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九年級試題 > 上學期九年級語文期中測試質量分析

上學期九年級語文期中測試質量分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本次考試質量分析採取抽象分析的方法,抽樣試卷份數爲261份,選上、中、下各兩個試場。

上學期九年級語文期中測試質量分析

(一)書寫(共4分)

多數學生書寫規範,卷面整潔,基本功較好,但仍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一些學生的書寫缺乏應有的基本功。有的態度不夠端正,書寫潦草,甚至亂塗亂改。

2.錯別字現象嚴重。一是學生長期誤寫而造成的習慣性錯誤。例“矛盾”的“矛”字,總是少寫一撇。

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部分學生的書寫基本功差,另一方面是由於考生缺乏嚴謹的思維品質,心氣浮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語文教師要讓學生“能正確地書寫漢字”,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選擇題(共12分)

本題共6個小題,從內容上看主要考查了字音、標點、成語、病句修改,語序排列,文言實詞虛詞的運用。

由於注音、文言實詞虛詞、成語錯誤較明顯,因而得分率較高,標點部分C項中的“活的儀器”應加引號,表示特殊含義,學生普遍不能發現。病句選擇中的D項較特殊,“態度”已隱含了正反兩面,前後表達一致,因而是正確的。語序部分考查的邏輯事理關係,既要考慮總分關係,分說部分還應考慮與總說中的“頭腦”、“眼光”表達順序一致。

(三)非選擇題(共138分)

第7題訂正錯別字中“寒暄”的暄常用但不常寫,許多同學不易發覺。

第8題默寫都是名句,平時練習過多次,正確率很高。只有極少數同學將“伊人”的“伊”寫成“依”,“燕歸來”中的“燕”誤寫爲“雁”,“撓曲”的“曲”寫成“屈”,“萬戶侯”的“侯”寫成“候”,究其原因有二:不能理解意思及粗心。

第9題詩歌鑑賞題。本題第一小題具體說明“微風”如何貫穿全詩,失分最高。多數同學不能領會題乾的要求,答非所問,有的答成對“微風”的賞析;部分同學雖能領會,但分析不全面。

第10題名著閱讀,內容緊扣課文中的名著節選,正確率很高。

第11題專題與綜合實踐活動。第2小題不少學生不能領會題幹要求,只描述物候現象而不揭示規律;第3小題審題不清,沒有圍繞“高下”兩字舉例。也有少數同學積累不夠,自己胡編亂造詩句。

閱讀理解共43分,考查了三篇文章。第一篇文言文《入木三分》,難度中等,主要錯誤是第13題和第15題,對13題中的“祕”、“盈”兩字解釋不準確、不到位;15題中第一小題有4個詞語“使”、“恐”、“蔽”、“幼令”是主要採分點,多數學生對“使”的理解錯誤,普遍譯成“讓”,實際上應是表假設的連詞假使、倘使等。

第二篇考查的是小說閱讀。第17小題審題不清,概括安娜的形象特徵,很多學生未答;對作用的表述也不全面。第18題沒有聯繫原文作分析。第19題對於五個“一會兒”的作用,部分同學沒有回答修辭手法,部分同學只停留在本意上,誤解爲安娜一天的活動頻繁,沒有結合語境分析出人物的複雜情感。令人高興的是第20題,本題正確率較高,學生基本能理解“暖意”和“極至”的含義。

第三篇考查的是課外散文閱讀。難度超過前一篇,失分率較高。試題的設置不但注重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把握,更有對文中細節性語句的理解,又考查了學生對文本信息的提取、對重點詞語的理解,以及學生聯繫現實、知識遷移的能力。第22題對“幽靈”的理解以及對第23題句子含義的理解,學生均沒能抓住文中“那是一種心靈的真實”,“正是這種對自然的神聖感和敬畏,約束着我們的行爲”等句子來理解。第24題實際上是考查學生對主題思想的把握,體會作者的情感和態度,必須結合課文第2段、第9至11段才能分析

全面,不少學生離開原作,“自我發揮”;第25題部分學生所舉事例與原作缺乏聯繫,因而對“如何評價”的回答顯得較偏激。

(四)作文(共60分)

文題“永駐心間的那縷陽光”,立足於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尋找素材,選材範圍廣。題幹中“陽光”是個比喻義,首先要還原出本義。然而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選材構思,“永駐”要能在感悟中體現出來。不少同學立意明確集中,敘事條理清楚,行文自然流暢,且有很強的描寫意識,寫出了文質兼美的文章。但存在的問題也很多,主要表現在:

1.對主題的'把握偏差。不少學生將“陽光”理解爲自然界的陽光;對文題中的“永駐”沒有體現出來。

2.選材不精,不夠典型,有雷同現象。不少學生選材低幼化,還有不少學生選取李白、司馬遷、王昭君、汶川大地震等,文章缺少精彩的描寫和深刻的挖掘,空喊口號。

3.新八股和套題作文的出現。不少考生濫用題記,而且語言很羅嗦。有的同學不從自己的生活中選材,背幾段關於鄉村生活的片斷(如江南、周莊、同裏),堆砌幾段關於李清照、項羽、屈原等歷史人物的優美文字,貼上一段開頭,再附上一段結尾,湊成一篇矯情的文章,讀來味同嚼蠟,令人生厭。

教學建議:

(一)注重“雙基”,加強學習習慣的培養

1.作爲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課本的“例子”作用,依託課本,做好閱讀寫作訓練、口語交際訓練,規劃好學生的綜合性學習,力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課堂教學要回歸本色,做到“和諧高效”,注重“思維對話”,發展並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

3.字要規規矩矩地寫,話要清清楚地說,課文要仔仔細細地讀,練習要踏踏實實地做,作文要認認真真地完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要教導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法知識,做到不寫病句,不說錯話。

(二)多讀巧寫善積累,訓練要有針對性。

“多讀”首先要讀課程標準推薦的名著,其次要用好《同步閱讀》、《早讀課本》等,充分發揮優質語文學習資源的作用;再次,要讀報刊雜誌和經典時文,擴大視野。“巧寫”就是要結合閱讀教學提高學生寫作技巧,可寫片斷,寫開頭和結尾,可仿寫,可創寫。“善積累”,宋代大學問家朱熹雲:“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可見,積累就是寫作的源頭。積累要有持久性,要有精品意識,要養成習慣;可摘抄,可批註,可寫感想。另外,訓練要精,要結合學生實際,要有針對性。

(三)課內、課外結合,樹立“大語文”觀。

語文教師要努力提高學生綜合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杜絕“爲考而教”的功利思想和做法,要站在課程標準的高度用好教材,開展好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四)加強作文教學,提高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1.寫作教學要有計劃性和科學性,要結合學生實際,有明確的訓練目標和訓練重點。

2.要講究科學的方法,提高效率,“讀寫結合,以讀促寫”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必由之路。教者可發揮“名家名篇”的示範、引路作用,讓學生“先學後創”;教者可進行基本功訓練,如審題選材立意的訓練、寫作技法的訓練、書寫規範訓練等;教者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感受生活,從而抒發自己獨特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