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文言文知識點

文言文知識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5W 次

在我們的學習時代,說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你還記得哪些經典的文言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言文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文言文知識點

文言文知識點1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yuè,高興。

2.日以盡矣以,通“已”,已經。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5.荊軻奉樊於期頭函奉,通“捧”,捧着。

6.圖窮而匕首見見,通“現”,出現。

7.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繞。

8.卒起不意卒惶急無以擊軻卒,通“猝”,倉促,突然。

二、古今異義

1.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古義:走投無路,陷於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濟困難。

2.仰天太息流涕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古義:可以用它來……。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5.持千金之幣物古義:禮物今義:錢幣。

6.秦王方還柱走古義:跑今義:步行。

7.諸郎中執兵古義:宮廷侍衛今義:指中醫。

8.左右既前,斬荊軻古義:周圍侍從。今義:表方向或大約。

三、詞類活用現象

名詞作狀語

1.進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3.函封之

4.發盡上指冠

名詞作動詞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爲歌曰荊軻顧笑武陽,前爲謝曰左右既前,斬荊軻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設九賓

使動用法

1.使使以聞大王

2.使畢使於前

3.自引而起,絕袖

意動用法

1.太子遲之

2.羣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斷句

1.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購之(以)金千斤

2.欲與(之)俱

3.見燕使者(於)咸陽宮

4.而(羣臣)卒惶急無以擊軻

被動句

1.父母宗族,皆爲戮沒

2.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介賓短語後置

1、常痛於骨髓(介賓短語後置)

2、嘉爲先言於秦王(介賓短語後置)

3、燕王拜送於庭(介賓短語後置)

4、使畢使於前(介賓短語後置)

定語後置

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2.羣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學習方法

(1)瞭解。看課文、看註釋、看課後的“思考與練習”,看單元知識和訓練,瞭解了這些信息後,對單篇課文和整個單元就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瞭解。

(2)查相關的背景知識和掃除文字障礙。

(3)獨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據提示、文章、練習題進行思考。如提示的內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題的概括、層次的劃分、段意的歸納、句子的理解、寫作特色的分析等問題能否解決,課後習題能否回答。那些基礎知識紮實、自學習慣好、自學能力強、有鑽研精神的同學,在“思考”方面要適當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註。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標上符號。如不懂之處用“?”,重點之處用“※”,課前自學批的字,最好用鉛筆,聽課後批的字可用鋼筆寫,以免時間一久,將自己的見解和老師的觀點搞混了。

(5)質疑。就是對文章的見解、修辭手法、表達方法等提出疑問,這是成爲一個批判型學習者的第一步,學生只有成爲一個批判型學習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例如在《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典小說中有許多將對將的單獨拼殺,同學們就應該想一想這可能嗎?如果不可能,作者又爲什麼這麼寫?

(6)記錄。就是做好讀書筆記。

學習技巧

1、注重日常積累:語文考驗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沒有一定知識累積的話,語文成績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語文成績,平時更應該注重詩詞好句的積累。

2、學會理解文章:通過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明確課文的內在邏輯,把結構層級作爲記憶線索,形成知識網絡,更能方便記憶。

3、學會觀察周圍:寫作是源於生活的,最打動人的往往是細節之處。所以平時要多觀察生活,寫作時多做細節描寫,才能真正爲作文進行潤色,讓老師能眼前一亮。

文言文知識點2

 《師說》(韓愈)原文和譯文

【原文】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爲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衆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爲聖,愚人之所以爲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譯文】

古代求學的人必定有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師學習,那些成爲疑難的問題,就始終不能解開。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來就比我早,我跟從他,拜他爲老師;出生在我之後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從他,拜他爲老師。我是向他學習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齡比我大還是小呢?因此,無論高低貴賤,無論年長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要人沒有疑惑也難了!古代的聖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要跟從老師請教(他,焉爲代詞);現在的一般人,他們才智不及聖人也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爲恥。因此,聖人更加聖明,愚人更加愚昧。聖人之所以成爲聖人,愚人之所以成爲愚人,大概都是由於這個原因吧?愛自己的孩子,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於他自己,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爲可恥,真是糊塗啊!那些兒童的老師,教他讀書,學習書中的文句的停頓,並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答疑難問題的老師。不知句子停頓要問老師,有疑惑不能解決卻不願問老師;小的方面學習了大的卻丟了[2]。我沒有看到他的明達。巫醫、樂師、各種工匠這些人,不以互相學習爲恥。士大夫這一類人,聽到稱老師稱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們。問他們,就說:他和他年齡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當做老師,就足以感到恥辱;把官大的人當做老師,就被認爲近於諂媚。哎!求師的風尚難以恢復由此可以知道了!巫醫、樂師、各種工匠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現在他們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這些人了,這真是奇怪啊!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爲師。郯子這些人,賢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說: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所以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賢明。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學問和技藝上各有各的專門研究,如此而已。

李家的孩子叫李蟠的,十七歲,喜歡古文,六藝的'經文和傳文都普遍地學習了,沒有被時代的風氣所影響,向我學習。我讚賞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寫《師說》送給他。

《師說》知識點歸納

一、通假字

1、傳道受業解惑(受通授,傳授)

2、或不焉,或師焉(不通否)

二、古今異義

1、古之學者必有師:(古)泛指求學的人;讀書人。(今)指有專門學問的人。

2、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詞所與介詞以結合,譯爲㈠用來辦法(方式、工具、依據等);㈡的原因(或緣由)。(今)表因果關係的連詞。

3、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古)無論,不論。(今)沒有。

4、小學而大遺:(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訓詁、音韻的學問。(今)對兒童、少年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

5、句讀之不知:(古)句子停頓的地方。(今)看字發出聲音。

6、今之衆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許多的人。

7、吾從而師之:(古)跟隨。(今)連詞,表目的和結果。

8、師不必賢於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三、一詞多義

(1)師

1、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2、吾師道也(動詞,學習)

3、吾從而師之(意動用法,以爲師)4、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

5、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名詞,有專門技藝的人)6、十年春,齊師伐我(名詞,軍隊)(2)傳

1、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2、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動詞,傳授)

3、六藝經傳皆通習之(名詞,古代解釋經書的書)4、朔氣傳金柝(動詞,傳遞,傳送)5、舍相如廣成傳舍(名詞,客舍)

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代詞,表領屬關係,他(它)的,他(它)們的)

2、其聞道也亦先乎吾(代詞,他,他們)

3、其爲惑也終不解矣(代詞,表遠指,那)

4、其皆出於此乎(副詞,表推測、估計語氣,大概,或許)

5、其可怪也歟(副詞,表反詰語氣,難道,真的)

6、傳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詞,前指老師的;後指學生的)

7、其出人也遠矣(代詞,指聖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代詞,指聞道先乎吾的人)

(5)於

1、其皆出於此乎(介詞,表動作行爲的處所,從)

2、拜送書於庭(介詞,表動作行爲的處所,在)

3、學於餘(恥學於師)(介詞,表動作行爲的趨向,向)

4、於其身也(介詞,表動作行爲的對象,對,對於)

5、師不必賢於弟子(介詞,表比較,比)

6、不拘於時(介詞,表被動,被)

(6)之

1、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助詞,的)2、擇師而教之(代詞,他)

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4、句讀之不知(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5、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類,這些)

6、輟耕之壟上(動詞,到,往)7、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代詞,他)

8、師道之不復,可知矣(結構助詞。取消獨立性)

9、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代詞,代六藝經傳)10、君將哀而生之乎(代詞,我)

11、蚓無爪牙之利(助詞,定語後置的標誌)12、吾欲之南海(動詞,到、往)

四、詞類活用

1、其下聖人也亦遠矣(方位名詞作動詞,低於)2、而恥學於師(意動用法,以爲恥)

