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中國成語故事20篇

中國成語故事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學過很多成語吧,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語句中是作爲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還記得都學過哪些成語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國成語故事,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成語故事20篇

中國成語故事1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中國成語故事2

上下其手

春秋時期,楚秦聯合討吳,吳國聽到消息作了防守準備。楚王就撒回部隊轉向鄭國,乘其不備打敗了鄭國的守兵,楚軍將領穿封戌把鄭軍將領皇頡俘虜了。楚康王的`胞弟公子圍雖然參加了卻沒有戰功。他氣急敗壞,派人把俘虜搶過來,硬說皇頡是他捉到的。穿封戌氣得怒髮衝冠,他找太宰伯州犁評理。伯州犁知公子圍無理取鬧,但他是王弟只得袒護他。伯州犁貌似開誠佈公地說:“讓俘虜皇頡自己說,他最清楚!”軍士把皇頡帶進軍營,伯州犁說:“皇頡,雙方爭奪你,你放明白點。”伯州犁指着公子圍說:“這是達官貴人公子圍,楚王的弟弟。”伯州犁說完指着穿封戌說:“他是小縣尹穿封戌。是誰俘虜你的?”皇頡從伯州犁的手勢對其中奧妙心知肚明,心想將來要依靠公子圍,於是連忙說是被公子圍俘虜的。伯州犁立即宣佈:“俘虜皇頡的功勞歸公子圍。”“上下其手”這條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概括出來的。

中國成語故事3

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十分喜好龍。在他的家裏,牆上畫着龍,柱子上雕着龍,穿的 蓋的上面都繡着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好龍,就來到葉公家訪問他,長長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裏觀望。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後,嚇得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了,匆忙躲起來。本來,葉公喜好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繡的、刻的假龍。

中國成語故事4

更羸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玩,看見天上有鳥飛過。更羸對魏王說:“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飛鳥射下來。”“呀?”魏王有點信不過自己的耳朵,“會有這樣的本事?”更羸說:“我可以試一下。”呆了一會兒,從東飛來一隻大雁。更羸並不取箭,他左手託弓,右手拉弦,只聽得“當”地一聲響,那隻大雁就從半空中掉下來了。

“呀!”魏王看了大吃一驚,“真有這樣的本事!”更羸笑笑說:“沒有什麼稀奇,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失羣的大雁。”魏王更加奇怪了,問:“您怎麼知道的?”更羸說:“他飛得很慢,叫的'聲音很悲慘。飛得慢,因爲他受過箭傷,傷口還在作痛;叫得悲慘,因爲他離開同伴已經很久了。舊的傷口沒長好,他心裏還在害怕,所以一聽到弦響就拼命往高處飛。這樣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他就掉下來了。”

“驚弓之鳥”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故事中的大雁聽見弓弦響就驚惶得不得了,是因爲他曾經受過箭傷。有人在某一件事情上吃過虧,因而老是害怕再發生同樣的事情,可以說他是“驚弓之鳥”。

中國成語故事5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爲人俠義好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設法辦到,受到大家的讚揚。

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部下,曾幾次獻策,使劉邦的軍隊吃了敗仗,劉邦當了皇帝后,想起這事,就氣恨不已,下令通緝季

這時敬慕季布爲人,都在暗中幫助他。不久,季布經過化裝後到山東一家姓朱的人家當傭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後來,朱家又到洛陽去找劉邦的老朋友汝陰候夏候嬰說情。劉邦在夏候嬰的勸說下撤消了對季布的通緝令,還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東太守。

有一個季布的同鄉人曹邱生,專愛結交有權勢的官員,藉以炫耀和擡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聽說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馬上去見季布。

季布聽說曹邱生要來,就虎着臉,準備發落幾句話,讓他下不了臺。誰知曹邱生一進廳堂,不管季布的臉色多麼陰沉,話語多麼難聽,立即對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與季布拉家常敘舊。並吹捧說:“我聽到楚地到處流傳着‘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這樣的話,您怎麼能有這樣好的名聲傳揚在樑、楚兩地的呢?我們既是同鄉,我又到處宣揚你的好名聲,你爲什麼不願見到我呢?”季布聽了曹邱生的這番話,心裏頓時高興起來,留下他住幾個月,作爲貴客招待。臨走,還送給他一筆厚禮。

