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黑板報 > 2016年春節黑板報版面資料

2016年春節黑板報版面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6W 次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繪製春節黑板報一來增加節日氣氛,二來能夠學習許多傳統節日知識!以下是本站網小編整理的關於春節黑板報的資料,希望有所幫助!

2016年春節黑板報版面資料

  “春節”:形成於漢代 唐朝成“佳節”

春節將近,年味漸濃。民俗專家介紹說,春節歷史悠久,正式形成是在漢代,成爲普天同慶的節日是在唐朝。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說,據史料記載,春節興起於虞舜時期的祭神祭祖活動,中國殷商時期的青銅器中就有“旦”的象形字了。

但春節的正式形成時期應是漢代。漢武帝以前,春節的具體日期不太統一,夏朝的夏曆以元月爲正月,商朝的殷歷以夏曆的十二月爲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夏曆的十一月爲正月。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又以夏曆的十月爲端月(即正月,爲避秦始皇“嬴政”的名諱)。漢武帝時期,纔開始將春節固定在夏曆的正月初一,並由此逐漸升華爲民族節日。

春節的習俗與功能在唐代發生了重大變化。盛唐氣象,百業興旺,思想昌明,文化繁榮。從這個時期開始,春節慢慢從驅邪祈願的氣氛中解放出來,過春節的重點由祭神轉向了娛人。可以說,在唐代以後,春節才真正成爲普天同慶、萬民歡度的“佳節良辰”。

明清時,春節習俗的禮儀性、應酬性逐漸加強。人們在春節之際相互拜年,饋贈禮品。此外,遊藝性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在此期間,耍獅子、舞龍、演戲、說書、扭秧歌、盪鞦韆、踩高蹺、跑旱船、做手工、玩遊戲、比才藝等各種娛樂活動層出不窮,各地舉辦的廟會活動豐富多彩,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歡樂。

民俗專家表示,現代的春節活動中仍有一些相關的習俗和信仰,比如耍獅子、舞龍、扭秧歌、踩高蹺、跑旱船等,便是這種古老文化保留至今的歷史遺存。

  民俗專家春節話春聯

“和順一門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一年四季春常在,萬紫千紅永開花”“春花含笑意,爆竹增歡聲”……爲慶祝新春的到來,幾乎家家戶戶都要把精心挑選的春聯貼在門兩旁,並配以“福”字。民俗專家說,春聯在我國已有千年歷史,至今不衰。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說,春聯來源於古代的桃符,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春聯也叫門對、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長期延續下來的民族風俗文化,是中華文化最重要的一環。

桃符演變爲春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時期。到了宋代時,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已經相當普遍了,在當時仍稱爲“桃符”。如王安石詩中的“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戶戶掛桃符的盛況。明代時,春節貼春聯的民俗開始盛行。據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璋採取行政命令的辦法,在民間推廣春聯,寫春聯便成爲一時的社會風尚。清代時,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又有了很大提高,春聯開始成爲一種文學藝術形式。

那麼,中國人爲什麼喜歡貼春聯呢?民俗專家表示,這涉及中國人的傳統思想觀念。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中國人自古就寄希望於未來,祈盼未來會給自己帶來好運。無論在過去的一年裏有什麼高興、得意的事,還是有什麼不如意的事,總是希望未來的一年過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將到來之時,貼春聯恰好是達到這種目的的很好選擇。人們藉助於春聯表達對即將過去的一年的歡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達對新的一年的期盼與厚望。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裏,一年中有個好的開端是最愜意、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節就通過貼春聯表達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對未來的美好期盼。同時中國人過春節很講究喜慶、吉利、熱鬧,吃好的,喝好的,放鞭炮,走親訪友等都是喜慶心理的反映,而貼春聯恰恰是強化人們的喜慶心理和渲染氣氛的一種外在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