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古詩文詩歌的朗誦技巧

古詩文詩歌的朗誦技巧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5W 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準確地來說應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文詩歌的朗誦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文詩歌的朗誦技巧

古詩文詩歌朗誦技巧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說:“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可見,新課標對古詩文教學的目標重新作了更明確的界定。因此,教學古詩文必須改變以往做法,應以“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爲方向,還古詩文教學以讀爲本的本來面目。“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正是古人對“讀”的作用的經典概括和詮釋。那麼,究竟怎麼讀?讀到什麼程度纔算效果最佳?如果將“讀”簡單理解爲唏哩嘩啦的“狂喊”一陣,勢必歪曲“讀”的本義,一堂好的“讀”課,教師應該在“讀”的方法、態度、情感、價值等多方面都要潛心構思,精心安排,讓學生讀得有興趣,讀出豐富多彩的味道。

一.讀出韻味。

古詩文是我國古代文獻資料所使用的一種基本的書面語形式,三千多年的時空距離,造成他與現代學生的隔膜,學生學古詩文就像與陌生人交朋友,只有拆除那道隔斷千里的心理防線,才能讓學生走近古詩文,學好古詩文。古詩文往往一字多義,不易理解,但它語言高度凝練,講究聲韻和諧,講究朗朗上口,只要多讀就一定會讀出它的韻味。讀,首先要讀準字音,讀懂詞義,其次,要讀準節奏,讀出語氣,再次,要讀出意蘊。讀,要採用不同手段調動朗讀興趣。聽錄音、教師範讀、全班齊讀、小組合讀、個人讀、男女生賽讀等均是激發學生朗讀慾望的好形式。如上《詠柳》一課,先讓學生對照註釋初讀,解決字音詞義的問題,再讓學生邊讀邊劃句子節奏(難點由學生質疑解答),然後學生找出朗讀時要變化的語氣(如“不知細葉誰裁出,”)要讀出疑問的語氣,“二月春風似剪刀”要讀出神氣的語氣等)。學生很快進入角色,一個個讀得搖頭晃腦起來,一副有滋有味的樣子。當然,這只是初步感受古詩文韻味的魅力,是讀的最低層次。

二.讀出情味。

情是作家跳動的心,情是文章勾人的魂,它就滲透在字裏行間,學生若能透過字表,調動主觀情感積極參與,與作者脈搏共振,心隨文跳,情隨文動,就能讀出古詩文的兒女情,山水音,讀出田園樂,童真趣,也就讀出了古詩文的“經”,讀出令人心動的動情點。教師只有找準每篇古詩文的動情點(是突破重點的關鍵),引導學生加以體味辨別,學生自己的情感纔會與作者的情感共鳴,擦出耀眼的火花。

三.讀出意味。

文言詩詞是最袖珍、最精練的文學樣式,它往往藉助意象來渲染一種氛圍,藉助跳躍的詩行來表達一種意境。其和諧的音韻,或鏗鏘,或纏婉,或迭沓,或明快,或含蓄,只有朗讀,反覆詠唱,才能體味得到,只有讀到了位,才能把眼前的方塊文字,轉化成一幅幅鮮活生動的畫面。

四.讀出品味。

讀古詩文要達到的第四個層次,就是要學會賞析,通俗地說,就是要學一點“品頭論足”的功夫,它是提高欣賞品位和審美能力的最好途徑。它要求通過作品的文學語言把握藝術形象,具體認識形象所反映的社會生活的面貌和本質,體會作者蘊涵其中的思想情感,品味作品的藝術技巧,從而獲得歡欣愉悅。這是一種心智互動的活動。它要求學生有前面的“三讀”爲基礎,積極主動地投身作者構置的藝術圖景,參與作者提供的以文本爲基礎的再創造,從而獲得獨特的審美感受。賞析的角度可以選取:全詩概說,聯意解析,字詞品味,修辭辨識,畫面欣賞,思路體會,情感體味,風格指認,意境探求等多個方面。

五.讀出餘味。

“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是好的音樂帶給人的感覺。讀古詩文也能讀出這種味道。“讀之者盡而有餘,久而更新。”古詩文要多讀,還要不斷創新。用翻譯解說內容,用描述再現意境,用抒情表達感受,用吟誦勾通情感,用賞析創新思路,這些都是讀古文值得一試的好方法。然而要讀出餘味,還需要在課的尾聲再掀起一個高潮,讓學生在精彩紛呈之中回味無窮。