3、小學而大遺(形容詞作名詞,小或大的方面)4、位卑則足羞(意動用法,以爲羞)

5、吾從而師之(意動用法,以爲師)6、吾師道也(名詞作動

五、文言句式

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賓語前置句)

2、不拘於時,學於餘。(介賓短語後置句、被動句)

文言文知識點3

【考查要點】

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知識疏理】

1.準確理解文中字詞句的含義,特別要注重課文的註解,重要的詞句及一些含有深意的語句;2.字詞的掌握和積累是文言文學習的關鍵。3.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

【試題特點】

文言文閱讀題從取材看以課內篇目爲主,近年有向課外發展的趨勢。選取的課外材料主要是比較淺顯的趣味性記敘文,還有部分哲理性短文。從考查的內容看更加註重能力考查。除對字詞的考查外,更多的是對材料的理解性考查,包括句意、段意、篇意以及表現手法的分析等,回答問題要理解由句到段再到篇的意義。特別是一些鼓勵創新的開放性題在文言文閱讀題中的出現,受到普遍歡迎。從題型看既有客觀題,又有主觀題。客觀題多采用選擇題;主觀題多采用用原句回答問題、概括意思、填寫等。

【解題導引】

例1.岳陽樓記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令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揖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呼。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1.范仲淹是(朝代)政治家、文學家,我們學過他的一首詞是。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①增其舊制()

②屬予作文以記之()

③前人之述備矣()

④去國懷鄉()

3.第三段、第四段具體表現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請結合這兩段內容,分別以“悲”和“喜”爲首字,寫一組不少於五言的對偶句。

4.范仲淹藉此文委婉地表達了對友人膝子京的勸勉,結尾作者發出“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慨嘆。就全文來看,這句話有何言外之意?

5.“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三句話因其文質兼美而膾炙人口,請選擇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結合《岳陽樓記》和自己的生活談一談你的體會。

上面的試題比較全面地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和教材對文言文閱讀能力的要求,命題採用主觀題型,分別從文學常識、文言實詞、仿寫、文章內容的理解和領悟等角度考查學生的閱讀和理解運用能力。

第1題側重考查學生的文學常識,只要平時留心熟記,注意歸類,一般都能回答:北宋(或宋朝)《漁家傲》。

第2題要結合具體語境解釋加點的詞語。文言實詞的含義是“據境擇義”,要考慮文言實詞的特殊用法:古今義異詞(制:今作“制度”講,古作“規模”講,其含義爲後者):“屬”是通假字,通 “囑”,“囑託、吩咐”的意思:“備”有“完備”、“準備”、“詳盡”多個義項,依據語境,其義爲“詳盡”:“去”是個古今異義詞,今義爲“往、到”;古義爲“離開”,該句中的“去”義爲“離開”。

第3題側重考查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仿寫。讀了優美的文章,自然會對文中的妙語記憶猶新,躍躍欲試。文中的對偶句所拾即是,關鍵是如何仿寫。不仿先模仿,就是在現成對偶句的基礎上加上限定的仿用詞語,(如“悲陰風怒號;喜漁歌互答”。“悲景色陰晦,喜湖光晴明”。)還可以自主創作,不必苛求完美,只要大體相似即可。實在不行,就從指定的文段中抄錄一組對偶句,當然,無論是仿寫還是創作,其內容應與第三、四段關聯,還是個對偶句即可。

第4題重在分析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態度。請聯繫作者的處境和文章的主題去分析,即可明確: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遠;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願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抱負。

第5題可任選其一即可。談體會既要聯繫原文,又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如選第一句可圍繞政治理想來談,選第二句可圍繞曠達胸襟來談,選第三句可圍繞遠大抱負及民族責任感來談。言之成理即可,鼓勵有創見。但觀點錯誤或偏激應酌情扣分。

文言文知識點4

(一) 通假字

(1)被楚受辱(??通“棰”。木杖)

(2)其次剔毛髮(“剔”通“剃”,剔光)

(3)見獄吏則頭槍地(“槍”同“搶”,撞擊)

(4)及罪至罔加(“罔”同“網”)

(5)古者富貴而名摩滅(“摩”通“磨”,消磨,磨掉)

(6)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爲作也。(“底”通“抵”,大都)

(7)思垂空文以自見(“見”通“現”,現露)

(8)則僕償前辱之責(“責”通“債”,此處指下獄受宮刑)

(9)其次詘體受辱(詘通屈,彎曲)

(二)古今異義

(1)意氣勤勤懇懇??(意氣:古,情義。今指:意志和氣概;志趣和性格;由於主觀和偏激而產生的情緒。勤勤懇懇:古,誠懇,懇切。今指勤勞而踏實)

(2)素所自樹立使然??(樹立:古,立身處世。今指建立)

(3)念父母,顧妻子?(妻子:古,妻子和兒女,今指男子的配偶)

(4)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沉溺:古,陷身。今指陷入不良的境地,難以自拔)

(5)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非常:古,不同尋常。今用作程度副詞,相當於“很”、“十分”)

(6)下流多謗議?(下流:古,身處下流,指地位卑微。今指卑鄙齷齪,不文明)

(7)僕以口語遭遇此禍??(口語:古,說話。今指談話時使用的言語,與“書面語”相對)

(三)詞類活用

(1)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牛馬:名詞作狀語,像牛馬一樣,這裏是作者的謙稱)

(2)倡優畜之(倡優:名詞作狀語。像樂師優伶一樣)

(3)太上不辱先(辱: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受辱)

(4)何足貴乎(貴:形容詞作動詞。稱道)

(5)且勇者不必死節(死:動詞的爲動用法,爲……而死)

(6)韓非囚秦(囚:動詞的`被動用法,被……囚禁)

(7)若望僕不相師(師,效法)

(8)衣赫衣,關三木。(名作動,穿)

(9)孫子臏腳(名作動,受臏刑)

(10)退而論書策(名作動,寫成書)

(11)請略陳固陋(形作名,因塞鄙陋的想法)

(12)古者富貴而名摩滅(形作名,富貴的人)

(13)流俗之所輕也(形作動,輕,輕視)

(16)思垂空文以自見(使流傳)

(16)且勇者不必死節(爲動,爲死)

(四)一詞多義

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介詞,用

以通其狂惑表目的,用來

及以至是已經

夫人不能早自裁繩墨之外,以稍陵遲因而

重爲鄉黨所笑,以污辱先人 連詞表結果

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是以,因此

僕以口語遇此禍因爲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爲此也與所合用,表的原因

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副詞,卻 ,轉折連詞)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副詞)

家祭無忘告乃翁(???你的 ,代詞)

要之死日,然後是非乃定(才)

屈原放逐,乃教賦《離騷》(於是)

況僕之不得已乎???(取獨)

無兄弟之親(定語後置標誌)

而用流俗人之言(助詞,的)

藏之名山,傳之後人(它)

當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槍地(助詞,不譯)

(五)文言句式

(1)省略句

闕然不報,幸勿過(之)

(2)被動句

①蓋西伯拘而演《周易》(無被動標誌的被動句)

②雖萬被戮,豈有悔哉(以“被”表被動)

③下流多謗議(無被動標誌的被動句)

(3)固定結構??無乃與僕私心刺謬乎?(“無乃……乎”不是……嗎?恐怕……吧?)

