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中國成語故事精品[15篇]

中國成語故事精品[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5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成語吧,成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從其起源,經過演變,直至在漢語中沉積下來,你知道有哪些廣爲流傳的成語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成語故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成語故事精品[15篇]

中國成語故事1

不屈不撓

漢成帝時期,丞相王商爲人實事求是,剛正不阿,敢於向惡勢力作鬥爭,後人用“不屈不撓”評價他。有一年京城長安傳出謠言說大水要衝進城了。漢成帝的舅父大將軍王鳳聽到風聲信以爲真,勸漢成帝躲到船上去。大臣們隨聲附和,只有王商極力反對。他認爲大水進城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如果皇上帶頭上船,百姓們更是像驚弓之鳥一樣,會惹出麻煩。漢成帝派人調查,果然根本沒有大水。皇帝很讚賞王商力排衆議的膽識,對王鳳驚慌失措的.表現十分不滿,王鳳對王商懷恨在心。後來王鳳的親戚琅呀太守楊彤玩忽職守,王商堅持罷免了楊彤的官職。王鳳更加怨恨王商,卑鄙地誣諂王商,漢成帝最終聽信讒言,將王商革職爲民。

中國成語故事2

1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脣亡齒寒

春秋時期,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找藉口說鄰近的虢(guó)國經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滅了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着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地。而虞、虢這兩個國家山水相連,他們的祖先又都姓姬,所以相處的十分和睦。

“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他不會不答應借道的。”

晉獻公一聽有點捨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脣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不能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裏罷了。”

晉獻公採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個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之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

虞國大夫宮之奇聽說後,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脣齒相依的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幫助,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脣亡齒寒’,沒有嘴脣,牙齒也保不住啊!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

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

宮之奇連聲嘆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於是就帶着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國軍人隊借道虞國,輕而易舉地滅掉了虢國。晉軍得勝歸來,藉口整頓兵馬,駐紮在虞國,然後發動突然襲擊,一下子又滅掉了虞國,活捉了虞公。

荀息特意找回寶玉和良馬,當面歸還給晉獻公。晉獻公望着失而復得的寶物,十分得意地說:“寶玉還是我原來的那一塊,沒有變樣。只是這馬又多長了一顆牙齒,比去年大一歲了。

脣亡齒寒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出處】《左傳·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共虞、虢之謂也。”

【解釋】嘴脣沒有了,牙齒就會覺得冷,比喻關係密切,利害相關。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國家、人際之間的關係。

【近義詞】榮辱與共、脣齒相依、息息相關、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生死相依、互相關注、輔車相依、巢毀卵破、巢傾卵破、休慼相關

反義詞】隔岸觀火、素昧平生、水火不容、同牀異夢、勢不兩立

【押韻詞】零碎不全、百舉百全、吃水忘源、金玉之言

【謎語】口無遮擋

【例句】我們兩廠關係密切,~,我們哪能不幫你們渡過難關?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脣亡齒寒點評

輔車相依,脣亡齒寒,比喻兩者利害相關,互相依存。宮之奇用這個恰當的比喻,指出了虢、虞兩個小國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虞公沒有聽信宮之奇的勸諫,只顧得貪圖眼前利益,缺乏遠見和納諫情懷,結果既損害了虢,也葬送了虞的江山,自己還淪爲了俘虜。脣亡齒寒的教訓實在是太深刻了。

2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差強人意

吳漢是劉秀的一個部下,平常不太喜歡說話,個性也是直來直往。

剛開始,劉秀沒有很注意他,後來聽到一些將軍常常稱讚吳漢,纔開始注意吳漢,還拜他做大將軍。從此以後,吳漢幫劉秀打了許多次勝仗,立下不少功勞。

吳漢不但勇敢,對劉秀也十分忠心。每次出外做戰,總是緊緊跟着劉秀,而且只要劉秀沒睡,他也就恭敬的站在一旁,不肯先睡。

偶爾輸了,每個人都提不起勁來,吳漢總是鼓勵大家不要悲觀,應該振作起來,準備繼續作戰。

有一次,劉秀輸了,心情不是很好,其他將軍也失去鬥志。可是吳漢卻和士兵們一起整理武器,審閱兵馬。

劉秀知道這些事後,再看看眼前這些垂頭喪氣的將軍們,很感嘆地說:“總算還有吳將軍叫人滿意。”

差強人意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chā qiáng rén yì

【出處】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十二回:“算來還是張翰風的《古詩錄》差強人意。”

【解釋】差:尚,略;強:振奮。勉強使人滿意。

【用法】動賓式;作謂語;含褒義,形容尚能令人滿意

【近義詞】白璧微瑕

【反義詞】大失所望、事與願違

【年代】古代

【例句】這篇作文雖然不夠成熟,但在結構安排上尚能~。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差強人意點評

故事裏的吳漢心態特別好,我們也要向他學習,這樣對生活和學習都是有好處的。差強人意這個成語很容易用錯,之所以有人將“差強人意”理解成“使人感到差勁”是將“差”字作“不好”、“差勁”解(音chà)了。所以小朋友們一定要注意,不要用錯了噢~

3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道聽途說

春秋時代,齊國有個人叫毛空,他愛聽那些沒有根據的傳說,然後再把自己聽到的津津有味地講給別人。

有一次,毛空聽到一隻鴨和一塊肉的事,他覺得非常稀奇,便告訴給艾子。

他說:“有一個人,養了一隻非凡能生蛋的鴨,那鴨一天能生一百多個蛋。”

他見艾子笑了,又說:“那天,從天上掉下一塊肉,那塊肉長有三十丈,寬有十丈。”

艾子笑着問道:“真的嗎?有那樣長的肉嗎?”

毛空急忙說:“噢,那就是長二十丈。”

艾子仍不相信。他又改口:“一定是十丈長了。”

艾子說:“你說的那隻鴨是誰家養的?你說的那塊肉掉在了什麼地方?”