後來,曹邱生又繼續替李布到處宣揚,季布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了。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一句許諾就價值千金。比喻說話算數,講信用。

中國成語故事6

【成語】: 車載斗量

【拼音】: chē zài dǒu liáng

【解釋】: 載:裝載。用車載,用斗量。形容數量很多,不足爲奇。

【成語故事】:

故事發生在三國時代。

自關羽敗走麥城不久,即被吳國擒獲殺害。劉備和關羽親同手足,噩耗傳來悲痛萬分。他當即帶領70萬大軍,水陸並進直取吳國。消息傳到吳國,孫權十分驚慌。他召集大臣商議,決定派趙諮去魏國求援。孫權對趙諮說:魏國傲慢,你要有禮有節!魏文帝見趙諮故意問:孫權看書嗎?趙諮答得很有禮貌,沒有讓主人佔到便宜。魏文帝又問:像你這樣的人才,吳國有幾個?趙諮說:比我聰明的人多得要用車載斗量!

車載斗量,形容人或物數量多到要用車裝,用斗量。

不知所云的故事7:

【成語】: 不知所云

【拼音】: bù zhī suǒ yún

【解釋】: 雲:說。不知道說得是些麼。形容說話內容混亂,無法理解。

【成語故事】:

不知所云”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言語紊亂、空泛。

這個成語來源於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公元225年,諸葛亮親率大軍南征孟獲,他七次俘虜孟獲,又七次釋放,孟獲終於心悅誠服地歸順蜀漢。

南方平定之後,解除了後顧之憂,諸葛亮決定出師伐魏。臨行前,他給劉禪寫了一份《出師表》,提出東漢後期上層統治集團任人唯親而致傾頹的.歷史教訓,規勸劉禪要“親賢臣,遠小人”;嚴明賞罰,虛心納諫。最後,諸葛亮寫道:“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表達他懇切、激動的心情。

一切都安排妥當之後,諸葛亮便親率浩浩蕩蕩的大軍,向漢中前線進發。後主劉禪率領百官一直把他們送出成都城外十里遠。

中國成語故事7

東漢末年,有個名士禰衡,才華出衆。當時,太中大夫孔融對他特別賞識,把他推薦給漢獻帝。他寫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漢獻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薦表交給曹操。曹操愛才,就召見禰衡。哪知禰衡蔑視曹操,對他很不禮貌。曹操就派禰衡當鼓吏,在大宴賓客時,命他擊鼓助興。誰知禰衡一邊擊鼓,一邊大罵曹操,使曹操十分難堪。曹操派禰衡去荊州勸降劉表,想借劉表之手殺他。想不到劉表把禰衡當作上賓,每次議事或發佈文告,都得由禰衡表態。後來禰衡又對劉表不恭。劉表就派他到部將黃祖那裏當書記。禰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後來,終於被黃祖所殺。

成語“不可多得”由此而來,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難得。多用於讚揚有才能的人。

中國成語故事8

寒假裏老師推薦我們讀了幾本好書,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華成語故事》, 成語是中國語言文字的精華,言簡意賅,意味深長,其中不少還蘊含着許多豐富的歷史知識和傳統美德。 媽媽說,只有正確地理解成語的意義,才能恰當地靈活地使用它,爲自己的口頭交際和書面寫作增添文采和活力。

這本書中精選了兩百多則常用成語,簡明生動,通俗易懂。使我增加了古代社會政治、軍事、文化、民俗等各方面的知識,還從中學習借鑑前人的智慧和經驗。當我讀到《玩物喪志》這個成語故事時,我被周朝太保召公奭寫信勸武王的事所感動。

那是公元前1051年,武王派兵滅了商朝以後,號召遠方各國都來臣服周朝。有一天,旅國來了一位使者,送給武王一隻名叫獒的`大狗。這隻狗有四尺多高,兩眼十分機靈,深得武王喜愛。從此, 武王每天都顧着玩這條大狗,連國家大事也不顧。後來,周朝太保召公奭看到武王玩物喪志,連忙寫信給武王,勸他不要沉迷於供人玩弄的事物,應該勵精圖治。武王看了這封信,忽然反省過來,想到商朝滅亡的教訓,覺得召公奭的話很對。從此以後, 武王做任何事情都兢兢業業,不敢荒失,周朝的統治也得到了發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沉迷於供人玩弄的事物,使人喪失進取的志向。學習也是一樣,不能沉迷於玩樂,荒廢學業,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啊!

