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關於描寫眼睛的成語

關於描寫眼睛的成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W 次

導語: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眼睛能夠表現內心的想法。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眼睛的成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關於描寫眼睛的成語

耳濡目擊:濡:沾溼。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明·李東陽《劉公神道碑銘》:“古者重世臣將家,蓋其韜略技藝,耳濡目擊,有不習而能者。”

耳濡目及:濡:沾溼。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明·吳承恩《開府介川毛公德政頌》:“凡此諸條,耳濡目及,默化陰孚,匪言可悉。”

耳濡目染:濡:沾溼;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唐·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目濡耳染,不學以能。”

耳視目食: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顛倒錯亂。

出處:宋·司馬光《迂書·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視而目食者,鮮矣。”

耳視目聽:用耳朵看,用眼睛聽。三代道家荒唐地認爲視聽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出處:《列子·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倉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

耳聞目染: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叢維熙《北國草》第一章:“由於他小時候在巴黎耳聞目染的結果,愛情比同齡的年輕人要早醒得多。”

耳習目染: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老人自幼生長在北平,耳習目染的和旗籍人學了許多規矩禮路。”

凡胎肉眼:凡人的只能看見塵俗世界的眼睛。

出處:明·汪道昆《洛水悲》:“你每凡胎肉眼,怎得見國色天香?”

飛眼傳情:借眼睛來傳遞感情。

蜂目豺聲:眼睛象蜂,聲音象豺。形容壞人的面貌聲音。

出處:《左傳·文公元年》:“蜂目而豺聲,忍人也。”

甘心瞑目:瞑目:閉上眼睛,指死去。心甘情願,死了也不遺憾。

出處:《後漢書·馬授傳》:“吾受厚恩,年迫餘日索,常恐不得死國事;今獲所願,甘心瞑目。”

高睨大談:睨:視。眼睛看着上面,在發議論。形容舉動言論氣慨不凡。

出處:《後漢書·張衡傳》:“方將師天老而友地典,與之乎高睨而大談。”

高視闊步:眼睛向上看,邁大步走路。形容氣慨不凡或態度傲慢。

出處:《隋書·盧思道傳》:“俄而抵掌揚眉,高視闊步。”

鼓睛暴眼:指眼睛突出的樣子。

出處: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中國的鼓睛暴眼的文字實在是比穿山甲、比蝟毛還要難於接近的逆鱗。”

鼓眼努睛:眼睛張大、凸起的樣子。指使眼色。

出處:周立波《山鄉鉅變》上七:“‘你跟我來,有句話問你。’他鼓眼努睛,對她這樣說。”

刮目相待: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舊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或事物。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皓齒明眸:皓:白色的樣子;眸:眼珠,泛指眼睛。潔白的牙齒,明亮的眼睛。形容女子容貌美麗,亦喻指美女。

出處:三國·魏·曹植《洛神賦》:“丹脣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合眼摸象:閉着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

出處: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山谷上》:“山谷雲:‘詩詞高勝,要從學問中來。後來學詩者,雖時有妙句,譬如合眼摸象,隨所觸體得一處。’”

河目海口:河目:形狀像河一樣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長;海口:像大海一樣的嘴,又大又深。比喻相貌非凡。

出處:《孔子家語·困誓》:“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獨立於東郭門外。或人謂子貢日:‘東門外有一人焉,其長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顙。’”《孝經援神契》:“孔子海口含澤。”

橫眉怒目:聳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怒視的樣子。

出處:五代·後蜀·何光遠《監戒錄》引陳裕詩:“橫眉怒目強幹嗔,便作閻浮有力神。禍福豈由泥捏漢,燒香代養弄蛇人。”

昏聵無能:昏:眼睛看不清楚;聵:耳朵聽不清楚。眼花耳聾,沒有能力。比喻頭腦糊塗,沒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火眼金睛:原指《西遊記》中孫悟空能識別妖魔鬼怪的眼睛。後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銳利,能夠識別真僞。