文言文知識點5

一、一詞多義

1數

識盈虛之有數(名詞,定數)

一曲紅綃不知數(名詞,數量)

今夫弈之爲數,小數也(名詞,技術)

數呂師孟叔侄爲逆(動詞,列舉罪狀,加以斥責)

而公子親數存之(副詞,屢次)

2趨

他日趨庭(動詞,快走)

入而徐趨(動詞,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日削月割,以趨於亡(動詞,趨向,奔向)

使者馳傳督趨(動詞,通“促”,催促)

趨令銷印(副詞,通“促”趕快)

3除

除丞冼馬(動詞,任命,授職)

攘除奸兇(動詞,清除)

4區區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形容詞,拳拳)

然秦以區區之地,至萬乘之勢(形容詞,少)

新婦謂府吏:“感君區區懷!”(形容詞,誠摯)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形容詞,愚拙,凡庸)

5卒

保卒餘年(動詞,終)

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動詞,士兵)

卒成帝業(副詞,終於)

卒然邊境有急(副詞,通“猝”,突然)

6志

舅奪母志(名詞,志向)

聽臣微志(名詞,願望)

處處志之(動詞,做標誌)

尋向所志,遂迷(名詞,標誌)

7應

內無應門五尺之童(動詞,照料)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動詞,回答)

8危

危乎高哉(形容詞,高)

知安而不知危(形容詞,危險)

衆心危懼,而帝志氣益銳(形容詞,通“畏”,害怕)

民貧則危鄉輕家(動詞,危害)

9絕

可以橫絕峨眉巔(動詞,越,渡)

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動詞,斷)

人武關,秦兵絕其厲(動詞,截斷)

猿則百叫不絕(副詞,盡,完全)

佛印絕類彌勒(副詞,很,非常)

忽然撫尺一下,羣響畢絕(動詞,消失,停止)

10或

所守或匪親(有的人)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有時)

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或許,也許)

殘賊公行,莫之或止(用在動詞前,表示不定)

11乎

危乎高哉(表示感嘆,相當於“啊”“呀”)

嗟爾遠道之人胡爲乎來哉(語氣助問,無義)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故先乎吾(介詞,相當於“於”)

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形容詞詞尾)

12爾

爾來四萬八千歲(指示代詞,那)

嗟爾遠道之人胡爲乎來哉(第二人稱代詞,你,你們)

無他,但手熟爾(語氣詞,表示限止,相當於“罷了”)

非死則徙爾(語氣詞,表示肯定)

子路率爾而對(形容詞詞尾,同“然”,可譯爲“地”)

13但

但見悲鳥號古木(副詞,只,僅,唯獨)

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副詞,只管,儘管)

無他,但手熟爾(連詞,不過,只是)

但使主人能醉客(只要,只需)

14明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光明,明亮)

火尚足以明也(動詞,照亮)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清楚,明白)

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英明,嚴明)

亦以明死生之大(說明,闡明,表明,彰明)左丘失明,闋有《國語》(視力)

15且

烹羊宰牛且爲樂(姑且,暫且)

河水清且漣漪(表並列關係,“和”“又”)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尚且,還)

吾攻趙,旦暮且下(將要,就要)

16徑

徑須沽取對君酌(即,就)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小路)

江水又東,徑巫峽(經過)

17言

主人何爲言少錢(說)

焚百家之言(言語,言論)

凡一百一十六言(一個字叫一言)

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一句話也叫一言)

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語氣詞,無實在意義)

王笑而不言(說,談論)

18將

將進酒(請,qiāng)

呼兒將出換美酒(拿,jiāng)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扶,持,jiāng)

閒將稚子出柴門(攜帶,帶領,jiāng)

一水護田將綠繞(介詞,把,jiāng)

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將要,就要,jiāng)

公將戰(想要,打算,jiāng)

將信將疑(副詞,又,還,jiāng)

固將愁苦而終窮(一定會,必定,jiāng)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jiāng,連詞,要是,如果)

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衆(jiàng,統率,率領)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jiàng,領兵的人,將帥,將領)

括不可使將(jiàng做將)

今而後,吾將再病(jiāng,假如,如果,表假設)

19走

耶孃妻子走相送(動詞,跑)

老翁逾牆走(逃跑)

循陵而走(行走)

豫備走舸,寄於其尾(輕快的)

20敢

役夫敢申恨(用於反問,豈敢)

敢問死(自言冒昧之詞,也含有願,希望的意思,謙辭)

21信

信知生男惡(實在,確實)

低眉信手續續彈(隨意)

餘固笑而不信也(相信)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信用)

22孤

老病有孤舟(孤獨,孤單)

哀鰥寡,恤孤獨(幼年喪父)

碧峯巉然孤起(獨立,高出)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古代王侯自謙之稱)

23舍

舍南舍北皆春水(shè,房舍,房屋)

舍相如廣成傳舍(shè,安置)

退三舍避之(古代行軍三十里爲一舍)

舍弟江南沒,家兄塞北亡(謙稱自己的家或自己的親戚,年紀小,輩分低的親屬)

舍魚而取熊掌也(shě,放棄,捨棄)

夫人請之,吾舍之矣(shě,釋放,放開)

24見

但見羣鷗日日來/父子不相見/見羽旄之美(看見,看到)

曹劌請見/莊暴見孟子/暴見於王(拜見,求見,接見)

英雄所見略同/士元兄真乃高見(見解,見識)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被,受)

信而見疑(表示被動,相當於“被”)

府吏見丁寧(在動詞前,表示受事者自己,可譯爲“我”“自己”)

圖窮而匕首現(出現,顯現)

25憑

憑軒涕泗流(靠着,倚着)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憑藉,依靠)

空口無憑(憑證,憑據)

喟憑心而歷茲(憤懣,煩悶)

26病

老病有孤舟(多病)

子疾病(重病,病重)

君之病在肌膚(泛指疾病)

相如每朝時,常稱病(生病,有病)

向吾不爲斯役,則久已病矣(困苦)

吾之病也(弊病,毛病,缺點)

非獨見病,亦已病吾子(羞辱,傷害)

吾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擔憂,憂慮)

27度

度,然後知長短(動詞,用尺量)

王請度之(動詞,忖度,檢查反省)

28抑

抑王興甲兵,危士臣(難道,豈,副詞,表示反詰)

抑爲采色不足視與目與(還是)

28從

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接着,就)

故民之從之也輕(服從,順從,跟從)

29異

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爲愛也(對……感到奇怪)

不爲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區別,分辨)

30道

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述說,談論)

任重而道遠(路,道路)

道芷陽間行(取道,道徑)

度道里會遇之禮畢(行路,趕路)

知勝之道也(途徑,方法,措施)

臣之所好者道也(規律,法則)

聞道有先後(道理,事理)

於是廢先王之道(學說,主張)

得道者多助(治國之道,好的政治主張和政治措施)

31愛

非疏骨肉愛過客也(親愛,友愛)

見大王愛女牧羊於野(親愛的,心愛的)

吳廣素愛人(愛護,愛戴)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憐惜,愛惜)

性本愛丘山(喜愛,愛好)

32今

今之樂猶古之樂也(名詞,現代,現在)

今王與百姓同樂(連詞,假如,如果)

吾屬今爲之虜矣(副詞,將要)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如果現在,假如現在)

33御

孰能御之(阻止)

樑弘御戎,萊駒爲右(駕馭車馬)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駕着,乘着)

振長策而御宇內(控制,統治)

以御於家邦(治理)

腥臊並御(用,使用)

入則御前(侍奉,侍候)

御花園(皇帝所使用的)

莫之能御也(抵禦,抵擋)

40其

其如是,孰能御之(連詞,表示假設,如果)

必先苦其心志(他的)

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它)

亦各言其志也(自己的)

故以爲其愛不若燕後(你的)

其巫,老女子也(那)

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其中的)

則齊國其庶幾乎(語氣詞,表示推測,大概,或許)

吾其還也(語氣詞,表祈使,還是)

其真無馬邪(語氣詞,表反詰,難道)

42蒼蒼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深藍色)

兩鬢蒼蒼十指黑(灰白色)

43委

曷不委心任去留(隨從,順從)

王年少,委國事大臣(委託)

教化從來有源委(末尾)

