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中華成語故事【必備5篇】

中華成語故事【必備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學過很多成語吧,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鍊而形成的固定短語,還苦於找不到優秀的成語?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華成語故事,歡迎大家分享。

中華成語故事【必備5篇】

中華成語故事1

張玄素任景州錄事參軍時,唐太宗召見他,詢問他爲政之道。張玄素說:“隋煬帝喜歡專斷大小事務,不信任大臣,以一個人智慧來決斷天下的事,最終走向了滅亡!陛下要是能夠謹慎選擇大臣,觀察和考覈他們的政績而加以賞罰,何必憂慮國家治理不好呢!另外,我觀察到隋末戰亂不止,其實真正想奪取天下的不過就那十幾個人,爲非作歹的'很少,大多數都是爲了保衛自己的家鄉,等待着歸附有道的明主。很少有人瞭解百姓爲什麼作亂,只是人君不會安撫而已!”太宗就擢升他爲侍御史。

貞觀四年,唐太宗要重修洛陽宮乾陽殿。張玄素說:“我曾經見過隋朝修宮殿,在豫章(今南昌)伐木材,兩千人拉一根大木,鐵做的車轂走不了幾裏就壞了,需要幾百人擡着備用的車轂跟着,一天走不上三十里地。從前阿房宮修成了,秦朝就滅亡了;章華宮修成了,楚國也衰敗了;乾陽殿完工了,隋朝也解體了。現在我們國力不及隋朝,百姓剛剛遭受戰亂──我恐怕陛下的過錯比隋煬帝還大。”太宗說:“你說我還不如隋煬帝了嗎?”就停修了。

魏徵知道了,說:“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

“回天之力”比喻能挽回嚴重局勢的力量。

中華成語故事2

吳漢是劉秀的一個部下,平常不太喜歡說話,個性也是直來直往。

剛開始,劉秀沒有很注意他,後來聽到一些將軍常常稱讚吳漢,纔開始注意吳漢,還拜他做大將軍。從此以後,吳漢幫劉秀打了許多次勝仗,立下不少功勞。

吳漢不但勇敢,對劉秀也十分忠心。每次出外做戰,總是緊緊跟着劉秀,而且只要劉秀沒睡,他也就恭敬的.站在一旁,不肯先睡。

偶爾輸了,每個人都提不起勁來,吳漢總是鼓勵大家不要悲觀,應該振作起來,準備繼續作戰。

有一次,劉秀輸了,心情不是很好,其他將軍也失去鬥志。可是吳漢卻和士兵們一起整理武器,審閱兵馬。

劉秀知道這些事後,再看看眼前這些垂頭喪氣的將軍們,很感嘆地說:“總算還有吳將軍叫人滿意。”

中華成語故事3

西漢的時候,漢武帝一直想消滅邊患匈奴。他聽說匈奴打敗了月氏,月氏人家破人亡,對匈奴懷着強烈的仇恨。因此他就想聯絡月氏共同進攻匈奴,但是到月氏必須經過匈奴的地界,於是他就派郎官張騫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

但是張騫經過匈奴的時候還是被抓住了,他被匈奴人軟禁了十多年,不能離開匈奴。匈奴給了他妻室,使他有了兒子,但張騫始終保存着漢朝交給他的`使節。

後來,匈奴放鬆了對張騫的監視。於是,他與隨從們一起向西北逃走。他們走了幾十天,來到了大宛國。大宛國王聽說漢朝非常強大,於是就對張騫很熱情,併爲他派出嚮導和翻譯,一直送到了康居國。康居國又派人把他送到了月氏國。但是此時的月氏國因爲遷徙到了更偏遠的地方,沒有了匈奴的侵略,所以他們只想太平無事,不再有向匈奴報復的心願了。因此,月氏國王雖然對張騫非常友好熱情,但是始終不肯表露是否與漢朝聯合進攻匈奴的明確態度。張騫在那裏居住了一年多的時間,覺得月氏國並沒有聯合起兵的意思,就啓程回國了。

後來人們就用“不得要領”來表示有些人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看不到問題的關鍵。要,古“腰”字;領,衣領;要領,比喻關鍵之處。

中華成語故事4

三國時候,魏國有個人叫盧毓。他十歲就成了孤兒,兩個哥哥又先後去世。在兵荒馬亂中,他辛勤努力養活著寡嫂和侄兒,日子過得很艱難。他的爲人和學問受到了人們的稱讚。

後來盧毓做了官。他爲官清正,任職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議,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時選拔官吏,一般是憑人推薦,而推薦者往往只推薦有名的`人物,這些名人多數只重清談,不務實際,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滿意。在選拔中書郎時,魏明帝就下令說:"這次選拔,要由盧毓來推薦。選拔的人不要只看名聲。名聲就像在地上畫個餅一樣,其實是不能吃的啊!"

中華成語故事5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爲木匠的始祖。

有一天,一個年輕的木匠漫不經心地走到一個大紅門的房子前,舉起自己手裏的斧子,說:“我這把斧子,別看它不起眼,可不管是什麼木料,只要到了我的手裏,用我的.斧頭這麼一弄,就會做出漂亮無比的東西來。”

旁邊的人聽了,覺得他太誇口,就指着身後的大紅門說:“小師傅,那你能做出比這扇還好的門嗎?”

年輕的木匠傲慢地說:“不是我吹牛,告訴你們,我曾經當過魯班的學生,難道還做不出這樣一扇簡單的大門來,簡直是笑話。”

衆人聽了,忍不住大笑起來,說:“這就是魯班先生的家,這扇就是他親手做的,你真的能做出比這扇還好的門嗎?”

那位年輕的木匠不好意思地跑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