古詩文教學果真能有讓學生讀出“五味”的一天,那也是我們讀透新課標,用足新教材的那一天。

古典詩文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的第2條提出了“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讓學生背誦一定量的古詩文,已經成爲時代對語文教學的要求了。但我們認爲,誦讀古詩詞並不僅僅是爲了應試,更主要的是誦讀古詩有很多好處 :

1、培養想象力。古詩的詩句非常簡練,用幾個字可以概括出很多內容。那麼學生在欣賞古詩的時候,想象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培養,他們可以一邊誦讀一邊想象詩句中的內容,山川河流、花鳥蟲魚、陰晴雨雪,他們都可以通過想象來描述詩中的意境,由此而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2、陶冶情操。很多古詩中都蘊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學生可以從中得到人生的啓迪,學會做人的道理,提高自我的品位和修養。

3、爲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杜甫有一著名詩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在說讀得書多了,寫起文章來自然不費工夫了。當然我讀書要講究質量,只有多讀書,認真讀,才能真正架起通向寫作的橋樑。

古詩文朗誦技巧

1、特定意境的營造

營造與所誦讀古詩文相應的特定意境,可以幫助學生快速進入所誦讀作品的氛圍,更能直覺地感性地讓學生對作品有一個準確的第一印象。特定意境的營造往往具有暗示性、提示性,它是讓學生直達作品核心的一種有效方法,用這種方法,運用於教學,有較好的效果。如《歸去來兮辭》意境營造法,先奏出伴着鳥聲水聲、瀰漫着田園氣息的音樂作爲背景,接着以“鳥鳴聲婉轉悅耳,音樂聲悠揚動人。這來自天籟般的聲響,彷彿讓人置身於美妙的讓人忘掉一切的大自然的懷抱中……”導入以自然美抒情言志的話題,然後朗讀回顧借自然美景來抒發心志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描寫月光荷葉的段落,再串起同樣有月光荷葉意象的王維的《山居秋瞑》,接着以《山居秋瞑》是一個世外桃源所在的問答引出陶淵明,由此走進陶淵明。接下來教學《歸去來兮辭》中對自然美的誦讀鑑賞,對所抒感情領悟變得更爲順理成章就得力於這意境的營造。而且這種營造特定氛圍時,注意把單篇詩文放入同樣寫此景此情的大背景中的方法,可使學生更全面更深刻的進行理解,感悟也就更深刻。

2、再現作品時輔助手段的運用

爲了更好地表現作品,再現作者心靈,藉助各種輔助手段,可以使作品的感染力更具震撼性、更具衝擊力,從而更深的打動人心,讓人難以忘懷。像我的《歸去來兮辭》、《琵琶行》、《遊褒禪山記》等古詩文教學,都用相應的音樂配音,而且又以多媒體畫面配合,再配以現場誦讀,教師讀、學生讀,這音樂、畫面、人聲的組合具有更爲強烈的表達效果。

3、誦讀技巧的把握

①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

要使誦讀具有感染力,傳達出自己的感受,傳達出作品的神,關鍵的一點,是要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調。就像你如果不瞭解白居易《琵琶行》中感傷的情感基調,就無法把離別之愁,琵琶聲之悲,身世之悲,同病相憐之悲,觸動自身坎坷之痛之悲,一層一層傳達出來。如果你不瞭解李白《將進酒》那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於是滿腔不合事宜借酒興詩情,來一次淋漓盡致的發抒,就不能表現那既豪放又感傷的複雜情懷。

②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

瞭解古詩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徵,揣摩人物的語言口吻,可以細緻入微地傳神地再現作品,達到更爲動人的效果。如把握《詩經?衛風?氓》那女子的癡情、專一、勤勞、善良,被棄後的堅強、果斷,把握《孔雀東南飛》裏劉蘭芝的忠貞、專一、善良、倔強,焦仲卿的專一、善良而懦弱,可憑藉富有個性的形象的使作品的警示力量更突出。如若能體會《項脊軒志》中母親那慈愛的關切:“兒寒乎?欲食乎?”;祖母那憐愛、讚美及殷切的期待:“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妻子傳達小妹之語的天真中含好奇與頑皮:“聞姊家有閣子,且何爲閣子也?”並把這些人物的性格、口氣準確地表現出來,更能突出那言猶在、而母親、祖母、妻子那人已去的那種刻骨的悲痛,更讓人潸然而淚下。

③注意作品的風格特徵

古詩文作品因時代不同、人物不同,或同一人物的時期不同,其作品都會呈現出不同的風格特徵。或豪放,或婉約;或浪漫,或現實;或輕快明麗,或沉鬱悲壯……誦讀時注意對作品的風格加以仔細地體會,可更好地演繹作品,傳達出作品的神韻。

