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九年級試題 > 《音樂之聲》素質教育新學案練習題

《音樂之聲》素質教育新學案練習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音樂之聲》素質教育新學案練習題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     一、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

  1、整體感知:

    《音樂之聲》是一部經典的音樂故事片,取材於1938年發生在奧地利的一個真實故事:薩爾茨堡有個馮&S226;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個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師的妻子,在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之後,組成家庭合唱團,到處演唱奧地利民歌和愛國歌曲。這部影片自1963年開始拍攝,先由威廉&S226;惠勒執導,後改由製片人羅伯特&S226;懷斯執導。影片上映後,獲奧斯卡金像獎的五項大獎,是美國電影史上票房最多的影片之一。其中的歌曲《鈴兒響丁當》尤其爲人們所喜愛,在世界廣泛流傳。

    課文節選的是劇本的開頭部分,主要借衆嬤嬤之口表現女主人公活潑可愛、熱愛歌唱的天性,其中瑪麗亞的縱情歌唱和衆嬤嬤對白式的、帶有誇張的歌唱,表現了音樂故事片的特色。

  2、學法引導:

   ⑴ 閱讀本文,首先是理解瑪利亞的形象特點,以及課文是怎樣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來刻畫這個形象的。

   ⑵ 課外觀看《音樂之聲》的音像資料,瞭解影片的故事內容,結合揣摩課文的語言,感受人物唱詞所體現的音樂故事片的特色,體會影視劇本的特點。

  3、審美鑑賞:

    心靈的震顫。

    問世於五十年前的《音樂之聲》,是一部反映奧地利人民反抗納粹德國統治的影片。電影《音樂之聲》由同名音樂劇改編,在1965年推出時,曾造成了萬人空巷的鼎盛賣座場面,並一舉榮獲第3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音樂劇、最佳音響、最佳剪輯五項大獎,在好萊塢影壇的歷史長河中寫下了光輝奪目的一頁。而由音樂劇大師羅傑斯和漢默斯坦製作的《音樂之聲》電影原聲帶,更是駐留在排行榜上長達233周之久!劇中的歌曲,如熱情真摯的《音樂之聲》、輕鬆詼諧的《孤獨的牧羊人》、深情無限的《雪絨花》、歡樂有趣的《哆來咪》,以及可愛的孩子們在比賽和客廳裏演唱的《晚安,再見!》等等,由於它們都是人們心靈深處渴望和平,反對戰爭的美好願望,因而深深地打動着世界各地的人們,並被廣爲傳唱。

  4、重點難點突破:

   ⑴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節選部分兩個場景的內容。

     析:本題目的在於瞭解劇本情節,理清劇本情節結構。

     參考答案:
     第一個場景是在莎爾次堡的郊外,寫瑪利亞的縱情歌唱,快樂遊玩。

     第二個場景在修道院內,主要寫衆麼麼對瑪利亞的議論。

   ⑵ 從節選部分劇情看,主人公瑪利亞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析:影視文學多以塑造人物形象爲中心,通過栩栩如生,生動鮮活,各具個性的形象的塑造,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作者的情感、觀點。因此,欣賞影視文學劇本,離不開對人物形象的分析。

     參考答案:節選部分可見,瑪利亞是一個熱愛歌唱、心靈美好、活潑自由、純真快樂、無拘無束的少女形象。

   ⑶ 課文開頭部分,大段環境描寫對塑造瑪利亞形象有什麼作用?

     析:文學作品中的環境描寫,常常對推動劇情的發展,表現人物性格,渲染氣氛,烘托主題起着重要作用。

     參考答案:節選部分開頭,由遠而近,層次漸進的向人們展現了富有奧地利特色的地方風光,在詩情畫意的景緻中,讓主人公漸次“亮相”。這一段環境描寫,作爲主人公出現和活動的背景,與瑪利亞的縱情歌唱相映襯,有力地烘托出了人物當時的內心世界。

   ⑷ 課文是怎樣將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來塑造人物形象的?

     析:本題旨在引導學生理解本文采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來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特色,並深入體會它的藝術效果。

     參考答案:第一個場景和第二個場景結尾瑪利亞回到修道院時的情形,是對瑪利亞形象的正面描寫;第二個場景中院長與衆麼麼的對話和對唱,則是側面描寫。課文對主人公的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輔相成,從不同的角度塑造了瑪利亞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其中的側面描寫,它豐富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將正面描寫難以表現或無法表現的豐富內容,簡練而藝術的加以表現,活潑風趣的議論,增添了輕鬆歡快的喜劇氣氛。


二、自學階梯評估

  1、達標訓練

   ⑴ 音樂故事片《音樂之聲》的劇作者是 國劇作家 (姓名)。

   ⑵ 請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漣漪( ) 巍峨崢( ) 嶸( ) 鱗次櫛( )比

     佇( )立 頂禮( )拜mó  通( )達旦xiāo

   ⑶ 修道院院長把瑪利亞比作“膠結的月光”“天上的彩虹” ,你認爲這樣的比喻恰當嗎?爲什麼?