委命下吏(把……交給)

44名

北冥有魚,其名爲鯤(名詞,名稱)

名之者誰(名詞作動詞,命名)

人雖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動詞,說出)

45置

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爲之舟,置杯焉則膠(動詞,安放)

鄭人有且置履者(動詞,購置)

46嬰

而劉夙嬰疾病(被糾纏)

舉嬰,欲投之河(嬰兒)

47故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舊,形容詞)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所以,連詞)

桓侯故使人問之(特意,特地,副詞)

既克,公問其故(原因,名詞)

48就

三徑就荒(動詞接近)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動詞達到)

金就礪則利(動詞靠近)

49盡

賓主盡東南之美(副詞全,都)

潦水盡而寒潭清(動詞空,幹)

則智者盡其謀(動詞全部用出)

聊乘化以歸盡(動詞死,盡頭)

50即

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式(動詞,“靠近”引申爲“依附,隨着”)

胡天八月即飛雪(副詞就)

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連詞則)

51窮

窮島嶼之縈迴(動詞窮盡)

窮且益堅(名詞,困厄,處境困難)

日暮窮途(動詞,阻塞不通,與“通”相對)

不忍窮竟其事(動詞,窮究,追窮到底)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形容詞,盡)

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形容詞,生活困難)

復前行,欲窮其林(動詞,走到盡頭)

二、古今異義

1腹猶果然

古義:很飽的`樣子

今義:①副詞,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②連詞,假設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2小年不及大年

古義:壽命長的。今義:①指農曆臘月是29天的年份。②節日,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舊俗在這天祭竈。③指果樹歇枝、竹子等生長的慢的年份。

3雖然,猶有未樹也

古義:雖然這樣,是兩個詞今義:連詞,是一個詞,用於上半句,表示承認甲事爲事實,但乙事並不因甲事而成立。

4九歲不行

古義:不能走路今義:不可以

5至於成立

古義:成人自立今義:組織機構等籌備成功,開始存在;有根據,站得住。

6告訴不許

古義:申訴(苦衷)今義:把事情向人陳述,解說。

7豈敢盤桓

古義:猶疑不決的樣子今義:盤旋

8臣之辛苦

古義:辛酸悲苦今義:身心勞苦

9連峯去天不盈尺

古義:距今義:離開

10耶孃妻子走相送/俯不足以畜妻子/兄弟妻子離散

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男女兩人結婚後,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11或從十五北防河

古義:有的人今義:選擇連詞

12衆人匹之

古義:一般人今義:多數人,大家

13之二蟲又何知

古義:泛指動物今義:蟲子

14窮髮之北

古義:毛,指草木今義:頭髮

15覺今是而昨非

古義:正確,錯誤

今義:判斷詞,是與

16悅親戚之情話

古義:家中親屬,父母爲“親”,與父母有關的親屬爲“戚”

17而劉夙嬰疾病

古義:纏繞今義:不滿一歲的小孩

18除臣冼馬

古義:授予官職今義:除去

19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

古義:崤山以東,義同“關東”

今義:山東省

20禾生隴畝無東西

古義:東西方向,句意指禾苗胡亂生長

今義: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的事物

文言文知識點6

一、虛詞

1. 而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連詞,錶轉折)

(2)倚歌而和之(連詞,表修飾)

(3)正襟危坐,而問客曰(連詞,表承接)

(4)侶魚蝦而友麋鹿(連詞,表並列 )

(5)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連詞,錶轉折 )

(6)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連詞,錶轉折)

(7)自其不變者而觀之( 連詞,表修飾 )

2. 之

(1)月出於東山之上(助詞,的)

(2)凌萬頃之茫然( 助詞,定語後置的標誌)

(3)哀吾生之須臾(助詞,的)

(4)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代詞,它 )

(5)苟非吾之所有(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耳得之而爲聲(代詞,它 )

(7)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代詞,它們)

(8)吾與子之所共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

3. 於

(1)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介詞,在 )

(2)月出於東山之上( 介詞,從 )

(3)徘徊於斗牛之間( 介詞,在 )

(4)於是飲酒樂甚( 介詞,在 )

(5)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介詞,被 )

(6)漁樵於江渚之上(介詞,在)

(7)寄蜉蝣於天地( 介詞,在)

(8)託遺響於悲風( 介詞,在 )

4. 乎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形容詞詞尾)

(2)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形容詞詞尾 )

(3)鬱乎蒼蒼( 形容詞詞尾 )

(4)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語氣詞,表示疑問)

(5)而又何羨乎(語氣詞,表示疑問 )

(6)相與枕藉乎舟中( 介詞,在 )

二、實詞

1. 通假字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通憑,乘 )

(2)山川相繆(通繚,環繞 )

(3)舉酒屬客 ( 通囑,勸人飲酒 )

(4)舉匏尊以相屬(通囑,勸人飲酒 )

2. 古今異義

(1)徘徊於斗牛之間

古義:鬥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白露橫江

古義:白茫茫的水汽

(3)凌萬頃之茫然

古義:浩蕩渺遠的樣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義: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來作爲聖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徵。

(5)倚歌而和之

古義:循,依。

3. 一詞多義

(1)東 a順流而東(動詞,向東進軍)

b東望武昌(名詞作狀語,向東)

(2)望 a七月既望(名詞,農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遠看)

(3)下 a方其破荊州,下江陵(動詞,攻佔)

b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名詞,下面)

(4)如 a縱一葦之所如 (動詞,往)

b如怨如慕(副詞,像)

(5)歌 a扣舷而歌之 ( 動詞,唱)

b歌曰 (名詞 歌詞)

c倚歌而和之 (名詞 曲調)

(6)長 a抱明月而長終 ( 永遠)

b而卒莫消長也 (增長)

4. 詞類活用

(1)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名詞用作狀語,向西,向東)

(2)下江陵(名詞用作動詞,攻佔)

(3)順流而東也(名詞用作動詞,向東進軍)

(4)舞幽壑之潛蛟(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起舞 )

(5)泣孤舟之嫠婦(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詞用作動詞,整理 )

(7)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名詞用作狀語,向南 )

(8)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名詞用作動詞,打魚砍柴 )

(9)侶魚蝦而友麋鹿(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爲侶,以……爲友)

(10)不知東方之既白(形容詞用作動詞,顯出白色 )

四、文言句式

1. 判斷句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2.介詞結構後置

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

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

相與枕藉乎舟中

5.定語後置

凌萬頃之茫然

客有吹洞簫者

6.謂語前置

渺渺兮予懷

7.被動句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8.賓語前置

何爲其然也?

而又何羨乎?

而今安在哉?

