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留別王維古詩注音版

留別王維古詩注音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3W 次

導語:這首詩應是作者科舉落第離開長安時贈別友人王維的作品,主訴怨悱。綜觀全詩,既沒有優美的畫面,又沒有華麗辭藻,語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語,不講究對偶,順其自然。言淺意深,頗有餘味,耐人咀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分享的留別王維古詩注音版,歡迎借鑑!

留別王維古詩注音版

liú bié wáng wéi

留別王維

jì jì jìng hé dài , zhāo zhāo kōng zì guī 。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yù xún fāng cǎo qù , xī yǔ gù rén wéi 。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dāng lù shuí xiāng jiǎ , zhī yīn shì suǒ xī 。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zhī yīng shǒu jì mò , huán yǎn gù yuán fēi 。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註釋

⑴王侍御維:即唐代作者王維。唐代稱殿中侍御史、監察御史爲侍御。

⑵寂寂:落寞。漢秦嘉《贈婦詩》:“寂寂獨居,寥寥空室。”竟何待:要等什麼。

⑶朝(zhāo)朝:天天;每天。《列子·仲尼》:“子列子亦微焉,朝朝相與辯。”空自:獨自。南朝梁何遜《哭吳興柳惲》詩:“樽酒誰爲滿,靈衣空自披。”

⑷芳草:本義爲香草,古詩中常比喻爲美好的品德。此處指美好的處所,暗喻隱逸生活。《楚辭·離騷》:“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爲此蕭艾也。”

⑸故人:舊交;老友。《莊子·山木》:“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違:分離。

⑹當路:身居要職的當權者。宋陳亮《庶弟昭甫墓誌銘》:“疇昔之年,當路欲置我於死地,病餘而繼以囚繫。”假:寬假,優容的意思。

⑺知音:知己。《列子·湯問》載: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說“峨峨兮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說“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後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⑻索:一作“寂”。

⑼故園:舊家園;故鄉。唐駱賓王《晚憩田家》詩:“唯有寒潭菊,獨似故園花。”扉(fēi):門扇。

翻譯

這樣寂寞無聊靜靜地生活還等待什麼呢?每天都碌碌無爲空手而歸。

我想要尋找幽靜的山林歸隱,但又珍惜友情不願與老朋友分離。

如今當權者有誰能容納我提攜我?世上知音畢竟寥寥無幾。

或許今生今世命只應該守住寂寞的日子,回鄉關上故園的門扉。

賞析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由於沒人引薦,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懷。全詩表達直率,語言淺顯,怨懟之中,又帶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摯動人,耐人尋味。

第一聯寫自己落第後的景象:門前冷落,車馬稀疏。“寂寂”兩字,既是寫實,又是寫虛,既表現了門庭的景象,又表現了作者的心情。一個落第士子,又有誰來理睬,又有誰來陪伴?只有孤單單地“空自歸”了。在這種情形下,長安雖好,也沒有什麼可留戀的。他考慮到返回故鄉了,“竟何待”正是詩人考試不中必然的想法。

第二聯寫惜別之情。“芳草”一詞,源自《離騷》,王逸認爲用以比喻忠貞,而孟浩然則用以代表自己歸隱的想法。“欲尋芳草去”,表明他又考慮歸隱了。“惜與故人違”,表明了他同王維友情的深厚。一個“欲”字,一個“惜”字,充分地顯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與鬥爭,從這個思想活動裏,卻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別之情。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兩句,說明歸去的原因。語氣沉痛,充滿了怨懟之情,辛酸之淚。一個“誰”字,反詰得頗爲有力,表明他切身體會到世態炎涼、人情如水的滋味。能瞭解自己心事,賞識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維,這的確是太少了。一個“稀”字,準確地表達出知音難遇的社會現實。這在封建社會裏是具有典型意義的。

這一聯是全詩的'重點,就是由於這兩句,使得全詩才具有一種強烈的怨懟、憤懣的氣氛。真摯的情感,深刻的體驗,是頗能感動讀者的,特別是對於那些有類似遭遇的人,更容易引起共鳴。如果再從結構上考慮,這一聯正是全詩的樞紐。由落第而思歸,由思歸而惜別,從而在感情上產生了矛盾,這都是順理成章的。只是由於體驗到“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這一冷酷的現實,自知功名無望,才下定決心再回到襄陽隱居。這一聯正是第四聯的依據。

“只應守索寞,還掩故園扉”,表明了歸隱的堅決。“只應”二字,是耐人尋味的,它表明了在作者看來歸隱是唯一應該走的道路。也就是說,赴都應舉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場誤會,所以決然地“還掩故園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