中國成語故事9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鑑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爲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爲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着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着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中國成語故事10

【釋義】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經常嘗一嘗苦膽。比喻刻苦激勵自身;堅定報仇雪恥的意志。

【語出】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僕受遣以來;臥薪嚐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

【人物】越王勾踐(大禹子孫,姓姒si,名文命,今浙江紹興人)回國以後,立志要報仇雪恨。爲了不忘國恥,他睡覺就臥在柴薪之上,坐臥的地方掛着苦膽,表示不忘國恥,不忘艱苦。經過十年的.積聚,越國終於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後打敗了吳國,吳王羞愧自殺。

中國成語故事11

1

挺身而出

唐朝時期,開國皇帝李淵的三個兒子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爭權奪利。李建成是皇太子,可是他的威望不如李世民。李建成怕皇位被李世民奪去,便同李元吉聯合起來,密謀殺死李世民。李世民得到消息立刻同心腹房玄齡等商量對策,決定先下手爲強。他派人伏兵於玄武門,等到李建成一入朝便出其不意把他射死,同時把李元吉也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下馮立、謝叔方等糾集精兵兩千人來攻李世民。這時,宿衛將領敬君弘帶兵駐守玄武門,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在這場激烈的戰鬥中,敬君弘表現得勇往直前。他的親信曾開誠佈公地勸阻他道:“事情還不知究竟怎樣發展,等待援兵到來擺好陣勢再打也不晚呢!”可是敬君弘充耳不聞,奮不顧身地指揮反擊。他這種臨難不懼、挺身而出的精神得到了李世民的極大賞識。

2

不得人心

唐玄宗時,范陽節度使安祿山企圖篡位奪權,他領兵十萬侵佔中原。朝廷派封常清、高仙芝征剿,但由於安居樂業的生活過得太久,兵士缺乏戰鬥能力,交戰之後敗得潰不成軍,只得退守潼關。玄宗又將因病在家休養的西平郡王、河西節度使哥舒翰請出山抵擋來勢洶洶的敵人。哥舒翰認爲安祿山名義上是爲除去奸賊楊國忠,實際是陰謀搶奪大唐江山,不得人心,應採取分化瓦解的對策,先不出戰,待他內部離心離德,然後選擇有利時機,出城將他一舉殲滅。可是玄宗聽信“叛軍沒有防備”的話,加上楊國忠見哥舒翰兵權在握,唯恐對自已不利,屢次奏請玄宗催促哥舒翰出兵,玄宗頻繁派出使者責令哥舒翰禦敵。哥舒翰萬般無奈,只得領兵出關,結果敗得一塌糊塗,自已也不幸被俘虜。

3

自慚形穢

晉懷帝時期,有一位知名人士叫衛玠。二十七歲那年突然死去,流言蜚語流傳:“衛玠是被人‘看’死的!”原來衛玠生下來就眉清目秀、有一種特別的氣質,說話、走路、接人、待物皆與一般孩子不同,人見人愛。衛玠的祖父和父親都是達官貴人。衛玠進城時經過市場,人們見到他都十分驚訝,侃侃而談地議論說:“他多像用玉雕成的人哪……”全場的人都歎爲觀止。衛玠的舅舅王濟是驃騎將軍,也很有風采。但他見到小外甥就感慨道:“衛玠和我站在一起就像明珠在我身邊,我的形象太難看了,他好像是一顆明珠在身旁閃爍,熠熠發光啊!”衛階雖然長得異常俊美,又才氣無雙,但是體弱多病,弱不禁風。衛玠到了建鄴京師的人們都想見他。他走到街上,看他的人將他圍得水泄不通,沒過幾天,衛玠由於勞煩過度,很快就死了。

4

一髮千鈞

公元前252年,漢景帝劉啓即位。三年後吳王劉濞不滿中央削減諸侯王封地的措施,便聯合四面八方的諸侯王起兵叛亂。便有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八王之亂”。在吳王劉濞宮廷裏任郎中的枚乘極力反對叛亂,曾進行過開誠佈公的勸阻,他呈上《諫吳王書》,書中採取比喻的方法暗示劉濞不要冒險。他推心置腹地說:“形勢危急就像一根細線在高空中懸掛着千鈞的重物,下垂的地方又是萬丈深淵,在這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如果能聽忠言相勸,國家就可以轉危爲安了。”可是劉濞根本聽不進去,還是聯合其他諸侯反叛。結果正像枚乘所預計的,“八王之亂”很快被平定了。他對吳王勸諫的比喻,成爲“一髮千鈞”的成語,這個成語也可作“千釣一發”。