毛空支支吾吾說不出來,最後只好說:“我是在路上聽別人說的。”

道聽途說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dào tīng tú shuō

【出處】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選自《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

【解釋】道:道路;途:路途。路上聽來的又在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

【近義詞】捕風捉影、無稽之談、空穴來風

【反義詞】言之有據、有根有據、言之鑿鑿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含貶義

【年代】古代

【例句】我們說話必須言必有據,千萬別道聽途說。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道聽途說點評

道聽途說是一種背離道德準則的行爲,而這種行爲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不僅是道聽途說,而且四處打聽別人的隱私,然後到處傳說,以此作爲生活的樂趣,實乃卑鄙之小人。我們能做的首先是不要傳播沒有根據的事情,不要對別人的隱私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每個人都有不想被打擾的一面,拒絕道聽途說從自身做起。

4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班門弄斧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爲木匠的始祖。

有一天,一個年輕的木匠漫不經心地走到一個大紅門的房子前,舉起自己手裏的斧子,說:“我這把斧子,別看它不起眼,可不管是什麼木料,只要到了我的手裏,用我的斧頭這麼一弄,就會做出漂亮無比的東西來。”

旁邊的人聽了,覺得他太誇口,就指着身後的大紅門說:“小師傅,那你能做出比這扇還好的門嗎?”

年輕的木匠傲慢地說:“不是我吹牛,告訴你們,我曾經當過魯班的學生,難道還做不出這樣一扇簡單的大門來,簡直是笑話。”

衆人聽了,忍不住大笑起來,說:“這就是魯班先生的家,這扇就是他親手做的,你真的能做出比這扇還好的門嗎?”

那位年輕的木匠不好意思地跑掉了。

班門弄斧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bān mén nòng fǔ

【出處】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書》:“昨日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解釋】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賓語;含貶義,表示能力不如人 。

【近義詞】布鼓雷門、貽笑大方、東施效顰

【反義詞】虛懷若谷、自知之明、知人之明、自愧不如

【年代】古代

【例句】我不是文藝行家,可不敢在您這位老“藝術家”面前~,談論文藝。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班門弄斧點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應該學會謙虛,做到活到老,學到老,學越多,就知道越多,就不會有班門弄斧的行爲。 班門弄斧的新解:退一步說,敢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的人,應該也是一個大膽、機智、靈敏,有一定學問的人。社會的進步是因爲有這些具有“班門弄斧”精神的人前仆後繼,不斷努力,不斷創新,從無知到有知,在從有知到追趕,直到超越前人。如果我們泛泛無半點學識,也就談不上什麼“班門弄斧”。作爲學生,我們就更應該有“班門弄斧”之精神。因爲只有在嘗試與實踐過程中才能獲得新知,有所進步。“弄斧”不是專利權,“魯班”也並非唯一。只要你舞得精彩,舞之有道,大家就會爲你喝彩!

5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防微杜漸

東漢和帝即位後,竇太后專權。她的哥哥竇憲官居大將軍,任用竇家兄弟爲文武大官,掌握着國家的軍政大權。

看到這種現象,許多大臣心裏很着急,都爲漢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鴻就是其中的一個。

丁鴻很有學問,對經書極有研究。對竇太后的專權他十分氣憤,決心爲國除掉這一禍根。

幾年後,天上發生日蝕,丁鴻就借這個當時認爲不祥的徵兆,上書皇帝,指出竇家權勢對於國家的危害,建議迅速改變這種現象。

和帝本來早已有這種感覺和打算,於是迅速撤了竇憲的官,竇憲和他的兄弟們因此而自己殺。

丁鴻在給和帝的上書中,說皇帝如果親手整頓政治,應在事故開始萌芽時候就注意防止,這樣纔可以消除隱患,使得國家能夠長治久安。

防微杜漸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fáng wēi dù jiàn

【出處】《後漢書·丁鴻傳》:“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兇妖銷滅;害除福湊矣。”

【解釋】微:微小;杜:堵住;漸:指事物的開端。比喻在壞事情壞思想萌芽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不讓它發展。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

【近義詞】未雨綢繆、防患未然

【反義詞】養癰遺患

【年代】古代

【例句】我們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做到~。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防微杜漸點評

一些小小的疏忽竟能導致禍患的降臨,這似乎有些不可思議,然而,其中隱藏着的卻是千百年來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所獲得的一條無可辯駁的客觀規律。所以對於自己的過失,不能不重視,更不能開脫和原諒,絕對不能有那種僅此一回,下不爲例的想法哦!

6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諱疾忌醫

春秋時,蔡國有個著名的民間醫生,叫秦越人。他周遊列國,熱心爲百姓看病。大家都很敬重他。

有一次,他來到一個國家,見一家死了人,屍首已放了好幾天,便問明病人臨死前的症狀,斷定這是假死,還能救活。他先給病人紮了針,然後灌下藥,稍侯片刻,死人居然活過來了。全城的人都十分驚訝,稱他是神醫扁鵲,有起死回生之術。扁鵲的名聲從此傳佈列國,他的真名反被人們忘卻。

蔡國國君蔡桓公聽說自己的國中居然出了如此赫赫有名的人物,很想見見,便命人佈告四方。

扁鵲見到佈告,忙回國,晉見桓公。他款步入廳,來到桓公面前站了片刻,對桓公說:[主公有病,病在皮膚,若不及時醫治,恐怕要嚴重起來。桓公一聽,便有些不快,搖頭說到:[我身體很好,沒有病。 扁鵲走後,桓公對左右冷笑道:[做醫生的,都想賺錢,只會給沒病的人看病,這才容易顯示自己醫術高明。

過了十天,扁鵲提着藥籃去見桓公。桓公正坐在御園中玩賞。扁鵲來到桓公面前,看着他的臉色,憂鬱地說:[主公有病,病在血脈,若不抓緊醫治,將會更加嚴重。]桓公心裏十分不樂,扭轉頭,竟是不理。扁鵲只好退了出來。

