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淺談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方法

淺談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方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5W 次

在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中,文言文的世界是那樣的博大精深,異彩紛呈令人歎爲觀止。閱讀文言文,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素養,還可以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培養民族自豪感;通過與古代大師的對話,接受優秀文化的浸濡,養成重視道德修養、追求崇高理想的品格;學會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價值,學會用現代的觀念審視古代作品,汲取古代經典的智慧,在批判性思考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淺談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方法

一、積累文言詞彙,夯實基礎知識

文言文中的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偏義複詞、虛詞等內容豐富,這些文言詞彙是基礎,也是我們把握每一篇文言文內容的關鍵,因此,在平時的學習和閱讀過程中,我們要注意積累文言詞彙。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我們要不厭其煩地做,並且要定時不定時地重溫鞏固。積累文言詞彙可以從以下兩種途經來完成:

1.充分利用課文,豐富知識積累。高考文言文儘管全都出自課本以外,但“考題在課外,知識在課內”,教材是範例,應堅持以課本爲本的原則,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要學會整理歸納,特別是到高考複習階段,對於出現頻率很高的文言詞彙,在系統複習課本的時候,要打破課本編排的分冊、分課文的界限,將分散在各冊、各篇目的關於該詞的典型例句、意義和用法都收錄、集中起來,進行重點突破。

2.在實戰演練中補充積累,豐富文言詞彙量。平時我們進行課外文言文閱讀時,也要注意積累課本沒有出現但在模擬檢測或往屆高考試題中頻繁出現的意義,將其作爲特例加以記錄。在課外的文言文閱讀中,一些表示泛指時間的詞出現得比較頻繁,因此有必要把它們歸納在一起識記,①曩:從前。②昔:從前。③向:已經。④素:向來。⑤雅:向來。⑥旋:不久。⑦尋:不久。⑧輒:立即。⑨俄而:一會兒。

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自行整理歸納字詞,有利於學生積累文言詞彙,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經過日積月累,多讀多記,自然就具有較豐富的詞彙知識。只有掌握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才能比較順利地閱讀文言文,提高我們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二、積累古代文化知識,積澱文化底蘊

傳統文化常識是中國優秀文化的重要體現,是民族文化素養的精髓所在。古代文化常識與古漢語關係密切,它是閱讀文言文不可缺少的知識,涉及面很廣,如天文、曆法、樂律,以及政治制度、風俗民情、飲食起居等無所不包。

傳統文化常識在文言文經常出現,理解掌握這些古代文化知識對於解題將起到關鍵性作用。

積累古代文化知識,特別是積累、學習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有利於培養文學修養,有利於良好道德和文化品味的提高,有利於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主義精神。豐富文化積累,爲形成傳統文化的底蘊打下紮實基礎。

三、掌握文言文語法規律,提高知識的運用、遷移能力

文言文是我們中華文化的寶貴財富,它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規律,因而,我們在文言文教學中要滲透語法規律的教學,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文言語法規律,這樣就能很好地幫助他們理解文言文。

對於文言實詞,要能分析常見的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現象。對於特殊句式(判斷、省略、被動、倒裝),一定要掌握它們的結構特點及使用的場合習慣。高中階段閱讀淺易文言文須掌握18個虛詞的用法並涉及兼詞、所字結構、虛詞疊用等特殊組合的表意功能。如果不能識別這些紛繁的語法現象,( )就無法整體理解、把握文意。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教是爲了不教”。把課內學到的文言文知識運用到課外閱讀,在掌握文言語法規律、閱讀規律和方法的基礎上,學會運用、遷移,才能夠較好地閱讀其他淺易文言文,提高答題的準確性。

掌握文言文語法規律肯定有用,也很重要,但在教學中不可過深過細地講解語法理論和與課文無關的古人文法習慣,而是要緊密聯繫課文實際和學生的基礎、實際需要來講語法,做到精而不濫,深淺有度,有時候只要點到爲止。

指導學生把學過的文言知識梳理到位,構建起完整的知識機構,形成知識網絡,學生就能根據知識網絡隨時喚醒與新問題相關的內容,文言文運用、遷移閱讀的能力就會增強。

四、加大閱讀量,培養語言感知能力

語文文本教學的倡導者洪鎮濤老師認爲,“語感是一種語文修養,是在長期的規範的`語言感受和語言運用中養成的一種帶有濃厚經驗色彩的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領會語言文字的能力”。 只要學生擁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量,形成了良好的文言語感,熟記、理解了大量字詞的含義和活用現象等,閱讀課外文言文就遊刃有餘了。

1.反覆閱讀課內文本,培養語言感知能力。課本精選的文章正代表和弘揚了本民族文化精神,大多篇目語句凝練,節奏感強,有音韻感,反覆閱讀,熟讀,甚至熟讀成誦,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感受力。需要強調的是,誦讀必須在理解詞義,瞭解句式的前提下進行。文言文中有很多固定格式:如陳述句中常出現“有以”、“無以”,分別譯爲“有用來……的辦法”、“沒有用來……的辦法”;表感嘆語氣的“何其

”、“一何”,“亦……哉”等等。這些固定句式和習慣用法如同我們今天的口頭語或口頭禪,頻繁出現在各類文章典籍中,在大量的長期的閱讀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熟讀成誦,使它們內化成我們的知識,如此,文言閱讀的語感就建立了。

2.加大課外閱讀量,提高語言感知能力。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加固和補充。老師應指導學生選取一些內容深淺適中、文筆較爲流暢且故事性強、能吸引人、有一定的可讀性和史偉散文來閱讀,以增強對此類文章的語感。有了一定的語言感知能力,就能借助以往的知識積累,準確地把握文意,獲取有效信息,深刻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文言文語言感知能力的提高,需日積月累才能達到。因此,要多閱讀這類文章,至少應每週閱讀一篇,而且要精讀細讀,整體把握。我們相信“熟能成巧”這句話。

積累文言詞彙,積累古代文化知識是提高文言文閱讀的前提和基礎;掌握文言文語法規律,知識便可轉化爲能力,就會舉一反三,這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關健;加大文言文閱讀量,增強語言感知能力,做到熟能生巧,這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保障。總之,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將更有利於我們瞭解我們的國家、民族和歷史,從而把歷史文化的積澱化爲自身人文素養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