   ⑷ 在你看來,瑪利亞是一個怎樣的人?

  2、能力提高:

    閱讀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問題。

    院長問一位戴眼鏡的修女:“你說,卡塔林麼麼,你覺得瑪利亞怎麼樣?”

    卡塔林:“這姑娘纔好呢……可有時候……”

    院長又問另一位修女:“阿格塔麼麼?”

    阿格塔:“瑪利亞很招人喜歡,就是有時候……有點怪。”

    院長轉而又問:“索菲亞麼麼,你說呢?”

    索菲亞:“哦,我非常喜歡她,可她總是愛闖禍,你們說是不是?”她向其他各位修女問道。

    貝爾塔:“她說的一點都不錯。”

    修女們唱《瑪利亞》:

    貝爾塔(唱):她爬樹,擦破皮,衣服撕窟窿。

    索菲亞(唱):做彌撒,蹦蹦跳跳,嘴裏還吹着口哨。

    貝爾塔(唱):頭罩底下留着一頭捲髮。

    卡塔林(唱):修道院裏還把歌兒唱。

    阿格塔(唱):她上教堂不準時。

    索菲亞(唱):可懺悔起來倒真心誠意。

    貝爾塔(唱):她什麼事都拖拖拉拉,

    卡塔林(唱):就是吃飯挺準時。

    貝爾塔(唱):不怪我心直口快,事實就是如此。

    衆修女(合唱):瑪利亞不適合做修女。

    在邊上好久沒開口的瑪格麗塔忍不住了。

    瑪格麗塔(唱):我倒想替她說幾句。

    院長:“你說吧,瑪格麗塔麼麼。”

    瑪格麗塔(唱):瑪利亞總叫我笑哈哈。

    瑪格麗塔唱到這裏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其他修女也一起放聲地笑了。

   ⑴ “阿格塔:‘瑪利亞很招人喜歡,就是有時候……有點怪。’”結合本段內的內容說一說,瑪利亞“怪”在哪裏?

   ⑵ 概括說說,在衆人眼裏,瑪利亞是一個怎樣的人?

   ⑶ 從衆修女的議論中,可以看出她們認爲瑪利亞是否適合做修女,爲什麼?

   ⑷ 從描寫的角度看,節選文字是對瑪利亞的什麼描寫?這樣寫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3、開放探究:

    閱讀下列課外劇本選段,完成習題。
她比幸子幸運
    [幾天以後,醫院病房中。]

    孫倩 爸爸,聽了您說的這些,好象是神話,可這又是現實。……我只有配合大夫把病治好,纔對得起每一個關心我的人!

    [觀衆席中走出一個小女孩。]

    小女孩 小倩姐姐,我沒什麼好東西,這是我最喜歡的一盒磁帶,送給你,你疼的時候,聽聽音樂就不疼了。

    孫倩 謝謝你,小妹妹!

    [觀衆席中,大夫扶着一盲人走來。]

    盲人 小倩同學,我是一個盲人,我用我的心繡了八個字,送給你。

    孫倩 “我們祖國,不沉的湖”。太好了!

    醫生 小倩,我們現在就去做手術,有信心嗎?

    孫倩 有!有這麼多人關心我,我對手術充滿了信心。

    [大夫推車緩緩移動。]

    醫生 是啊,在人生突然遭遇不幸的上時候,我們國家就是一個不沉的湖、溫暖的湖,衆人有力的雙手,捧扶着你,讓你永不沉沒,一直遊向幸福的彼岸!

    主持人 朋友們,孫倩勝利了!在全社會的熱情支持下,在人與人溫暖的懷抱裏,她的手術成功了。現在《人與人》劇組來到孫倩的家裏。

    孫倩 叔叔阿姨們,大哥哥大姐姐們,這祖國的親人們!爲了治好我的病,我給你們添麻煩了,我謝謝你們,終身感謝你們。是你們把愛給了我,是你們用愛挽救了我。

    主持人 你這位做父親的一定感慨很多。

    孫父 是啊,我真是有千言萬語不知從哪裏說起,我是個普普通通的中國知識分子,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流出了眼淚),我的同事們,還有那麼多素不相識的朋友伸出了友誼的手,捐出了錢,救了我女兒的命,謝謝給予我女兒熱情幫助的所有的人。

    孫倩 韋唯姐姐,我特別愛聽你唱的歌,過去老是在電視上看你演唱,沒想到你還能來到我的家裏做客。

    韋唯 姐姐今天就爲你和所以幫助過你的朋友們唱一首歌,高興嗎?

