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1

我在教學《凡卡》一文時,爲了使學生能更好地瞭解凡卡的悲慘遭遇,激起他們對凡卡的同情和對當時黑暗社會的痛恨。除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外,我還引導學生將課文的插圖與相關內容聯繫起來。通過對比,發現矛盾,產生疑問,然後討論解決,這樣做對深入理解文章中心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凡卡》一文的插圖主要描繪了在聖誕節前夜,凡卡等老闆,老闆娘和幾個夥計到教堂做禮拜之時,在鞋店偷偷給爺爺寫信的情景。在凡卡的身後,是一個高大的鞋架,架子上擺滿了各種楦頭和皮靴……而文章的第十自然段中卻有這樣一句話:“我原想跑回我們村子去,可是我沒有鞋,又怕冷……”

當學到這段內容時,與插圖對照,學生很快就產生了疑問:爲什麼鞋店有那麼多鞋,而凡卡卻說沒鞋穿呢?圍繞這個問題,學生展開了討論。有的說:“鞋是賣錢的,他那樣穿,哪能買得起,只有有錢人才能穿上鞋”;有的說:“課文中莫斯科是個大城市,房子會是老爺們的,自然,鞋店也是有錢人光臨的地方”……接着我又問:“當老闆看到大冷天凡卡不穿鞋時,爲什麼不送他雙鞋穿呢?”經過討論,學生很快就明白了,那些有錢人是不會可憐、同情、幫助窮孩子的,有的只是對他們兇殘的虐待,可見這個社會是多麼的黑暗。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2

我是一名從事中小學語文教學將近30年的老教師。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的看法是:語文作業的佈置應當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爲目的,根據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因人而異,機械重複的作業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反而可能造成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厭煩,久而久之,喪失學習興趣,甚至導致學習成績退步。

過去,我非常信奉“學而時習之”、“字要寫,拳要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等思想,佈置作業時,一味地強調“多練”,主張“多多亦善”,相同的練習至少要做三四回,同一個生字新詞至少要抄五六遍。學生反感,經常在日記中發牢騷,而我則常常在學生日記批閱中,指責他們缺乏刻苦勤奮的學習精神。

而實際結果是:學生越來越把語文作業當作是一種老師強加的機械勞動,不勝其煩;不少學生對語文學習越來越不感興趣,功夫花了,學習成績卻毫無起色。

事實給了我深刻的教訓,也使我開始認真反思自己的做法。隨着新課程教學改革理念的不斷深入,我逐步摒棄了以前那種陳舊的教學觀念。對學生的語文作業佈置也越來越注意講究科學性、實效性。

不搞“一刀切”,因人而異。譬如家庭作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或寫日記、或寫作文片段、或摘錄課外讀物中的優美詞句、或練習書法寫字、或看有益的課外書。作業不再拘泥於只是動筆,可以看有益的課外讀物、可以走進大自然、參加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區服務,從生活中、實踐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增長才幹。這樣的作業,學生有興趣,學習有效果,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空前提高。學生再也不會把作業當作一種沉重的“負擔”了。

現在,有許多學生這樣對我說:“老師,不知爲什麼,我現在最喜歡的學科就是語文了。”有時,我去代其他學科因公外出老師的課,一走進教室,往往就會響起熱烈的掌聲。我問他們爲什麼,學生們回答:“老師,我們喜歡聽你的課!”聽到這話,我的心裏確實有一種說不出的欣慰,因爲我覺得,這就是學生對老師教學最好的鼓勵和肯定吧!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3

《大作家的小老師》這篇課文重在讓學生感受大作家蕭伯納知錯就改、嚴於律己的可貴品質。在教學這篇課文時,以學生自學爲主,引導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讓學生自己質疑、探究、感悟。

  一、設疑導學自探究

這節課設計了三個有啓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大作家的小老師》一文,課題很吸引人,老師問一句:“讀了課題,你有哪些問題?”不但可以簡潔地過渡到課文的學習,而且能激起學生主動閱讀課文、探究問題的興趣。接着,通過插圖、文字、課外資料等途徑解決學生提出“大作家”和“小老師”的問題,這是一次較爲深入的與文本對話。此處,老師第二次設疑:“可是,這樣一個可愛的小姑娘說的一句話卻讓蕭伯納‘爲之一震’”。根據‘爲之一震’,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引導學生根據關鍵詞提問,從而巧妙地提出了理解蕭伯納性格特點的難點。學完全文後,老師又通過第二個問題“文中的蕭伯納和小姑娘,你喜歡誰?爲什麼?”引導學生再次回到文本,又跳出文本,客觀地評價文中人物,從他的身上獲得啓示。三個大問題的設計牽動了全文的脈絡。根據課題,關鍵詞提問,本節課教給了學生質疑的方法。

