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描寫眼睛的四字成語大綱

描寫眼睛的四字成語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導語:眼睛,最能突顯我們內心的想法,通過眼睛,我們能夠發現許多事情。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描寫眼睛的成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描寫眼睛的四字成語

  關於眼睛的成語:

有板有眼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一板三眼 眼中有鐵

眼中釘 眼明手快

眼空四海 眼花繚亂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眼高手低

眼穿腸斷 心明眼亮

望眼欲穿 頭昏眼暈

睡眼惺忪 手疾眼快

蛇頭鼠眼 山眉水眼

殺人不眨眼 肉眼愚眉

肉眼凡胎 情人眼裏出西施

青眼相看 濃眉大眼

迷人眼目 眉來眼去

眉開眼笑 另眼相看

冷眼靜看 火眼金睛

過眼雲煙 佛眼相看

飛眼傳情 反眼若不相識

鱷魚眼淚 獨具隻眼

低眉順眼 大開眼界

打馬虎眼 愁眉淚眼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別具隻眼

  關於眼睛的成語及解釋:

安眉帶眼:長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樣是一個人。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八回:“你也是安眉帶眼的人,直須要我開口說。”

暗送秋波:舊時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淨的水波一樣。指暗中眉目傳情。

出處:宋·蘇軾《百步洪》詩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輿欲語防飛梭。”

白眼相看:看別人時眼睛朝上或旁邊,現出白眼珠,表示輕蔑,不屑一顧,對人不禮貌。

出處:宋·楊萬里《誠齋集·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贈詩之韻》第四卷:“盡今俗客不妨來,白眼相看勿分剖。”

鼻青眼腫:鼻子發青,眼睛腫起。形容臉部傷勢嚴重。亦比喻遭受嚴重打擊、挫折的狼狽相。

出處:《醒世姻緣傳》第三五回:“衆人齊上,把一個德行之儒做下了個胯下之客,打得鼻青眼腫。”

閉目塞聰:聰:聽覺敏銳,這裏指聽覺。閉着眼睛,堵住耳朵。形容對外界事物全不瞭解。

出處:漢·王充《論衡·自紀》:“閉目塞聰,愛精自保。”

閉目塞聽:閉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聽。形容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

出處:漢·王充《論衡·自紀》:“閉目塞聰,愛精自保。”

蔽聰塞明:蔽:遮;聰:聽覺靈敏;明:香得清楚。掩住耳朵,擋住眼睛。比喻對客觀事物不聞不問。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二、是對於現實要‘蔽聰塞明’,麻木冷靜,不受感觸,先由努力,後成自然。”

蔽明塞聰:蔽:遮;聰:聽覺靈敏;明:看得清楚。矇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聽。指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

出處:宋·曾鞏《洪範傳》:“夫然,故蔽明塞聰,而天下之情可坐而盡也。”

播糠眯目:撒播糠秕眯住別人的眼睛。比喻外物雖小,但造成的危害卻很大。

出處:《莊子·天運》:“夫播糠眯目,則天地四方易位矣。”

側目而視:側: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憤恨。

出處:《史記·汲鄭列傳》:“今天下重足而立,側目而視矣。”

嗔目切齒:嗔目:發怒時睜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緊牙齒。形容極端憤怒的樣子。

出處: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段祺瑞馬廠誓師》:“復辟之貽害清室也如彼,不利於國家也如此。內之不特非清室自動,而孀妃耆博,且不勝其疾首痛心。外之不特非羣公勸進,而比戶編氓,各不相謀,而嗔目切齒。”

瞋目切齒:瞋目:發怒時睜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緊牙齒。形容極端憤怒的樣子。

出處:《史記·張儀列傳》:“是故天下之遊談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齒以言從之便,以說人主。”

瞠目而視:瞪大眼睛看着。

出處:宋·洪邁《夷堅丁志》:“西邊房門又開,一婦人衫裙俱青,抱嬰兒以出,亦瞠目而視。”

瞠目結舌:瞪:瞪着眼;結舌:說不出話來。瞪着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窘困或驚呆的樣子。

出處:清·霽園主人《夜譚隨錄·梨花》:“因耳語其故,公子大駭,入艙隱叩細君,細君結舌瞠目。”

觸目皆是:觸目:接觸到視線。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處都是。

出處:唐·朱敬則《五等論》:“故魏太祖曰:‘若使無孤,天下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明竊號議者觸目皆是。”

璀璨奪目:璀璨:美玉發光。光輝燦爛耀人眼睛。

出處:宋·周密《武林舊事》第三卷:“玉山寶帶,盡壁寸珠,璀璨奪目。”

瞪目哆口:睜大眼睛,張開嘴巴。形容驚呆的樣子。

出處:清·無名氏《帝城花樣·春珊傳》:“諸名士且搖玉柄麈尾,擎鐵如意,瞪目哆口如木雞。”

瞪目結舌:睜着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神情緊張或很吃驚。

出處:清·黃軒祖《遊樑瑣記·顧嘉蘅》:“羣知爲廣文子,異而詢之,瞪目結舌不能對。”

