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原文及翻譯

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原文及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4W 次

導語: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爲“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原文及翻譯

原文:

①“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羣遂空。夫冀北馬多天下,伯樂雖善知馬,安能空其羣邪?”解之者曰:“吾所謂空,非無馬也,無良馬也。伯樂知馬,遇其良,輒取之,羣無留良焉。苟無良,雖謂無馬,不爲虛語矣。”

②東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溫生。大夫烏公以鈇鉞鎮河陽之三月,以石生爲才,以禮爲羅,羅而致之幕下;未數月也,以溫生爲才,於是以石生爲媒,以禮爲羅,又羅而置之幕下。東都雖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執事,與吾輩二縣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諮而處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處者,誰與嬉遊?小子後生,於何考德而問業焉?縉紳之東西行過是都者,無所禮於其廬。若是而稱曰:“大夫烏公一鎮河陽,而東都處士之廬無人焉。”豈不可也?

③夫南面而聽天下,其所託重而恃力者,惟相與將耳。相爲天子得人於朝廷,將爲天子得文武士於幕下。求內外無治,不可得也。愈縻於茲,不能自引去,資二生以待老。今皆爲有力者奪之,其何能無介然於懷耶?

④生既至,拜公于軍門,其爲吾以前所稱,爲天下賀;以後所稱,爲吾致私怨於盡取也!

⑤留守相公首爲四韻詩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譯文:

伯樂一經過冀北的原野,馬羣就空了。冀北比天下的馬都多,伯樂雖然擅長相馬,怎麼能使那裏的馬羣空了呢?解釋的人說:“我們說的空,不是沒有馬了,而是沒有好馬了。伯樂能識馬,一遇到好馬就把它挑去,馬羣裏留不下一匹好馬。如果沒有一匹好馬,那麼說沒有馬,也不能算是假話了。”

東都洛陽,原本是士大夫的`“冀北”。有真才實學而隱身不仕的,洛水的北岸有一位,叫石生,洛水的南岸有一位,叫溫生。御史大夫烏公憑藉度使的身份鎮守河陽的第三個月,認爲石生是個人才,就依照禮儀,把石生招入幕府。沒有過幾個月,又認爲溫生是個人才,於是通過石生作媒介,又把溫生招入幕府。東都有真才實學的人儘管很多,可是怎麼禁得起早晨挑選一個,把最好的帶走,晚上挑選一個,把最優的帶走呢?這樣一來,從東都留守、河南尹起,到各部門的主管和我們兩縣的官吏,如果政事上遇到疑難問題,或者辦案時遇到可疑點,找什麼人去商量妥善解決呢?辭官回鄉的士大夫們和誰一起遊玩呢?青年後輩又到哪裏去考究德行、請教學業呢?東來西往經過洛陽的官員們,也無法依禮到他們的住所去拜訪。像這樣也就可以說是:“御史大夫烏公一到洛陽,洛陽處士們的住所裏就沒有人了。”難道不行嗎?

皇帝處理天下大事,所託付、依靠出大力的,只有宰相和將軍罷了。宰相爲皇帝蒐羅人才到朝廷,將軍爲皇帝選拔文人武士到軍帳裏,如果這樣,要使國家內外不安寧,那是不可能的了。我被束縛在這裏,不能自己引退,想依靠石、溫兩位的幫助度過晚年。現在,二位都被有權力的人要走了,這又怎能不使我耿耿於懷呢?

溫生初到,在軍門拜見烏公時,希望把我前面所說的,代爲天下人祝賀;把我後面所說的,替我表示對選盡人才這件事的抱怨。

東都留守相公(指朱餘慶)首先寫成一首四韻詩來讚美此事,我便依照他的詩意寫了這篇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