  二、合力攻關顯成效

教學中解決學生提出的爲什麼會“爲之一震”?及從“爲之一震”中體會到什麼?是難點,小組集體的智慧此時便可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小組成員間思維火花的碰撞,學生對人物的品質便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難題便迎刃而解了。

  三、以演帶讀助感悟

三年級的課堂上,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仍然發揮着重要的作用。課上,老師在學生小組討論如何讀好這段話的基礎上,讓學生配上動作,分角色朗讀。學生表演讀這段話,也在體驗着文中人物的感受,讀好這段話的同時也能更好地體會蕭伯納的優秀品質,感受到小姑娘的人格力量。

總之,這節課我們重在引導學生充分地閱讀課文,提出問題,並運用多種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探究問題,達到自己釋疑的目的。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4

這是一節一年級的語文課,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把重點放在識字和朗讀上。識字,先由學生自主認字,自己想辦法記字,再由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指導,讓學生有學習主人的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朗讀,多種方法練讀,以讀帶講,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領悟,感受到小燕子的進步,學習通過仔細觀察去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整個設計重視語言的實際運用,由扶到放,讓學生模仿課文進行語言遷移運用,從而完成了由書本語言到自我語言的讀書內化的過程。這節課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好引導者,我在教學時,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過程,給學生創設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想學的願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當老師,以師生角色的互換來激發學習的興趣,培植信心,鼓勵學生自主閱讀,相互評議,逐步培養學生對課文的感受能力,從而讓語文教學成爲師生,生生平等對話的過程。

二、語文學習不僅要理解,還要會運用。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模仿課文進行口語訓練,在不知不覺中幫助學生構建語言模式。

三、學寫生字時,我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探究,不僅動口動手,更動腦,才能真正做到“字字入心”。

四、以讀爲主,通過自由讀,同桌合作讀,指名讀,範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在讀中熟悉課文,理解課文,在讀中領悟,培養學生喜歡閱讀,敢於閱讀,樂於閱讀的習慣。

五、在語言積累的過程我不僅注重在課內積累,還鼓勵在課外積累,只有這樣才能全方位地積澱語感經驗。語文教學中,口語訓練尤爲重要。我又換上另外兩種蔬菜,說說燕子媽媽好小燕子會怎麼問,怎麼說,這樣我就創設了一個語言遷移運用的機會,不但讓學生產生新奇感,而且運用了所學的語言,完成了讀書內化的重要過程。

六、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的,課內外相結合的,教學中我通過實踐活動,能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擴大知識面,學生的各種能力會不斷的提高。

七、在教學時,有時我對學生的追問還不夠,有時我說話還不夠準確,以後我會繼續努力改正。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5

  一目前的現狀:

近年來,關於語文教學中教師講得過多、學生讀得太少的呼聲較多。語文教學本身是爲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一個人的語文素質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人的語文積累,如何積累?主要還是讀書,尤其是要誦讀。衆所周知,誦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但是在我們的教學中,誦讀教學的地位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其作用也未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太多,分析得太細,忽略了誦讀,課堂上誦讀的頻率很低,朗讀沒有情感,粗略的讀課文。大多數學生課堂內外都習慣了默讀或略讀等其他閱讀方式,長期的不出聲的讀書使學生的情思無法投入,最終學習語文的興趣難以形成,學生把誦讀看成是一種累贅,一種負擔,生怕感情投入了會遭到別人的嘲笑。久而久之,誦讀這一閱讀方式便被遺忘了。學生誦讀的熱情受到壓抑,天性被扼殺,學習語文的興趣受到了抑制。如果有了誦讀這個閱讀習慣之後,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成了一個充滿熱情的、獨立的、反思的閱讀主體,就會多了許多自我發現、自我充實的閱讀機會。