出處:元·楊景賢《西遊記雜劇》第三本第九齣:“這廝瞞神唬鬼,銅筋鐵骨,火眼金睛。”

擠眉溜眼:用眼睛、眉毛示意。同“擠眉弄眼”。

擠眉弄眼:用眼睛、眉毛示意。

出處:元·王實甫《破窯記》第一折:“擠眉弄眼,伶齒俐牙,攀高接貴,順水推船。”

見錢眼紅:看到錢財,眼睛就紅了。形容人貪財。同“見錢眼開”。

見錢眼開:看到錢財,眼睛就睜大了。形容人貪財。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八十一回:“棄舊迎新,見錢眼開,自然之理。”

金剛怒目:怒目:睜大眼睛,眼珠突出。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出處:《太平廣記》卷一七四引《談藪》:“金剛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金剛眼睛:指目光銳利能洞徹原形的眼睛。

出處: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看詩須着金剛眼睛,庶不眩於旁門小法。”

炯炯有神:炯炯:明亮的樣子。形容人的眼睛發亮,很有精神。

出處:明·李開先《閒居集·九·涇野呂亞卿傳》:“先生頭顱圓闊,體貌豐隆,海口童顏,輪耳方面,兩目炯炯有神,須雖整秀,異不多耳。”

舉目無親:擡起眼睛,看不見一個親人。比喻單身在外,人地生疏。

出處:唐·薛調《劉無雙傳》:“四海之廣,舉目無親戚,未知託身之所。”

抉目東門: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讒誅殺。同“抉目吳門”。

抉目吳門: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讒誅殺。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吳太伯世家》:“抉吾眼置之吳東門,以觀越之滅吳也。”

抉目胥門: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讒誅殺。同“抉目吳門”。

抉目懸門: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讒誅殺。同“抉目吳門”。

看朱成碧:朱:大紅色;碧:翠綠色。將紅的看成綠的。形容眼睛發花,視覺模糊。

出處:南朝·樑·王僧孺《夜愁示諸賓》詩:“誰知心眼亂,看朱忽成碧。”

曠若發矇:曠:空曠;開闊。蒙:眼睛失明。眼前突然開闊明朗,好像雙目失明的人忽然看見了東西。亦比喻使人頭腦忽然開竅,明達起來。

出處:三國·魏·應璩《與從弟君苗君胄書》:“閒者此遊,喜歡無量,登芒濟河,曠若發矇。”

狼貪虎視:象狼一樣貪婪,象老虎一樣睜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

兩葉掩目:如同兩片樹葉遮住了眼睛。比喻受到矇蔽而對事物分辨不清楚。

出處:北齊·劉晝《劉子新論·專學》:“夫兩葉掩目,則冥然無睹;雙珠填耳,必寂然無聞。”

臨去秋波: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明澈。臨走時的回眸一盼。形容別情依依。

眉清目秀:眉、目: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氣。

出處:元·無名氏《合同文學》第一折:“有個小孩喚做按住,今年三歲,生得眉清目秀,是好一個孩兒也。”

明眸皓齒:明亮的眼睛,潔白的牙齒。形容女子容貌美麗,也指美麗的女子。

出處:三國魏·曹植《洛神賦》:“丹脣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明眸善睞: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靈活。

出處:三國魏·曹植《洛神賦》:“丹脣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明目達聰:眼睛明亮,耳朵靈敏。形容力圖透徹瞭解。

出處:《書·舜典》: “明四目,達四聰”。

明目張膽:明目:睜亮眼睛;張膽:放開膽量。原指有膽識,敢做敢爲。後形容公開放肆地幹壞事。

出處:《晉書·王敦傳》:“今日之事,明目張膽,爲六軍之首,寧忠臣而死,不無賴而生矣。”

目不別視:眼睛不往別處看。形容精神集中,專心致志。亦作“目不旁視”。

目不給賞:眼睛來不及觀賞。形容景物優美繁多。

目不苟視:眼睛不隨便亂看。形容爲人正派。

目不見睫: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沒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見遠處,不見近處。

