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探析高校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探析高校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一、高校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探析高校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 課程內容重複和陳舊

課程內容陳舊是指課程內容缺乏學科的前沿性和國際性,課程內容滯後於學科發展。以教育學原理爲例,這門課程主要適用於在上大學之前沒有學過教育學或沒有獲得教育學學士學位的學生使用和學習,它應該是一門最基礎的理論課程,但是,從我國高校教育專業各學科的教材情況來看,教材比較陳舊,落後於教育學科的發展,教育學原理、教育心理學、教育管理學、中外教育史、中外高等教育史、大學生心理學等基礎課程教材內容重複。教材缺乏更新,內容亦顯陳舊。事實上,不少課程在本科階段就已經學過,進修碩士課程階段仍舊重複地設有有關高等教育政策的內容。

2 課程結構不合理

課程結構是指課程體系的各個組成部分及其關係。合理設置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是確保學生形成系統、合理的知識結構和技能的途徑。選修課程是可由學生自由選擇學習的課程,學校並不要求學生一定要學;必修課程是指對於形成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必不可少並由學校明確規定必須學習的課程。選修課程的學分數在全部課程總學分數中所佔的比例爲20%~35%不等,而必修課程學分數則佔全部課程總學分數的65%~80%不等。也就是說,平均計算,選修課程佔25%,必修課程佔75%,顯然,選修課程學分數佔全部課程總學分數的比例是比較小的,而必修課程所佔比例較大。這樣的結構不符合當前我國高校教育專業實際發展的需求。

3 忽視方法論和研究方法的學習

開設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論及類似的課程就是讓學生切實掌握教育研究的有關理論和方法,要促進學生系統和全面地學習從事教育研究的方法和理論,掌握研究數據的整理、收集和分析的各種技術,培養學生進行獨立學習和研究的能力。但是,我們在研究中發現,幾乎每個學科點都設置了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論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差不多。只是課程名稱各有不同。比如,有的稱爲教育研究方法。有的稱爲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有的稱爲教育統計與測量,還有的稱爲人文科學研究方法,調查表明,各學科點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比較低。這是因爲,首先是這門課程所佔的學分較少,一般爲3至6個學分;其次是這門課程的性質並非都是必修課程;再次是該課程只安排在一個學期裏學習,而且學時比較少;最後是課程內容不具體,微觀的研究方法很少,方法比較單一和宏觀,缺乏可操作性。

4 缺乏科學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我國高校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過於專業化,缺乏文科和理科的綜合和相互滲透。這種課程設置沿用普通教育學的課程設置框架是我國傳統的沿襲已久的分科課程設置。學科課程注重學科知識的系統性,有助於學生形成對高等教育學科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的全面、有序的認識。分科課程是以學科劃分爲依據,展示學科內容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理論體系框架的,這有利於把握學科內容的內在邏輯聯繫。從學科的分類來說,教育學屬於人文社會類學科。由於該專業課程設置比較偏向文科,因此很少在課程體系中增加適量的理科課程,從而造成學生的知識面過窄。

二、高校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對策

1 構建教育專業課程質量頇警機制

課程改革過程中,對教育人才的培養質量必須在實施階段就進行監測,以便發現問題隨時予以糾正。否則,人才質量一旦出現問題。不僅對高校教育專業的發展將帶來重創,而且也將阻礙課程改革的深入。因此,在高校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推行中,要構建教育質量預警機制,注重質量監控。

構建預警機制應該從兩個層面進行。學校層面上,學校要對其課程開發、專業設置、教學資源、教學過程等決定教學質量的各個環節設置預警線,進行適時監控。特別要針對當前的一些重大問題,如教材落後陳舊、骨幹教師流失日趨嚴重等問題,建立相應的預警機制。政府層面上,首先要構建多樣化的高校教育專業課程評估體系,開展高等院校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水平評估。其次要健全專家指導隊伍。成立高校教育專業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定期進行專業評估。這樣做,一方面使社會了解不同學校的專業強勢,做好專業資源整合工作;另一方面促進學校強化專業建設,及時糾正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評估,可以遴選出有特色的重點建設專業,便於給予重點支持。最後還要逐步實施年報年檢制度,定期統計公佈一些反映教學狀態的數據,推動高校建設。通過“預警機制”這一平臺,校長和學校管理部門能夠比較多地瞭解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實際情況,以便及早防範可能出現的問題。 "

2 適當調整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

(1)調整課程結構。選修課程可以滿足學生廣泛的專業興趣與愛好,紿學生個性發展提供選擇的自由。因此,調整課程結構主要是增加選修課程的比重和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的種類數量,我們必須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資源。提供給學生足夠多的、內容廣泛的選修課程。目前,在我國教育學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必須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適度增加選修課程的比例。

(2)適當調整課程內容。首先,理論課程與科研實踐相結合,理論課程的學習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基礎,但科學研究實踐並不只是理論課程的目的,它也是推動理論課程發展的動力。我國高校教育學各學科點普遍重視理論課程而輕視科研實踐,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教育發達的德國和美國都是通過學生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研究作爲最基本的培養手段,通過學生參加必要的科研活動,使其在本學科、專業領域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教育學專業理論與科研實踐嚴重脫節的問題比較突出,因此必須在課程體系中切實加強科研實踐環節,特別是加強閱讀、寫作、資料積累、調查研究和使用工具書等的訓練。其次,增加自然科學方面的課程,做到文理交叉、有機結合、相互滲透。高校教育學屬於人文社會科學範疇,要切實糾正理科課程中缺少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內容而文科課程中又缺少自然科學方面的內容的傾向。再次,課程內容要努力實現本土化和國際化。國際化是指課程內容要體現高等教育在全世界發展的趨勢,提供一種真正的融人全球環境中的高等教育理念和體驗;本土化是指課程內容要符合我國高等教育實踐領域的嶄新發展,全面地體現高等教育在我國本土的特徵。課程設置的國際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學者和學生間的國際流動:二是課程中所反映的國際前沿性內容;三是體現國際的技術援助與合作計劃。要將課程設置置於國際化的視野中來研究,並積極參與本學科研究的國際學術交流。

3 突出方法論課程設置

目前,高等教育學學科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研究方法,其研究方法都是從別的學科移植或借鑑來的。或者說是多學科的研究方法的合成。方法論的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開啓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和探求新知識的點金術,使他們今後能夠有效運用知識,而且能夠使他們從有師點通過渡到無師自通,從而獨立地獵取知識乃至發現新的知識。因此,應使教育學課程學習的重點由知識的掌握轉向方法論的學習,應該在理論課程中突出方法論課程的設置。例如可以將所有的二級學科專業課,都列入選修課,而必修的課程則應當設置爲研究方法和講論會課程。

4 增加跨學科課程和實踐課程

(1)增加跨學科課程。教育學的教學視野不能僅僅侷限於本專業學科領域的前沿陸問題,交叉性、邊緣性及跨學科綜合領域研究的最新動態和趨勢也應是教育學學習和研究的背景材料。高等教育學跨學科取向的加強對現有的課程設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加強基礎課程的基礎性,以便學生更好地學習跨專業甚至跨院系課程。另一方面要加大跨院系、跨專業課程設置的比重,同時允許和鼓勵學生跨班級、跨年級、跨學校學習,充分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