誦讀教學漸漸被淡化,閱讀過程被簡化,不進行有效的誦讀訓練,學生對優美語言的口頭感知能力就低了,口頭表達能力很難提高,寫作能力更難提高。只有當進行了有感情的誦讀之後,學生的頭腦裏纔會有豐富的、鮮活的語言和事理材料,才能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試想一下,思維枯竭,寫出的東西肯定乾巴巴、空洞洞。

基於誦讀教學令人堪憂的現狀,爲使語文教學中誦讀教學的地位和作用落到實處,現就此進行實施方案設計。

  二本方案選題的意義:

本方案力求對當前加強誦讀教學提出一定的方法,爲誦讀教學健康、良性的發展提出具體的方案。旨在實現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第一:誦讀教學的加強,有助於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愛國主義情感。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學生尋找語言文字所表達出來的思想、情感、意志,體味其中的精神內涵,怡情養性,增長見識。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語言是文化的根。誦讀是吸收這種“民族之根”營養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誦讀教學實施得到位,質量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均能得到有效的培養。

第二,通過加強誦讀教學,提高學生靈敏的、高層次的語感,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漢語音樂性強,便於誦讀,名篇佳句朗朗上口,虛詞、實詞都有表達語氣的作用。,俗語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也只有通過誦讀,才能提高對語言的感悟力,心、眼、口、耳並用,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和理法都能爲自己所用,達到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在不斷誦讀的過程中逐漸增強,感悟到文字的魅力,展現了語言的生命力,語言文字流淌到學生的心中,哺育學生健康成長,提高學生素質。

第三,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多積累的基礎之上,達到由量到質的成功轉變,從而提高語言能力和寫作能力。語文是一種素養,也是一種修養。大量的誦讀,大量的積累,耳濡目染之下,語言的能力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寫作能力也會提高。

誦讀面越廣,量越大,知識積累的層次就越高,沒有感性的積累就沒有理性的提高,沒有量的積累就不能實現質的飛躍。智力的發展有賴於記憶的發展,大量的誦讀積累之後,語文素養在日積月累的情況下,會有新的發展面貌。

  三、本設計方案的主要內容,主要思路和重要觀念

首先,從語文教材入手,精選誦讀內容,增加背誦的容量。課本要精選文質兼美的文章作爲學生誦讀的內容,或語言優美,琅琅上口的文章,或形象生動,動人心絃的文章,或哲理深刻,發人深思的文章。通過注意從整體上體味不同語境中如何運用語言,從具體的語言材料中領悟運用規律,放寬眼界,最終解決學生誦讀的內容脫離社會生活和社會實際的問題。

第二,從教師入手,加強教師的誦讀示範,強化誦讀的指導和督促。聆聽出色的誦讀,猶如聽一首優美的歌曲,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過硬的誦讀基本功,有熟練的朗讀技巧,傳授給學生一定的朗讀知識和朗讀技巧,教師的誦讀示範對學生影響很大。聲情並茂的誦讀能給學生一種強烈的美感享受,幫助學生直觀地感知課文,激發學生的誦讀的慾望。從這個角度入手,解決在誦讀教學中缺乏科學的指導,缺乏系統有序,不合乎教學規律的問題。

第三,從學生入手,通過誦讀教學,張揚學生的個性發展,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興趣廣泛,思想活躍、敏感,喜歡進行豐富的奇特的幻想,喜歡別出新裁,標新立異,他們在許多方面都表現出強烈的創造慾望。爲加強誦讀教學,我們可以對他們加強口頭訓練,開展多樣化的語文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多鼓勵學生加強誦讀訓練,在多樣化語文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不斷鍛鍊學生的語言能力,調動學生對誦讀的興趣。這樣就能解決誦讀教學中學生積極性不高的問題。

第四,我們還要引導學生廣泛接觸社會,向生活學習語文。目前語文學習提倡大語文教育,大語文教育的外延涉及到讀書、看報,看電影、電視,聽歌曲、賞音樂,甚至茶餘飯後、道聽途說、標語廣告都包括在內,我們提倡學習生活中的規範漢語,多讀、多記範的精當的書面語言,通過誦讀準確、生動、鮮明的精彩詩文,並把這些語言材料消化成自己的語言,從讀入手,帶動說寫,養成用規範語言進行思維和表達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