五、重點語句翻譯

1. 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

譯文:月亮從東邊山上升起,徘徊在鬥宿、牛宿之間。

2.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譯文:任憑小船在茫茫無際的江面上自由漂流,越過那浩蕩渺遠的江面。

3.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譯文:多麼廣闊浩瀚啊,我們像凌空駕風而行,不知道將停留到什麼地方;飄飄然,我們像脫離塵世,無牽無掛,變成飛昇仙界的神仙。

4.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譯文:哀嘆我們生命的短促,羨慕長江的無窮無盡。

5. 蓋其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譯文:原來,要是從那變化的方面去看它,那麼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連一眨眼的時間都不曾保持過原狀;從那不變的方面去看它,那麼事物和我們本身都沒有窮盡。

五、重點語句默寫

1.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蘇軾《前赤壁賦》)

2.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蘇軾《前赤壁賦》)

3.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蘇軾《前赤壁賦》)

4.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蘇軾《前赤壁賦》)

5.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蘇軾《前赤壁賦》)

6.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蘇軾《前赤壁賦》)

文言文知識點7

高考語文文言文複習知識點

一、重點詞語解釋

1、賈人夏則資皮(積蓄,儲備。這裏作"準備")

2、吊有憂(慰問)

3、當室者死(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長子)

4、支子死(庶子,指妾所生的兒子)

5、踐辭曰(推辭)

6、越四封之內(疆界)

7、其有敢不盡力者乎(副詞,表詰問,同"豈",難道)

8、旅進旅退(俱,共同)

9、果行,國人皆勸(果決地)

10、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誰)

11、是故敗吳於囿(因此)

12、無乃後乎("無乃……",恐怕……吧)

二、通假字(寫出句中通假字的本字,並解釋)

1、將帥二三子以蕃(帥通"率")

2、令壯者無取老婦(取通"娶")

3、將免者以告(免通"娩")

4、三年釋其政(政通"徵")

5、國之孺子之遊者,無不餔也(餔通"哺")

6、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有通"又")

7、而摩厲之於義(摩厲通"磨礪")

三、一詞多義(解釋多義詞)

1、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

如寡人者,安與知恥(感到,覺得)

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管理,主持)

孰爲汝多知乎(通"智")

2、復:山重水複疑無路(繁複)

其有敢不盡力者乎,請復戰(再)

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恢復)

3、既:既而兒醒,大啼(不久)

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已經)

將軍既帝室之胄(既然)

4、勸:果行,國人皆勸(鼓勵)

勸君更進一杯酒(勸說)

5、遂:自殺未遂(成功)

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於是)

遂使之行成於吳(終於)

遂滅吳(就)

6、當: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掌管)

木蘭當戶織(面對)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到了)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阻擋,把守)

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必定)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將)

三、特殊句式(指出各句的句式)

1、越王勾踐棲於會稽山上(介賓短語後置)

2、何後之有(賓語前置)

3、執其手與之謀(省略)

4、夫吳之與越也,仇讎敵戰之國也(判斷句)

5、十年不收於國(介賓短語後置)

6、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省略)

7、國之孺子之遊者,無不餔也(定語後置,判斷句)

8、此則寡人之罪也(判斷句)

高三高考語文文言文複習知識點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譯文】

北風席捲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

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

雪花散入珠簾打溼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嫌單薄。

將軍都護手凍得拉不開弓,鐵甲冰冷得讓人難以穿着。

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着慘淡愁雲。

主帥帳中擺酒爲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

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僵了風也無法牽引。

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

山路迂迴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馬蹄印跡。

【註釋】

1、錦衾薄:絲綢的被子(因爲寒冷)都顯得單薄了。形容天氣很冷。

2、不得控:(天太冷而凍得)拉不開(弓)。控:拉開。

3、鐵衣:鎧甲。

4、瀚海:沙漠。這句說大沙漠裏結着很厚的冰。

5、闌干:縱橫交錯的樣子。

6、慘淡:昏暗無光。

7、飲歸客:宴飲歸京的人,飲,動詞,宴飲。

8、風掣:紅旗因雪而凍結,風都吹不動了。掣:拉,扯。

9、凍不翻:(紅旗)被凍得怎麼吹也飄不起來

【考試範圍】

1、描寫邊塞雪景(作者從想象角度虛寫雪景)的句子: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2、寫送別場面的句子: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3、從軍中大帳寫天氣奇寒,側面表現雪的威力的句子: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4、從人的感覺角度寫天氣奇寒的句子: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5、從雪後沙漠、天空角度寫天氣奇寒的句子的句子: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6、從帳內餞行場面表現,表現友情濃烈與真摯,心胸的豪放與豁達: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7、表明分別時依依惜別之情的詩句: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8、本詩中寫北方邊地風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9、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10、起承上啓下過度作用的詩句是: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11、寫沙漠冰封,愁雲慘淡的景象的詩句是: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12、寫送別時依依不捨的心情的`詩句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3、拓展:李白寫送別時依依不捨的心情的詩句:《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高三語文文言文複習知識點

《虎丘記》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蔀(bù)屋:指窮苦人家昏暗的房屋,這裏指貧民。

2、櫛:木梳。

3、角:較量,競比。

4、瓦釜:用黏土燒製的鍋,這裏比喻粗俗的歌聲。

5、竹肉:這裏指簫管與歌喉。

6、皁隸:衙門中的差役。

7、識(zhì):記着。

二、通假字

1、傾城盍戶(通"合",全)

2、不知尚識餘言否耶?(通"志",記着)

三、一詞多義

1、以:

①獨以近城故(因爲)

②競以新豔相角(用)

2、去:

①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動詞,距離)

②他日去官(動詞,離開)

3、之:

①簫鼓樓船,無日無之(助詞,湊音節,無實義)

②遠而望之(代詞,代這種情形)

③烏紗之橫(助詞,的)

文言文知識點8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

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知:通“智”,聰明。

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還:通“旋”,迴轉,掉轉。

4、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齊:通“劑”。

5、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樂羊子妻》)亡:通“無”。

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亡:通“無”。

7、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爲學》)屏:通“摒”。

8、對鏡帖花黃。……火伴皆驚忙。(《木蘭詩》)帖:通“貼”。火:通“夥”。

9、無他,但手熟爾。(《買油翁》)爾:通“耳”,相當於“罷了”。

10、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李清照)爭:通“怎”。

11、路轉溪頭忽見。(《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

才美不外見……(《馬說》)見:通“現”。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爲秋風所破歌》)見:通“現”。

文言文知識點9

必修五語文兩篇文言文知識點

《歸去來兮辭》

心爲形役,奚惆悵悟已往之不諫舟遙遙以輕颺熹微衡宇僮僕候門樽壺觴自酌,眄庭柯以怡顏日涉流憩矯首而遐觀出岫景翳翳盤桓消憂西疇棹孤舟窈窕以尋壑善萬物行休曷不遑遑不可期植杖而耘耔東皋舒嘯賦詩奚疑

《滕王閣序》

潦水儼臨帝子之長洲上出重霄鶴汀鳧渚即岡巒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彭蠡之濱衡陽之浦。

《歸去來兮辭》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橫”,橫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爲什麼)

(3)景翳翳以將入(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異義

1.親戚:內親外戚

2.情話:知心話

3.來者:未來的事情

4.征夫:行人

5.扶老:手杖

6.風波:指戰亂

7.人事:指做官

8.去留:指生死

9.尋:不久

11.交:交互,都

三、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名詞作狀語

①園日涉以成趣每日、每天

②時矯首而遐觀有時

2.名詞活用爲動詞

①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②樂琴書以消憂彈琴,讀書

③或棹孤舟划船

④實迷途其未遠誤入迷途

(二)動詞的活用

動詞作名詞

①生生所資生活

(三)形容詞作名詞

①倚南窗以寄傲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攜幼入室幼兒,兒童

(四)使動用法

①審容膝之易安形容詞活用爲使動詞,使……安樂

②眄庭柯以怡顏形容詞活用爲使動詞,使……愉快

(五)意動用法

①悅親戚之情話意動,以……爲愉快

②樂琴書以消憂意動,以……爲樂

③善萬物之得時形容詞意動,以……爲善

四、一詞多義

1.行xíng

①感吾生之行休(副詞,將,將要。)

②《琵琶行》(行,古詩一種體裁。)

hang

①漢天子,我丈人行也(名詞,輩分。)

②躡足於行伍之間,而崛起於阡陌之中(泛指軍隊。)

2.引

①丁壯者引弦而戰(動詞,開弓,拉弓。)

②相如引車避匿(動詞,牽,拉,引。)

③引壺觴以自酌(動詞,拿來,取來。)

④乃設九賓禮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動詞,召請,召引。)

⑤初一交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動詞,避開,退卻。)

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動詞,引用,援引。)

⑦敢竭鄙懷,恭疏短引(名詞,前言,序文。)

