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詩經》(黍離,子衿,木瓜)原文譯文賞析

《詩經》(黍離,子衿,木瓜)原文譯文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被譽爲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下面我們一起來閱讀《詩經》(黍離,子衿,木瓜)原文譯文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詩經》(黍離,子衿,木瓜)原文譯文賞析

  黍離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註釋】

①黍:穀物名。離離:成排成行的樣子。②稷,穀物名。③行邁:前行。靡靡:步行緩慢的樣子。④中心:心中,搖搖:心中不安的樣子。 ⑤噎(ye):憂悶已極而氣塞,無法喘息。

【譯文】

地裏黍禾長成排, 稷苗長得綠如繡。 前行步子多遲緩, 心中憂鬱神恍惚。

理解我的說我憂, 不理解的說我有所求。 蒼天高高在頭上, 是誰造成這(指故國淪亡的淒涼景象)景象?

地裏黍禾長成排, 稷谷揚花正吐穗。 前行步子多遲緩, 心中迷亂如酒醉。

理解我的說我憂, 不理解的說我有所求。 蒼天高高在頭上, 是誰造成這景象?

地裏黍禾長成排, 稷谷已經結了籽。 前行步子多遲緩, 心中鬱悶氣埂咽。

理解我的說我憂, 不理解的說我有所求。 蒼天高高在頭上, 是誰造成這景象?

【賞析】

《黍離》選自《詩經·王風》,採於民間,是周代社會生活中的漢族民間歌謠,基本產生於西周初葉至春秋中葉,距今三千年左右。關於它的緣起,毛詩序稱:“《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爲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這種解說在後代得到普遍接受,黍離之悲成爲重要典故,用以指亡國之痛。《詩經》是漢族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爲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詩作於東周滅亡後,一位周朝士大夫路過舊都,見昔日宮殿夷爲平地,種上莊稼,不勝感慨,寫下了這篇哀婉悲傷的詩。又有分析認爲未必是滅亡後的悲傷詩,只是在通過不同季節黍的變化來表達作者自己的心情。

這首詩在抒發對西周滅亡的沉痛時,首先出現的是生長茂盛的農作物,而莊稼生長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廟公室。這種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自然使詩人陷入悲哀之中,行進的.腳步變得遲緩。

三章反覆出現“行邁靡靡”的詩句,用腳步的遲緩引出心情的沉痛。昔日氣派恢宏的王宮,轉眼之間已是苔痕遍地,黍稷雜生,曾經擁有的輝煌,猶如明日黃花;鼎盛的人羣,而今已如鳥獸散去。獨有我孤獨地躑躅在昨日風采的遺蹟面前。質問蒼天,爲何如此對我?卻得不到任何回答,只有獨自黯然垂淚,任那亡國之痛一泄千里。

這首詩採用的是遞進式的寫景抒情筆法。出現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實”,農作物的部位暗合農作物的生長過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後有了顆粒。作者抒發沉痛之情時,依次是“中心搖搖”、“中心如醉”、“中心如噎”,變得越來越強烈,也更加痛苦。

作者憂國憂民,傷時憫亂,最後向天發問:這種歷史悲劇是誰造成的,由誰來承擔西周滅亡的歷史責任,詩的作者非常清楚。他不把問題的答案明確說出,而是採用質問的方式,所產生的藝術效果更加強烈,並給讀者留下思考的空間。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③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④在城闕兮。⑤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譯 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就此斷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帶,悠悠的是我的情懷。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不能主動來?

來來往往張眼望啊,在這高高城樓上啊。一天不見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長啊。

【賞析】

這首詩寫一個女子在城樓上等候她的戀人。

全詩三章,採用倒敘手法。前兩章以“我”的口氣自述懷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戀人的衣飾借代戀人。對方的衣飾給她留下這麼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見其相思縈懷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約,只好等戀人過來相會,可望穿秋水,不見影兒,濃濃的愛意不由轉化爲惆悵與幽怨: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爲何就不能捎個音信?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爲何就不能主動前來?