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公,心情沉重地說:[主公有病,病在腸胃,再不醫治,將更加嚴重!]桓公聽後,勃然作色。扁鵲十分惋惜,喟然長嘆,搖頭而去。

又過了十天,扁鵲第四次來見桓公,一見桓公,二話不說,急撤身而出。桓公見扁鵲這次來得蹊蹺,派人去問,扁鵲痛心地說:[病在皮膚,可用藥水熱敷,病到血脈,可用鍼灸治療,病入腸胃,可用湯藥;現在病入骨髓,沒有辦法了。]說罷,扁鵲整理行裝,星夜向秦國逃去。

過了五天,諱疾忌醫的桓公渾身疼痛,果然病倒了。忙派人去找扁鵲,但是已經晚了,桓公就這樣死去了。

諱疾忌醫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huì jí jì yī

【出處】 宋·周敦頤《周子通書·過》:“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如諱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

【解釋】諱:避忌;忌:怕,畏懼。隱瞞疾病,不願醫治。比喻掩飾缺點、錯誤,不願改正。

【用法】連動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貶義,比喻不認錯

【近義詞】文過飾非

【反義詞】激濁揚清

【年代】古代

【例句】對錯誤採取~的態度很不明智。

孩子最愛讀的中國成語故事:諱疾忌醫點評

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有了病,一定要聽從大夫的囑咐,老老實實地醫治。有了缺點錯誤,也一定要聽取大家的批評,認認真真地改過。否則,一誤再誤,病情會越來越沉重,錯誤會越來越嚴重,以至發展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中國成語故事3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的相馬專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爲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

據說,伯樂把自已豐富的識馬經驗,編寫成一本《相馬經》,在書上,他寫了各種各樣的千里馬的特徵,並畫了不少插圖,供人們作識馬的參考。

伯樂有個兒子,智質很差,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馬。他看到《相馬經》上說:“千里馬的主要特徵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摞起來的酒麴塊”,便拿看書,往外走去,想試試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遠,他看到一隻大癩蛤蟆,忙捉回去告訴他父親說:“我找到了匹好馬,和你那本《相馬經》上說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來的酒麴塊!”

伯樂看了看兒子手裏的大癩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氣,幽默地說:“這‘馬’愛跳,沒辦法騎呀!”

中國成語故事4

在一個森林裏,住着一隻老虎,有一天老虎的肚子很餓了,想找個小動物當點心,他在路上走着走着,遇見一隻瘦小的狐狸。

於是老虎就撲了上去,沒想到狐狸大喊一聲:“哼,森林裏大家都知道我是大王,大家都怕我,你敢吃我?”老虎看狐狸又瘦又小,不相信他說的話,可是看狐狸說得那麼認真,又怕他說的是真的。於是,狐狸說:“你以爲我在騙你呀?要是你不信,你就跟在我後頭瞧瞧吧。我走到哪兒,大小動物見了我,就會嚇得跑走的。”老虎想:“我得去瞧一瞧。”於是狐狸仰着頭在前面走,老虎跟在狐狸後面。山上的.鹿呀羊呀,一看見狐狸後面跟着一隻大老虎,都嚇得跑走了。老虎看了,還以爲他們害怕狐狸,不知道他們害怕的是自己,老虎嚇得再也不敢吃狐狸了。

“狐假虎威”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假”是“借”。有人仗別人的勢力欺負人,可以說他是“狐假虎威”。

中國成語故事5

戰國時期,秦國實行商鞅變法,國力逐漸強盛,不斷派兵去攻擊其他國家。公元前260年,秦王派大將白起,在趙國的長平一舉殲滅了由趙括率領的四十萬趙軍。秦王趁機派出使者要挾趙王,要趙國割讓六座城池給秦國,作爲講和的條件,否則就要將趙國踏爲平地。

於是,趙王召集樓昌、虞卿來商量對策。趙王說:“我們的在長平一帶吃了敗仗,我準備率領趙國的全部人馬與秦軍決一死戰,你們有什麼意見?”樓昌表示反對,他主張派出重要使臣到秦國去講和。虞卿對這兩種意見都不同意,他首先指出樓昌的意見不切合實際,然後針對趙王的意見,問道:“按照大王的看法,秦王能不能打敗您帶去的'全部兵馬呢?”趙王說:“秦之攻我也,不遺餘力矣,必以倦而歸也。”意思是說,秦國進攻我們,已經把所有的力量都用上了,一定要打敗我們才肯返回的。虞卿於是說:“希望大王能聽從我的意見,派出重要使者帶着珠寶禮品到楚國、魏國去。楚王和魏王貪圖我們的禮品,必然會很好地接待我們的使者。秦王看到這種情況,必然會疑心各國諸侯要聯合抗秦。秦王就會心生顧慮,不敢貿然進攻我們,我們與秦國講和才能成爲現實。”但是,趙王沒有聽從虞卿的意見,結果也吃了敗仗。

後來,人們就用“不遺餘力”比喻把全部力量都使出來,沒有一絲一毫的保留。

中國成語故事6

【釋義】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經常嘗一嘗苦膽。比喻刻苦激勵自身;堅定報仇雪恥的.意志。

【語出】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僕受遣以來;臥薪嚐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

【人物】越王勾踐(大禹子孫,姓姒si,名文命,今浙江紹興人)回國以後,立志要報仇雪恨。爲了不忘國恥,他睡覺就臥在柴薪之上,坐臥的地方掛着苦膽,表示不忘國恥,不忘艱苦。經過十年的積聚,越國終於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後打敗了吳國,吳王羞愧自殺。

中國成語故事7

【成語】: 刮目相看

【拼音】: guā mù xiāng kàn

【解釋】: 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成語故事】:

刮目相看出自三國東吳軍師魯肅之口。

東吳呂蒙,勇敢善戰,20多歲就已成爲名將,但出身貧賤,早年沒有讀書機會,在吳主孫權的啓發下,於繁忙的.軍旅生活中,利用一切空隙時間發憤讀書,越讀越起勁。隨着知識領域的不斷擴大,見解也日益深刻。軍師魯肅領兵經過呂蒙駐地,以爲呂蒙是個大老粗,不屑去看他。部下有人建議,呂將軍進步很快,不能用老眼光看他,還是去一趟吧!