5

行將就木

春秋時期,晉懷公即位後仍然不許公子重耳返回晉國。重耳風塵僕僕逃到蒲城,晉國就派軍隊去討伐蒲城。蒲城的百姓打算與晉軍決一死戰,保衛公子重耳。重耳爲了不使蒲城人民受難,帶領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等謀士逃到狄國。狄國人很尊敬重耳,把婀娜多姿的美女叔隗、季隗獻給重耳。重耳看中了季隗娶她爲妾,將叔隗賞給了趙衰。後來季隗爲重耳生了兩個兒子,取名伯倏和叔劉。叔隗也給趙衰生了一個兒子,取名趙盾,後來成爲晉國宰相。重耳在謀士們的敦促下,決定離開狄國尋找回晉國執政的.機會。臨別時重耳依依不捨地對季隗叮囑道:“我處境好了就來接你。請你等我二十五年,如果我不來你再嫁別人。”季隗聽完此話淚如雨下,她開誠佈公地說:‘我今年二十五歲,等上二十五年我怕是行將就木了,你還是早點來接我吧!”

6

萬人之敵

項羽世代都是楚國名將,項羽年少時學文學武都沒有什麼成就。叔父項梁開誠佈公地責備他說:“你學什麼都學不好。”項羽卻理直氣壯地說:“識字只不過記記姓名,劍術只能對付一個人,我要學就學可以敵萬人(萬人之敵)的學問。”項梁聽了很大吃一驚,於是教他兵法。項羽對兵法愛不釋手,可也只從大的方面學,並不深究細節。有一次秦始皇出巡錢塘江,項羽和項梁也在旁邊觀看,項羽看到秦始皇的車駕浩浩蕩蕩,威嚴盛大,他指着秦始皇說:“此人我可以取而代之。”項梁嚇得如驚弓之鳥,趕緊捂住項羽的嘴巴、從此項梁認爲項羽定能成就大事。叔侄暗暗積蓄力量,以報秦殺祖之仇。後來陳勝拉起反秦大旗,項羽跟隨項梁在會稽舉兵響應,項羽勇猛善戰,三年內就成爲各路諸侯統帥。當時他威服諸侯,分割天下,分封王侯,一切政事全由項羽一人出令,項羽自稱西楚霸王,成就了霸王之業。

7天翻地覆

《紅樓夢》第二十五回:賈府的趙姨娘和馬道婆合謀陷害鳳姐和寶玉。馬道婆用紙剪了兩個紙人,寫上鳳姐和寶玉的生日。又剪了五個青面鬼,拿針釘了,用巫術作法,害得鳳姐和寶玉發起狂病。王夫人與賈母見了放聲大哭,賈府上上下下登時驚慌失措……三天以後,寶玉和鳳姐連氣息都快沒了,人們忙着爲他倆淮備後事,王夫人與賈母哭得死去活來。這時有人來向賈母開誠相見地報告:“兩口棺材都備齊了……”賈母更是心如刀絞,氣得怒髮衝冠,大罵不止:“是誰叫做的棺材?把做棺材的人給我抓來打死……”又哭又鬧,把賈府鬧個天翻地覆。後來,來了癲皮和尚和跋腳道士,用法術治好了寶玉突如其來的病,這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8

司空見慣

唐朝時期,劉禹錫和李紳,都是唐代的赫赫有名的文學家。李紳做過“司空”的官職,劉禹錫做過蘇州刺史。他們兩人是推心置腹的好朋友,情誼很深。劉禹錫因爲政治革新被貶職,司空李紳設宴款待他,席間命歌妓着霓裳羽衣以歌舞勸酒。酒過三巡,劉禹錫感慨萬千,詩興大發,即席賦詩一首。詩中寫道:“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9

