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古詩教學心得

古詩教學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古詩教學心得1

1、讀出韻味來。一首詩就是一幅畫,畫是美的,讀出來聲音也是美的,用美的聲音來讀懂一首詩,是一種幸福。《牧童》中,寧靜的畫面,那是純潔的心靈,那是優美的舞姿,那是素淨的國畫,牧童的自由,草原的自由,笛聲在晚風中的自由,一副自由而又情趣的畫面在讀中韻味十足。《舟過安仁》中,小孩子的聰明調皮,樸素直白的語言,就是楊萬里的一眨眼,幸福快樂便應運而生。孩子們喜歡讀,讀出了自己的韻味,讀出了自己的快樂。《清平樂 村居》中,一家人的和諧美滿,在孩子們的讀中出現了,那是我們每個人嚮往的美好,一切是那樣的幸福,就連勞動,就連說話,就連那隨便趴在地上剝蓮蓬的小孩子,那是我們眼裏最美的情趣,最富有詩意的畫面。孩子們就是在老師的範讀中,在個別學生的展示中,在一次又一次老師的鼓勵與引導中,讀出了信心,讀出了自己的個性。

古詩教學心得

2、說出個性。簡練的文字背後是作者或深邃,或美好,或心情的一種表達,當學生真正在讀中走近文本時,那學生此時的靈感會有自己的個性,將此時的思想用屬於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豈不是對於語言表達的能力的訓練,也是思維碰撞的有利機會,講故事,談論問題,談看法等等。《牧童》裏,牧童爲什麼連蓑衣都不脫就躺在原野上?是累了?是悠閒?是賞月?……每個學生都在自己的故事裏沉醉着。《舟過安仁》中,楊萬里怎麼知道這兩個小孩子在用傘做船帆呢?《清平樂 村居》中,翁媼在說什麼呢?

3、演出真實。創設情景,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景裏感受詩意的真實,做動作,吟唱,演話劇等,在有趣味的活動裏讓學生喜歡古詩,體驗古詩。

古詩教學心得2

在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中古典詩詞可謂浩瀚如煙,熠熠生輝。它博大精深,豔如百花,彙集着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文化永遠的根。詩是“最妥當的字句放在最妥當的地方”,我覺得詩是最經濟的語言,這一點我們中國的古典詩詞尤爲突出。我們學古詩不一定要成爲詩人,而是要心中充滿希望的綠色的“詩意”,感悟詩的穿透力。古詩文的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能夠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的品味和審美情趣。”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古代詩詞佔有一定的比重。而未來的語文教材,相信古代詩詞的佔有率會越來越大。

這樣來看古詩詞的教學就顯得尤爲重要。而古詩詞的教學一直是我的“盲區”,我覺得用我有限的語言根本無法讓我的`孩子們充分地感受到詩歌的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

通過10月29日語文教科之家由導師劉主任組織的這次關於古詩教學的網絡教研活動,認真聽了兩位教師的兩節課,這是有一種“柳暗花明”的感覺,突然發現枯燥乏味的古詩也可以上得有聲有色、興趣盎然。特別是東官劉老師的《古詩三首》的教學中,用講古詩古詩的方法瞭解詩意,解決了傳統古詩教學逐字逐句講的枯燥乏味,採用“一帶”的方法指導學習,抓重點,指導朗讀,引導誦讀,讓孩子們在自然的情境中學以致用。真是讓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而我感覺整節課環環相扣,每一個環節都有一定的目的性,讓孩子還感覺不到老師故意爲之的痕跡,學生非常主動地參與,特別是最後劉老師把學生從始終選出來的字兩句詩,真是讓人眼前一亮,相信學生們也有同樣的感受,他們感受到漢字的魅力,詩詞的神奇。通過學習,我也對古詩教學有了一點自己的想法:

一、“導學”不如“導趣”。對於小學生而言,古詩是有一定難度的,我們作爲教師就要順應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突出強化古詩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孩子們有渴望學習的衝動。我們在教學中根據不同詩歌的特點可以演、可以畫、可以唱等一些有趣的方式,把內容具體化,把詩意形象化,把情感音樂化,打開孩子們智慧的大門,發展思維的同時把知識用於實踐。

二、合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我們的時代在發展,我們的教學硬件也在不斷更新,那麼我們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也要跟着變革。運用多媒體課件和一些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可以運用精美的界面設計、古樸典雅的音樂,化靜爲動,變無聲爲有聲,營造出濃郁的中國古代文化氛圍,烘托出良好的教學氣氛。這樣有助於學生較爲迅速、深刻地整體感知詩文,體會作者蘊含在詩中的思想感情。通過多媒體的介入,讓詩中的形、聲、色、情、意直接作用於學生的感覺器官,更有利於將學生帶入詩中所描繪的藝術境界去感受美、領悟美,相信古詩教學的效果會大大提高。

