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黑板報 > 弘揚民族精神的黑板報資料

弘揚民族精神的黑板報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3K 次

  弘揚民族精神的資料:何謂“中華民族精神”

弘揚民族精神的黑板報資料

從歷史上看,民族精神的形成是有條件的,一是歷史比較久,二是文化積澱比較厚,三是在世界歷史演變過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四是得到了世人的認同。

作爲文化的高級形態,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靈魂,集中地反映了民族的價值追求和民族個性,它是一個民族區別其他民族的根本性標識,也是一個民族凝聚力和強大戰鬥力的內在基因。

在中華大地上誕生的中華文明是世界幾大古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在五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優秀文化傳統。共同的歷史記憶、共同的文化認可、共同的政治歸屬把我們的祖先緊緊聯繫在一起,其中共同的文化認同就是源遠流長、一脈相承的“中華民族精神”。

那麼,中華民族精神有哪些內涵呢?擇其要之,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即:自強不息、仁義博厚、愛國統一、和合天下。

  自強不息

《周易·乾卦》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道如此,人間也是這樣,君子的動力在於自身,中華民族的動力也在於自身,來自於全民族每個成員的奮鬥和不懈追求。在國家民族發展順利時,自強不息的精神鼓勵人們建功立業,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自強不息的精神又激勵着人們救亡圖存。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薪火相傳、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撐,正是這種支撐,創造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歷史,創造了五千年中華文明連綿不斷的奇蹟。

弘揚民族精神黑板報

  仁義博厚

“仁”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它既是傳統規範,又是區別善惡的標準。縱向上看,幾千年來,從深層次影響中國人立世標準的是儒家學說。在儒家的思想體系裏,仁是諸多思想理論的基礎,是國人做人處事所遵循的主流。橫向上看,仁的精神講究將心比心,它可以成爲當今世界解決各類社會矛盾的化解劑。1993年《走向全球倫理宣言》中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原則還赫然寫在聯合國的牆上,說明“仁”完全可以成爲溝通不同文化的世界性語言。

“義”是仁的精神的延伸,是仁的具體化。“博”是仁的精神的擴展,表示博大的胸懷與寬容。

“厚”是仁的精神的積澱,表示厚重,厚德,厚道。

  愛國統一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題。自中華民族形成以來,愛國主義就深深熔鑄於中國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每一分子的血液中,成爲一種最樸素的情感,最珍貴的歸屬,每當國家有難,外敵入侵之時,民衆就會躍身而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使中華民族雖歷經磨難而不衰,飽經艱辛而不屈,久經風雨而愈強。

愛國必然要求統一,在中華民族歷史中,自古就有大一統思想,無論是皇帝還是平民,都有追求國家統一的心理特質。這也是幾千年的中國歷史有分有合,最終都會走向統一的精神力量。

  和合天下

“和”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特質。“和”是和平、和解、和睦、和諧之意。在中國各個領域、各類學科中,都以“和”爲主流,爲最高境界。“和合”更是體現在人與自然、人與人、中華民族與外民族的各種關係上,不僅是和諧,更是包容。不僅重視各民族及其文化的獨特性,而且重視其融合性,統一性。和合精神深刻地積澱在中華民族的心理深處,深深地滋養着炎黃子孫的人生追求,從而使中華民族表現出強大的凝聚力和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