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郢人文言文

郢人文言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W 次

在平日的學習中,說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還記得以前背過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郢人文言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郢人文言文

郢人文言文1

原文

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雲而過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說,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今世學者多似此類。

譯文

從前有人從楚國的都城郢寫信給燕國的相國。可是夜晚在寫信,光線不夠明亮,就對舉着蠟燭的僕人說:“舉燭。”。結果無意識地在信裏寫上了“舉燭”兩個字。其實,“舉燭”這兩個字並不是信裏要說的意思。 燕相看到信中“舉燭”二字,很高興,說“‘舉燭’,就是崇尚清明廉潔。要施行清明政策,則應舉薦賢才擔任重任”。燕相把這個意思告訴燕王,燕王很高興,並予以施行。結果燕國治理得很好。國家雖然治理好,卻不是信的`本意。 現在學習的人,都和這個相似。

註釋

1、郢人:楚國人。郢(ying),楚國國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

2、書:寫;寫信。

3、遺(wei)送出。

4、尚明:以明察爲貴。尚,崇尚,重視。

5、白:稟告。

6、持:拿着。

7、明:明亮

寓言

本文用一個生活中的故事,說明當時之學的人在徵引、解釋前賢遺言時往往穿鑿附會的學風。憑主觀臆斷,把原本沒有的意思勉強加上去,以誤傳誤,這種學風與“郢書燕說”是相類似的。篇末點題,是我國古代常用的一種說理方法。

郢人文言文2

【原文】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爲寡人爲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爲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註釋】

①郢:春秋戰國時楚國的國都。“郢人”楚國人。 堊:白色的土,可用來粉飾牆壁 漫:通“墁”,塗抹

②匠石:名叫石的匠人。 斫:砍削

③運:揮動。 斤:錛子向裏用力

④聽:聽信,聽任

⑤宋元君:宋元公。春秋時宋國國君,名佐,前531—前517在位

⑥質:對象,搭檔

⑦夫子:指惠子。蠅翼:蚊蠅的翅膀。 斫:砍,削。 質:對象,搭檔。 念:心裏想的.。 窮:窮盡 逃:逃避 雖然:即使這樣。

【翻譯】

莊子送葬,經過惠子的墓地,回過頭來對跟隨的人說:“有個楚國的人把白堊泥塗抹了他自己的鼻尖,但白色的泥土好像蒼蠅的翅膀那麼薄,讓一個叫“石”的匠人用斧子砍削掉這一小白點。石匠人揮動錛子好像疾風一樣掠過,聽任他砍削白點,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卻一點也沒有受傷,楚國人的人站在那裏不改變臉色。宋元君知道了這件事,召見匠石說:‘你也爲我這麼試試'匠石說:'我確實曾經能夠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點。即使這樣那麼,我的搭檔已經死去很久了。'自從惠子離開了人世,我沒有什麼人可以用來做搭檔了!我無法與人論辯了!”

郢人文言文3

閱讀下面選文

郢 人有 遺 ① 燕 相國 書② 者 ,夜 書, 火不 明 ,因 謂持 燭 者曰 : " 舉 燭。 " 雲 而過 ③ 書 " 舉 燭。 "

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說,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今世學者多似此類。

[注]①遺(wèi):給,送。②書:信。③過:錯誤,過失。

1.結合鏈接材料,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中畫線的句子。

【鏈接材料】《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說"的義項有:①陳述。解說。②言論,主張, 學說。③勸說,說服。④通"悅",喜歡,高興。

2.對郢人"過書'舉燭'"原因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夜晚燈光昏暗 B.一邊說一邊寫 C.曲解了原意 D.有意討好燕王

3"今世學者多似此類"中"此類"指代什麼?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今世學者"持怎樣的`態度?

參考答案

1【答案】燕相看到信中"舉燭"二字,很高興。

2【答案】B

3【答】此類指燕相曲解郢人信中"舉燭"含義。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當時之學的人在徵引、解釋前賢遺言時往往憑主觀臆斷,把原本沒有的意思勉強加上去,牽強附會,曲解原義,以誤傳誤,穿鑿附會學風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