瞪眼咋舌:睜着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神情緊張或很吃驚。同“瞪目結舌”。

出處:康濯《臘梅花·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但她們幹那新鮮事兒的氣魄很快就鎮住了大家,叫大家不能不瞪眼咋舌。”

耳聾眼黑:指因突然遭到強烈刺激而耳朵變聾,眼睛變瞎

出處:清·翟灝《通俗編·身體·耳聾眼黑》:“《傳燈錄》,百丈被馬祖一喝,直得三日耳聾眼黑。”

耳聾眼瞎:指因突然遭到強烈刺激而耳朵變聾,眼睛變瞎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六回:“那個昏大官人就像耳聾眼瞎的一般。”

耳目股肱:股:大腿;肱:手臂從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輔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親近且辦事得力的人。

出處:唐·吳兢《貞觀政要·政體》:“然耳目股肱,寄於卿輩……事有不安,可極言勿隱。”

耳染目濡:染:沾染;濡:沾溼。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27回:“一來也是秉賦了澆漓的薄氣,二來又離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習就了那輕薄的態度。”

耳熱眼花:眼睛發花,耳朵發熱。形容飲酒微有醉意,精神興奮的`感覺

出處:南朝·樑·簡文帝《箏賦》:“耳熱眼花之娛,千金萬年之壽。”

耳濡目擊:濡:沾溼。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明·李東陽《劉公神道碑銘》:“古者重世臣將家,蓋其韜略技藝,耳濡目擊,有不習而能者。”

耳濡目及:濡:沾溼。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明·吳承恩《開府介川毛公德政頌》:“凡此諸條,耳濡目及,默化陰孚,匪言可悉。”

耳濡目染:濡:沾溼;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唐·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目濡耳染,不學以能。”

耳視目食: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顛倒錯亂。

出處:宋·司馬光《迂書·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視而目食者,鮮矣。”

耳視目聽:用耳朵看,用眼睛聽。三代道家荒唐地認爲視聽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出處:《列子·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倉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

耳聞目染: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叢維熙《北國草》第一章:“由於他小時候在巴黎耳聞目染的結果,愛情比同齡的年輕人要早醒得多。”

耳習目染: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老人自幼生長在北平,耳習目染的和旗籍人學了許多規矩禮路。”

凡胎肉眼:凡人的只能看見塵俗世界的眼睛。

出處:明·汪道昆《洛水悲》:“你每凡胎肉眼,怎得見國色天香?”

飛眼傳情:借眼睛來傳遞感情。

蜂目豺聲:眼睛象蜂,聲音象豺。形容壞人的面貌聲音。

出處:《左傳·文公元年》:“蜂目而豺聲,忍人也。”

甘心瞑目:瞑目:閉上眼睛,指死去。心甘情願,死了也不遺憾。

出處:《後漢書·馬授傳》:“吾受厚恩,年迫餘日索,常恐不得死國事;今獲所願,甘心瞑目。”

高睨大談:睨:視。眼睛看着上面,在發議論。形容舉動言論氣慨不凡。

出處:《後漢書·張衡傳》:“方將師天老而友地典,與之乎高睨而大談。”

  關於眼睛的經典詩句: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漢書·孝武李夫人傳》)

“明眸善睞” (曹植《洛神賦》)

“目流睇而橫波” (傅毅《舞賦》)

《紅樓夢》對美女眼睛的描寫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林黛玉)“眼如水杏”(薛寶釵)“一雙丹鳳三角眼”(鳳姐)

《詩經·鄭風·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晏幾道《採桑子》 :“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覺未多。”

唐代李賀《唐兒歌》中有“一雙瞳仁秋水”

唐代元稹《崔徽歌》 :“眼明正似琉璃瓶,心蕩秋水橫波清。”

劉鶚在《老殘遊記》 中寫道:“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裏養着兩丸黑水銀……”

曹雪芹《紅樓夢》 中寫衆女子經常用“眉蹙春山,眼顰秋水”

柔和性氣。雅稱佳名呼懿懿。解舞能謳。絕妙年中有品流。眉長眼細。淡淡梳妝新綰髻。懊惱風情。春著花枝百態生。---《減字木蘭花·柔和性氣》

記得畫屏初會遇。好夢驚回,望斷高唐路。燕子雙飛來又去。紗窗幾度春光暮。那日繡簾相見處。低眼佯行,笑整香雲縷。斂盡春山羞不語。人前深意難輕訴。 ---《蝶戀花·記得畫屏初會遇》

香靨凝羞一笑開。柳腰如醉暖相挨。日長春困下樓臺。照水有情聊整鬢,倚闌無緒更兜鞋。眼邊牽繫懶歸來。 ---《浣溪沙》

揩試老來詩句眼,要看拍堤春水。月下憑肩,花邊繫馬,此興今休矣。溪南酒賤,光陰只在彈指。--- 《念奴嬌·風狂雨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