3.乘chéng

①聊乘化以歸盡(動詞,順着,順隨。)

②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動詞,騎,坐,駕御。)

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介詞,憑藉,趁着。)

shèng

①於是爲長安君約車萬乘(量詞,古代一車四馬爲一乘。)

4.策

①執策而臨之(名詞,竹製的馬鞭。)

②策扶老以流憩(動詞,拄着。)

③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同“冊”,記錄。)

④蒙故業,因遺策(名詞,策略。)

⑤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名詞,計策,計謀。)

5.審

審容膝之易安(動詞,明白,知道。)

6.委

①曷不委心任去留(動詞,隨從,順從。)

②如土委地(動詞,散落,堆積。)

③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動詞,託付。)

7.懷

①懷良辰以孤往(動詞,留戀,愛惜。)

②則有去國懷鄉(動詞,懷念,想念。)

③新婦謂府吏,感恩區區懷(名詞,心情。)

④外託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動詞,心中藏着。)

⑤汝姊在吾懷(動詞,胸前。)

⑥懷其璧,從徑道亡(動詞,揣着。)

五、重要虛詞

8.而

①覺今是而昨非連詞表並列

②門雖設而常關連詞表轉折

③時矯首而遐觀連詞表修飾

④鳥倦飛而知還連詞表承接

⑤泉涓涓而始流連詞表修飾

9.之

①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助詞,取獨

②恨晨光之熹微助詞,取獨

③悅親戚之情話助詞,的

④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助詞,取獨

⑤胡爲乎遑遑欲何之動詞,到,往

⑥求之靡途代詞,它

⑦公田之利助詞,的

⑧會有四方之事助詞,的

⑨感吾生之行休助詞,取獨

10.以

①既自以心爲形役介詞,使,讓

②舟遙遙以輕颺連詞,表修飾,用法相當於“而”

③農人告餘以春及介詞,把

④引壺觴以自酌連詞,表承接來

⑤聊乘化以歸盡連詞,表承接

⑥園日涉以成趣連詞,表結果

⑦木欣欣以向榮連詞,表修飾

⑧問征夫以前路介詞,用

⑨樂琴書以消憂連詞,表目的

⑩耕植不足以自給連詞,用來,來

⑾諸侯以惠愛爲德介詞,把

⑿家叔以餘貧苦連詞,因爲,由於

⒀策扶老以流憩連詞,相當於“而”

六、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斷)

(二)倒裝句

介詞結構後置(狀語後置)

①將有事於西疇

②農人告餘以春及

③問征夫以前路

2.賓語前置

①復駕言兮焉求

②胡爲乎遑遑欲何之

③樂夫天命復奚疑

④皆口腹自役(代詞“自”作賓語前置。說明:這隻能作爲一說。)

(三)被動句

①既自以心爲形役(爲,被)

②遂見用於小邑(見,被)

(四)省略句

①寓形(於)宇內復幾時?(省介詞“於”)

②稚子候(於)門(省介詞“於”)

③(餘)脫然有懷,(餘)求之靡途(省主語“餘”)

④於是(餘)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省主語“餘”)

⑤(餘)或命巾車,(餘)或棹孤舟(省主語“餘”)

(五)固定句式

載欣載奔(載……載……:一邊……一邊……;又……又……但“載飢載渴”教材注爲助詞,無實義。)

《滕王閣序》

一、通假宇

①所賴君子見機(“機”通“幾”,預兆。句意:不過由於君子看到細微的預兆。)

②儼驂騑於上路(“儼”通“嚴”,整治。句意:駕着車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

③雲銷雨霽,彩徹區明(“銷”通“消”,消散。句意:雲消雨停,陽光普照,天空明朗。)

二、古今異義

①窮且益堅(窮:困厄,處境艱難。今常用於窮困的意思。句意:處境艱難,而意志更堅。)

②一介書生(一介:一個。“介”量詞。今常用於“介紹”“介於”等意。句意:一個書生。)

③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弱冠,指二十歲,古代以二十歲爲弱年。今無此意。句意:自己和終軍的年齡相同,卻沒有請纓報國的機會。等,動詞,同於,與……相同。)

④盛筵難再(再:第二次。今相當於“又”。旬意:難有第二次遇到。)

⑤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云爾:語氣詞,用在句尾,表示述說完了。今無此意。句意:請各位賓客竭盡文才,寫出像潘岳、陸機那樣的好作品。)

⑥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學士,掌管文學撰述的官。今常用來指學位。句意:文壇上衆望所歸的孟學士,文章的辭采有如蛟龍騰空,鳳凰飛起那樣燦爛奪目。)

⑦阮籍猖狂(猖狂,狂放,不拘禮節;今指狂妄而放肆。)

⑧千里逢迎(逢迎,迎接;今指說話做事故意迎合別人的心意。)

⑨童子何知(童子,謙辭,晚輩,後生;今指兒童。)

⑩彩徹區明(彩,日光;今指彩色。)

三、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①雄州霧列,俊採星馳“霧”“星”均爲名詞作狀語,譯爲“像霧一樣”“像星一樣”。

②上出重宵,下臨無地“上”“下”均爲名詞作狀語,譯爲“向上”“向下”。

2.名詞作動詞

①一言均賦“賦”,名詞活用作動詞,意爲“鋪陳”。

②目吳會於雲間“目”,名詞作動詞,用眼睛看

③煙光凝而暮山紫“紫”,呈現出紫色

④梓澤丘墟“丘墟”,成爲荒丘廢墟

3.名詞作意動

襟三江而帶五湖“襟”“帶”均爲名詞的意動用法,分別解釋爲“以……爲衣襟”和“以……爲束帶”。

(二)形容詞的活用

①四美具,二難並“美”“難”爲形容詞活用作名詞。“美”指“美好的事物”,“難”指“難得的人”。

②賓主盡東南之美“美”指俊傑

(三)動詞的使動用法

①徐孺下陳蕃之榻下,使……放下

②騰蛟起鳳騰,使……騰空;起,使……起飛

③川澤紆其駭矚駭,使……吃驚

④屈賈誼於長沙屈,使……受屈

⑤竄梁鴻於海曲竄,使……逃匿

四、一詞多義

1.盡:

①賓主盡東南之美副詞,全、都。

②潦水盡而寒潭清形容詞,完了、沒有。

③聊乘化以歸盡(《歸去來兮辭》)名詞,死、死亡。

④一肌一容,盡態極妍(《阿房宮賦》)副詞,最。

2.勝:

①勝友如雲形容詞,才華出衆的。

②躬逢勝餞形容詞,盛大的。

③勝地不常形容詞,美的、美麗的。

④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動詞,能承受、能勝任。

⑤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琵琶行並序》)動詞,超過。

⑥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鴻門宴》)形容詞,盡、完。

3.窮:

①響窮彭蠢之濱動詞,盡。

②窮睇眄於中天動詞,盡。

③窮且益堅名詞,因厄、處境艱難。

④豈效窮途之哭動詞,走到盡頭。

⑤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形容詞,困厄。

4.舍:

①舍簪笏於百齡動詞,捨棄。

②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送東陽馬生序》)名詞,客舍、住所。

③退三舍而避之(《城濮之戰》)古代一天行軍的路程。

④夫人請之,吾舍之矣(《毅之戰》)動詞,釋放、放棄。

5.臨:

①臨別贈言副詞,將要。

②臨帝子之長洲動詞,面對。

③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勸學》)俯視,從高處向低處看。

必修五語文文言文學習方法

1、課前預習,除了結合腳註疏通文意之外,還應當進行詳細的圈點勾畫,結合語境,反覆揣摩,找出自己暫時還無法理解的東西,對那些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當然,有條件的話,還應當蒐集相關的資料,以備不時之需。在預習的時候,千萬別忘記了反覆誦讀課文,如果有時間,還可以將不懂的地方製作成問題卡片,以便上課時及時與老師交流或互動,切忌不懂裝懂。

2、課後複習,不僅可以鞏固學習成果,而且還可以加深理解,觸類旁通,培養自己的遷移能力。因此,同學們一定不要貪圖省事兒,要是上課聽聽就了事,那麼,你就有可能到頭來,自己什麼也得不到!