日下無雙

南朝梁時期,有個名叫伏挺的人,學富五車,文章寫得好,還喜歡摹仿宋代才高八斗的詩人謝靈運寫的五言山水詩,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有個散文家任昉是他父親推心置腹的好朋友,也經常誇他說:“這個孩子日下無雙。”梁武帝蕭衍見了他,也是讚賞有加,把他比作孔子的學生顏淵,讓他做參軍。當時,參軍是王府和將軍府中的重要幕僚,他擔任這個職務時才只有十八歲。伏挺性格溫和,與世無爭。朝中官員都能與他和睦相處。他在家裏開講《論語》,滿朝文武官員都來聽課,都認爲他講得很好。他後來因收受別人的賄賂,害怕被查處,逃到外面做道士,直到被朝廷赦免纔敢露面。邵陵王蕭綸是梁武帝的第六個兒子,也是個博學多才的人,喜歡寫詩作文,他見伏挺是個人才,就與他交爲知心朋友。伏挺在他勸說下回家還俗,重新做起官來。伏挺死後,留下《亦說》十卷,文集二十卷。

10

牢不可破

東晉時期,北方前秦苻堅親自率領水陸大軍八十萬入侵。當時東晉大將朱序鎮守襄陽,密密麻麻的符堅大軍把襄陽城圍得水泄不通。這時朱序的母親韓氏住在城裏,她登上城樓去探望,看見襄陽西北角首當其衝,料定敵人必定從西北角進攻,她馬上帶領一百多個婢女,並動員城中婦女重新築一道新城。這道新城一共有二十多丈長,築得牢不可破。後來,敵人果然集中兵力去攻打西北角,舊城很容易便土崩瓦解被攻破了。當敵人乘勝追擊準備進攻新城時,因新城築得堅如磐石,敵人對它無可奈何。當時的人便把新城叫做“夫人城”。

中國成語故事12

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牀前,母親去世後,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儘量讓父親少操心。

冬夜裏,天氣特別寒冷。那時,農戶家裏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確實很難入睡。一天,黃香晚上讀書時,感到特別冷,捧着書卷的手一會就冰涼冰涼的了。他想,這麼冷的天氣,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想到這裏,小黃香心裏很不安。爲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裏,給他鋪好被,然後脫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窩裏,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黃香溫席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街坊鄰居人人誇獎黃香。

夏天到了,黃香家低矮的房子顯得格外悶熱,而且蚊蠅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裏乘涼,儘管每人都不停地搖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覺得涼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準備睡覺去了,這時,大家才發現小黃香一直沒有在這裏。

“香兒,香兒。”父親忙提高嗓門喊他。

“爸爸,我在這兒呢。”說着,黃香從父親的房中走出來。滿頭的汗,手裏還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幹什麼呢,怪熱的天氣,”爸爸心疼地說。

“屋裏太熱,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勁一扇,蚊蟲就跑了,屋子也顯得涼快些,您好睡覺。”黃香說。爸爸緊緊地摟住黃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卻出了一身汗呀!”

以後,黃香爲了讓父親休息好,晚飯後,總是拿着扇了,把蚊蠅扇跑,還要扇涼父親睡覺的牀和枕頭,使勞累了一天的父親早些入睡。

中國成語故事13

髀肉復生

這個典故出自《三國志.蜀志.先王傳》。東漢末年,劉備在割據爭雄的混戰中失敗後,投奔到荊州刺史劉表那裏。劉表對待劉備很好,吃、住、行都安排得妥貼周密。一晃劉備都在荊州閒住了五年。一天,劉備和劉表在一起閒談,不一會兒劉備去廁所解手,在廁所裏他用手摸了摸自己的.大腿,禁不住流下眼淚。回到屋時臉上還沾有淚痕。劉表見他這副模樣,忙問原因,劉備說:"沒什麼,過去我是身不離馬鞍,大腿上的肌肉很結實。自從來到你這裏後,無憂無慮,享盡清福。這些年由於不再騎馬打仗,大腿上的肉又肥又鬆。唉,人快老了,卻一點功業都沒完成,一想這件事,我的心中就很痛苦。

現一般用此典故比喻長久安逸,無所作爲。

中國成語故事14

【成語】: 瓜田李下

【拼音】: guā tián lǐ xià

【解釋】: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

【成語故事】:

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擔任工部侍郎。

當時有個叫郭寧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於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在的'陝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郭寧是太皇太后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麼過失,現在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麼不妥呢?柳公權說:議論的人都以爲郭寧是因爲進獻兩個女兒入宮,纔得到這個官職的。唐文宗說: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后的,並不是獻給朕的。柳公權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裏柳公權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生懷疑。