魯肅前去看望,呂蒙設宴招待。席上,呂蒙問:軍師這次接受重任,和蜀國大將關羽爲鄰,不知有何打算?魯肅答道:兵來將當,水來土淹,到時再說吧!呂蒙聽了,婉言批評說:現在吳蜀雖然結盟聯好,但關羽性同猛虎,懷有野心,戰略應該早定,決不能倉促從事啊!併爲魯肅籌劃了五項策略。魯肅聽了,非常折服,並拍着呂蒙的背親切地說:我總以爲老弟只會打仗,沒想到學識與謀略也日漸精進,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

中國成語故事8

【釋義】糾正一個錯別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處的老師。

【語出】《宋·魏慶之·詩人玉屑》:“鄭谷在袁州,齊己攜詩詣之。有《早梅》詩云:''''前村深雪裏,昨夜開數枝。’谷曰:''''數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齊己不覺下拜。自是士林以谷爲''''一字師’。”

【人物】唐朝末年,詩人鄭谷回到故鄉江西宜春。僧人齊己性喜賦詩。一日,齊己作一首《早梅》詩,中有兩句:“ 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鄭谷以爲梅花既已數枝開,則非早梅矣。於是將後句中“數”改爲“一”。齊己深感佩服,後諸學者稱鄭谷爲“一字之師” 。

中國成語故事9

三國演義:

三顧茅廬

劉備剛出來打天下的時候,雖有關羽張飛趙雲等絕頂高手但是屢遭敗績。原因就是因爲沒有一個好的軍事。直到找到了徐庶!徐庶幫劉備打了幾次勝仗就被曹操用計騙了過去。臨走時徐庶給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諸葛亮就是臥龍先生。於是劉備就親自去請諸葛亮,一連去了三次,前兩次諸葛亮都不在家,直到第三次才見着。劉備向他請教了當世局勢並邀請諸葛亮出山相助。諸葛亮道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並同意出山。劉備如魚得水,文武兼得,開始了他統一中國的大業。

舌戰羣儒

三國中前期,劉備勢力還很小,被曹操趕得走投無路。想去投靠東吳,就是孫權。派諸葛亮去做說客。但是東吳謀臣處處刁難諸葛亮,諸葛亮憑着他的滿腹經綸舌戰羣儒。說得他們個個啞口無言。後來經魯肅協助,說服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

草船借箭

孫劉聯軍和曹操在赤壁對峙。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智。想除掉諸葛亮,於是刁難諸葛亮要他在十日之內造十萬支箭。諸葛亮料定過幾天有大霧,於是便答應,而且期限還自己減少到三天。周瑜認爲諸葛亮是自尋死路。一天兩天過去了,諸葛亮都沒動靜。到了第三天夜裏。諸葛亮向魯肅借了一些船隻船上放滿草人,一字排開向曹操營寨駛去。江面上霧很大,曹操不清楚敵軍虛實。於是叫將士瘋狂放箭。箭射滿了草船。諸葛亮滿載而歸!

單刀赴會

赤壁之戰之後。三國鼎立逐漸形成。劉備留關羽鎮守荊州,主力向西擴張。荊州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本屬東吳。東吳一直想找機會討回。魯肅又獻上一計:騙關羽過江赴宴,在宴席上埋伏刀斧手,擲杯爲號衝出殺之。便遣請關羽赴宴。

關羽明知是計坦然答應!只帶了周倉隨身爲他提刀。席間魯肅提起索回荊州之事,關羽卻絕口不談,說酒席之間不談國事。魯肅再三糾纏,周倉插嘴,關羽藉機故作生氣狀奪過周倉手中大刀,喝退周倉。周倉會意,退出去。關羽假醉,一手提大刀,一手挽住魯肅手將魯肅扯到江邊。東吳將士怕誤傷魯肅,又攝於關公武力,不敢動手。關雲長上船乘風而去。

刮骨療毒

水淹七軍之後,關羽攻打樊城,在樊城下罵陣。曹仁命令弓箭手射箭,關羽右臂中箭,回兵。箭頭有毒,毒已入骨。於是請來了曾經爲周泰療傷的名醫華佗。華佗說要割開皮肉,把骨頭上的毒颳去,這會極其疼痛,請關羽把手臂套住綁緊,把頭矇住。關羽卻說不用。一邊和馬良下棋,一邊伸手刮骨,談笑中沒有絲毫痛苦的神色。事畢,兩人互相驚歎,關羽稱讚華佗的醫術,華佗讚歎關羽的勇氣毅力。

紅樓夢:

安分守己

襲人在沁芳橋畔遇見管葡萄的老祝媽,老祝媽說:“今年果子雖遭踏了些,味兒倒好,不信摘一個姑娘嚐嚐。”

襲人正色道:“這那裏使得。不但沒熟吃不得,就是熟了,上頭還沒有供鮮,咱們倒先吃了。你是府裏使老了的,難道連這個規矩都不懂了。”

我們不論處在怎樣的環境,做什麼事,交什麼人,守規矩就能和諧、成事,不守規矩只能冒犯人和壞事。

人要明白自己所處的位置,清楚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這就叫安分守己。

抱誠守真

寶玉點頭嘆道:“好妹妹,你別哄我。果然不明白這話,不但我平日之意白用了,且連你平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負了。你皆因總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寬慰些,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黛玉聽了這話,如轟雷掣電,細細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來的還覺懇切,竟有萬句言語,滿心要說,只是半個字也不能吐,卻怔怔的望着他。

《莊子·漁父》中說:“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其實說千道萬,聰明的爲人處世法,就是真誠;只要真誠,就一定打動人。

真誠是自己的發自內心,和對他人的設身處地,又有誰不會被打動呢?

