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文言文書信格式模板

文言文書信格式模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書短意長,不一一細說。 恕不一一。不宣。不悉。 不具。不備。不贅。 書不盡意。不盡欲言。臨穎不盡。餘客後敘。餘容續陳。客後更譚。

文言文書信格式模板

  文言文書信格式

其實,寫信也是寫文章,此類啓辭套語,雖可採用,卻不必拘泥,儘可以千變萬化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啓辭套語也是可以省略的。比如,現在不少人寫信,習慣於一開頭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這封信就沒法往下寫似的。先向收信者問候致意,原是不錯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則未免呆板單調了。

正文信的正文,即寫信人對收信人說的話,這是書信的主體。正文從信箋的第二行開始寫,前面空兩字。如果啓辭單獨成行,正文可在啓辭的下一行空兩宇開始書寫。書信的內容各不相同,寫法上也無需一律,以表情達意準確爲原則。一般說來,應先談談有關對方的事情,表示關切、重視或謝意、敬意,然後再談自己的事情。正文寫好後,如發現內容有遺漏,可補充寫在結尾後面;或寫在信右下方空白處,並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樣;或在附言的後面寫上“又及”或“再啓”字樣。

結語 結語,即信文的結束語,理應屬正文的一部分。但與“啓辭”相仿,舊式書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結語套辭,現時各界文化人士的書簡中,仍頻見使用。這裏不妨臚列若干,供參考。

請對方回信:

盼即賜復。翹企示覆。佇候明教。時候教言。盼禱拔冗見告。萬望不吝賜教。 敬祈不時指政(正)。敢請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見告。如何之處,恭候卓裁。至盼及時示下,以匡不逮,無任感禱。

告訴對方不用勞神回信:

謹此奉聞,勿煩惠答。敬申寸悃,勿勞賜復。

答覆對方詢問:

辱蒙垂詢,略陳固陋,聊博一粲而已。遠承下問,粗述鄙見,尚希進而教之。上述陋見,難稱雅意,亟祈諒宥。姑道一二,未必爲是,僅供參考。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見笑。

請人應允:

所請之事,務祈垂許。以上請託,懇盼慨允。諸事費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關切:

伏惟珍攝。不勝禱企。海天在望,不盡依遲(依依思念)。善自保重,至所盼禱。節勞爲盼。節哀順變(用於唁函)。

表示感謝之情:

諸荷優通,再表謝忱。多勞費心,至紉公誼。高誼厚愛,銘感不已。

祝辭祝辭,就是書信結尾時,對收信人表示祝願、欽敬或勉慰的短語,如“即頌近安”、“此致敬禮”、“祝你進步”之類。其中,“即頌”、“此致”、“祝你”等詞,緊接正文末尾書寫;“近安”、“敬禮”、“進步”等詞,另起一行,頂格書寫。如果祝頌語的文字較多,也可獨立佔行,空兩字寫起,不必分拆成兩部分。如果信箋下方餘地充分,或者爲了突出祝辭,也可將“祝”、“頒”、“此致”等宇樣獨佔一行,空四格書寫,而將“安”、“好”、“敬禮”等另行頂格書寫。頂格書寫的祝辭後一般不加標點符號。祝辭應根據具體情況恰當擇用。

  古代的書信

書信重在實用,以陳述爲主,而論事、抒情,寫景等等,無所不宜。作爲一種獨立的文體,有悠久的傳統。《文心雕龍書記》中說:“詳總體,體,本在盡言。言以做鬱陶,託風采,故宜條暢以任氣,優柔以懌懷,文明從容,亦心聲之獻酬也。”可見寫信貴在敞開懷抱,盡所欲言。古代許多流傳衆口的名篇,如上節提到的司馬遷《撤任少卿書》、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直抒己見,發泄憤悒之情,全都酬暢淋漓,兜無掩飾,不愧爲顯示“心聲”之作,有很商的文學價值和史料價值,成爲寶貴的文化遺產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書信在長期寫作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套約定俗成的格式。象上下款的稱呼,因人而異;開頭結尾的致敬祝頌之辭,有許多習用語;擡頭、空格等等,也有通行的行款;爲閱讀古代的書札和今人所寫的文言信引。