中國成語故事15

項羽在少年時代不喜好讀書寫字,改學擊劍,也不肯好好學。叔父項梁很賭氣,項羽說:“學寫字只要能記記姓名就夠了。擊劍是對付個把人的,也不值得學,我要學習抵敵萬人的本領。”項梁於是教他兵書,他很高興,但也只求略知粗心,不肯認真鑽研。 聽說,項羽二十二三歲時,身體魁梧,體力健壯,能把幾百斤重的'鼎舉起來。

中國成語故事16

外強中乾

【外表強壯,內裏虛弱?形容表面強大,內部空虛。例﹔這個國家由於片面偏重軍事工業﹐整個國民經濟並沒有牢固的基礎﹐所以實際上是外強中乾的。】

春秋時,秦國和晉國之間發生了戰爭,秦穆公領兵攻打晉國,晉惠公率兵抵抗。晉惠公叫人給他的`戰車套上鄭國產的駿馬,大臣慶鄭勸告說﹔”自古以來,打仗時都用本國的好馬,因爲它們適應本國的水土,熟悉道路,聽從使喚。

如今您卻使用外國的馬,這種馬看起來很強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能耐,打起仗來一緊張,就會亂踢亂叫,不聽指揮。到那時候,進退不得,您一定會後悔的。﹖”晉惠公沒有聽從慶鄭的勸告。結果,戰鼓一響,鄭國馬就驚慌起來,無法駕馭,戰車陷入泥坑,想進不能,要退不得,晉軍大敗,連晉公也被秦軍捉去,當了俘虜。出自《戰國策》

中國成語故事17

氣壯山河

南宋時期,趙鼎受到宰相吳敏賞識到開封任職。1125年冬,金國南侵,太原形勢危如累卵。宋欽宗驚慌失措召集大臣商議對策。貪生怕死的主張求和。趙鼎卻說:“祖先留下的國土怎能拱手相讓?”欽宗害怕金兵最終答應把黃河以北讓給金國,金軍繼續南下抵達開封。欽宗不等金軍攻城就到金營乞求投降。金兵扣留了欽宗和他的.父親徽宗,連同搜刮到的金銀財寶運回金國。北宋王朝滅亡。

欽宗的弟弟康王趙構在南京(現河南商丘)建立南宋王朝、史稱宋高祖。初期起用主戰派大臣,趙鼎也在其中,後當了宰相。在金兵的南侵下,高宗撤到會稽(現浙江紹興)秦檜知道高宗並不是真心抗金,便竭盡全力唆使他與金國講和。趙鼎自然反對。於是秦檜在高宗面前說趙鼎壞話。後來高宗將趙鼎貶到外地去。

趙鼎在朱崖生活困苦。秦檜知道他活不長,叮囑地方官每月呈報他是否還活着。趙鼎六十二歲,終於病入膏肓。臨死前他怒髮衝冠地對兒子說:“秦檜要置我於死地。我死了,纔不會連累你們。”他叫兒子取來銘旌(豎在靈樞前標誌死者官街和姓名的長硯),在上面書寫了一行字:“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意思是說:“我身騎箕、尾兩座星宿迴歸上天,我的氣概像高山大河那樣雄壯豪邁地存在於本朝。”幾天後趙鼎不食而死。

中國成語故事18

今天,我在家中看了一本《成語故事》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迷途知返,這個故事講的是:在東漢末年,曹操和袁紹聯合攻打袁術,袁術敗走揚州割據一方。

這時漢朝已將土崩瓦解,袁術看到這種形勢欲乘機稱帝,於是他極力拉攏好友陳珪,然而陳珪反對袁術稱帝,並勸他說:迷了路只要知道返回還可以避免災禍,但是袁術不聽勸告,最終自食惡果。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犯了錯誤要及時改正,這樣才能不犯更大的錯誤。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書名是《中國成語故事》,裏面講了許多成語故事,並帶有插圖,非常吸引人,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濫竽充數”。

這個故事的主角叫南郭先生,他沒有真本事,卻在宮裏混吃混喝,後來朝中換了大王,改變了吹竽的規矩,由原來大家一起吹改成一個一個的吹,南郭先生實在混不下去,於是就逃跑了。

通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不要像“南郭先生”那樣弄虛作假,要有真才實學才能站穩腳跟。

我讀的這個成語故事叫做《邯鄲學步》!