4、處理好語言的聲音表達

古詩文誦讀要有極強的感染力,還要處理好誦讀的停頓、語速、重音及語氣。

詩歌的誦讀,節奏的停頓尤其重要,節奏停頓要注意連而不斷,並且要注意爲加強語氣、闡明觀點、表達感情作邏輯的停頓。語速的快慢安排要依情節發展與感情的表達靈活處理。一般情節緊張、情緒歡快昂揚時快,情節舒緩、情緒憂鬱悲傷時慢。重音的處理,要結合句子找出規律,以更好地表情達意。如謂語動詞、表性狀程度的狀語、表性狀強調的定語、表結果或程度的補語、疑問代指示代詞等要重讀。至於語氣語調,只要理解作品中祈使、陳述、疑問和感嘆句的作用,靈活處理,一定會爲誦讀添彩。

5、誦讀方式的選擇

各種不同的誦讀方式,在古詩文教學中有着不同的作用。

①範讀 教師或學生的在教學起始時的誦讀,它起拋磚引玉的作用,能架起作品與讀者的心靈交流的橋樑。

②獨誦 讓學生進行個體表演,可展示學生的才華,體現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文化積累、生活經驗、思想素養的二度創作的成果。

③男聲齊誦、女聲齊誦、男女聲輪流誦、男女聲合誦、獨誦與合誦的結合 根據作品的特點,靈活的加以運用,可起到如同交響樂般的奇妙效果。

④誦讀比賽 激發學生的誦讀激情,補充課堂教學的閱讀數量,拓展視野。

古詩文誦讀教學是一門藝術。對於曾經哺育出了既具有豐富的文化修養,又具有傳統美德的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古詩文,如何通過古詩文誦讀教學,讓這棵滋養我們先人的大樹開出新的奇葩,在繼承中發展,在傳統中融入現代意識,更好地在培養人、教育人、陶冶人、美化人方面作出貢獻,還須不斷實踐與探索的。

詩歌朗誦技巧解析

1. 選材:根據自己的性格和朗誦風格來選定。一般情況來說,主題歡快和豪邁的材料不如悲傷的材料感染人,除非你的朗誦功底很棒。能把高興的材料朗誦得深入人心的人,一般都是有實力的人;

2. 感情:感情要真摯,假裝的感情容易被評委看出來。如果不能打動自己,那明顯也很難打動別人,一般來說,當朗誦情感悲傷的材料時,朗誦者能讀出眼淚那就基本成功了。動作:有的人習慣在朗誦的時候加上自己的動作,以此感染觀衆,但是有的人不習慣。這裏切記,如果要加動作,那麼動作不宜過多,乾淨利落最好。如果不加動作,那就站好,做到站如鬆,背一定要挺拔,被別人傳遞一種自信和正氣;

3. 眼神交流:上臺之後注意和評委有一個面帶笑容的對視,不要太僵硬了,因爲將心比心,評爲一般都欣賞能夠和自己互動的選手。如果不夠自信大膽,就不要有這一步,可以選擇看着舞臺中後方的局部區域,這樣目光也不至於渙散;

4. 創新:不要輔助表演搶了誦讀的風頭,另外,所加的創新內容要與誦讀的主題相關,不然會顯得突兀和不得體;

5. 停頓:這是一個體現朗誦水平的基本功,一篇材料一般是通過停頓來體現情感波動的,斷句要合理,停頓要乾脆,情感起伏要明顯;

6. 表情:這很好理解,到了一篇材料的悲傷部分,我們不可能還掛着笑容吧,有一種情況,就是你在訴說別人的傷感,然後可以帶着激勵觀衆的情緒掛着淡淡的微笑,但此刻你的眼神流露的是悲傷,所以,當不能用朗誦技巧感染別人的時候,就用表情是告訴他你在抒發什麼情緒;

7. 脫稿:上臺就不應該帶稿子,因爲到時候你會看到別人也沒有帶稿子,你不要去鑽牛角尖說央視春晚的朗誦是帶了稿件和文件夾的,換位思考,試想評委會更加認可脫稿的還是帶稿上場的;

8. 上臺:上臺時要斜着頭看着觀衆上場,同時面帶淺淺的微笑,做到有禮有節;

9. 普通話:如果普通話水平不過關,那隻能臨時抱佛腳,把所朗讀材料的每一個字音標出來,用大量的時間來練習本材料的內容,其實普通話是一個硬傷,如果這塊有問題,那參賽心態就要調整好,重在參與嘛;

10. 模仿意識:如果你所誦讀的內容正好網上有著名主播的誦讀版本,一定要去找來看看,學學別人是怎麼把握情感和斷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