對話,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2.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事,做個有心人。

這次習作,話題的選擇很重要。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有爭議的熱點問題、具有普遍性現實性的現象纔會讓學生有話可講,有理可據。以前我引導學生就“霧霾”展開討論,從四個方面入手:霧霾是什麼?霧霾形成的原因。霧霾對身體的危害,我們該如何預防霧霾。但總覺得不痛不癢。這次上習作4課前的晨會在表揚劉睿哲同學在春遊時撿到20元交公的好事時,有同學反映小S同學撿到60元卻偷偷花了的事實,我靈機一動,就此事確立討論話題“撿到錢自己花,該不該?”課上在激烈的辯論中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增強了。再輔以寫作方法,學生寫得都得心應手,解決了一直困擾的寫作難題。

附:

學生習作一

撿到財物不能佔爲己有

20××年4月13日,一場原本美好的春遊,被攪亂了,因爲兩位同學的不誠實——他們撿到了60元,自己花掉了。一時間“撿錢”成了我們班人人都關注的話題。爲此,老師在班裏舉行了一次討論會,要大家談談對撿錢自己花了的看法。

討論會開始了,同學們各抒己見:有的同學認爲撿到錢不能佔爲己有,要交公;有的同學覺得撿到的錢不花白不花;有的同學提出錢要還但聯繫不到失主怎麼辦?有的對失主表示了同情,萬一撿到的錢要付用醫藥費的呢……

徐慧妮斬釘截鐵地說:“撿到了錢一定要交公,誠實善良是做人的根本。”

王欣儀推了推眼鏡說:“如果找不到失主,也可放到失物招領處呀!”郭子舒連比帶畫:“失主該多着急啊!萬一那錢是別人用來交醫藥費的呢?你竟然把錢用了,你就是見錢眼開!”

汝老師來了一句:“你倆上次撿到一元錢交給了我,爲什麼這次六十元錢就沒有呢?數額大了,就抵不住誘惑了嗎?”

“別人的東西不能據爲己有。就算撿到了也不能貪財!這次春遊中趙佳琦的手機丟了,但有拾金不昧的好心人放到了售票口。你們撿到的錢也可以交給老師啊!”陶淳像大人一樣說得語重心長。

............

汝老師說:“古有‘路不拾遺’的好風尚,我們要拾金不昧,做個品德高尚的人,這樣社會風氣會越來越好。”

學生習作二

60元?!

今天春遊時,發生了一件大“新聞”------某同學在wc門口撿到60元,私自花掉了。爲了養成同學們拾金不昧的好品質,班主任汝老師藉此機會展開了一場討論會。整個討論會上基本分爲兩種:一種是甲方的觀點,認爲撿到的錢應該立馬交給老師或警察。第二種是乙方的觀點,認爲撿到的錢歸自己,自己想怎麼花就怎麼花。甲方的A同學對乙方的B同學的這種行爲表示強烈反對,並說道:“如果撿到了錢不歸還,是違背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但乙方的c同學卻撇撇嘴說:“不偷不搶不騙,‘天上落下,地上撿着’不撿白不撿,撿到60元交給老師和警察太可惜了。”對此,甲方的D同學義正辭嚴迴應道:“如果你丟了60元,你會怎樣?從小就貪小,長大會怎樣?”瞬間,全場死一樣的寂靜,但緊接着卻是雷鳴般的掌聲,這不僅僅是對D同學的敬佩,也不是對甲方的敬佩,而是對中華民族美德的一種敬佩。錢,固然重要,但守住自己的底線更爲重要!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講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的,啓發人們留心細緻地觀察周圍的事物。瞭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是閱讀本課的難點。課文圍繞爬山虎的腳把意思說得十分清楚,這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個特點。

結合本課的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饒有興趣的說、演、畫、議,來代替教師單一講的形式,在藝術的薰陶下激發學生興趣,在兼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感悟的效果。

首先,在閱讀教學開始時,提問:關於爬山虎的腳,你們想知道什麼?這樣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其次,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於是,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通過解讀文本,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爬山虎的葉子,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我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和孩子們一起表演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最後議論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過討論,學生不但理解了“一腳一腳”的意思,而且還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進一步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緻。

本課的不足:

一是沒有找到爬山虎,只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看,不夠直觀。如果提前讓學生觀察,尋找到爬山虎,效果會更好些。

二是引導學生在今後的生活中如何細緻觀察還不夠,需要引導學生們也要做個有心人,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2

一、教材簡析: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這篇課文細緻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課文的重點部分是3至5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莖上的卷鬚比作“腳”,非常生動地描寫了爬山虎的“腳”的樣子,以及它是怎樣向上攀爬的。通過讀文可以體會到,作者對爬山虎的觀察細緻入微,而且是連續觀察了很長時間。 本文教學重難點是通過對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的特點,並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的。

在講之前,我要求學生到學校操場去觀察爬山虎,並寫了觀察日記《我觀察到的爬山虎》。學生對爬山虎有了初步的瞭解。學生對爬山虎的腳有了感性認識。

二、評價:

激趣導入採用猜謎語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回答問題的主動性較高。導思釋疑教學方法的使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疑問,教師引導學生將問題一一解決,這三個問題恰恰是文章的中心問題,也是需要學生掌握的重難點。將課文重點段的背誦訓練穿插於教學過程當中,不但鍛鍊了學生的記憶力,也培養了學生積累語言的能力。

本次公開課的缺點也不少:比如在學生提出爬山虎的腳是小圓片的時候,與教師的預設爬山虎的腳是六七根細絲,相矛盾。教師此時缺乏教學機智,處理比較粗糙,在此處浪費了不少時間。

分析原因如下:

備課的時候,我會把要講的每一句話都計入教案當中,然後把它們背過。在講之前我會反覆多遍地去背誦,恐怕漏掉其中的一句話。我相當關注每一張幻燈片中的細節,慎密地思考其中的過渡語。雖然講課之前,我已經把課文內容爛熟於心,並且把教案在心中默唸了許多遍了。但我仍然相當緊張,恐怕課堂上學生不能配合,或者不按照我的思路來回答問題。果然,在講課的過程中學生所回答的與我設計的許多方面大相徑庭,這些課堂生成的答案讓

我不知所措,於是開始緊張起來,不知道該如何引導學生,思路也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所打亂,於是整堂課出現“東一榔頭西一棒的”傾向,讓學生們聽不懂,也讓聽課的老師不知所云。課下領導和老師們給我評課的時候,找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這源於備課的拘泥於細節的完善而忽略了大的框架。課堂學生的生成是教師無法預測的,但是教師對所教內容的具體框架結構要做到心中有數,當學生的回答偏離主題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將學生引導到這個大環節中。關鍵是自己的備課,其中大的環節要清晰,無論學生如何變,萬變不離其宗。當胸有成竹地瞭解了講解中的關鍵問題的時候,那麼細節就可以隨意填充了。不論在課下想象的學生回答是如何變化多端的,當堂出現的問題一定是與你的預設有出入的,所以一方面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回答,另一方面還不要被學生的回答所束縛。

將來改進的措施:

1、始終不渝地鑽研教材,創新教學方法,針對本班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法。

2、多聽課,多學習,容百家之長補己之短。

3、調節好自己的心理,在放鬆快樂的心理下教學,不要過度緊張。

4、備課不要過於精細,免得束縛自己的思路。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堅持寫反思是我們老師教學能力增長必不可少的途徑之一,也是教師專業化成長道路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對教師來說,永遠都沒有完美的教學,只有不斷完善的教學,所以我們老師在平時教學前、教學後,都應該多觀察,多想、多思,使自己不斷進步。

教學前反思

在教學本課時,老師的集體備課就給了我很深的思考。在教案設計初,我經過反覆考慮,借鑑很多教學設計,最後決定拋棄傳統的以“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爲主線來設計的教學,而是從整體入手,抓住“誠實與信任”這條主線,以此爲切入點,讓孩子在課文中找出表現“我”誠實與信任的句子,從而突出主題,完成教學。

針對我的這種教學設計,有老師就提出,四年級的孩子是否有能力自主找全答案,如果不然,這節課就很容易上失敗。其實這位老師的擔心也不無道理,因爲就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是一個打基礎的過度階段,許多孩子的語文綜合能力還在提升中,所以孩子不一定能自主找或找得全面。

但是在這裏,我想談談自己的觀點,正是爲了幫助孩子的語文綜合能力快速提升,所以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更要注重加強孩子這方面能力的培養。 我發覺在平時的測試中,學生在閱讀理解題的失分特別嚴重,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找不到完整答案,這不但說明孩子平時的閱讀量不夠,更重要的是說明老師在這方面的訓練也不足,所以導致孩子不會全面思考問題,理解能力薄弱。因此在本課中,我故意設計爲這種教學,讓孩子合作探究,主動去找表現“誠實與信任”的句子,當然老師要加以很好地引導,相信孩子在課堂上會帶給我們驚喜的。即使孩子找不完整,特別是不明顯的地方,這也是情有可原的,只要我們老師給以足夠的耐心,慢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去學習,相信孩子的語文綜合能力一定會慢慢提高。

教學後反思

上完課後,我立即對自己的這節課進行了反思。對於課前設計的把握主線,突出主題的教學設計基本達到了;而且也做到了把自主權交到學生手中,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最後也實現了在教學中慢慢培養孩子綜合能力的初衷。雖如此,但在實際教學中,也有不少的遺憾和缺漏:

1.教學時,各環節之間銜接不夠緊湊,雖然主線把握住了,但在學生找到不同句子進行講解時,分得太清,反而把文章切開了,沒有形成團,所以給人很零碎的感覺。同時在複習導入時,比預期的時間多了一些,所以在後面表演“我”與“小紅車主”對話時,爲了最後有時間去拓展昇華,所以完成得較匆忙,沒有讓學生盡情地發揮,使環節銜接時有點脫節,這讓我這節課教學時有點遺憾。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總結出切不可一層不變照着課前預設,也要靈活機動地做些處理,因爲課堂當中的萬事萬物都是活的,就看你“活”的'是否科學,只要“活”得恰到好處就行了。

2.衡量一節課是否成功的標準,不是我們老師說了算的,而是讓學生的收穫來說話。如果時間能夠寬容我,我應該坐下來,聽聽學生在這節課中有什麼收穫、感想:他們學得快樂嗎?喜歡老師的教學風格、教學語言嗎?現代的學生應如何做一個誠實的人?……“學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學生所具有的智慧是我們老師所想象不到的,他們纔是課堂的主人,因此只有從他們身上去尋找我們想要的答案!