古時候,在趙國都城邯鄲,每個人走路的姿勢都很優雅,個個風度翩翩。有個小夥子住在燕國壽陵,他想去邯鄲學上幾招,回來顯顯本領。他終於到了邯鄲,看見沒個人走路的姿勢都很優美,之後他就每天上街學人家走路。總是這次覺得這個人走路好看就學這個人走路,一會兒覺得那個人走路好看又學那個人走路。最後什麼都沒學會,就連自己本來怎麼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家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東西不能三心二意,如果機械的去模仿別人,不但學不會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丟掉。

這一次,我就跟這個小夥子犯了一樣的錯誤,我爸爸教我學毛筆,叫我先練橫,我才練了三天,就想練豎,連着連着就又想練點,最後什麼都沒學會,爸爸生氣的說;“做什麼事都這麼三心二意,這樣能學好什麼?”我跑到小房間把門用力的一關,趴到了牀上,嘴裏嘀咕着;“只不過是一個毛筆嗎,有什麼好計較的,切!”

就這樣,我跟爸爸僵持了一天沒說話了,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就跑去像爸爸道歉爸爸也原諒了我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之後我們又開始學毛筆,聽了爸爸的話,我的毛筆字寫得越來越好了。

我一定會好好學,把毛筆學會,不會再三心二意了。

讀了《中華成語故事》這本書,裏面的故事我非常喜歡,篇篇動人的故事吸引了我,段段中華歷史震撼了我。

其中,《雪中送炭》這個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宋朝,太宗趙光義是個比較關心窮苦人的皇帝。有一年,下大雪了,天氣非常寒冷,他在皇宮中突然想起了窮苦百姓,於是就派官員拿着糧食和木炭送給京城那些窮苦人和孤苦伶仃的老人,讓他們有米做飯吃,有木炭生火取暖。這件事在當時轟動了整個京城,雪中送炭的故事也就由此而來。雪中送炭這個成語表面上的意思就是在寒冷的大雪天,給人送去木炭取暖,讓人感到暖和,比喻在別人處於極端困難和危險的境地時,給予物質上的幫助。讀了這個成語故事,不時讓我想起在四川發生的地震災害中,許多人失去了家園,還有人因此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在這危難的時刻,全國各地的人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紛紛捐款捐物,支援災區,爲災區人們送去溫暖。

我相信,災區人民在全國人民的關心支持下,一定會戰勝困難,迅速展開恢復重建工作,災區人們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我想,許多人都看過《成語故事》吧!《成語故事》裏有着豐富的知識和道理等着我們去學習,比如說《拔苗助長》,它告訴我們不能不顧事物發展規律,強求速成,結果反而把事情弄糟。比如《百步穿楊》,它告訴我們不能驕傲自大。還比如說《井底之蛙》,它告訴我們不能眼界狹小,見識短淺,盲目自大。

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囊螢夜讀》,這個故事中的車胤因爲刻苦讀書,努力學習,後來成爲了有名的大問學家。回想起現在的我們,真是慚愧不已!我們有良好的環境,卻要在大人的監督下才看書、讀書,儘管這樣,我們讀書時還是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女生,愛打扮,心思全在穿的、吃的上面。男生,愛打架,整天玩,大人怎麼教也教不會。富裕點的孩子那個不要,這個不要,嬌氣得不得了,你說和車胤比我們相差多少?所以,我以後一定要向車胤學習,做個勤奮好學的人。

自從讀了《成語故事》之後我深有感觸,不禁對文中的詩人、文學家肅然起敬。

這個暑假我讀了《中華成語故事》,有很深的感受,中華成語故事是文明智慧的源泉,思想文化的結晶。漢語成語,濃縮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蘊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語言文化中的一枝獨秀的奇葩。在文字表達中恰當地使用成語,能起到畫龍點睛、生動形象、意境深奧的效果,這也是其他語言文字難以比擬的地方所在。

我從“不自量力”的成語中學到了:要正確地估計自己的力量,不能過高估計自己。

我從“大公無私”中學到了:要完全爲集體利益着想,沒有一點私心。也可以指處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才能受人愛戴。

