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紙的發明》教學反思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紙的發明》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紙的發明》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紙的發明》教學反思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紙的發明》教學反思1

造紙術發明以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簡都比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閱讀奏章,就要整整一車;絹帛雖然輕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貴,也不適於書寫。到了漢代,由於西漢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甲骨和竹簡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了,從而促使了書寫工具的改進——紙被髮明出來了。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對中國歷史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瞭解紙的發明過程及歷史意義。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引導學生學習《紙的發明》時,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自主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遇到疑難,小組合作、探究,自行解決問題。這樣,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

2.在學生反覆研讀課文,並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引導學生深入把握作者紙的發明過程進行討論;由於課前學生對課文進行了反覆的誦讀,所以,學生對文章內容理解的非常透徹,這讓我看到了學生的巨大潛能。

3.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重點詞句“學富五車”的意思。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領悟本文的中心思想。原來的問題過於注重結果,卻忽略了方法與過程,修改後則使這兩者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了。切忌設問不等於問答案,而是問能力。能力訓練,開發潛能,是設問的最終目的。

4.拓展延伸。你還知道哪些有關紙的知識,辦一張手抄報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

1.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明理。多角度地體驗性朗讀,豐富了學生的內心世界,昇華了他們的情感體驗。

2.採用體驗性閱讀教學,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進行體驗,喚醒了他們的創造潛能,促進了他們思維品質的發展,提高了他們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不足之處

因爲教學環境不是完全封閉的,更何況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向交流活動,教師應對的是活生生的人,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感交流的狀況,教師也不可能完全預見到最後,我想說,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學機智是教師素質的畫龍點睛之筆。讓我們不斷地在實踐中學習、摸索、思考、積澱,不斷地充實自己、追求個性、構建風格,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2.初讀課文,掃清生字詞障礙。

(1)自讀課文,標出文章的段落,勾畫出本文的生字與不認識的字詞,通過工具書去認識和理解它們。

(2)教師檢測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詞的情況。指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教師正音。隨機抽取學生朗讀生字、組詞、造句,出現錯誤時,及時糾正。

3.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學生自讀課文,說一說紙的發明過程?爲什麼只有蔡倫的造紙術傳承了下來?談一談你有什麼感受?

(2)要求學生深讀課文,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說一說爲什麼喜歡它?思考每一段之間的聯繫。

(3)要求學生再次深讀課文,概括每一段的內容,小組討論本文是按什麼順序來描寫的?

4.拓展練習:寫一篇小練筆《紙的自述》。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紙的發明》教學反思2

《紙的發明》是人教部編版教材第三單元第2課。本單元主題圍繞“傳統文化”這個專題進行編排,本課講的是東漢時期蔡倫發明紙的過程和意義,揭開了只有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傳承下來的原因,並從中感受到造紙術對人類社會的巨大影響。從中發明的過程中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慧與才幹。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有以下幾點感觸:

一、做學生的好導師。我總是以學生的以玩伴,和他們一起探究,對他們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指導,教給方法,適時鼓勵,使學生樂於學習,積極投身到活動中去,爲順利的完成活動打下基礎。

二、任務驅動

1、以題爲眼,課題中的“紙”你都瞭解多少?聯繫生活說一說生活中的紙,你知道是誰發明創造的?發明創造的過程如何?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吧!激發學生自主閱讀課文。

2、以趣爲點,找出文中自己感興趣的句子與大家分享。目的增強文本的熟悉度。“不動筆墨不讀書”爲了優化教學我利用闖關練習驅動學生閱讀任務,以任務爲驅動力貫穿整個教學,運用填表法,明確學習任務,彙報的同時學生的語言表達、紙的發明過程便更清晰、明瞭。

3、關鍵詞句進行突破,“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學機智是教師素質的畫龍點睛之筆。孩子們在學習中養成了積累詞彙的好習慣,能從關鍵詞中體會深層次的含義,還需引導加強訓練。

從“容易得到、大量製造”“影響了全世界”體會蔡倫造紙的貢獻之大,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進一步剖析蔡倫這個人心存百姓、勇於摸索、敢於創新,接機引導學生簡單瞭解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體驗收穫的快樂,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讓孩子們在大舞臺上盡情的展示自己的才能,在實踐中學習、思考、體驗、積澱,不斷地充實自己、體驗成功地喜悅.追求個性、構建風格,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三、不足:對於農村孩子對造紙的過程只能通過言語、視頻粗糙瞭解感一點,如果能讓孩子們親手實踐、體驗一下造紙過程,孩子們會更加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還會對四大發明及傳統文化的熱愛深入心底,教學效果會更好。我比較注重直觀地、系統的板書設計,並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紙的發明》教學反思3

這是一篇科普知識短文,主要講了紙的發展歷程,揭開了只有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傳承下來的原因,並從中感受到造紙術對人類社會的巨大影響。反思我的教學過程,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語文學習方法指導的方式是影響學習方法掌握的重要外部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種中,應有較強的指導學習方法的意識,有堅實的語文知識基礎,能憑藉學習內容,把指導學生學習語文內容與如何學習統一在同一過程中,寓學法於教學之中,久而久之,學生領悟各種學習方法。

  二、注重自主學習,強化合作探究。

這一課的教學要點是讓學生弄清紙的發展歷程,初步瞭解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這既是這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因此,我抓住本課課後的主線問題“想想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樣子填寫下面的表格”組織學生探究交流。在這一環節教學時,我對課本上的表格進行了改造,運用填表法,以小組合作方式,自主學習。在彙報的同時,注重引導學生的語言訓練,體會用詞的巧妙,不應該是機械的重複,培養學生有思維的想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抓住課文的關鍵詞句進行拓展。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拓展交流,引導學生簡單瞭解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加深了對文本的認識。

  四、引導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走近傳統節日》

1、設計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注重方法的指導。

教學以學生爲主體,尊重學生,珍惜學生生活體驗與教學的關係,讓學生從心裏喜歡上了我國傳統節日,從行爲上親近它,進行實踐探究,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

2.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改變。

在活動中,教師不是臨駕於學生之上,而是以一個小夥伴的身份,和他們一起探究,對他們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指導,教給方法,適時鼓勵,使學生樂於學習,積極投身到活動中去,爲順利的完成活動打下基礎。

3、實踐體驗帶給孩子們無限的快樂。

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使孩子們在生活的大舞臺上盡情的展示自己的才能,滿足了他們的慾望,提高了他們的能力,促進了他們求知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