必修五語文文言文學習技巧

1、多讀:不僅要讀課本,而且要讀讀本,可能的話,儘可能閱讀一些文言作品,擴大自己的`視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師要求背誦的課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誦下來。倘若你可以堅持到底,那麼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語習慣和遣詞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來。

3、多練: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捷徑之一,不僅要認真完成課後訓練,而且要多做相關的字詞句的分類訓練,以拓展視野,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文言文知識點10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 處室: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居家過日子,共同生活)

2、 饜:則必饜酒肉而後反(滿足,飽食)

3、 瞷:吾將瞷良人之所之(暗中察看)

4、 墦:卒之東廓墦間(墳墓)

5、 善:通國之善弈者也(擅長,動詞)

6、 誨:使弈秋誨二人弈(教,動詞)

二、通假字

1、反:則必饜酒肉而後反(通"返",回來)

2、蚤:蚤起(通"早",早上)

3、施:施從良人之所之(通"迤",逶迤斜行,這裏指暗中跟蹤)

4、爲:爲是其智弗若與?(通"謂"認爲)

三、一詞多義

1、之:①吾將瞷良人之所之(前者是助詞,後者是動詞,去,往)

②之祭者,乞其餘(向,介詞)

③而良人未之知也(它。代事情的真相)

④又顧而之他(到,往,動詞)

⑤通國之弈者也(的,助詞)

2、施:

①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迤,暗中跟蹤)

②施施從外來(喜悅自得的'樣子)

③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施行,實行,動詞)

④妾不驅使,徒留無所施(用處,動詞)

2、卒:①卒之東郭蕃間(終於,最後,副詞)

②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士兵,名詞)

③初,魯肅聞劉表卒(死亡,動詞)

④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通"猝",突然)

四、詞類活用

1、富貴:則盡富貴也(形作名,富貴的人)

2、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動作狀,站着)

3、驕:驕其妻妾(形作使動,使……驕傲)

五、古今異義的詞

1、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①古義:國都。

②今義:國家。

六、句式

1、此其爲饜足之道也。(判斷句)

2、而相泣於中庭(介賓短語後置)

3、而良人未之知也(賓語前置)

4、惟弈秋之爲聽(相當於"惟弈秋是聽",賓語前置)

5、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判斷句)

七、難句翻譯

1、爲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認爲是這人的智力比不上(他)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

2、惟弈秋之爲聽。

譯:完全按照弈秋說的去做。

文言文知識點11

語法現象:

1.積累性的

實詞:重要實詞、通假字、偏義複詞

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

虛詞:重要虛詞、固定結構

2.規律性的:

詞類活用、各類句式

文言文翻譯的標準

翻譯文言文的標準是: 信、達、雅

“信”要求忠實於原文,用現代漢語字字落實、句句落實直譯,不可以隨意增減內容。

例: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六國滅亡,不是武器不鋒利,戰術不好,弊病

在於賄賂秦國。

“雅”要求用簡明、優美、富有文采的現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以及風格準確的表達出來。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樣(兇狠殘暴)的人。

憑着勇氣在諸侯中間聞名

憑勇氣聞名在諸侯國

例:以勇氣聞於諸侯。

“達”要求譯文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一致。

翻譯的程序

1、先讀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礎上結合上下文翻譯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點。

3、進行初步的字字落實的翻譯,特別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錯的字和關鍵的字的翻譯。

4、對文句中一些特殊情況(如各種修辭、文化常識、專有名詞、習慣用語)的.處理。

5、按照現代漢語的規範,將文言句子準確表達出來。

6、查對字詞的落實,謄寫到答案卷上。

文言文翻譯的原則:直譯爲主,意譯爲輔。

直譯爲主:對原文逐字逐句對應翻譯,字字落實。

例: 鄭人使我 掌其北門之管。

鄭國人讓我掌管他們的北門的鑰匙

2、至丹以荊卿爲計,始速禍焉

等到太子丹用荊軻刺秦王作爲對付秦國的計謀,才招致禍患 。

意譯爲輔: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靈活地增減 內容,改變句式,使文意連貫。

例1: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

張衡到職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請求告老還鄉。

例2: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樊籬,卻匈奴七百餘里。

於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築長城,守衛邊境,

擊退匈奴七百多裏。

例3: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

(秦孝公)有併吞天下的野心。

文言文知識點12

層巒疊嶂:重重疊疊的山嶺。

雷霆萬鈞:比喻威力巨大。雷霆,暴雷、疾雷,鈞,古代的重量單位,合30斤。

繽紛:繁多而交雜的樣子。

亭亭:高聳的樣子。課文用“亭亭筆立”形容一座高峯。“亭亭玉立”一詞的“亭亭”形容女子身材細長秀美或花木形體挺拔,也可以寫作“婷婷”。

婀娜:姿態柔美的樣子。

眺望:往遠處看。

小心翼翼:形容舉動十分謹慎,一點不敢疏忽。

莽莽蒼蒼:草木蒼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

神妙莫測:神奇巧妙達到難以猜測的程度。

雲蒸霞蔚:形容景物燦爛絢麗。

荒誕不經:極不真實,極不近情理。

煢煢孑立:形容孤孤單單,無依無靠。

通衢大道:四通八達的道路,大道。

命運多舛:指平生的遭遇、經歷不順。

養尊處優:生活在優裕的環境中(多含貶義)。

蘊藏:蓄積而未顯露或未發掘。

瘠薄:(土地)缺少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分、水分,不肥沃。

繾綣:形容情投意合,難捨難分;纏綿。

天籟:自然界的聲音,如風聲、鳥聲、流水聲等。

迷惘:由於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麼辦。

蹂躪:踐踏,比喻用暴力欺壓、侮辱、侵害。

取締:明令取消或禁止。

滯笨:遲緩笨拙的樣子。

烙印:比喻不易磨滅的痕跡。

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鉗制:用強力限制,使不能自由行動。

攻訐:(因利害衝突)揭發並攻擊他人的過失或隱私。

應運而生:原指順應天命而降生,後泛指隨着某種形式而產生。

事過境遷:事情已經過去,客觀環境也改變了。

與時俱進:隨着時代的發展而不斷髮展、前進。

抱殘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進。

明日黃花:比喻過時或無意義的事物。

曇花一現:原來比喻事物難得出現,現在用來比喻某些事物或人一出現就很快消逝。

餘風遺響:遺留下來的風氣和影響。

銷聲匿跡:不再公開講話,不再出頭露面。形容隱藏起來或不公開出現。

孤芳自賞: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賞。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能完成。

斑駁陸離:形容色彩錯雜紛繁。陸離,色彩繁雜的樣子。

並駕齊驅:比喻齊頭並進,不分前後。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

望塵莫及:只望見走在前面的`人帶起的塵土而趕不上。比喻遠遠落後。

鞭長莫及:原來說雖然鞭子長,但是不應該打到馬肚子上,後來借指力量達不到。

截然相反:形容界限分明的不同。

得天獨厚:獨具特殊優越的條件,也指所處的環境特別好。

自詡:自誇。

孱頭:懦弱無能的人。

禮尚往來:禮節上重在有來有往。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莊嚴或正大的樣子。

殘羹冷炙:吃剩的飯菜,借指權貴的施捨。

文言文知識點13

《燭之武退秦師》

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爲也已

已,通“矣”,語氣詞,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給。

3.夫晉,何厭之有

厭,通“饜”,滿足。

4.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通“缺”,侵損,削減。

5.秦伯說,與鄭人盟

說,通“悅”,高興。

6.失其所與,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異義

1.貳於楚也

古:從屬二主,動詞;