我從“懸樑刺股”中學到了“只有刻苦學習才能成爲大器之材。感受很多,不能一一列舉。

一個成語故事往往就是一段歷史,一個傳奇,一個哲理。我要以史爲鑑,學習古人的智慧,時時反省自己,嚴格地要求自己,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我不喜歡學成語,因爲成語都是四個字,也不好理解。媽媽爲此總生我氣。

幾天前,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成語故事》書,媽媽與你一起閱讀此書,而且非常肯定的告訴我,你肯定會非常喜歡此書的,喜歡學成語的。今天媽媽抓我一起閱讀《成語故事》書,翻開書媽媽給我一邊讀成語一邊講成語的故事,我發現裏面有許多我沒學過的成語和沒有看過的故事。

讓我難忘的是《專心致志》這一篇講的是:兩個人拜著名棋手弈秋爲師,學棋的時候,認真地聽講,乙卻心不在焉。結果,甲的棋藝越來越高,乙的棋藝還是一樣。

弈秋語重聲長地對兩個學生說:“下棋如果不專心致志,也是學不好的`!”告訴我們做事要專心致至。

還有的故事是《愚公移山》的內容是: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着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聰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認爲不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後因感動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的兩個兒子搬走兩座山。比喻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還有許許多多精彩的故事……

沒想到,我真的喜歡上了成語,原來每個成語都有一個精彩的世界啊!

我讀了《成語故事》,它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的成語共有82個,它是按第一個字的音序歸類的。有的成語比較好理解,比如胸有成竹,有的成語則需要探明出處才能理解其中的奧妙,比如近水樓臺,有的甚至失去原來的意義,比如朝三暮四。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成語是“八仙過海”。這個故事講的是八個神仙過東海去參加蟠桃盛會。八個神仙有的把葫蘆變成一葉扁舟,有的把花籃當船,其他幾位神仙也把自己的寶物投入大海,最有趣的要算張果老,他從一隻小箱子裏拿出一隻紙驢,吹了口仙氣,它就變成了一隻活蹦亂跳的小毛驢了,他倒着騎在驢背上渡海。在渡海的過程中,他們各顯神通,最終都順利地渡過了東海。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比喻各自顯示自己的能力和本領。

成語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它是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符號。讀完這本成語故事,我說話的時候就會用到我讀過的這些成語,媽媽經常會說我:“你還挺會用詞的。”寫文章的時候,我也會用到這些成語,我的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老師也誇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文章詞句很生動。這就是我讀《成語故事》這本書的收穫。希望大家也抽空多學成語,這樣就能XX提高我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中國成語故事19

伯牙鼓琴

本典故見《呂氏春秋.本味》,另外在《列子.湯間》、《說苑.尊賢》等亦有文字大致相同的`記載。春秋時,伯牙善於鼓琴,而鍾子期善聽琴。伯牙在鼓琴時的思想感情,子期根據琴音便能心領神會。伯牙鼓琴時,如志在高山,鍾子期就說:"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便說:"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後來,鍾子期死去,伯牙就破琴絕弦,不再鼓琴。

後來,人們用"伯牙鼓琴"或"高山流水"等來比喻知音、知己,也有表示琴音及其它作品的高妙。

中國成語故事20

東漢和帝即位後,竇太后專權。她的哥哥竇憲官居大將軍,任用竇家兄弟爲文武大官,掌握着國家的軍政大權。

看到這種現象,許多大臣心裏很着急,都爲漢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鴻就是其中的一個。

丁鴻很有學問,對經書極有研究。對竇太后的'專權他十分氣憤,決心爲國除掉這一禍根。

幾年後,天上發生日蝕,丁鴻就借這個當時認爲不祥的徵兆,上書皇帝,指出竇家權勢對於國家的危害,建議迅速改變這種現象。

和帝本來早已有這種感覺和打算,於是迅速撤了竇憲的官,竇憲和他的兄弟們因此而自殺。

丁鴻在給和帝的上書中,說皇帝如果親手整頓政治,應在事故開始萌芽時候就注意防止,這樣纔可以消除隱患,使得國家能夠長治久安 一些小小的疏忽竟能導致禍患的降臨,這似乎有些不可思議,然而,其中隱藏着的卻是千百年來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所獲得的一條無可辯駁的客觀規律

所以對於自己的過失,不能不重視,更不能開脫和原諒,絕對不能有那種僅此一回,下不爲例的想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