不偏不倚

鳳姐病了,探春管家,要搞點改革,鳳姐的丫鬟平兒處境尷尬,因爲反對得罪探春,贊成開罪鳳姐。

最後寶釵這樣誇她:“從早起來到這會子,你說了這些話,一套一個樣子:也不奉承三姑娘,也不說你們奶奶才短想不到;三姑娘說一套話出來,你就有一套話回奉。”

人生中總會遇到兩難的處境,這時一旦立場鮮明一點,必會開罪其中一方,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偏不倚,兩邊不得罪。

避實就虛

趙姨娘爲其兄弟送殯,其小丫頭沒衣裳,因爲去的是髒地方,趙姨娘又怕弄髒了自己的衣服,於是向雪雁借衣。

雪雁是這樣拒絕的:“我的衣服都是林姑娘叫紫娟姐姐收着,去取不是不可以,但是要請示紫娟姐姐,還要告訴林姑娘,我自己倒不怕麻煩,但是一來林姑娘臥病在牀不敢以這些小事打擾,二來更擔心來來回回反而耽誤了您的事情!”

生活中,懂得拒絕是一件很重要的素質,該拒絕時就拒絕。

雪雁避實就虛的做法就非常得當——我不是不幫你辦,而是這事兒很複雜有難度,我倒沒什麼,但怕耽誤您事兒。

西遊記:

安心定志

《西遊記》第四回:“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賜御酒一瓶,金花十朵,着他安心定志,再勿胡爲。”

玉帝準備派天兵天將去收服孫悟空,但太白金星卻提議召孫悟空上界,授他一個小官職。玉帝覺得方法不錯,便派太白金星帶悟空到天界來。

太白金星到了花果山,悟空一聽非常高興,二人便上天拜見玉帝,悟空被封爲弼馬溫,可過了半個月,悟空發現這弼馬溫是天界最小的官,一氣之下,打出御馬監,一路殺回了花果山。

悟空回到花果山,自封當個“齊天大聖”。玉帝知道後命令天兵天將捉拿悟空。大戰幾回合都敗給孫悟空,只能回去向玉帝覆命。這時,太白金星又出了個主意,不如就封他個齊天大聖,將他留在天上。

玉帝準了太白金星的提議,悟空又一次來到了天上,玉帝命人在蟠桃園附近爲他修了一座齊天大聖府,希望這猴兒能“安心定志,再無胡爲”,孫悟空果然很滿意,府內吃喝玩樂,自由自在。

大鬧天宮

自從孫悟空大鬧水晶宮,拿走了金箍棒,可就氣壞了四個龍王了。

東海龍王馬上就到天上的玉皇大帝那兒把孫悟空給告下來了。玉皇大帝他是天上的皇帝,他立刻就想派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這時候有個太白金星可就對玉皇大帝說了:“慢着,看來這個猴子神通廣大呀,要想抓住他,恐怕不太容易。不如,下一道命令,把它騙上天來,給它一個小官做做,他也就老實了。要是到了天上,他再胡鬧,那咱們也不怕,隨時都可以把它抓住,您看是不是這樣做好呢?”

玉皇大帝想了想:“嗯,也好,那就這麼辦吧,你去把那個猴子騙到天上來吧!”“是”這個太白金星立刻駕着雲就找孫悟空去了,見了孫悟空這麼一說,孫悟空一聽:"怎麼着?玉皇大帝要請我上天上做官兒?哈,這個好啊!“孫悟空高興了。他把那金箍棒往耳朵眼裏頭一藏。變小了能擱在裏頭去。他就跟猴子們說了:“哎,你們聽着,我老孫要上天上做官去了,你們好好看着咱們這個水簾洞。”說着他就跟着這個太白金星上天了。

到了玉皇大帝的面前,孫悟空也不跪也不磕頭。玉皇大帝可不高興了。“你就是孫悟空嗎?”“不錯,老孫就是,你要給我個什麼官做啊?”“你啊,你就到我的御馬監,去當個弼馬溫吧!”“好嘞。“”這個孫悟空啊,立刻就到了御馬監,進了弼馬溫的官院,就開始管理養馬。

有這麼一天。他和幾個人在一塊兒喝酒,他忽然放下了酒杯,他問:“哎,我說,我這個弼馬溫,這個官兒是多麼大的官啊?是個大官嗎?哎,你們怎麼不說話?這個弼馬溫到底有多大?”

“好,我來告訴你吧,這個弼馬溫呢,是芝麻那麼大的官,是最小最小的官啦,你把這個馬養肥了,嗨嗨,沒事,要是養瘦了,咳,不罰你纔怪呢?”

“啊?孫悟空一聽就火了,好啊,鬧了半天,請我老孫上天,敢情叫我當個芝麻粒兒這麼大的小官啊。哼,我老孫不幹了,不幹了。”說着孫悟空,踢翻了桌子,“稀拉嘩啦”全砸了,他拿出金箍棒,打出了御馬街,跑出了南天門,他回花果山了。

這時候,猴子們正在水簾洞外邊練舞呢 。孫悟空大喊了一聲:“小的們,我老孫回來啦。”小猴子們可高興了:“大王回來了,大王回來了。”這猴子們趕緊把孫悟空給圍上了。接到洞裏頭就問:“大王,大王,您在天上做了個什麼大官啊?”

“別提了,那玉皇老兒叫我做什麼弼馬溫,給他養馬,我不幹了,我不幹了。”大家正說着話呢,有個猴子來報告。“大王,門外頭有個獨角大王要見您。”

“獨角大王,叫他進來。"

“是!”

獨角大王進了門兒朝着孫悟空磕頭就拜:“大王,我聽說你回來了,我送了你一件黃袍,請您收下吧!”孫悟空聽了可高興,穿上了黃袍。

獨角大王就問:“請問大王,你在天上做的是什麼官啊?”

“咳,別提了。”孫悟空就把當弼馬溫的事兒一說。這個獨角大王想了想:“嗯,您回來的好,就在山上當個齊天大聖吧!”