今:“二”的大寫,數詞。

2.若舍鄭以爲東道主

古: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設宴請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個人;

今:尊稱一般人的妻子。

文言文知識點14

一、一詞多義

1、見:①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見面,動詞)

②轉頭向戶裏,漸見愁煎迫(被,副詞)

③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我,代詞)

2、相:①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命相,名詞)

②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宰相,名詞)

③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復指你,表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

④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互相,副詞)

⑤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輔助,動詞)

⑥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互相,副詞)

⑦朱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輔助,動詞)

⑧勝不敢復相士(觀察,審察,動詞)

⑨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她,表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

⑩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我,表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

3、迎:①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迎接,動詞)

②人_物亦鄙,不足迎後人(迎娶,動詞)

③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迎娶,動詞)

④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迎接,動詞)

⑤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投降,動詞)

⑥公夫人甚愛女,每迎女,婿固不遣(迎接,動詞)

⑦趙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於界(迎接,動詞)

二、古今異義的詞

1、下牀:媒人下牀去,諾諾復爾爾。

①古義:從座位上起來。

②今義:離開牀

2、多謝: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①古義:多多勸告。

②今義:謝謝。

3、交通: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①古義:交錯相通。

②今義:交通運輸。

4、可憐:可憐體無比,阿母爲你求。

①古義:可愛。

②今義:讓人同情。

1、自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

①古義:自作主張。

②今義:沒有束縛,自由自在。

閱讀理解答題技巧

1、第一遍讀文章時不要做題,第二遍閱讀時再做題。

2、遇到生詞不要急,試題中一旦出現生詞,一般會註上中文詞義,如果沒有注出詞義,那麼學生應該這樣處理:

①利用構詞法知識猜測詞義②一般的人名和地名可以不知道它的寫法③有些名詞要根據上下文意思來猜測其意義④有的生詞是故意不注意的,是要在題目當中出現的,學生要根據上下文指出表達該詞在文中意義的選項。

3、弄清問題

①有的問題是根據文中的句子設計的,可以從文中一句找到正確的答案②有的問題是根據文中的一段話設計的,因此可以從文中的某一斷找到正確的答案③有的`有的問題是根據整篇文章設計的,要求學生認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據文中提供的線索或信息進行邏輯推理。

4、採用排除法

①與文中事實相反的選項②文中完全沒有談到的內容的選項③不合情理或荒謬的選項④間接或次要的選項在這樣精泛結合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得到了鍛鍊,而且學生的思維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培養。?

語文閱讀理解常考題型

1.內容概括

2.記敘文人稱及作用

3.記敘的詳略和線索

4.記敘的順序及其作用

5.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及其作用

6.句子賞析和加點詞語賞析

7.標題、句子、文段的作用

8.結合實例(現實)談感受

9.表現手法(寫作手法)及其作用

文言文知識點15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蘭亭集序

一、重點詞語解釋

1、所以遊目騁懷信可樂也(用來,表憑藉;實在)

2、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交好)

二、通假字

1、 趣舍萬殊通(趨,往,取)

2、由今之視昔(通猶,如同)

三、多義詞

1、修:茂林修竹(高)

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長)

乃重修岳陽樓(修建 )

修守戰之具(整治)

2、期: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至,及)

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周,期年:一週年)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約定)

3、致:所以興懷,其致一也(情趣,情致辭)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達到)

4、臨: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面對,引申爲閱讀)

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面對,迎)

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面對)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將要)

5、次:引以爲流觴曲水,列坐其次(旁邊)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按次序)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行軍途中的駐地)

四、詞類活用

1、 映帶左右(環繞,名作動)

2、流觴曲水(使(水)彎曲)

3、羣賢畢至,少長鹹集(形容詞作名詞,賢才;年少的人和年長的人)

4、所以遊目騁懷(使遊,使騁,動詞作使動)

5、固知一死生(看作一樣,數量詞作動詞)

6、一觴一詠(名作動,喝酒)

五、特殊句式

1、 會於會稽山蘭亭(介詞結構後置句)

2、當其欣於所遇(介詞結構後置句)

3、晤言(於)一室之內(省略介詞於)

4、引以(之)爲流觴曲水(省略介詞賓語之)

六、難句翻譯

1、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譯:用來縱展眼力,開闊胸懷,窮盡視和聽的享受,實在快樂啊。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鴻門宴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饗:旦日饗士卒,爲擊破沛公軍(用酒食款待,犒勞)

2、籍:籍史民,封府庫,而待將軍(登記)

3、續:此亡秦之續耳(後繼者)

4、當: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抵敵,抵當)

5、啖:拔劍切而啖之(吃)

6、操:大王來何操(拿,攜帶)

7、刑:刑人如恐不勝(以刀割肉)

8、勝:刑人如恐不勝(盡)

9、乘: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四匹馬拉的車)

10、竊:竊爲大王不取也(副詞,表示個人意見的謙詞)

二、通假字

1、私見張良,具告以事(通"俱",全,都)

2、距關,毋內諸侯(通"拒",通"納")

3、張良出,要項伯(通"邀")

4、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違背)

5、旦日不可不蚤來謝項王(通"早")

6、令將軍與臣有卻(通"隙",隔閡,嫌怨)

三、一詞多義

1、因:

①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沿襲)

②然後踐華爲城,因河爲池(憑藉)

③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就)

④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趁機)

2、如:

①萬事如意(順從)

②刑人如恐不勝(像是)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④沛公起如廁(到)

3、舉:

①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高舉)

②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舉行)

③孫叔敖舉於海(被選拔)

④南取漢中,西舉巴蜀(奪取)

⑤殺人如不能舉(盡)

4、謝:

①噲拜謝,起,立而飲之(感謝)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大王(道歉)

③乃令張良留謝(辭謝)

④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詢問)

5、意:

①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圖)

②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意料)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態)

6、置:

①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放置)

②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丟下)

③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購置)

四、詞類活用

1、軍:沛公軍霸上(名作動,駐紮軍隊)

2、王:沛公欲王關中(名作動,成爲王)

3、財物: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名作狀,像財物一類的)

4、活:項伯殺,臣活之(動詞使動,使……活下來)

5、兄:吾得兄事之(名作狀,像對待兄弟一樣)

6、籍:籍吏民(名作動,登記)

7、目:范增數目項王(名作動,使眼色)

8、翼:常以身翼沛公(名作狀,像鳥張開翅膀一樣地)

9、何:"大王來何操?"(疑問代詞作賓語)

10、間:道芷陽間行(名作狀,從小路)

五、句式

1、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判斷句)

2、此亡秦之續耳(判斷句)

3、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疑問句)

4、壯士,能復飲乎?(疑問句)

5、不者,若屬皆且爲所虜(被動句)

6、大王來何操?(賓語前置)

六、難句翻譯

1、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譯:項伯於是當夜騎馬到沛公的軍營裏。

2、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

譯:我進入(函谷)關後,財物絲毫不敢據爲己有。

3、項莊拔劍起舞。

譯:項莊拔出劍來開始舞劍。

4、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

譯:秦王有像虎狼一樣的(吞併)之心,殺人如恐不盡。

5、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譯:奪取項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6、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譯: 沛公回到軍營,立即殺死了曹無傷。

2、 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譯:何況人壽的長短隨着造化而定,最後一切都化爲烏有。

3、 死生亦大矣

譯:死生也是人生的大事啊。

4、 固知一死生爲虛誕,齊彭殤爲妄作

譯:當然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誕的,把長壽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5、 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譯:儘管時代不同情況不同,但人們的情致卻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