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詞名句 > 《悲秋》杜甫的詩詞

《悲秋》杜甫的詩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W 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爲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廣義的古詩,泛指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所有的詩歌,與近代從西方傳來的現代新詩相對應。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悲秋》杜甫的詩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悲秋》杜甫的詩詞

悲秋

[唐]杜甫

涼風動萬里,羣盜尚縱橫。家遠傳書日,秋來爲客情。

愁窺高鳥過,老逐衆人行。始欲投三峽,何由見兩京。

【鶴注】此當是寶應元年秋在梓州未迎家時作。是時史朝義與吐蕃未平,而蜀又有徐知道之亂,故云:“羣盜尚縱橫。”又云:“家遠傳書日。”《楚辭》:“悲哉!秋之爲氣也。”

涼風動萬里,羣盜尚縱橫①。家遠傳書日,秋來爲客情。愁窺高鳥過②老逐衆人行。始欲投三峽,何由見兩京③。

(首句,悲秋之景。次句,悲秋(,)之意。三承羣盜,思家而悲。四承涼風,作客而悲,下截,皆承客情說。

【黃生注】三四,與“老妻書數紙,應悉未歸情”同意。此則其初寄者。後半亦屬書中語,時蜀有徐知道之亂,思下峽而不果,後乃攜家赴梓州耳。)

①《秦紀》:“羣盜鼠竊狗偷。”漢武帝書:“盜賊縱橫。”②高鳥句,引興下句。陶潛詩:“望雲慚高鳥。”③謝靈運詩:“兩京愧佳麗。”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爲“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爲“詩聖”,他的詩被稱爲“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拓展:

杜甫生平

杜甫作爲我國唐代年間傑出的現實主義大詩人,他一生坎坷,雖然出生北方的富裕士家,但經歷了盛唐走向衰落的轉折時期,社會的動盪,政權的不穩,讓他一心報國卻沒有門路,心繫百姓卻流離戰亂,中年仕途不順,老年病無所依,留下了許許多多憂國憂民的詩文,感動了世世代代後人。

杜甫小時候的生活環境很不錯,家境優越富足,家族文化氣息濃厚,自小就在文學詩歌方面深有天賦,且爲人勤奮創作,據悉他私底下的習作能足足裝滿一麻袋。杜甫早年間也如李白般縱情四海,十幾二十歲時到處遊歷,也是在此期間與李白相識,兩人一見如故,杜甫對李白甚是崇敬,即使在兩人分離後,杜甫也還是常常在詩文中提及這位年長的大詩人。

此後,杜甫在官場沉浮,仕途非常坎坷,始終未能得志,生活十分清苦。當時由於宰相李林甫排斥賢士,因此杜甫無論參加科考或者轉投權貴之門均無果,後來即便得到唐玄宗的賞識也未能得到一官半職。他的小兒子也在那個時候餓死了,後被授予一個無用小職,國家爆發戰爭,杜甫也就四處漂泊,躲避戰亂,在友人們在幫助下,暫居於成都草堂。

此後嚴武的職位調動,杜甫一家也隨之流離,最終嚴武去世後,杜甫也就沒了依靠,生活得很艱辛。大曆三年,由於倍思鄉,杜甫踏上歸鄉的渡船,可惜生活艱險,社會的動盪,最後病死在一條小船上,享年5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