書信大致可以分爲給艮輩的(父母、師長、上司等等)、給平輩的(兄弟、朋友、同學,同搿等等)、給晚輩的(子侄、學生等等)三種。上款寫受信人,下款寫作書人,小問敘正文,三種書信均同,爲明清以來常見的格式:但漢魏六朝的書札,卻都先寫自己的姓名,後列受書人。《報任少卿書》的開頭“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少卿足下”,就是這樣。太史公,官名;牛馬走,爲司馬遷自冰之訊;再拜,表示行禮;足下,爲對任少卿的敬詞。下面的“曩者辱賜持,教以順於接物,推賢進士爲務”這一段活,接藉任少卿來信的話頭,引起下文;

末尾只說“書不能惡意,略陳固陋,謹再拜”,不再署名。三國魏文帝曹丕)的《與朝歇令吳質書》,開頭寫“五月十八日丕白,季重(吳質字)無恙”,末尾寫“行矣自愛,丕白”;自己署名,前後兩見。“白”,是述說的意思。南朝梁丘希範(遲)的《與陳伯之書》,開頭寫“遲頓首陳將軍足下,無恙,幸甚,幸甚”,末尾復書“丘遲頓首”;頓首,示敬,亦前後兩見。“無恙”,爲正文前問候的通用語。這種先署己名的格式,直到近代仍有人沿用,不過不象先寫受信人上款的那樣普遍;而對人稱字(後來亦稱人的別號)不呼名以及在書信的`首尾致敬問候的傳統,至今還在延續,不過因時世不同、用語有異而已。給長輩寫信,上款當然不具名,舊時在稱呼之下要加“大人”,後面還得有敬詞和領起正文的習用語,如對父親,一般上款都寫“父親大人膝下,敬稟者”,末尾寫“敬請福安”和“男某某叩稟”的下款。“膝下”之稱,專用於父母;“稟”泛指下對上陳述班情,領起正戎的“敬察者”,亦可用於老師和其他尊長。從前向長輩言事,要措辭恭敬,書信行文,應地有許多講究。以對老師說,上款“大人”下的敬詞,多用“座下”、“成有”、“座前”、“尊前”、“道席”、“函丈”(函,爲“容”義;函丈,指師生相對,中間有容一丈之地,以便於講問指點)等等。正文之前,以“敬惟”(惟,亦可寫作“維”、“唯”,爲“思”、“想”之義。“敬惟”就是“敬想”,有表示行型的意思)或“恭惟”領頭,致意問候。如:“老師大人函丈,敬稟者:違侍經年,時切商山仰止之思,敬惟道履康強,凡百順適爲慰!”下面接寫正文,敘述求情,就是一種常見的格式。老師爲傳道授業之人,故稱“道履”(“履”指起居行止,實際是說身體);弟子要侍奉老師,所以沒見老師的面說“違侍”或“失恃”;、“商山仰止”,亦多以表示想念老師。:書信用語之須切合雙方的關係和身分,於此可見。又舊時致書上司或作官的尊長,多於上款的“大人”之下寫“鈞鑒”或“鈞莊”,末尾寫“敬請鈞安”。信中於對方的意見,稱爲“鈞旨”,信封上寫“某某人鈞啓”。古以鈞陶喻國政,故後來對仕宦的稱呼多冠“鈞”字,逐漸成爲官場的俗套。

作爲書信整體結構的一部分,常在敘搿完結之後,加上“不具”,“不備”、“不一一”等等,謙稱書意簡略,不能事事詳陳,跟着再用“肅此”、“專此”,,等,以兩個字總括一下,然後寫請安祝頌的話和下款。如上面所舉致老師的俯之例,正文未可按“肅此,敬請福安(或“道安”),受業(或“門生”、“門人”)某某謹稟”。“肅此”爲“恭敬地寫了此信”之意,說明敘事已畢。如果下款不用“謹察”字樣,也可以寫“肅拜”、“再拜”、“裁併”(我”通“再”)、“頓首”、‘‘叩訂”等等,表示恭做。至於“座下”、“鷹右”、“莊前”、“蜉前”等詞,對一般尊長都可使用,惟“函丈”僅限於稱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