    孫倩 太好了,謝謝姐姐。

    [韋唯演唱《愛的奉獻》]

   ⑴ 從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看,本劇屬於( )
    
    A、話劇
    B、歌劇
    C、舞劇
    D、京劇

   ⑵ “我對手術充滿了信心”的原因是:

   ⑶ 請從節選的文字中找出全劇的點睛之筆。

   ⑷ 劇本爲什麼不詳寫手術過程?

   ⑸ 下面對“我們祖國,不沉的湖”的內涵理解正確的是(多項)( )

    A、我們的祖國就像一個不沉的湖。

    B、我們的祖國就像一個湖,永遠不沉。

    C、這是個富有哲理的比喻,揭示了“她比幸子幸運”的奧祕所在。

    D、醫生的話闡釋了“我們祖國,不沉的湖”這個富有哲理的比喻的內涵。


三、資料下載

  《音樂之聲》以後的故事:
  
  電影《音樂之聲》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影片結尾處是上校一家最終勇敢地逃出了納粹控制的奧地利,也許許多人認爲這個故事就結束了,正像所有的童話故事結尾時所說的那樣,“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可是,真實的馮.特拉普一家人在此之後到底去了哪裏呢?他們的生活到底怎樣呢?
  
  1938年,當這家人出走奧地利的時候,瑪利亞正懷着馮.特拉普上校的又一個孩子約翰尼斯。沒有了花團錦簇的家園,他們成了一文不名的逃亡者,一家人的生活立刻就是個大問題。但是馮.特拉普一家人並不氣餒,也不在意一切都要從零做起。 這個家庭組成了合唱團,浪跡天涯,賣藝爲生。從生日婚嫁的宴會到皇家樂館的演出,無所不爲。1939年,當他們來到美國進行演唱旅行時,發現了佛蒙特州小鎮斯托附近的一片農莊。小小的農莊讓他們想起了奧地利的家園,他們立刻愛上了這片土地。於是就用積攢下來的錢買下了這片土地,並建成了自己遠離故鄉的家。在此之後的幾十年間,馮.特拉普一家每年都要到世界各地去演出,足跡遍佈30多個國家,但是,他們一直把斯托的這處農莊當成自己永久的家。
  
  1947年,瑪利亞在斯托成立了特拉普家庭音樂營。隨着音樂營的擴展,她家提供過夜的客房漸漸不敷使用,於是她就建起了特拉普山莊。
  
  他們也曾因爲不諳社會環境而大吃苦頭。1949年,瑪利亞將一家人的經歷寫成了傳記,立刻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但是當首次有人出價收購她的故事改編電影時,瑪利亞卻被欺騙,沒有得到自己應有的權利和報酬。
  
  不盡如人意的際遇並沒有使他們生出怨天尤人的哀嘆,挫折和教訓也不能使這個移民家庭倒下去。
  
  1965年,電影《音樂之聲》在全世界發行,演出了“真善美”的一幕,瑪利亞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但在1980年,一把大火把辛辛苦苦建造起來的特拉普山莊化爲灰燼。然而,1年半之後,在原來的房基上又是一幢嶄新的特拉普山莊,並且在山麓和湖邊還建造了星羅棋佈的客舍接待遊人。如今特拉普山莊已經遠近聞名,每年接納成千上萬對特拉普家的經歷和他們的歌聲情有獨鍾的遊客。(佚 名)

【自學階梯評估參考答案】
  1、達標訓練:

   ⑴ 美 勒曼

   ⑵ yī zhēng róng zhì zhù 膜 宵

   ⑶ 恰當。修道院院長把瑪利亞比作“膠結的月光”“天上的彩虹”,生動而恰當地表現了瑪利亞自由活潑的性格,以及衆麼麼對瑪利亞的由衷喜愛而又無所適從。

   ⑷ 略

  2、能力提高:

   ⑴ 用節選中修女們的話說,瑪利亞“怪” 在:她爬樹,擦破皮,衣服撕窟窿;做彌撒,蹦蹦跳跳,嘴裏還吹着口哨;頭罩底下留着一頭捲髮;修道院裏還把歌兒唱;她上教堂不準時,可懺悔起來倒真心誠意;她什麼事都拖拖拉拉,就是吃飯挺準時。

   ⑵ 在衆人眼裏,瑪利亞天性活潑,熱愛歌唱;不守常規,無拘無束;純真歡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樂,也總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她十分可愛又讓人頭痛。

   ⑶ 不適合。因爲瑪利亞自由活潑的性格,與修道院的環境和要求是極不協調的。

   ⑷ 側面描寫。這樣寫不僅豐富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將正面描寫難以表現或無法表現的豐富內容,簡練而藝術地表現出來。活潑風趣的議論,又增添了輕鬆歡快的喜劇氣氛。

  3、開放探究:

   ⑴ A
   ⑵ 有衆多人關心“我”
   ⑶ 我們祖國,不沉的湖
   ⑷ 因爲本劇中心在揭示我們祖國助人爲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新型人際關係,而手術過程與這一主題無直接關係。
   ⑸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