每一次反思都是一次自我洗煉的過程,一個個問題在反思中越思越清晰,越寫越明白,我們老師只有不斷反思,才能不斷進步,不斷成長,讓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增長。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在教《普羅米修斯》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我先讓同學們劃出課文中有哪幾個神,再分別說出他們做了哪些事。把這些人和事連起來就知道了課文的大意。這就是先把課文讀薄。把文章的輪廓通過多媒體顯示給同學們,“這樣的文章你們喜歡嗎?”“不喜歡。”“爲什麼?”“不具體。”“不生動。”“不完整。”“不感人。”“對。我們都喜歡讀具體、生動、完整、感人的故事。下面我們就細讀課文,找感人之處。”引導學生解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概內容。在預習中沒能夠提醒學生查找有關他們的資料,瞭解他們的故事,在教學中我也沒能對這幾位古希臘神進行一一介紹,使孩子對他們一無所知。只有進一步瞭解他們的背景,才爲更好的理解課文進行鋪墊。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細讀文本,瞭解背景,才能真正引導孩子體會文章所表達的真正含義。

接着引導學生由課文內容想象畫面。由課文1、2自然段讓同學們讀後想想:人間沒有火和有火是什麼樣的畫面。孩子們展開豐富的想想。沒有火人們吃生肉、生菜,沒有溫暖和光明,甚至生活在黑暗中會受到野獸的傷害。有了火,人們可以圍着火燒烤野味,大家能快樂、幸福、健康的過日子。當然了,這些想象的畫面都是在讀中感受到的,鼓勵學生帶着感受去讀、去體會、去想象。

普羅米修斯的愛給人間帶來了光明和幸福。自己卻遭遇不幸。引導學生再讀“普羅米修斯雙腳戴着鐵環被死死地鎖在高高的懸崖上--------”這兩個自然段。讓孩子們認真地讀起來,並把自己的感情帶進去去讀,希望在讀中孩子們能看到了渴了沒法喝、餓了沒法吃、困了沒法睡、累了沒法休息的普羅米修斯。更殘忍的是那兇惡的鷲鷹,天天啄食他的肝臟。但在這環節中,我處理的不夠到位,沒能用生動的語言激發出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使學生讀得也是生硬無力,感情枯澀,沒能達預設的目的。

爲了讓同學們感受普羅米修斯遭受的酷刑,爲了讓同學們感受宙斯的兇殘,用摳詞換詞的'方法讓同學們去區別感受。面對殘暴的宙斯,讓同學們對宙斯說幾句話。“宙斯你身爲衆神領袖,你不應該懲罰普羅米修斯,你太狠心了。你應向普羅米修斯學習,造福人類。”但在這環節中我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課文的背景,宙斯是衆神的領袖,面對普羅米修斯爲人類造福的行爲,他卻不給予支持,反而用酷刑來懲罰普羅米修斯,難道宙斯真的那麼狠心嗎?難道他真的那麼憎恨人類嗎?難道他真的那麼自私嗎?這是爲什麼呢?沒有針對此問題這是細緻挖掘,使學生的印象中形成了宙斯的殘酷無情,而宙斯真是如此殘酷無情的神嗎?

最後,讓孩子們體會到了這是一個愛的神話,體會到了普羅米修斯博大的愛。向學生提出“假如大力神沒有來拯救普羅米修斯,他還有獲救的希望嗎?”“有。因爲他的愛會感動很多人,即使大力神不來救他,也會有其他人來救他。”是啊,其實救他的正是他自己。是他的愛感動了別人。這就是愛的力量。法國彭沙爾說,愛別人,也被別人愛,這就是一切,這就是宇宙的法則。

通過聽專家李玉龍老師的《小馬過河》一課,以及李老師針對我的課堂進行剖析,使我深深地認識到自己的課堂還有諸多問題。首先缺乏對文本的細讀,對背景的瞭解,只有細讀文本,瞭解背景才能真正去解決文本的核心問題;課前雖有預習本,但卻沒能讓它真正發揮其作用,要注意學生在課前預習時所提出的問題,到本課結束時一定要了解一下學生還有哪些問題沒能在課堂中解決;在教學過程中僅僅注重了師生間的對話,而忽略了生生間的對話,只有學會放手,讓學生與學生交流,那樣才能碰撞出更多的精彩;同時,課堂與學生的對話要達到多個回合,才能深入到挖掘文本,今後的課堂教學要向李老師所言,“要想給學生精彩的課堂,就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課堂表現的機會,那樣你的課堂不精彩纔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