“什麼?齊天大聖?”

“是啊,跟天上的玉皇大帝一樣看齊啊。”

孫悟空把頭這麼一搖晃:“好啊,我老孫就來個齊天大聖噹噹吧!”立刻就吩咐猴子們做一面大旗,上面繡着“齊天大聖”。就在水簾洞外邊豎起來一根大旗杆,把這個大旗一掛,順着這個風“噗嚕噗嚕”這麼一刮,呵,威風極了。

有一句話說呀“沒有不透風的牆”這個事兒叫玉皇大帝知道了,先是聽說孫悟空跑了,不願意當弼馬溫了,跑了就跑了吧!一聽說他掛了齊天大聖的旗子了,他可惱了。立刻命令託塔李天王領着訛吒三太子和許多的天兵天將去捉拿孫悟空。

這個李天王啊,他們到了花果山先派了巨靈神去挑戰。孫悟空就帶着猴兵猴將們在那等着。這個巨靈神舉起了大斧子,朝着孫悟空“咔咔”就是一斧子。孫悟空不慌不忙拿金箍棒往上一迎,就聽見“噹啷”一聲,巨靈神的斧子把兒啊就成兩截了。

巨靈神嚇得撒腿就跑,哪吒三太子一看巨靈神叫孫悟空給打跑回來了,心裏頭很不服氣,他拿着寶劍就趕上前來:“猴頭,吃我一劍。”孫悟空一瞧啊,他呵呵呵地笑了。

“我說,你是誰家的小娃娃呀?”

“什麼?小娃娃,猴頭,你聽着,我是李天王的三兒子,哪吒三太子,今天特來拿你。”

“算了吧,我要不是看你是個娃娃,我這一棒就要了你的命,快回去,告訴玉皇大帝,叫他封我爲齊天大聖。要不然,我就打上凌霄寶殿,叫他這個玉皇大帝做不成。”

哪吒三太子一聽氣壞了,拿着寶劍就砍孫悟空。孫悟空還是不慌不忙舉起金箍魯棒,“哎”就這麼一下,把哪吒的胳膊都震麻了。哪吒心說:“哎呀,這個猴頭真不簡單,真厲害呀。”就趕緊叫了一聲“變”。嗨,這個哪吒呀,變成了一個三個腦袋六個胳膊的.大怪人。拿着斬妖劍、砍妖刀啊,捆妖鎖,降妖杵,好傢伙,好幾樣兵器。來打這個孫悟空。

孫悟空一看:“好啊,你這個小娃娃會變,我也變變叫你瞧瞧。”孫悟空說了一聲變。也變成了三個腦袋六隻胳膊的大怪物了。這六隻手拿着三根金箍棒就和這個哪吒變得那個大怪物打起來了。

好傢伙,這場戰鬥可真叫厲害,直打的天昏地暗,是地動山搖。兩個人正大的難解難分的時候,孫悟空手疾眼快,從身上拔下來一根猴毛,“噗”吹了一口氣,小聲說了一聲“變”,那根猴毛變成了一個假孫悟空。假孫悟空拿着一根金箍棒就跟哪吒打。孫悟空的真身子轉到哪吒身後對準哪吒“啪”地就是一棒,哪吒沒來得及躲,一下就打在他左胳膊上,疼的他撒腿就跑。

見了李天王就說:“哎呀,爸爸,那個猴頭太厲害了,孩兒打不過他。”“嗯,這個猴子這麼厲害,那咱們回去報告玉皇大帝再想辦法吧!”說着他們架着雲就回了天宮了。

玉皇大帝聽了李天王的報告氣的渾身哆嗦呀:“哎呀,這個猴子這麼厲害?如何是好呢?怎麼辦呢?”那些個文官武將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誰也沒辦法。

這時候那個太白金星又跟玉皇大帝說了:“那個猴頭本事這麼大,恐怕咱們難以打勝他呀,我看嘛,不如,還是把他叫到天上來,就答應他讓他當齊天大聖,給他這麼個空名兒,那又算的了什麼呢?要不然的話,他真的打上了凌霄寶殿,那,那可就不好辦了。”

玉皇大帝一聽,又是生氣,又是着急,又是害怕。想了半天,沒別的辦法,只好又答應了。

太白金星又去請孫悟空說玉皇大帝答應他當齊天大聖了。就這麼樣,孫悟空第二次又到了天上。他來到了凌霄寶殿,玉皇大帝封了他爲齊天大聖,他高興極了。天天除了吃飽喝足就是睡覺。沒事兒幹呢。怎麼辦呢?他就到各處宮殿裏頭去逛逛,溜達溜達,跟那個神仙新官們交了朋友了,倒也逍遙自在,生活的頂美的。

可是有這麼一天。一個姓許的真人就跟玉皇大帝說了:“孫悟空這個猴頭整天東遊西逛,要是不給他點事兒做,這日子長了恐怕他要出亂子啊,無事生非呀!”玉皇大帝覺得有理,那叫這個猴頭幹什麼去呢?對,叫他去管那個蟠桃園,看桃樹。嗯,好。這樣想着,玉皇大帝就把孫悟空叫到凌霄寶殿,跟孫悟空說:“大聖啊,你閒着沒事兒,替我看管桃園好嗎?”“什麼?看桃園,好好,行行。”

孫悟空就來到了桃園,看門的土地神立刻就迎接,行禮,“大聖,您來啦,來啦。”

“哎,你先把這個園子裏的情況跟我說說吧!”