出處:《韓非子·喻老》:“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

目不忍睹: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悽慘。

出處: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而軍士之折臂斷足,血流殷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

目不忍視:眼睛不忍看視。形容景象極其悲慘。

目不暇給: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來不及看。

出處:清·吳璿《飛龍全傳》序:“於是檢向時所鄙之《飛龍傳》,爲之刪其繁文,汰其俚句,布以雅訓之格,間以清雋之辭,傳神寫物,盡態極妍,庶足令閱者驚奇拍案,目不暇給矣!”

目不暇接:指東西多,眼睛都看不過來。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目不邪視:邪:通“斜”。眼睛不偷看旁邊。比喻爲人行止端方。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婦人請竺同載。竺上車端坐,目不邪視。”

目不斜視:眼睛不偷看旁邊。比喻爲人行止端方。也形容只朝一個方向看。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古者聖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

目定口呆:睜大眼睛直盯着不動,張着嘴說不出話。形容因吃驚或害怕而發楞的樣子。

出處:《說唐》第二一回:“驚得王小二目定口呆,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

目逆而送:逆:迎。目逆:眼睛迎着當面走過來的人。眼睛注視着迎來,注視着送走。形容對所見的人十分關注或敬佩。

目濡耳染:濡:沾溼;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唐·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目濡耳染,不學以能。”

目若懸珠:眼睛象一對懸掛的珠子。形容眼睛明亮有光彩。

出處:《漢書·東方朔傳》:“臣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

目食耳視:用眼睛吃,用耳朵看。比喻顛倒錯亂。

出處:宋·司馬光《迂書·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視而目食者,鮮矣。”

目使頤令:用眼睛、用下巴指使人。形容自命尊貴,擺大架子。

出處:《新唐書·王翰傳》:“家畜聲伎,目使頤令,自視王侯,人莫不惡之。”

目無下塵:下塵:佛家語,凡塵,塵世,比喻地位低下者。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態度傲慢,看不起地位低的人。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那寶釵卻又行爲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深得下人之心。”

目眩頭昏:猶頭昏眼花。眼睛發花,頭腦昏暈。

目眩頭暈:眼睛發花,頭腦昏暈。同“目眩頭昏”。

目語額瞬:眉毛眼睛能作態示意。形容處事精明狡猾。

出處:明·王志堅《表異錄·邑里》:“目語額瞬,言市人精黠也。”

目指氣使:目指:動一下眼睛來指物;氣使:用噓氣聲支使人。用眼神和氣色指使人。形容驕橫傲慢的樣子。

出處:漢·劉向《說苑·君道》:“今王將東面目指氣使以求臣,則廝役之材至矣;南面聽朝不失揖讓之禮以求臣,則人臣之材至矣。”

凝脂點漆:形容人皮膚白,眼睛明亮。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面如凝脂,眼如點漆。”

濃眉大眼:又黑又密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形容眉目有神的人。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三回:“只見裏面一個濃眉大眼的黑麪肥胖婦人,穿着一件黑夏布小衣,兩袖勒得高高的,膊肘子也露了出來。”

怒目而視:睜圓了眼睛瞪視着。形容正要大發脾氣的神情。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回:“李儒見丁原背後一人,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

怒目橫眉:聳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怒視的樣子。

出處:五代·後蜀·何光遠《監戒錄》引陳裕詩:“橫眉怒目強幹嗔,便作閻浮有力神。禍福豈由泥捏漢,燒香代養弄蛇人。”

破壁飛去:傳說樑代畫家張僧繇在壁上畫龍,點上眼睛後龍即飛雲。比喻人突然有錢有勢或官職地位一下子升得很快。

出處: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七:“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爲妄誕,因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泣血枕戈:枕:枕着。戈:兵器。眼睛流血,睡時枕着武器。形容因悲憤而自勵,立志雪恨。

