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文章 > 家長必讀:高考落榜生五大心理特點及應對策略

家長必讀:高考落榜生五大心理特點及應對策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在一年一度的高考競爭中,有些人能享受“金榜題名”的喜悅,而對於有些同學來講,則要承受“榜上無名”的打擊。受到這種打擊的學生,經過這一變故,其心理髮生了諸多變化。歸納起來,落榜學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心理特點:

家長必讀:高考落榜生五大心理特點及應對策略

  ◎ “名落孫山”的失寵心理

在長期的升學競爭中,家長爲了保證自己的孩子能夠順利地升入高一級的學校,可以說使出了渾身解數,從學習上、思想上以及生活上給予了全方位的服務和關心,特別是那些經過中考的選拔而進入高中學習的同學,父母對他們是寵愛有加,把全部的希望寄託在他們身上。

對於他們的要求,幾乎都是有求必應。在學校裏,老師們也與父母一樣,把每一個學生都當成考大學的希望種子來培養,關懷備至。爲了一致的目標,學生、家長及老師三位一體,攜手拼搏。然而,經過高考,有些學生落榜了。家長失望了,老師失望了。特別是在家裏,父母原來給予子女的好吃好喝好睡以及免做家務的一切禮遇也隨之消失,甚至還有部分家長對孩子的落榜滿肚子怨言。面對這種變化,落榜學生的心理充滿了失寵感,無法接受,油然而生的是震驚,不平衡,並進而產生苦悶、失意、沮喪和自卑的心理。

針對落榜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徵,做爲他們的父母和老師,不要過多地批評和指責,而應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愛護,以撫慰他們人生道路上初次受挫的心靈,並讓他們真正明白勝敗乃兵家常事,古今中外衆多的功成名就者在青年時期都曾經歷過失敗的考驗,大可不必一次受挫而喪失自己的鬥志。這樣一來,絕大多數落榜學生那種因"名落孫山"而產生的失寵心理壓力將會煙消雲散。

 ◎ “甘拜下風”的自卑心理

在緊張的複習迎考過程中,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平時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對於他們的前途充滿了信心。然而,高考錄取分數線一公佈,一夜之間,不少學生突然發現落榜已成爲自己生活的現實。

高考前的那種與同學平起平坐的平等感一夜之間蕩然無存,面對那些已成爲"天之驕子"的昔日同學,他們深感高不可攀,於是自卑心理油然而生。

根據落榜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徵,老師和家長們不要在他們面前過多地談論那些高考的幸運兒們的得意之事,更不能對他們現在表現出來的一些反常言行過多的挑剔,而應多給予他們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勵,並幫助他們尋找考試失誤的原因,鼓勵其中的有志者做好明年再考的準備,或者爲他們尋找一份適合他們個性特長的工作,讓他們在新的學習或工作中找回當年的自信。作爲落榜學生自己,也可以利用這段難得的空閒時間,做一些原來想做而苦於沒有時間去做的快樂的事,如唱歌、跳舞、聽音樂、看電視、電影,或者外出走走、找朋友聊天等。

  ◎ “無顏見江東父老”的內疚心理

在子女長期求學的道路上,幾乎所有的父母爲了子女們能夠“成龍”、“成鳳”,可以說是費盡了心血。精心爲子女設計營養食譜,不分嚴寒酷暑接送上晚自習的子女,不惜自己節衣縮食,爲孩子請家教。

而我們的教師們爲了自己所教班級的學生們的前途,幾年如一日,起早貪黑,加班加點,不計名利,真可謂嘔心瀝血。家長和老師們所做的這一切,已經成年的高中畢業生們自然十分清楚和明白其中的道理。於是,他們加倍努力,拼命讀書,以期報答父母和老師。然而高考這座"獨木橋"雖然拓寬了不少但並不是每位考生都能順利地跨過去的,對於被擠下橋去的這部分學生,他們面對老師和家長疲憊的面容,感到十分的內疚,深深感到對不起老師、對不起父母,並因此背上沉重的精神枷鎖,陷於深深的自責之中而不可自拔。

針對落榜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徵,家長和老師們應以寬廣的胸懷安撫他們,讓他們明白只要自己努力了,不要過分看重結果。更何況在當今中國,同齡青年中能夠受到高等教育的只能是部分而不可能是全部,總要有人成爲落榜者,不是你,那就是他。更何況落榜並不完全是自己的錯,沒有必要過分內疚,老師和父母希望的是他們如何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因爲今後的路還很長,類似的挫折會不可避免,落榜並不可怕,關鍵是要有信心,切不可自暴自棄,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並從失敗走向成功。

 ◎ 人際交往中的孤獨心理

在長達十幾年的求學生涯中,年輕的學子們經過勤奮努力,掌握了比較寬廣的書本知識,但也爲此而失掉了許多與人交往、瞭解社會的時間和機會,身處學校並未感到有何難處。

然而一旦落榜,隨之而來的是要面對除了家長、老師之外的許多人和事,可由於文化素質的差異,使他們在周圍人羣中成爲一個特殊的羣體,與人交往時無論是言談舉止,還是生活習性,都有別於他人,表現出一種文人不似文人,勞者不像勞者的特性,與周圍的人們相比,顯得格格不入。這都會使他們感到無所適從,孤獨心理由此而生。

面對他們的這種心理特徵,家長和老師要耐心地規勸他們,儘快地做到入鄉隨俗,放下昔日書生的架子,主動與羣衆打成一片,以實際行動才能贏得羣衆的信任。特別是農村學生要徹底丟掉那種認爲自己讀了那麼多書,現在回鄉務農是屈尊俯就,有如受了莫大委屈的想法。事實上,自七十年代末我國恢復高考制度以來,歷屆高考落榜者們,他們落榜不落志,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爲社會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作爲普通的勞動者,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受到了羣衆的普遍尊敬。

◎ “路在何方”的困惑心理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中國社會公認: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經過十幾年的升學競爭,那些順利地擠過“獨木橋”而成爲“天之驕子”的大學生們,就意味着前途無量,而被擠下橋的落榜者們,則頓感前途渺茫,個別意志脆弱者甚至產生悲觀厭世的念頭,從內心深處發出“路在何方”的吶喊。

根據他們的這一心理特徵,家長和老師應給予積極的引導,儘快讓他們明白“條條大道通羅馬”,何苦要在一棵樹上吊死,"天生我材必有用"這些話說的都很有道理。幫助他們分析自己的利弊、長短,儘快爲自己找到立足點,讓自己過得充實、自在。這樣一來,困惑心理很快會隨風而散,隨之而來的將會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