古詩教學心得3

這次,我們總共聽了19堂不同風格但又精彩的古詩文課,這十九位老師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先進的教學理念、靈動和諧的課堂教學呈現,令我們讚歎,同時又愧疚。真的非常感謝這些上課的老師。宜春實驗小學各班級學生紮實的朗讀功底與超乎意料的古詩文感悟能力,不時博得與會老師的陣陣掌聲。這些我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收穫頗豐,也讓我對自己目前的教學產生了深刻的反思。另外,還有幸聆聽了幾位省市教研員的精彩點評,這對我們青年教師來講,既是對上課老師優秀教學策略的總結,又是對青年教師在今後古詩文教學方法與策略的一種正面引導,讓我們跟着這些優秀的老師走,將古詩文教學如同現代語文教學一樣,同樣呈現得繽紛絢爛。

這次的課堂教學大賽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上課老師都追求了一種簡潔而又豐滿有效的課堂教學。隨着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語文教學豎起了“簡約”的大旗。簡約不是簡單,是在教學中最大限度的追求課堂教學的最優化。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讀、寫、說、練,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

葉聖陶先生曾指出語文“是讀的學科”。語文教學離不開讀,古詩教學更離不開讀。“七分詩三分讀”,可見在學習古詩時朗讀的重要性。讀是學生對詩詞理解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在朗讀中才能充分發揮詩歌的抒情、審美的藝術效果,也只有在朗讀中,學生才能辨味詩的語言,才能加深對詩意的理解,才能被詩中的情感所感染並與之產生共鳴。

在領悟各位優秀老師課堂教學魅力的同時,我還認真筆記,將他們好的教學策略積累下來:就朗讀要求來看:一是讀準字音,做到字正腔圓;二是讀出節奏,有板有眼;三是讀出詩詞的音韻美,聲斷氣連。四是讀中感悟,讀中理解;五是讀中領悟,讀出感情。對於中高段的學生來說,前面四項是基礎,重點難點在於領悟詩情。在授課中,各位老師各顯神通,大膽創造意境讓學生自主感悟,並激勵學生把領悟到的感情大膽用語言表達出來。同時,老師還不時地用生動的語言去激勵學生。課堂上,每位教師的語言動作神情,都是那麼的投入。甚至朗誦音樂的選擇都做得恰到好處,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點。

另外,就朗讀方式上來說,有學生自主朗讀,指名讀,師生合作讀,男女生分讀,同桌練讀,配樂朗讀,老師範讀,學生模仿讀,吟唱,齊讀,教師引讀等十幾種朗讀方式,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層層深入,逐漸感知文意。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陳嬌莉老師的《芣苢》教學,學生在讀通詞句、感受節奏及體味韻味後老師加入了吟誦這一新的朗讀方式,非常新穎,能較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還有來自南昌的鐘事金老師執教的《天淨沙。秋》,也引入了古人的吟誦,讓學生在瞭解新的朗讀方式的同時又掌握一種新的朗誦技能,並親身感知古人的學習、生活方式。陳老師的讀、唱、吟、唱將詩文教學發揮得淋漓盡致。這四個部分有機組合互爲支撐,融爲一體,看似簡單,卻把孩子們學習古詩的積極性極大的調動起來,讓他們在形式多樣、充滿情趣的反覆誦讀中,既弄懂詩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詩的意境,從而獲得審美的愉悅。

另外,其他教師也別具特色,讓我驚歎!引領學生通過細讀體會出作者的感情。

看到參賽選手的風範,再反思自己的工作,還缺乏更多的思考與鑽研和厚重的文化積澱,因此要想在教學中不斷推陳出新,就必須要注重充分挖掘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腳踏實地,不斷總結,不斷反思,也只有這樣,我們方能點燃和引發教學的火花,不斷提高教學的境界,譜寫美麗的教育人生。總之一位位名師精彩紛呈的課堂教學,使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我的心中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有了一種新的感受和認識,多了一層深刻的理解。

這次古詩文教學大賽中,各老師除了關注詩詞文體特點,關注詩詞韻律,還注意到了語言形式的品鑑,關注到了詩人的情感。同時,還有同主題詩文的對比教學及對學生語言活學活用能力培養。總之是令我大開眼界。讓我認識到了自己在教學上的不足,語文教學任重道遠。

古詩教學心得4

(一)初讀韻味

這個教學環節我通過先讓學生自讀,然後自己範讀,讓學生三聽其聲,一聽字音,小聲跟讀;二聽節奏,筆畫斜線;三聽韻味,哪個詞短促,哪個音稍長;讓學生在讀中掌握詩的韻律。充分體現了課堂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理念。課下,我仔細回想,效果非常好。學生聽後先自己練習,我又指名讀,唯一的遺憾是課堂上沒能檢驗全體學生。正如王教授所說,我可以通過小組檢查或同桌相互讀,來更好完成這一教學環節。