“好的,大聖,您看,這個桃園,一共有三千六百顆桃樹,前邊這是一千二百顆,花兒開的不大,結的桃子也小,三千年才熟一次,吃了這種小桃能夠成仙得道,身體健康;您再看中間那一千二百顆,那是雙層花瓣,這個桃子甜極了,要六千年熟一次,吃了這種桃啊,可以長生不老;來,您看,最後邊的這,這是一千二百顆,這種桃大,核小,九千年才熟一次,要是吃了這種桃啊,就能像月亮和太陽那樣,永生不死啊。”孫悟空一聽啊,高興地直蹦,從那天起,他就三天兩頭地上蟠桃園這兒來瞧瞧。

有一天他一看桃樹上的桃子發紅了,熟了。他高興了,他就跟園子裏的神仙,跟那個土地神說:“哎哎哎,我老孫累了,要在園子裏頭睡一覺,你們都到園子外邊去,在外邊等我。”園子裏頭的神仙跟那個土地神誰敢不聽他的呀?全都出去了。孫悟空,“噌”上了樹了,就挑那個熟透了的桃子,拼命地猛吃。吃飽了他就睡覺。就這麼着,孫悟空是天天上這來吃桃。

這天王母娘娘要開蟠桃盛會,派了七個仙女到這兒來摘桃,仙女們來到園子裏頭一瞧,奇怪呀,這桃樹上的桃子怎麼這麼稀稀拉拉的呀?哎,怎麼就剩了幾個青的了?他們哪兒知道,那熟透了的桃都叫孫悟空給吃了。

仙女們找了半天才在一棵樹上找到一個半邊青半邊紅的桃,剛要伸手摘,把他們嚇壞了。從樹上掉下來了,變成了孫悟空了。你說多逗啊?原來孫悟空吃飽了桃,他變成了桃在那睡覺呢。孫悟空現了原形,在那大叫一聲“你們是什麼人?敢來偷桃?真真大膽。”

七個仙女嚇得撲通撲通地全跪下了。“大聖,大聖,您別生氣,是王母娘娘要開蟠桃大會,叫我們來摘桃的。”

“什麼?開蟠桃大會?”

“是。”

“快告訴我,都請哪些客人?”

“有……,按照老規矩啊,請的有西天佛老,菩薩,聖僧,羅漢,南極觀音,北極玄靈,還有赤腳大仙,還有……”

“行了行了,別說了,聽我問你,請的客人有我老孫沒有啊?”

“這,這沒聽說過”“啊?沒聽說過。好了,你們就在這兒等着,我老孫自己去打聽打聽。”

說完,孫悟空剛要走又站住了,他一回頭用手指了指那七個仙女說了一聲:“住住住”好傢伙,這一說住住住不要緊,原來這是一個定身法,把那七個仙女給定在樹底下了,一動也不能動了。接着孫悟空“噌”地一下跳出了蟠桃園,駕着雲彩就往王母娘娘住着的那個瑤池跑去了。

他要幹什麼呀?明天我再跟你們說。

水滸傳:

武松醉打蔣門神

起因:施恩告訴武松與蔣門神爭奪快活林失利一事,武松要立即爲施恩報仇,並與施恩結爲兄弟。

經過:武松喝了許多酒,來到快活林,在“河陽風月”酒肆將蔣門神夫人丟進酒缸。給蔣門神使了個玉環步,鴛鴦腳,打得蔣門神告饒。蔣門神把快活林酒店時還舊主施恩。施恩敬重武松,重霸快活林。

結果:蔣門神通過張團練買通張都臨,誣陷武松偷盜寶物,判武松充軍。武松被押上路,在飛雲浦折斷枷鎖,殺死了想害他的4 個公人,折回孟州城,殺死了正在設宴慶賀除掉武松的蔣門神、張團練和張都臨,逃出孟州。

武松打虎

起因:武松不聽酒家勸告,乘着酒興單身上山,看了廟門上的告示,才知真的有虎,他稍爲猶豫了一下,還是硬着頭皮上了崗子。

這裏作者只用了兩句話襯托此時的氣氛和心情:“回頭看那日色時,漸漸地墜下去了”,武松“踉踉蹌蹌直奔過亂樹林來”,既寫出了老虎活動的時間,又寫出了老虎出沒的環境。兩句話就把一種恐怖悲涼的氣氛和心情和盤托出,讓人感到此時此地不知什麼時候會突然跳出一隻活老虎來

經過:寫人虎相搏,寫老虎一撲、一掀、一剪三般拿人的本事,和聲震山崗的吼聲,一隻活生生的真老虎就躍然紙上。

結果:幾經搏鬥,老虎威風漸減,最後如何被武松按住,如何掙扎,如何被武松打死,寫得活靈活現,十分逼真。通過這些描寫也就更好地突出了武松的英雄形象。

林沖逼上梁山

起因:林沖,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帶着妻子去岳廟進香。途中遇見花和尚魯智深,結義爲兄弟。此時侍女錦兒報信說,林妻在路上被歹徒攔截。林沖急忙向魯智深告辭,去岳廟追趕歹徒。

經過:林沖抓住歹徒舉拳要打時,發現此人原來是他的頂頭上司、奸臣高俅的義子高衙內。高衙內逃走以後仍不死心,還想霸佔林妻。他與高太尉一起設計,以看刀爲由將林沖騙進高府,誣陷林沖持刀闖入白虎堂,將他下獄拷打。高俅一夥不便在京公開殺害林沖,便將林沖發配滄州充軍,買通差人,陰謀在路經野豬林時將他殺害。魯智深暗中保護林沖,大鬧野豬林,高俅的陰謀未能得逞。

結果:到滄州後,林沖被分配看管大軍草料場。高俅父子賊心不死,又派心腹之人前往滄州,放火燒草料場。這樣即使林沖不被燒死,也會因草料場失火而被處死。當草料場起火燃燒時,林沖聽到高俅的心腹們得意地談論暗害自己的計謀,他再也按捺不住心頭的怒火,將仇人一個個殺掉。以後,林沖毅然上了梁山,走上了反抗宋朝的道路。