第三章點明地點,寫她在城樓上因久候戀人不至而心煩意亂,來來回回地走個不停,覺得雖然只有一天不見面,卻好像分別了三個月那麼漫長。

全詩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戀人時的焦灼萬分的情狀宛然如在目前。這種藝術效果的獲得,在於詩人在創作中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詩中表現這個女子的動作行爲僅用“挑”、“達”二字,主要筆墨都用在刻劃她的心理活動上,如前兩章對戀人既全無音問、又不見影兒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獨白。兩段埋怨之辭,以“縱我”與“子寧”對舉,急盼之情中不無矜持之態,令人生出無限想像,可謂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內心獨自,則通過誇張修辭技巧,造成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的反差,從而將其強烈的情緒心理形象地表現了出來,可謂因誇以成狀,沿飾而得奇。心理描寫手法,在後世文壇已發展得淋漓盡致,而上溯其源,本詩已開其先。所以錢鍾書指出:“《子衿》雲:‘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子寧不來?’薄責己而厚望於人也。已開後世小說言情心理描繪矣。”


  木瓜

投我以木瓜①,報之以瓊琚②。匪報也,永以爲好也!③

投我以木桃 ④,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爲好也!

投我以木李⑤,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爲好也!

【註釋】

① 木爪:落葉灌木,果似小爪。古代有一瓜果之類爲男女定情的信物的風俗。

②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你將木瓜投給我,我將回報你珍貴的佩玉。投,投擲,此作贈送,給予。報,報答。瓊琚,佩玉名,古代的飾物。後邊“瓊玖”、“瓊瑤”同此。

③匪報也,永以爲好也:並非只是爲了回報,而是表示永遠相愛。匪:同“非”。好,愛。

④木桃:桃子。 ⑤木李:李子。

【古詩今譯】

你贈送給我的是木瓜,我回贈給你的卻是佩玉。這不是爲了答謝你,是求永久相好呀!

你贈送給我的是桃子,我回贈給你的卻是美玉。這不是爲了答謝你,是求永久相好呀!

你贈送給我的是李子,我回贈給你的卻是寶玉。這不是爲了答謝你,是求永久相好呀!

【賞析】

《木瓜》是現今傳誦最廣的《詩經》名篇之一,是通過贈答表達深厚情意的詩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爲好也。”你贈送給我木瓜,我回贈給你“瓊琚”。

回報的東西價值總比受贈的東西昂貴得多,以此來表達對雙方之間情意的珍視,和表露對對方的愛慕之情。因而回贈的東西及其價值的高低,在此看重的是它的象徵意義。所以說“匪報也,永以爲好也”。

《木瓜》一詩,從章句結構上看,很有特色:

首先,其中沒有《詩經》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這不是沒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變成“投我木瓜(桃,李),報以瓊琚(瑤、玖);匪以爲報,永以爲好”,一樣可以),而是作者有意無意地用這種句式造成一種跌宕有致的韻味,在歌唱時易於取得聲情並茂的效果。

其次,語句具有極高的重疊復沓程度。不要說每章的後兩句一模一樣,就是前兩句也僅一字之差,並且“瓊琚”、“瓊瑤”、“瓊玖”語雖略異義,實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考證也是同一屬的植物.其間的差異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間的差異那樣並不大。這樣,我們不妨說三章基本重複,而如此高的重複程度在整部《詩經》中也並不很多,格式看起來就像唐代據王維詩譜寫的《陽關三疊》樂歌似的,——自然這是《詩經》的音樂與文學雙重性決定的。這種重章疊句的形式是詩經的一大特點,通過一唱三嘆的詠唱,使全詩的感情一步一步加深。

投我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清牛運震《詩志》評此數語云:“惠有大於木瓜者,卻以木瓜爲言,是降一格襯托法;瓊瑤足以報矣,卻說匪報,是進一層翻剝法。”他的話並非沒有道理,但顯然將木瓜、瓊瑤之類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實,其他解此詩者似也有此病。實際上,作者胸襟之高朗開闊,已無衡量厚薄輕重之心橫亙其間,他想要表達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從這一點上說,後來漢代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儘管說的是“投金報玉”。其意義實也與“投木報瓊”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