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淺談當代教育問題及提議

淺談當代教育問題及提議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在旅途搭話,人家知道我是語文老師,便聊教育孩子的話題。我很驚訝:他不是老師,但對教育的抨擊一針見血。想一想,關於教育問題,尤其語文教學的問題,已到了路人盡知的地步,這說明:其一,教育是社會熱點,人們比以前更爲關注教育的發展;其二,教育或語文學科教學患病了,這毛病就暴露在人們的眼前。所以,針對批評指責,已不需要分辨什麼,而是要改革!當務之急不是探討“改不改”的問題,而應該是“改什麼”和“怎麼改”的問題。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要“建設”。提出建設性的建議,採用建設性的措施,塑造未來的一個新語文!

淺談當代教育問題及提議

因爲社會的浮躁,人們急功近利,希望學校也像菜市場,想要什麼拿錢買就行了,所以花錢擇校、擇師。有時,希望學校是工廠,看社會上什麼貨色賣得好,就到學校預定:“老師,你要把我的孩子做成這樣的產品,鄭重地拜託!”教育需要時間,需要內化。語文學習,更有賴於積累。靠突擊補習或販賣的祕訣,都難以取得學習本質上的改變。在這個處境裏,至少語文老師應該明白,什麼可爲什麼不可爲,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中國的語文教育,是從私塾走出來的,經歷了現代教育進行的學科細化後,語文學科的用時嚴重萎縮。所以,學科收縮、矮化是不爭的現實。近年來國人學習英語熱持續升溫,母語在科學學科的雙重擠壓下生存,學生的時間和精力習。語文老師無奈地說:“我爭(指學生學習語文的時間)不過其他學科老師。”在學術界有人喊出了“保衛母語”的口號。這說明語文學習的大環境亟待改善。對一個教師而言,這是無能爲力的。但是語文教師卻可以改變小環境,如果通過教師的努力,至少他的學生喜歡語文學習、喜歡讀書,有堅持寫作的良好習慣,在他的課堂中學生的生命煥發活力,生機勃勃,我們就有理由相信,在這裏,他種植了一片綠洲。—— 這就是我對生態語文的憧憬!

一、盡力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

環境對人的發展起着決定作用。對學習環境而言,校園文化環境(如講座、報告、活動、圖書館、閱覽室、網絡教室諸多構成要素)、課堂和課本、教師和教學、班級和學生,共同構成學生學習的資源和條件。我們希望學生在一個優良的環境(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中接受教育,然而現實的狀況並不令人滿意。所以我們應當進行一些必要的改善。諸如,開選修課,拓展學科學習;開讀書課,擴展閱讀視野;辦文學社,激發語文興趣;設圖書角,便於學生讀書;出版作文集,指導學生寫作;建學科網站,爲學習創設平臺。如上做法多人實踐過且有效果,依然有開發研究的餘地。如針對學生想讀書卻無書可讀的現狀,1900年我曾發起過一個班級讀書活動,倡議每個學生訂閱一份報刊,懸掛在班級的牆壁上,設立“讀書博覽”專欄,這樣全班可以資源共享。可是會面對許多問題。例如,學生訂閱刊物,教師不能袖手旁觀吧。對待經濟困難的學生怎麼辦?刊物上牆懸掛怎樣管理?學生讀書看熱鬧,不會讀書,怎麼辦?學生更多關注漫畫、樂曲,和文字有距離,閱讀淺顯化,怎麼辦?等等。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使教育教學走向深化。

教育功能的實現,需要的主要條件有教師、書籍和學習生活。在三個條件中,教師的條件是主動可變的,因此教師是教育的關鍵因素。我們要不斷地提醒自己:我能爲學生讀書提供怎樣的便利?我能爲學生的發展提供怎樣的生態環境?學習不能沒有書,學生不能不讀書。這是非常樸素的道理。然而,最需要讀書的人,最需要讀書的學科,不讀書。即使讀書,也侷限於課本和教學輔導書,初中三年用180 篇千字文、18 萬字左右的閱讀量來滋養人,勢必會營養不足。去年《 天津日報》記者採訪我,讓談談怎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我說,沒有別的的好辦法,加課、上課外輔導班不行,題海戰術也不行,只有“讀書”!後來記者在開學的前幾天到天津的圖書大廈,發現學生和家長都擁擠在賣教輔的區間,而陳列文學名著的書架前人跡寥寥。記者立刻打電話問我怎麼看這種現象?作爲教師,我們沒有把學生引領到學習的正經道路上來,我覺得痛心,又感到責任重大。

引導學生讀書,是一個可開發的系統工程。書從哪裏來?讀什麼書?什麼時間讀?怎樣指導讀書?如果以上的思考依然找不到出路,不妨回到課堂上教師自己主導的時間裏。語文教學要“舉一反三”,還要“舉三反一”。這個“三”是個多數,是對教材的極大補充。但是在當前課堂教學中,我們看到的語文補充資源嚴重匾乏。一篇課文,用三課時。除了千把字的閱讀之外,再無其他關聯內容。這能有閱讀效果嗎?如果“舉一反三”在教學應用技術上有困難,還可以單獨劃出5 一10 分鐘,進行名著領讀,也是好辦法。