魯智深倒拔垂楊柳

起因:魯智深爲了替金氏父女金出氣三拳打死了鄭屠後,棄職逃往他地。他先來到五臺山文殊院出家,因不守佛規,喝酒鬧事,方丈又把他介紹到大相國寺看菜園子。

經過:菜園子附近住着二、三十個潑皮,他們常來菜園子偷菜,已換了幾個看園子的人都管不了他們。這次聽說有換了個新人,便來鬧事,沒想到被魯智深把兩個領頭的踢到糞坑裏,嚇得他們跪地求饒。第二天,潑皮們買些酒菜向魯智深賠禮。大家正吃得高興,聽到門外大樹上的烏鴉叫個不停,潑皮們說這叫聲不吉利,吵的人心煩,便欲搬梯子拆掉鳥巢。魯智深乘着酒性,先用手推了推,便脫下外套,右手向下,將腰跨一掀,竟然將碗口大的楊柳連根拔起來。

結果:衆潑皮驚得個個目瞪口呆,忙跪在地上拜魯智深爲師。

中國成語故事10

手不釋卷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沒有文化知識,孫權鼓勵他學習史書與兵法。呂蒙總是推說軍隊事多沒有時間學習,孫權列舉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謂老而好學。”呂蒙深受感動,從此發憤學習,學問提高很快。

【典故】《三國志·吳書·呂蒙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注引《江表傳》

【釋義】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指勤奮好學

【近義詞】學而不厭、愛不釋手

【相反詞】不學無術

【成語造句】

◎ 谷秸的最大樂趣,是手不釋卷,閉門讀書。

◎ 他的一生養成了好讀的`習慣,一直到老年仍然每天手不釋卷。

◎ 說到學習,現在有很多同志可謂手不釋卷,無時不學,因此,他們進步也快。

中國成語故事11

東漢末年,朝政貪官沆瀣一氣腐敗不堪,董卓乘亂佔據京師獨攬政權。袁術爲了避亂從京師逃到南陽郡。正好碰到長沙太守孫堅將南陽郡太守張諮殺死,袁術乘機佔據南陽,惡貫滿盈的袁術之後在城裏胡作非爲,百姓對他十分不滿。後來袁紹和曹操起兵攻打袁術,袁術被打敗後落荒而逃割據揚州,還想乘天下大亂的.時侯混水摸魚做皇帝。他給好友陳硅寫信,希望陳硅支持他完成稱帝的大業。陳硅對袁術稱帝的行爲非常反感,他在信中推心置腹地勸誡袁術說:“我以爲你會同別人齊心協力,一起救助漢室;沒想到你卻要走上自稱皇帝這條邪路。你現在能夠迷途知返的話,尚能避免一場殺身之禍。”袁術沒有聽從陳硅的勸告,一意孤行地在壽春(現安徽省壽縣)做起了皇帝。沒過多久,他就被呂布、曹操打敗了。

中國成語故事12

曹操有一次行軍打仗,士兵們走得都很累,沒有精神也沒有鬥志。曹操就騙他們說:“前面有個梅莊,梅莊裏有個梅小姐,長得天姿國色,豔美無雙,誰第一個到達戰場,我就把梅小姐許配給他做老婆。”士兵們一聽都來了精神,一個個口水都流下來了。終於在規定時間到達了官渡,打敗了袁紹,後人稱這個典故爲“望梅止渴”。

中國成語故事13

傳說呂洞賓等八位神仙途經東海去仙島,只見巨浪洶涌。呂洞賓提議各自投一樣東西到海里,然後各顯神通過海。

於是鐵柺李把柺杖投到水裏,自己立在水面過海;韓湘子以花藍技水而渡;呂洞賓、藍采和、張果老、漢鍾離、曹國舅、何仙姑也分別把自己的蕭、拍板、紙驢、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過。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過了東海。

“八仙過海”根據這個傳說而來。又叫做“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中國成語故事14

隋朝時期,隋煬帝楊廣登基後,命令大臣薛道衡對天下官員進行考察。薛道衡在向煬帝稟報司馬敬肅時評語是“心如鐵石,老而彌篤”說他心腸像鐵石一樣堅硬,辦事老練而又忠厚老實。煬帝因此對司馬敬肅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煬帝后來很快就沉湎於男歡女愛,熱衷於修建宮殿和苑林,對朝政大事不聞不問。這時大將宇文述便乘機獨攬朝政。宇文述是衛州人,是敬肅管轄的地方。宇文述經常讓人給敬肅送書信,以此拉籠雙方的關係。但每次信送到敬肅那裏都被退回來,送信人沒有對字文述實話實說,以致字文述不明真相。那些親朋好友倚依仗字文述的保護,在當地爲所欲爲,魚肉百姓。百姓最終忍無可忍向敬肅告發。敬肅查清事實後一一捉拿歸案,絲毫不顧是宇文述的'親朋,依法嚴厲懲處。宇文述知道後對敬肅懷恨在心,在煬帝面前說盡敬肅的壞話。敬肅眼看隋朝氣數己盡,上表辭官告老還鄉,煬帝也批淮了他的請求。

中國成語故事15

北魏時,有一戶姓花的人家,老父叫花弧。花弧有一個女兒,名叫木蘭,她從小就喜歡舞槍弄棒,武藝十分高強。那時,北魏經常和外族打仗,朝廷下令徵兵,木蘭的父親年紀太大,弟弟又小,於是木蘭就想裝扮成男子,替父從軍。她穿上父親當年穿過的盔甲,威風凜凜地去見父親,表明自己的`決心。花父很感動,但是並不放心。於是,木蘭要求與父親比武,如果勝了就讓她去從軍。花弧向來不服老,就答應了。父女倆就在花園裏比劍,你來我往。花弧畢竟年老體衰,終於支持不住,敗下陣來,只好同意木蘭代替他去從軍。

木蘭武藝高強,智勇雙全,打了很多次勝仗,立下了大功。出征十二年,但是誰也不知道她是女子。敵人終於投降了,木蘭凱旋,換上女裝。戰友們驚歎道:“我們同行十幾年,都不知道你是個女子!”

木蘭捉來一對雌雄兔子,然後笑着說:“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意思是說我女扮男裝,就像在地上走的兔子難以分辨出雌雄一樣,根本看不出來我是男的還是女的啊。

解釋:比喻各自有一套辦法或本領去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