青眼相看:青眼:眼睛正視,黑眼珠在中間,比喻對人尊重或喜歡。形容以看得起的態度相待。亦作“青眼相待”、“青眼待”。

喪明之痛:喪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兒子,哭瞎眼睛。後指喪子的悲傷。

出處:《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

十行俱下: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讀書極快。

出處:《南史·樑本紀下》:“讀書十行俱下,辭藻豔發,博綜羣言,善談玄理。”《梁書·簡文曾紀》:“讀書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經目必記。”

拭目而待: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確信某件事情一定會出現。

出處:漢·楊修《答臨淄侯箋》:“觀者駭視而拭目,聽者傾首而竦耳。”

拭目以待: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確信某件事情一定會出現。

出處:漢·楊修《答臨淄侯箋》:“觀者駭視而拭目,聽者傾首而竦耳。”

手揮目送:手揮:揮動手指彈琴;目送:眼睛追視歸鴻。手眼並用,怎麼想就怎麼做。也比喻語言文字的意義雙關,意在言外。

出處:三國魏·稽康《贈兄秀才公穆入軍》詩:“目送歸鴻,手揮五絃,俯仰自得,遊心太玄。”

鼠目獐頭:眼睛像老鼠那樣又小又圓,腦袋象獐子那樣又小又尖。形容人相貌醜陋,神情狡滑。

出處:《舊唐書·李揆傳》:“龍章鳳姿之士不見用,獐頭鼠目之子乃求官。”

雙瞳剪水:瞳:瞳孔,指眼睛。形容眼睛清澈明亮。

出處:唐·李賀《唐兒歌》:“一雙瞳人剪秋水。”

剔抽禿刷:形容着急時眼睛迅速轉動,或仔細打量別人的樣子。亦作“剔抽禿揣”。

出處:元·鄭廷玉《後庭花》第四折:“休驚嚇着他,你看這小廝到這開封府裏,嚇的他眼腦剔抽禿刷的。”

剔抽禿揣:形容着急時眼睛迅速轉動,或仔細打量別人的樣子。同“剔抽禿刷”。

出處: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一折:“爲什麼獐獐狂狂便待要急張拒遂的褪,眼腦又剔抽禿揣的慌?”

頭昏目眩:頭腦昏暈,眼睛發花。同“頭昏目暈”。

頭昏目暈:猶言頭昏眼花。頭腦昏暈,眼睛發花。

頭昏眼暗:猶言頭昏眼花。頭腦昏暈,眼睛發花。

頭昏眼花:頭腦昏暈,眼睛發花。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一回:“瞿耐庵到任不多幾日,不要說別的,但是本衙門的開銷,什麼差役工食、犯人口糧,他胸中毫無主宰,早弄得頭昏眼花,七顛八倒。”

頭昏眼暈:頭腦暈亂,眼睛昏花。

頭眩目昏:頭腦昏暈,眼睛發花。同“頭昏眼花”。

宛轉蛾眉:宛轉:輕而柔的起落。蛾眉:細而長的眉毛,指美麗的眼睛。漂亮的眼眉輕輕揚起。常用作美人的代稱。

萬目睚眥:睚:眼角;眥:眼框;睚眥:瞪眼睛。衆人瞪目表示憤怒。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百口嘲謗,萬目睚眥。”

望穿秋水: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對遠地親友的殷切盼望。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

望眼將穿: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同“望眼欲穿”。

望眼欲穿: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出處:唐·白居易《寄微之》詩:“白頭吟處變,青眼望中穿。”宋·楊萬里《晨炊橫塘橋酒家小窗》詩:“飢望炊煙眼欲穿,可人最是一青帘。”

息怒停瞋:瞋:發怒時睜大眼睛。停止發怒和生氣。多用作勸說,停息惱怒之辭。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夫人休閃了手,且息怒停瞋,聽紅娘說。”

心明眼亮:心裏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問題敏銳,能辨別是非。

出處:老舍《神拳》:“神團辦事,心明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