(二)細讀探究

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先補充了詩的背景知識資料,學生邊聽邊欣賞了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接着我充分放手讓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字詞的意思和詩句的意思,並在書上留下思考的痕跡。遇到難懂的字詞可以和小組同學或老師商量。然後全班進行交流,學生學懂的我沒有再講,如“聞說、日升、不畏”等,交流後我重點講了“尋”、“千尋”的意思,讓學生體會誇張的用法。字詞障礙掃除後,學生大膽交流詩句的意思。課堂上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先學後教的教學理念。最後讓學生閉眼想象詩的意境,教師採取引讀的方法(即教師說意思,學生根據意思的內容對出相應的詩句),加深學生的理解。

課下回想,的確還有不足,“浮雲”是個典故,課堂上沒能給學生點到;誇張的寫法學生總結出來後,也沒能進行拓展,讓學生再想想誇張的詩句;詩句意思也應該讓學生在小組內或同桌相互再說一說。

(三)品讀感悟

這個環節的教學,學生通過品讀,談出自己的體會和想法,理解詩中蘊含的哲理“站得高,看得遠”。而且學生對這兩句的誦讀很到位,讀出了詩人的豪情壯志,年少氣盛。這時我不失時機地帶學生一起博覽天下,瞭解吟誦這兩句詩的資料。並讓學生回憶還有哪些詩句也說的是這個道理,之後又讓學生談了自己學完詩後的感想和收穫,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四)誦讀表情

通過我的激勵,課堂上孩子們嘗試用最短的時間進行了背誦,因爲讀出了韻味,悟出了詩情,學生很快完成了背誦任務。

那節課,我終生難忘,不僅僅是因爲有了王教授精彩的點評,更是因爲它讓我在古詩教學的方法上有了大膽地探索,使原本枯燥無味的古詩教學變得絢麗多彩。我們的古詩教學應以誦讀爲主線,以情境教學爲手段,抓好“讀(節奏)——品(韻味)——悟(詩情)——誦(古詩)”幾個教學環節,只有這樣,古詩課堂才能充滿詩意,古詩教學的藝術纔可以魅力無限。

古詩教學心得5

古詩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它不僅選材廣泛,而且語言富有情趣。加強古詩教學,對學生培養語感、發展能力和提高文化素養都有其獨到的作用。爲此,這學期我在我們班作了有益的嘗試,推出“每日一古詩”制度,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我每天安排值日班長當小老師,將我預先選好的古詩抄在黑板上。學生將此古詩抄在專用的本子上。先讓學生自讀,主要是把古詩讀通、讀準;再讓學生猜讀,猜古詩的大致意思;然後由教師點撥、指導;最後要學生有滋有味地誦讀。每首古詩但求粗知大意,瞭解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不求字字落實。一方面是不增加學生額外的負擔,另一方面是留有空白,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同時也爲今後學習到相同的詩句留有比較、感悟、體驗的空間。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語文素養普遍有了提高。

如學習趙嘏《江上感舊》中“獨上江樓思渺然”一句時,我讓學生猜猜“江樓”是麼意思。一學生馬上脫口而出:“老師,我猜‘江樓’可能是‘江邊的小樓’的意思。”我追問道:“你能說說你是怎樣猜出來的嗎?”“因爲我們學過‘江楓漁火對愁眠’中‘江楓’是‘江邊的楓樹’,所以……”我對學生的回答大爲讚賞。這其實就是一種知識的遷移能力。又如學習“獨在異鄉爲異客”一句時,我讓學生回憶帶“獨”字的詩句。學生馬上回答出“獨上江樓思緲然”這句詩。“詩人爲什麼對‘獨’字獨有情鍾?”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你一言我一語。有學生說:“獨,孤獨、孤單的意思,說明詩人那時很孤獨。”又有學生講:“我感覺‘獨’字不僅有孤獨、孤單的意思,而且有包含‘我’的意思,表現了一種思念之情。”……在“獨”中體會到“我”的意思,對於一個小學生來說是難能可貴的,說明學生已有了一種感悟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會貫穿他語文學習的一生。再如學習張謂的《早梅》時,我說:“從‘一樹寒梅白玉條’這句詩你聯想到了什麼?”一學生出乎意料地回答道:“我想到了賀知章的《詠柳》的‘碧玉妝成一樹高’。”我讓學生說說原因,學生笑而不答。但我似乎已感覺到孕育在這位學生身上一種可貴的語文素養。這恐怕就是人們所說的“`頓悟力”,確實,這種能力的培養對學生培養語感,提高他的文化素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學習古詩,對學生培養和發展他這種能力進而提高他的文化素養有着無與倫比的優勢和效果。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語感,發展了能力,提高了文化素養。祖國優秀的文化必將滋潤我們新的一代。古詩學習必將使我們的學生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